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研究

本書著眼於三大犯罪構成體系,特別是我國和大陸法系體系內部長期存在的矛盾問題,借鑑英美法系體系的做法並大膽深化,嘗試提出一種全新的“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其突出特點在於,將“責任能力”由積極要素變更定位為“免責”事由,並將正當防衛等“權利”變更為“免責”事由。希望通過對這些非類型性要素的重新定位,來解決目前三大犯罪構成體系內部難以克服的矛盾。

基本介紹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研究》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黃麗勤,同濟大學法學院講師,刑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已經在《法學》、《法學評論:》、《政治與法律》、《中國刑事法雜恚》、《同濟大學學報》等雜誌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出版專著、合著多部。
周銘川,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講師,刑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外國刑法學,已經在《中國刑事法雜誌》、《環球法律評論》、《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等雜誌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出版專著、合著多部。

圖書目錄

引言第一章三大犯罪構成體系的理論沿革
第一節大陸法系犯罪構成體系的理論沿革
一、古典犯罪階層體系
二、新古典犯歸刪笑膠罪階層體系
三、新古典暨目的論綜合體系
四、其他犯罪階層體系
第二節英美法系犯罪構成理論概述
一、英美法系國家的犯罪構成要件
二、我國學者對英美法系犯罪構成理論的歸納
第三節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理論沿革及新學說
一、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理霉享希論沿革
二、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代表性新觀點
第二章三大犯罪構成體系的本質相同
第一節三大犯罪構成體系沒有本質差異
一、我國的犯罪構成體系也是階層式體系
二、沒有必要堅持我國犯罪構成體系是“四要件”體系的錯誤認識
三、三大犯罪構成體系各階層的要素基本相同
四、對個別要素的不同定位無法導致三大犯罪構成體系產生本質差異
五、三大犯罪構成體系具體理論的本質基本相同
第二節對目前學界流行的一些觀點的分析
一、客觀要素的判斷先於主觀匙糊去要素的判斷——認定犯罪必須從客觀到主觀
二、四要件體系是沒有構成要件的犯罪構成
三、四要件體系是沒有出罪事由等的犯罪構成
四、四要件體系是齊合填充式體系而德日體系是整體把握式體系
五、四要件體系旋埋罪挨不符合人類的思維習慣
六、四要件體系容易根據形式判斷得出錯誤的結論
第三章三大犯罪構成體系在技術細節方面的差異
第一節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犯罪構成體系的區別
一、兩大法系犯罪構成體系之區別的常見觀點
二、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犯罪構成若干具體理論的差異
第二節英美法系體系與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區別
一、英美法系體系與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主要差異
二、英美法系體系與我國犯罪構成體系具體理論的差異
第三節大陸法系體系與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重要差異
一、行為理論的差異
二、因果關係理論的差異
三、認識錯誤理論的差異
四、違法性理論的差異
五、有責性階層的差異
第四章三大犯罪構成體系內部難以克服的矛盾
第一節德日的體系無法解決原因自由行為問題
一、原因自由行為的概念和種類
二、原因自由行為可罰性的各種學說
三、原因自由行為的可罰性根據新解
第二節德日的體系無法解決超越承擔過失問題
一、超越承擔過失的類型
二、超越承擔過失的具體學說
三、超越承擔過失各學說的理論缺陷
四、解決超越承擔過失問題的建議
第三節德日和我國的體系無法解決正當防衛的性質問題
一、正當防衛阻卻照鍵櫃違法性的根據
二、目前的正當防衛理論難以解釋防衛挑撥等特殊情形
三、簡要結論——正當防衛不是一種權利
第五章“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之提倡
第一節“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的基本內容
一、提倡“有罪—免責”新體系的起因
二、試承凝“有罪—免責”新體系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的具體論證
一、“有罪—免責鑽邀”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的必要性
二、“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的可行性
三、“有罪—免責”雙階層犯罪構成體系的合理性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