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看世界”系列:彩虹南非

“葉永烈看世界”系列:彩虹南非

《"葉永烈看世界"系列:彩虹南非》介紹的南非,人稱“非洲的歐洲”,不僅到處可見歐式建築,而且經濟發達,是非洲唯一的“金磚”國家,也是非洲唯一參加G20會議的國家。南非的黃金、鑽石,世界聞名。南非又稱“彩虹國家”,不僅風景秀麗如同彩虹一般,而且在1994年曼德拉擔任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之後,結束了“黑白對立”的種族隔離時代,提倡“黑白和諧”,各色人種一律平等,共建彩虹社會。作者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從諸多生動的細節與花絮,展現南非的苦難與幸福,困惑與希望,帶你走進彩虹南非。

基本介紹

  • 書名:"葉永烈看世界"系列:彩虹南非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9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作者:葉永烈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1311347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葉永烈看世界"系列:彩虹南非》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十一歲起發表詩作,十九歲寫出第一本書,二十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二十一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主要新著為“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鄧小平改變中國》《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陳雲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美國自由行》《俄羅斯自由行》《歐洲自由行》《澳大利亞自由行》《櫻花下的日本》《真實的朝鮮》《今天的越南》《台灣新觀察》《受傷的美國》等。

圖書目錄

飛越印度洋
寒冬臘月準備夏裝
彩虹之國
飛越1/3地球
色彩鮮明的國旗
南非的貨幣——蘭特
乘坐“綠蜻蜓”客機
最美城市開普敦
三個首都的國家
南非最漂亮的城市
上帝的餐桌
葡萄牙探險家的第一個腳印
大名鼎鼎好望角
無比壯麗開普角
開普敦半島好風光
遭遇“目中無人”的狒狒
南非的黃金海岸
克里夫頓灣·豪特灣·龍蝦
趣味盎然海豹島
企鵝灘上的“紳士”
步入“鴕鳥之都”
徜徉花園大道
如花似錦的長廊
法蘭西風情小鎮
“黑白雙星”
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
曼德拉的人格魅力
紫色的首都
南非的行政首都
一座歐化的城市
漫步在南非總統府
曼德拉的新銅像
政要雲集的追悼會
尾聲:希望與困惑並存
第五塊“金磚”
願彩虹之國無限美好

序言

在寫作之餘,我有兩大愛好:一是旅遊,二是攝影。
小時候,我很羨慕父親常常拎著個皮箱從溫州乘船出差到上海。我也很希望有機會到溫州以外的地方旅行。父親說,那很簡單,在你的額頭貼張郵票,把你從郵局寄出去就行了。
可惜,我直到高中畢業,還沒有從郵局寄出去,沒有離開過小小的溫州。直至考上北京大學,這才終於遠涉千里,來到首都北京,大開眼界。
大學畢業之後,我在電影製片廠工作,出差成了家常便飯。我幾乎走遍中國大陸。
隨著國門的開放,我有機會走出去,週遊世界。光是美國,我就去了八趟,每一回住一兩個月,從夏威夷直至紐約,都留下我的足跡。我也七次來到祖國寶島台灣,走遍台、澎、金、馬,走遍台灣22個縣市。
我的旅行,常常是“自由行”。比如我應邀到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講學,就順便在澳大利亞自由行,走了很多地方。美國爆發“9·11事件”,我特地從上海趕往紐約進行採訪,寫作50萬字的紀實長篇《受傷的美國》。我也參加各種各樣的旅行團,到各國旅行。通常,我總是選擇那種旅程較長的旅遊團,以求深入了解那個國家。
記得,在朝鮮旅行的時候,我問導遊,明天——7月27日,你們國家會有什麼樣的慶祝活動?那位導遊馬上很“警覺”地反問我:“葉先生,你以前是否來過朝鮮?”此後好幾次,當我跟他交談時,他又這么問我。我確實是第一次去朝鮮。但是我在去每一個國家之前,都事先充分“備課”。去朝鮮之前,我曾經十分詳細研究過朝鮮的歷史和文化,知道1953年7月27日韓戰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朝鮮把這一天定為“祖國解放戰爭勝利日”,年年慶祝。然而,在朝鮮導遊看來,一個對朝鮮情況如此熟知的遊客,勢必是此前來過朝鮮。
很多人問我,在上海住了將近半個世紀,為什麼只寫過幾篇關於上海的散文,卻沒有寫過一本關於上海風土人情的書。我的回答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總在一個地方居住,我的目光被“鈍化”了,往往“視而不見”。當我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城市,往往會有一種新鮮感。這種新鮮感是非常可貴的,使我的目光變得異常敏銳。出於職業習慣,我每到一個國家,都會以我的特有的目光進行觀察,“捕捉”各種各樣的細節。在東京,我注意到在空中盤旋著成群的烏鴉,肆無忌憚地在漂亮的轎車上丟下“糞彈”,東京人居然熟視無睹。我寫了《東京的烏鴉》,寫出中日兩國不同的“烏鴉觀”,烏鴉的習性,為什麼烏鴉在東京喜歡“住”郊區,烏鴉如何到東京“上班”,日本人如何對烏鴉奉若神明。我的這篇闡述日本“烏鴉文化”的散文發表之後,被眾多的報刊轉載,原因在於我寫出了“人人眼中有,個個筆下無”。
漫步在海角天邊,把沉思寫在白雲之上,寫在浮萍之上。至今我仍是不倦的“驢友”。我的雙肩包里裝著手提電腦和照相機,我的足跡遍及亞、歐、美、澳、非五大洲近40個國家和地區。
我注重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觀察每一個國家和地區。在我看來,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歷史是人類的腳印。正因為這樣,只有以文化和歷史這“雙筒望遠鏡”觀察世界,才能撩開瑰麗多彩的表象輕紗,深層次地揭示豐富深邃的內涵。我把我的所見、所聞、所記、所思凝聚筆端,寫出一部又一部“行走文學”作品。
我把旅遊視為特殊的考察,特殊的採訪。我在台灣日月潭旅行時,住在涵碧樓。我在事先做“功課”時知道,涵碧樓原本是蔣介石父子在台灣的行宮。我特地跑到當地旅遊局,希望查閱兩蔣在涵碧樓的歷史資料。他們告訴我,在涵碧樓里,就有一個專門的展覽館。於是,我到涵碧樓總台,打聽展覽館在哪裡。總台小姐很驚訝地說:“那個展覽館已經關閉多年,因為幾乎沒有什麼客人前去參觀,難得有葉先生這樣喜歡研究歷史的人。”她打開塵封已久的展覽館的大門,我在那裡“泡”了兩小時,有了重大發現,因為那裡的展品記載了蔣介石父子在涵碧樓接見曹聚仁。曹聚仁乃是奔走于海峽兩岸的“密使”,但是台灣方面從未提及此事。我把這一發現寫進發表於上海《文匯報》的文章里,引起海峽兩岸的關注……
我愛好攝影,則是因為在電影製片廠做了18年編導,整天跟攝影打交道,所以很注重“畫面感”。我在旅行時,邊游邊攝,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在我的電腦里,如今保存了十幾萬張照片。除了拍攝各種各樣的景點照片之外,我也很注意拍攝“特殊”的照片。比如,我在杜拜看見封閉式的公共汽車站,立即“咔嚓”一聲拍了下來。因為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公共汽車站,內中安裝了冷氣機。這一細節,充分反映了杜拜人觀念的領先以及杜拜的富有和豪華。在韓國一家餐館的外牆,我看見把一個個泡菜罈嵌進牆裡,也拍了下來,因為這充分體現韓國人濃濃的泡菜情結。在馬來西亞一家賓館裡,我看見辦公室內掛著溫家寶總理與汶川地震災區的孩子在一起的大幅照片,很受感動,表明馬來西亞人對中國的關注。只是已經到了下班時間,辦公室的門鎖上了,我只能從透過玻璃窗拍攝。門衛見了,打開辦公室的門,讓我入內拍攝,終於拍到滿意的照片……照片是形象的視覺藝術。一張精彩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豐富的,是文字所無法替代的。
每一次出國歸來,我要進行“總結”。這時候,我的本職——作家,與我的兩大愛好旅行與攝影“三合一”——我把我的觀察寫成文字,配上所拍攝的圖片,寫成一本又一本圖文並茂的書。日積月累,我竟然出版了20多本這樣的“行走文學”圖書。
我的“行走文學”,著重於從歷史、從文化的視角深度解讀一個個國家和地區,不同於那些停留於景點介紹的淺層次的旅遊圖書。其實,出國旅遊是打開一扇觀察世界的視窗,而只有善於學習各地的長處,自己才能進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遊是開闊眼界之旅,解放思想之旅,長知識,廣見聞,旅遊是學習之旅。從這個意義上講,旅遊者不僅僅是觀光客。
承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美意,在副總編劉佩英小姐的鼓勵下,計畫出版一套《葉永烈看世界》叢書,隨著我一邊“漫遊”一邊再繼續出下去。我期望在繼續完成一系列當代重大政治題材紀實文學的同時,能夠不斷向廣大讀者奉獻輕鬆活潑的“行走文學”新作。
葉永烈
2010年6月28日初稿
2013年2月6日修改
2014年4月26日再改
於上海“沉思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