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紙廠遺址

《新華日報》紙廠遺址

《新華日報》紙廠遺址——華鎣市陽和鎮丁家坪,位於華鎣市陽和鎮中和村(原古橋鄉中和村)大埡口山腰的丁家坪。紙廠於1942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共有十架紙槽,60多名工人,每架紙槽每月可出10挑紙,每張紙可印兩張大報。紙張產出後取名“貢川”紙,包裝後蓋上“重慶立信圖書用品社”的紅色大印,由華鎣清溪口上船,沿渠江進嘉陵江運抵重慶化龍橋,轉運至虎頭岩下的《新華日報》社。直到抗戰勝利後中興紙廠奉令停辦。在歷時近四年的時間裡,中興紙廠不僅保證了《新華日報》及《民眾》周刊的紙張供應,而且還幫助了“讀書”、生活”、新知”等進步書店的用紙,打破了國民黨的封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華日報》紙廠遺址
  • 遺址:華鎣市陽和鎮丁家坪
  • 創刊時間:1938年1月11日
  • 地址:在武漢
地址,簡介,歷史,

地址

《新華日報》紙廠遺址——華鎣市陽和鎮丁家坪,位於華鎣市陽和鎮中和村(原古橋鄉中和村)大埡口山腰的丁家坪。

簡介

《新華日報》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唯一黨報,1938年1月11日在武漢創刊,是年10月25日武漢失陷停刊,同日在重慶出刊。在報紙的出版發行過程中,國民黨反動政府多方刁難,妄圖以斷絕紙張供應阻撓《新華日報》的正常發行。
為突破紙張封鎖,解決《新華日報》用紙困難,1941年秋,《新華日報》社派蘇芸、王治和謝長琮等共產黨員化裝成商人到廣安、梁山等勘察選址。經過遴選在造紙原料和煤炭資源豐富,政治基礎好,運輸便捷的華鎣山中段大埡口丁家坪處利用停辦的原廣安“五權紙廠”廠房、設備,開辦了《新華日報》自己的造紙廠—— —中興紙廠(亦稱《新華日報》造紙廠、丁家坪紙廠)。

歷史

紙廠於1942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共有十架紙槽,60多名工人,每架紙槽每月可出10挑紙,每張紙可印兩張大報。紙張產出後取名“貢川”紙,包裝後蓋上“重慶立信圖書用品社”的紅色大印,由華鎣清溪口上船,沿渠江進嘉陵江運抵重慶化龍橋,轉運至虎頭岩下的《新華日報》社。直到抗戰勝利後中興紙廠奉令停辦。在歷時近四年的時間裡,中興紙廠不僅保證了《新華日報》及《民眾》周刊的紙張供應,而且還幫助了“讀書”、生活”、新知”等進步書店的用紙,打破了國民黨的封鎖。周恩來曾高度評價:‘中興紙廠’就好比我們前線作戰的一個兵工廠。”1987年4月,新華日報》紙廠遺址被華鎣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被廣安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