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夢京華”系列:無處安放的童年

《"童夢京華"系列:無處安放的童年》內容簡介:對於生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無處安放的不只是童年,還有那些本不應該屬於孩童的見聞和過往。醫學上,一個記憶全失的人,童年的經歷卻能記得很清楚。可悲的是返老還童注定只能是影視劇的腳本,不能成為現實,童年的美好由此變得永不可及。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追思,不管是夢中,還是夜深處,書寫,或者懷想。 “童夢京華”系列為作者毛大慶回憶童年時代北京生活的散文文集,《"童夢京華"系列:無處安放的童年》為其中一冊。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通過對童年時代衣食住行、娛樂等方面細節的追述,作者表達出對童年深深的懷念之情。60後、70後、80後均能從中找到自己童年生活的影子;同時《"童夢京華"系列:無處安放的童年》也是一部不錯的了解北京近幾十年變遷和老北京文化的讀本。

基本介紹

  • 書名:"童夢京華"系列:無處安放的童年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314頁
  • 開本:32
  • 定價:35.00
  • 作者:毛大慶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5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8638386, 750863838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童夢京華"系列:無處安放的童年》編輯推薦:王石、楊瀾、張涵予、魏江雷、謝頔、莊雅婷、林潔、賀貝奇感動推薦!布萊爾說,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所結的果實。這樣的天真,還有那樣的時代,相交的結果,可能就只有無所適從了。如果你對童年的記憶仍然耿耿於懷,巧還生於20世紀60或70年代;再或者如果你對上世紀那段有點荒唐、有點欲說還休的歲月興趣濃厚,《"童夢京華"系列:無處安放的童年》就是必讀物。它非史料,無關是非,只屬於孩童的記憶。

作者簡介

毛大慶,博士,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這是北京的,更是時代的故事。這是私人的,更是全民的記憶。家長里短,別有深意,這是毛大慶的“童夢京華”。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
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回頭看,貧乏的日子原來也如此豐厚。大慶,好記性,好文字。
——陽光媒體集團主席楊瀾
情結是有價值的,回憶是有力量的。曾經,我選擇用表演,用影視作品,向逝去的時代致敬。現在,大慶選擇用筆,用文字,訴說往昔的種種。看到書稿的那個晚上,房間很冷,我的心卻很暖。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我們一起走過。京華童夢,一夢一世界!
——著名演員張涵予

名人推薦

這是北京的,更是時代的故事。這是私人的,更是全民的記憶。家長里短,別有深意,這是毛大慶的“童夢京華”。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 王石
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回頭看,貧乏的日子原來也如此豐厚。大慶,好記性,好文字。
——陽光媒體集團主席 楊瀾
情結是有價值的,回憶是有力量的。曾經,我選擇用表演,用影視作品,向逝去的時代致敬。現在,大慶選擇用筆,用文字,訴說往昔的種種。看到書稿的那個晚上,房間很冷,我的心卻很暖。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我們一起走過。京華童夢,一夢一世界!
——著名演員 張涵予
恍若昨世。同為軍隊大院裡長大的孩子,白糖冰棍兒,夜戰白橋,老莫,二鍋頭……數不勝數的種種,令我時而忍俊,時而熱淚盈眶。謝謝大慶的執著和堅持,讓我記起那從不曾忘卻的回憶,那一無所有的美好時光。40歲的年紀無人喝彩!懷念是酒,讓我們頁頁舉杯。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首席市場官 魏江雷
大慶的文字讓40歲的我,開始審視自己走過的歲月,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下半場。這是一本需要您靜下心來仔細品味的書,讀時會有共鳴,會有忍俊不止的瞬間,也會有心裡沉澱淀的感受。花時間讀這樣一本有“沉澱”的書,非常值得!
——著名體育理論家 謝頔

圖書目錄

序一 過去的日子鑲上了金邊兒
序二 我們共同的“夢”
序三 懂得珍惜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前言 無處安放的童年

夕陽下山時
“玩”——我們永遠的主題
遊戲指尖
和土城有關的日子(一)
和土城有關的日子(二)
我的“老根兒”——拔根兒的故事
女孩子們的經典
我的冰雪遊戲
我們的遊戲(一)
我們的遊戲(二)
我們的遊戲(三)
我們的遊戲(四)
我們的遊戲(五)
我們的遊戲(六)——鬥蛐蛐
我們的遊戲(七)——與“武器”有關(1)
我們的遊戲(八)——與“武器”有關(2)
70年代“老北京”:窮玩的童年

快樂的節日
過年
串門新年
祝福(一)
祝福(二)
清明節
兒童節
中秋節
我的家就在二環路的裡邊兒

北京的金山上
“革命”記憶
記憶中的“大革命”——家庭成分、早請示、晚匯報
記憶中的“大革命”——林彪、“四人幫”(上)
記憶中的“大革命”——林彪、“四人幫”(下)
記憶中的“大革命”——革委會
記憶中的“大革命”——憶苦思甜
記憶中的“大革命”——“文攻武衛”
“我愛北京天安門”
我的“歷史問題”
“朝鮮文藝”記憶
記憶里的“革命”(一)
記憶里的“革命”(二)——幾個關鍵字(1)
記憶里的“革命”(三)——幾個關鍵字(2)
記憶中的“指路明燈”——“最高指示”
“紅歌”記憶

前門情思
運動會
眼保健操
家務活(一)
家務活(二)
同桌
“澡堂子”
“夜生活”記憶
“鉸頭髮”經歷
我的名字
熟悉的“幾個北京地名”
人口
我們與雷鋒
丟失的故鄉——大雨記
我的大院生活

後記
參考書目

文摘

我的“老根兒”——拔根兒的故事
張愛玲曾說過:“像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中的人,總是先看到海的畫面,後看見海;先讀到愛情小說,後知道愛。”
拔根兒,又稱拔老根兒,是我們兒時一種中國北方兒童在秋季玩的非常普遍的民間遊戲,集娛樂性與經濟性於一身,一般多在上國小的男孩子之間流行,比誰的根兒最結實。拔根兒遊戲所使用的道具一般是楊樹上凋落的葉子,因為它數量多,採集面廣,如果拿出其他樹種的葉莖必會為大家所不齒。遊戲時兩個兒童各拿一片樹葉,雙手抓緊葉柄的兩端,並且與對方的葉柄交叉,然後互相用力往自己的方向使勁,葉柄被拔斷的一方輸掉遊戲。能夠拔斷許多葉柄的稱為“勞根兒”或“老根兒”。
拔根兒的勝負基本上不取決於參賽選手,選手的力氣、手法在遊戲中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當然如果作弊的話還是很有影響的,比如暗中用指甲掐對方的葉柄。也就是說,勝負完全取決於葉柄,因此參賽葉柄的挑選是很有講究的。小孩兒們在挑選“根兒”的時候首先要看粗細,太細則不夠韌,過粗則會太軟;然後是看成色,一定要找黃里透黑,黑中帶黃的那種,黃色多了說明根兒生,水分大,黑色多了說明根兒老,不夠結實;再然後是看形狀,有的根兒十分扁平,像一條窄窄的帶子,萬萬不能選擇此種,一定要找那種通體滾圓,沒有任何棱面的,因為圓形的才最受力。所以,最好的葉柄就是褐色的、很有柔性而且粗壯的。
記得那時候一到了秋風掃落葉的季節,放學的路上,好多小孩兒都在一起比拔根兒,樹下,街上,都是小孩兒選根兒、拔根兒的身影。有的時候為了能贏,為了能有一個粗碩的好根,大家都想盡了辦法。為了讓根兒更強韌,許多小孩都把根兒悶在鞋裡,等根兒的顏色變深、變黑,變得更柔韌的時候再拿出來比賽,自然是百戰百勝,這種悶過的根兒叫“老將”。有的孩子為了顯示自己的根兒選得好,就算悶過的根兒也拔不過,那就要耍賴皮了。用一根極細的鐵絲從根兒里穿過,如果隱藏得好一點也看不出來。不過這種方法總是逃不過聰明孩子的眼睛,萬一被揭穿還是很尷尬的。還有就是趁人不備,把兩根疊加在一起。拔根兒伴隨了我很長時間,我們好多孩子都是一對一地挑戰,好像誰也不服誰。有時候在放學的路上邊走邊拔,到家時雙手是又黑又髒,勒出一道道的血印。
但條件都符合的“老根兒”自然界中比較稀缺,因為秋天北方氣候乾燥,等樹葉變色了,往往風乾得也差不多了,而且滿地淘寶的人也多,“天生麗質”的很難落到自己手裡,於是只能“人造”。記得那時候,我的鞋墊下面就經常放著好幾根“老根兒”,大些的孩子告訴我們,球鞋裡面的條件對於“培育”優質的葉柄非常適宜,經過一段時間出來的葉柄無論色澤還是柔韌度都可說是精品。這種炮製方法絕對不是誰的獨門秘方,那時候大家見面先脫鞋、後掩鼻、再拔根兒的禮節還是很興盛的。
所以說,選根兒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拔根兒高手最重視的——實際上是加工“根兒”的環節。如果對手拿出一條又細又黑、滿身怪味的根兒則切不可輕敵,說明這人必是此中高手,手中這其貌不揚的怪根兒定是經過了千錘百鍊。下面這位同學的記載,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精心加工的過程:
加工所選用的根兒和平時的標準不同,一定要選通體黃綠、又大又粗者,收集一二十根符合標準的備用。第一步是將這些根兒泡在水裡放在家中暖氣或爐子附近,經過一夜烘烤,碗中水分所剩無幾;再將眾根兒拿出用濕毛巾包裹放回原處兩三個小時;接下來是一個頗有難度的環節,這個環節要求加工者的腳夠臭,越臭越好(這也就是為什麼兒時參加拔根兒的女生寥寥無幾的原因),然後將眾根兒平分兩份,置於臭球鞋的鞋墊之下;三日過後將根兒取出,然後自己“左右手互搏”將這些經過錘鍊的根兒,採用淘汰制考核一番,比賽期間要注意在兩根兒之間墊張軟紙,以免相互磨損。用此方法所篩選出來的最後一個倖存者必會成為所向披靡的“東方不敗”,因為經過這一系列的加工,此根兒必然已經面目全非,渾身惡臭……有時會遇到“根兒神”,傷敵無數自身卻依然毫髮無損,翌日此“根兒神”之主人便會成為學校里的風雲人物,好不風光;也有時會遇到棋逢對手的情況,兩人的手指都已勒出血印,手中的兩個根兒仍舊無法分出勝負,於是不得不藉助外力,或倚在牆角,或叫人幫忙,無所不用其極,如果最終雙根兒同時而斷,那么此次“血戰”必會成為大家今後一段時間津津樂道的談資。
別看這挺土的遊戲,卻是令人非常懷舊的具有濃厚時代氣息的玩法。北京史家胡同曾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拔根兒”比賽:
史家社區居委會主任紀秀慧說,這是社區第一次組織拔根兒比賽,為的是紀念幾乎被遺忘的老北京遊戲。“我們小時候每年都盼著秋末冬初楊樹掉葉子的時候,一到這時候就撿好多葉子,有時候為了能得勝還偷偷往根兒里插根鐵絲,可有意思了!現在的孩子已經沒多少知道這些遊戲了,他們不是練琴、寫作業就是玩兒電腦、看電視,很少親近自然。”紀主任說,這個遊戲不僅能讓大家拾起記憶,親近自然,還有一個意圖是收集落葉。“胡同里的落葉掃也掃不完,每人撿起幾十片葉子,一家子一起撿,就能讓胡同更加乾淨,一舉兩得。”獲得冠軍的陶俊祥開心地說,小時候撿到一根老根兒,要放在鞋裡捂上好幾天,就為了增加老根兒的韌性。“現在不用這么不衛生的方法了,我這根兒在鹽水裡泡了一整天,不能泡太久,要不也會讓根兒不結實!”陶俊祥說,老根兒結實是第一步,拔的時候也有技巧:“其實他們好多人的老根兒都特好,要是會用力肯定能贏我,關鍵是他們不會技巧。”原來,拔根兒的時候兩個手要儘量捏得比較近,用指力來拔,而且使勁的時候雙手用力越均勻越好。
看看,大家的記憶何等的相似!何等的鮮活!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我們都已長大成人,拔根兒的遊戲已經退出了我們的生活,現在的孩子忙著上課、補習,根本不知道這個經典遊戲曾經在他們父輩的年代風靡一時,現在他們的生活被電腦、PSP這些電子產品所包圍,還有誰能體會到我們那時候這些充滿泥土氣息的樂趣?還有誰會像我們當初那樣在大街上一根一根地挑選“根兒神”呢?
2008年12月16日於上海

後記

2012年9月,葉楠告訴我,我寫“童夢京華”系列的部落格文章已經88篇,近20萬字了,“出版吧。”他說。我忽然想到,6年竟一晃而逝了!
這本書是無心插柳而來的,最初寫第一篇時,是因為在收藏展上看到一台前蘇聯造老電視而想到了“文革”期間外公的那台前蘇聯老電視的命運,於是隨手寫了一篇,之後不曾想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書里收集的100餘篇隨筆都是我利用業餘時間寫的,幾乎一半是在飛機上完成,所有的寫作動因均來自今天生活瑣事的觸動,勾起我對兒時的記憶。因此,整個寫作用了近7年的時間。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要感謝很多人,特別是我的女兒杜怡霖同學。從她5歲時我開始寫這些文章,現在她馬上就是箇中學生了。很多小文的觸發點均來自於她的生活的點點滴滴。巧合的是,我書里記載的我的童年恰好也是這個年齡段。應該說,我用書寫的過程陪伴她成長,更用她的經歷重溫了一次我的童年時光。
我的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同學都在我書寫的過程中給了我無數的靈感,很多網友一篇篇地陪伴著“童夢京華”,他們給了我過去7年裡最美好的精神享受和友情。除了書里收集的周巍、於婧、杜欣、王丹、賈曉萌、邢學東、蘭克輝等幾位的文章外,7年裡,很多不知名朋友的留言我也儘可能收錄在了文章里。
感謝莊雅婷、林潔、白小紅、賀貝奇、尹珊珊幾位摯友、親人的“序”和“跋”。是你們的加盟,幫我“給過去的日子鑲上了金邊兒”!
爸爸、媽媽也是這本書的作者,他們不但一頁頁地幫助我校對,更是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讓這本書一下子鮮活起來!最驚人的是,父親居然還留著1978年的((中國少年報》!
當然,是幕後的夥伴幫我成就了這樣一本不可思議的作品,賀葉楠同學7年來幫我維護一篇篇部落格,修改文字和標點,高謙同學幫我“定義”了“無處安放的童年”,周慧同學、楊梅同學幫我做了大量的後期製作的工作。
特別要致意的是中信出版社的蔣蕾、沈家樂、宋冬雪及其他幾位編輯、美術設計的老師,是你們的嚴謹和挑剔,使這樣一本“非專業作者”的作品有了如此的品味和氣質。
這本書凝聚著很多人的記憶,是很多人共同的熱情和付出,成就了這本書。如王石先生說:“這是北京的,更是時代的故事。這是私人的,更是全民的記憶。”所以也可以說這是很多人共同的作品。
好多同學、親友、同事說我老了,於是開始“懷舊”。其實回想起來寫作的過程,還真不是懷舊,更多的是對比,還包含著我對我們那個成長時代的感恩。中國的20世紀70年代無疑是偉大的,一個民族在經歷了一場政治的磨難和洗禮後又重新振作起來,清理沉疴,以純淨的心態昂揚走向久違的、光明的歷程是應該被記住的。而這時期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在為明天打拚時,心裡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感,更不是今天的應試教育所能製造的。
記憶的感悟是寫不完的,出版總要有截止的時間。我想,既然已經站在了記憶的隧道入口,我會繼續寫下去。

序言

“我小時候住在後海”,“我住在柳蔭街”,“哎呀,我們家在景山”,我記得我和兩個朋友初次相識的時候就是這么寒暄的。只有北京人才能體會這種所謂相似成長背景,而相似的童年記憶,更適合坐在一起拼湊出這座城市當時的景象。
“你寫一部小說吧,就講講我們這條胡同的事,多好的故事。”家中長輩有一次這么說,而我只有訕笑的份兒。前有((陽光燦爛的日子》後有(《貧嘴張大民》,還有和北京相關的那么多好看的故事,沒有一定的底氣誰敢亂動筆?正如博爾赫斯筆下小徑分叉的花園,這是一座時間的迷宮,妄圖描述這座城市的人最終都會面對越來越多的岔路,最終迷失其中。“北京”是一個多么複雜的情結,時間則是在一個空間上不停的疊加和分層。就好像你所說的“後海”有時和我所說的“後海”真的不一樣:他在講什剎海溜冰場掄冰刀搶羊剪絨帽子,我在回憶國小在那露天游泳場上游泳課,而你只知道荷花市場的酒吧們。短短的幾十年,這一個地點就足以面目全非,想回憶,最後就只能勾起一些惆悵和感慨。
人在回憶中感到幸福或難忘的事,當時也許經歷了很多艱難。我深知經過時光的發酵,記憶也並不靠得住。我們印象頗為深刻的事情,未必當初就是愉悅的,只是經歷過那么多年之後,你會覺得那是快樂。正如讓你難忘的旅途,可能是半夜在山頂迷路差點凍死的場面;讓你難忘的那個人,可能當初讓你慟哭的次數最多。可這一切過去之後,經過沉澱和下意識美化,它們就變成了你記憶中的寶藏。換言之,時間讓過去的日子鑲上了金邊兒。就算我們現在對著一本回憶六七+年代的北京的文集,我也要這么說。那是屬於一個人他自己的寶藏。
能感動人的事情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少年的赤子之心,其二是質樸的真實。“童夢京華”系列恰恰符合這兩點。總覺得那時候北京的天很高地很遼闊,快樂的少年可以無端就有一種馳騁之感。看一本書,能讓你找到和你自己的相通之處就是成功的,很顯然,它也勾起了我的童年記憶,無論是大白菜還是澡堂子或者北冰洋,無論是飯局、圈子、大院文化、北京姑娘,這都不陌生。還有那些我的大哥叔叔們津津樂道的老莫、合作社、外國電影、抗震棚,我以前一直當作是他們吹牛皮的談資,如今也有可以雖主觀但真實的白紙黑字來做註解。總之看這本書的時候,你幾乎可以聽見時光呼嘯而過的聲音,有一種掀開時間迷藏的快樂感和對比當下的惆悵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