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是2009年11月1日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志傑。

基本介紹

  • 書名:《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
  • 作者:劉志傑
  • ISBN:750913224X,9787509132241
  • 頁數:523頁
  • 定價:¥68.00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金匱要略》一書,乃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與《傷寒論》合稱《傷寒雜病論》。均為張仲景所著述,為經方傳承的重要典籍,也是歷代中醫臨床之圭臬。《<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即是對《金匱要略》一書的增補完善和釋講。共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學習經方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因源頭不明。終難入法海。下篇乃《金匱要略》內容增補及具體闌釋,以仲景六經大法為主線,輔以五證,將雜病內容以經方思路進行條分縷析。使得學習者終得其要。

編輯推薦

《<金匱要略增補>師承課堂實錄》:中醫經典民間師承課堂實錄
采漢唐經典補金匱遺方 辨六綱營衛揚仲景方術
研究雜病治療,提高中醫臨證水平
實錄師承講授,回歸傳統中醫
立足傳統,回歸三墳。謹守六經,獨尊方證。

目錄

上篇 基礎概念教學
緒論
一、中醫辨證的內涵、特色及其科學性
二、中醫的學術體系與發展史
三、回歸傳統方證的重大意義
四、古漢唐經典的錯簡與整理修正
五、經典的解讀與教學
第1章 六綱(六經)辨證理論
一、理論起源
二、六綱與八綱
三、六綱(六經)框架理論
四、病、證、症的關係
五、方證與藥症
六、五證病機
七、治療六法
八、六綱方劑簡談
九、雜病六綱辨證略談
第2章 基礎理論
一、陰陽的先後天
二、衛氣蓄血
三、三焦
四、胃氣
第3章 經方診法簡述
一、脈法簡述
二、脈象與主病
三、望診及其他
下篇 金匱師承課堂
卷一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卷一辨百合狐惑病脈證並治
百合病
狐惑病
卷二 辨溫病陰陽毒病脈證並治
卷二辨濕喝病脈證並治
中濕證
中喝證
卷二辨霍亂轉筋脈脈證並治
卷二辨黃疸寒熱瘧病脈證並治
黃疸病
寒熱瘧
卷三 辨卒屍厥病脈證並治
卷四 辨痙病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
痙病
中風
歷節
風痹風毒
頭風風眩
癲狂癇風
卷四辨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
卷四辨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並治
卷四辨水氣黃汗氣分病脈證並治
水氣
黃汗
氣分
卷五 辨胸痹心痛短氣奔豚氣病脈證並治
胸痹心痛
奔豚氣病
卷五辨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
卷五辨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痰飲病脈證並治
肺痿
肺癰
肺脹
痰飲咳嗽上氣
卷六 辨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
腹滿
寒疝
宿食
卷六辨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並治
嘔吐噦
下利
卷七 辨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
卷七辨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
概論
疔腫
癰疽
雜瘡
九漏
痔漏
腸癰
乳癰
癭瘤
浸淫瘡
金創
燒燙傷
外科雜方
卷七辨趺蹶手指臂腫陰狐疝蛔蟲病脈證並治
卷八 婦人篇概論
卷八辨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
妊娠分別男女將產諸證
妊娠胎動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證
卷八辨婦人產後病脈證並治
產後諸病郁冒中風發熱煩嘔下利證
卷九 辨婦人雜病脈證並治
概論
帶下絕產無子亡血居經證
郁冒五崩漏下經閉不利腹中諸病證
咽中如有炙臠喜悲熱入血室腹滿證
陰中寒轉胞陰吹陰生瘡脫下證
婦人生死證
卷十 辨兒科雜病脈證並治
小兒雜病
小兒生死脈證
小兒生成變蒸並治
小兒初生養護並壽夭辨證
小兒驚癇候並治
候癇法
小兒客忤
小兒傷寒
小兒咳嗽
小兒下利
小兒癖結脹滿
小兒癰疽瘰癧
小兒雜治
方劑索引

序言

《傷寒雜病論》,仲聖之全書也。書中首以傷寒為特例,三陰三陽六綱為經要,闡明百病辨治之大法,示後世以方證繩墨,次則執規矩而廣論雜病方圓要旨,垂萬代之理法權衡。真醫家不朽之圭臬,世間活人之聖典。
然自叔和而始,全書遭以分割,冠以《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部,使理法斷其連屬,脈證絕其一源,乃至全書淪亂,雜說百端,甚者奇言異理,正法近乎湮滅。
今之《金匱要略》者,乃趙宋之殘編也,脈法不全,方劑缺失,文序混次,舉目心淒!是以不惑之年,晝夜經心,遍參漢唐古籍,精考《脈經》及《千金要方》,披覽所闕之言,歷歷在目,何其幸甚者哉!
竊喜之餘,乃頻搔白髮,廢寢忘食,精考條文,互動參校,舉凡《脈經》雜病之原文,悉以補入,《千金要方》之載錄,並皆收齊,複選《小品方》《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等諸書與經意相屬者,再予增宣。文後亦必注其所出,以便其別。病脈綱目,謹依叔和《脈經》雜病原貌,首論外感,與《傷寒》接續,次列雜病,力求條目清晰。
又復羅列經方六綱、五證之辨證法要,以及脈色要旨、湯液精髓,附乾文前,而為開經之鑰,白話釋講於後學,書名《金匱增補》。
噫!感念千古群黎之命典,願求岐黃國粹之再興,不揣微薄之力,雖未能盡善仲聖遺書之缺憾,惟願廣益經方血脈之一助,含辛經年,千慮一得,學者宜深思篤行焉!
大道至簡,理無二至!救拯蒼生之要術,絕當百試不爽而效卓。理之正謬,不可臆測巫為,須驗以臨床,是謂“科學”也!
傳心之錄,疏漏難免,虛以待正,與同仁共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