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新建的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占地一萬平方米,由會師陳列館和會師廣場兩部分組成。會師陳列館分上、下兩層,主要由序廳、展廳、管理用房三部分構成。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 面積:一萬平方米
  • 組成:會師陳列館和會師廣場
  • 地址:甘肅省會寧縣會師路7號
景區歷史,景區由來,景區簡介,

景區歷史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此,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當時,中央領導曾在西津門樓上開過會,故於1958年將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為了弘揚紅軍精神,會寧人民修繕了會師樓,擴建了革命文物陳列館,並於1986年建造了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正面雕刻著-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塔內還懸有甘肅楹聯學會會長安維翰撰寫的對聯:“會一二四方面紅軍,憶井崗舉旗,遵義籌策,大渡橋橫,金沙水拍,過草地,爬雪山,除腐惡,斬荊棘,長征途中三軍明良遇,將相和,肝膽相照,風雲際會;寧千萬億倒懸黔首,顧祖厲激浪,香林放彩,關川穗碩,青江風徐,去郭城,穿韓砭,越溝岔,翻坡寨,枝楊鎮上全民簞壺迎,袍澤與,詩文傳捷,酒看犒師。”會寧縣大墩梁和慢牛坡還修建有紅軍長征紀念碑。

景區由來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勝利會師、是長征勝利結束的標誌,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和里程碑。1996年,國務院將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中宣部將會寧紅軍會師舊址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會師舊址的主要建築和參觀點有:始建於明洪武六年的紅軍會師樓及古城牆;紅軍會師聯歡會會址——文廟大成殿以及-同志親筆題名的三軍會師紀念塔;-元帥親筆題名的“會寧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紅軍長征將帥碑林等。

景區簡介

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馬進林介紹說,從史料記載來看,會寧縣下轄的33個鄉鎮都曾經留有紅軍的足跡,因此該紀念館陳列的近千件珍貴的圖片和文物中,幾乎涵蓋了紅軍長征時期大部分的珍貴資料,其中一些紅軍用過的物品都是首次向公眾展出。馬進林自豪地告訴記者,目前該紀念館已經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展項目,同時被國家發改委定為重點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江蘇老鄉承擔布展任務
從紀念館的大廳走入,首先是序廳,序廳正中央矗立的是一組足有兩人多高的人物組雕,所雕刻的人物從左至右依次是任弼時、賀龍、彭德懷、朱德、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劉伯承和徐向前等9位紅軍領導人。在記者步入第一展廳時,身旁一位裝修工人悄悄地走了過來。這位看起來20多歲的小伙子詢問記者是否是江蘇人,當記者點頭稱是的時候,小伙子大喊一聲:“我們是老鄉。”原來小伙子叫陸樹春,是南通海門人,現在他們這個施工隊裡面幾乎都是江蘇人,以前他在南通的時候就經常看揚子晚報,因此當看到記者衣服上寫著“揚子晚報”四個字的時候就感到分外親切。
小伙子指著記者眼前的這尊人物雕像向記者透露說,現在放在展廳裡面的雕塑只是用石泥雕刻的臨時替代品,而真正的作品都是用全銅鑄成,人物高度將超過3米。不僅如此,在這組雕塑後面目前暫時是用噴繪代替的長征會師圖,也將在近期替換為長21米、高4米的巨幅銅製浮雕。
小伙子說,現在他只要一休息,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紀念館內看照片和文物,小伙子說,在這裡他真正了解了什麼是長征,知道了紅軍在過草地爬雪山是何等的艱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