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雜事詩》序

《日本雜事詩》序

此文選自《弢園文錄外編》卷九,是作者為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所寫的序言。文章從大處著眼,首先回顧了中國與日本交往的悠久歷史,指出日本書籍對我國情況十分了解,而我國文士有關日本的文字卻“往往語焉不詳”,頗多謬誤。接下介紹黃遵憲出使日本、與日本人士的文化交流活動,以及所作《日本雜事詩》的內容特點、規模體例及寫作意圖,特彆強調其“采據浩博,搜輯詳明”,因而具有不同以往文字的重要意義。最後敘述作者與黃遵憲的交往,由於二人志同道合,所以作者讀《日本雜事詩》中曾指出:“方今日本新強,爭我於東方,考東國之故者,其事至急”。藉此也可說明王韜所謂“有用之書”的背景。

全文結構謹嚴,下筆從容不迫,句式駢散相間,隨意而為,是一篇內容豐富激情洋溢的書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雜事詩》序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王韜
  • 文學載體:散文
  • 選自:《弢園文錄外編》卷九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日本雜事詩》序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王韜

作品原文

海外諸邦,與我國通問最早者,莫如日本。秦漢間方士恆謂海上有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2],而徐福竟得先至其境[3]。宜乎後來接踵往者眾矣,然卒不一間也[4]。隋唐之際,彼國人士,往來中土者,率學成藝精而後去。奇編異帙,不惜重價購求。我之所無,往往為彼之所有。明代通商以來,往者皆賈人子,碩望名流[5],從未一至。彼中書籍,談我國之土風俗尚,物產民情,山川之詭異,政事之沿革,有如燭照犀然[6]。而我中國文士所撰述,上至正史,下至稗官,往往語焉而不詳,襲謬承訛,未衷諸實[7]。竊嘆好事者之難其人也。
鹹豐年間[8],日本與美利堅國通商,泰西諸邦,先後麇至[9]。不數年而日人崇尚西學,仿效西法,丕然一變其積習[10]。我中朝素為同文之國,且相距非遙,商賈之操貿遷術前往者,實繁有徒[11]。衛商睦鄰,宜簡重臣[12],用以熟識外情,宣揚國威。於是何子峨侍講、張魯生太守,實膺是任[13]。而黃君公度,參贊帷幄焉[14]。
公度嶺南名下士也,今豐順丁公尤器重之,亟欲延致幕府[15]。而君時公車北上,以此相左[16]。既副皇華之選[17],日本人士耳其名,仰之如泰山北斗[18]。執贄求見者,戶外屨滿[19]。而君為之提倡風雅,於所呈詩文,率悉心指其疵謬所在。每一篇出,群奉為金科玉律[20]。此日本開國以來所未有也。日本文教之開,已千有餘年,而文章學問之盛,於今為烈。又得公度以振興之,此千載一時也。
雖然,此特公度之餘事耳。方今外交日廣,時變日亟,幾於玉帛兵戎,介乎兩境[21]。使臣持節萬里之外,便宜行事,宜乎高下從心[22]。而剛則失鄰歡,柔則褻國體。斯謂折衝於樽俎之間,戰勝於壇坫之上者[23],豈易言哉!今公度出其嘉猷碩畫,以佐兩星使於遺大投艱之際[24],而有雍容揖讓之休,其風度端凝,洵乎不可及也[25]。又以政事之暇,問俗採風,著《日本雜事詩》二卷,都一百五十四首。敘述風土,紀載方言,借綜事跡,慨感古今。或一詩但紀一事,或數事合為一詩,皆足以資考證。大抵意主紀事,不在修詞。其間寓勸懲,明美刺,具存微旨。而采據浩博,搜輯詳明,方諸古人,實未多讓。如阮閱之知郴州,曾極之宦金陵,許尚之居華亭,信孺之官南海,皆以一方事實,托諸詠念6]。——顧體例雖同,而意趣則異。此則揚子云之所未詳,周孝侯之所未紀[27]。奇搜山海以外,事系秦漢而還,仙島神洲,多編日記,殊方異俗,鹹入風謠。舉凡勝跡之顯湮[28],人事之變易,物類之美惡,歲時之送迎,亦並纖悉靡遺焉。洵足為鉅觀矣[29]。
余自歲閏三月[30],以養疴餘閒,旅居江戶,遂得識君於節署[31]。嗣後聯詩別墅,畫壁旗亭[32]。停車探忍岡之花,泛舟捉墨川之月[33]。游屐追陪,殆無虛日。君於余相交雖新,而相知有素。三日不見,則折簡不招[34]。每酒酣耳熱,談天下事,長沙太息,無此精詳[35];同甫激昂,遜茲沉痛[36]。洵當今不易才也。余每參一議,君亦為首肯。逮余將行,出示此書。讀未終篇,擊節者再:此必傳之作也,亟宜早付手民,俾斯世得以先睹為快。因請於公度,即以余處活字板排印。公度許之,遂攜以歸。旋聞是書已刻於京師譯館。洵乎有用之書者,眾識所共睹也。排印既竟,即書其端,若作弁言[37],則我豈敢!

作品注釋

[1]《日本雜事詩》:作者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1877年被命為駐日公使參贊。在日期間,致力著書介紹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他在《日本雜事詩自序》中說:“草《日本國志》成四十卷。復舉雜事。以國勢、天文……技藝、物產為次,衍為小注,串之以詩。”
[2]方士:講求神仙之說的方術之士,三神山: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島。
[3]徐福:秦時方士。上書始皇說上有三神仙,秦始皇派他率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傳說他到了日本。事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今日本本州仍有徐福遺蹟。
[4]卒:究竟。間:間斷。
[5]碩望:博學有聲望的人。
[6]燭照犀然:傳說燃犀牛角可以使水中通明,真相畢現。燭照犀然,比喻洞察事物清晰明了。
[7]衷:通“中”,引申為恰當。諸:“之於”的合音詞。
[8]鹹豐年間:清文宗年號,公元1851—1861年間。
[9]麇(qún)至:成群而來。
[10]丕:大。
[11]操貿遷術:從事販運買賣職業。實繁有徒:實在有很多這樣的人。
[12]簡:選擇。重臣:有威望的大臣。
[13]何子峨:即何如璋(1838—1891),1876年清政府以侍讀任命他駐日副使,次年升公使。張魯生:即張斯佳,候選知府,1876年被任命為駐日副使。[14]黃君公度:黃遵憲。參贊帷幄:在使館公署中任參贊之職。
[15]豐順丁公:指廣東豐順丁日昌(1823—1882)。
[16]公車:代稱舉人入京應試。相左:相背離。
[17]副:符合。皇華:《詩小雅》有《皇皇者華》篇,寫國君派遣使臣的事,後用為出使的典故。
[18]泰山、北斗:比喻眾所崇仰的人。
[19]贄:初次求見時所送的禮物,屨(jǔ):代指鞋。
[20]金科玉律:多指不可更改的條規或完美的典範。[
21]介乎兩境:介於玉帛(支好往來)與兵戎(戰爭)兩種境地之間。
[22]高下從心:即“高下在心”,指用心酌度機宜,處置事物。
[23]折衝:使敵人的戰車(沖)後撤。樽俎:盛酒食的器具,後多指酒宴。壇坫(diàn):古代諸侯會盟的場所。這兩句比喻在外交談判中取勝。
[24]嘉猷:好的謀畫。碩畫:遠大的計謀。星使:美稱皇帝的使者。遺大投艱:賦予重大而艱巨的任務。語出《書大誥》。
[25]雍容:態度大方,從容不迫。揖讓: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休:即“修”。這裡旨裝好的儀態。端凝:端整莊重。洵乎:誠然、確實。
[26]阮閱:南宋人。曾任郴州知府,有《郴州百錄》,記述金陵有關史實。許尚:宋代華亭人。著有《華亭吉詠》。信孺:南宋人任古,曾官南海,作風土詩。
[27]揚子云:漢代所雄。作有《方言》,但未記異國風土。周孝侯:西晉周處,寫過《風土記》。
[28]顯湮(yān):聞名的和埋沒的。
[29]鉅:通“巨”。
[30]歲閏三月:指1879年4月下旬。
[31]養疴(kē):養病。江戶:日本首都,1868年改稱東京。節署:即使館。
[32]畫壁旗亭:用唐代王之渙等詩人在酒樓聽伶工歌詩的典故。
[33]忍岡、墨川:東京地區的地名。
[34]折簡:裁紙寫信。
[35]長沙太息:指西漢賈誼,出為長沙王太傅,所作《論政事疏》中多“可為長太息者”的句子。
[36]同甫:指陳亮,南宋思想家,曾三次上書孝宗言國事。
[37]弁(biàn)言:書籍的序文。

作品簡析

全文結構謹嚴,下筆從容不迫,句式駢散相間,隨意而為,是一篇內容豐富激情洋溢的書序。

作者簡介

王韜(1828—1897),幼名利賓,字蘭卿,中年改名韜,字紫詮,晚號天南遁叟。筆名頗多。長洲(今江蘇吳縣)人。1849年受英人麥都思之聘,入上海墨海書館從事著譯,共十五年。1862年因曾上書太平軍將領事發,遭清政府通緝,逃往香港,入英華書院。後遊歷英、法、俄等國。1873年在香港發起創辦《循環日報》,發表大量政論文章,主張變法自強。1879年赴日本,作《撫桑遊記》,向國內介紹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情況。1884年由香港移居上海。
一生著述很多。政論文收入《弢園文錄外編》,其中的報刊文字,直抒胸臆,不假修飾,氣勢磅礴,形成與“時文”不同的風格。遊記散文《漫遊隨錄》、《扶桑日記》等,是他出遊歐洲和日本的實錄,內容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