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萊”級飛彈巡洋艦

“希萊”級飛彈巡洋艦

美國“萊希”級飛彈巡洋艦共建9艘,首制艦“萊希”號於 1959年12月動工,1961年 7月下水,1962年8月服役。該級中的“里夫斯”號1986年曾來我國青島訪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希萊”級飛彈巡洋艦
  • 服役時間:1962年8月
  • 國家:美國
  • 類型:飛彈巡洋艦
  • : 162.5米
概述,結構特點,武器控制與電子系統,武器裝備,電子設備,發展演變,

概述

該級艦採用長艏樓艦型,艏部平直傾斜,艏部下方設有球鼻首聲納導流罩。為了防止煙害對武器和電子設備的腐蝕,“萊希”級首次採用煙囪和桅桿一體化結構。
該級艦長 162.5米,寬 16.6米,吃水 7.6米;標準排水量5670噸,滿載排水量 8203噸;動力裝置採用 2台蒸汽輪機,蒸汽輪機使用了鉻鉬和鎳合金鋼材料,適合在高溫、高壓的惡劣環境下工作,且重量較輕、可靠性較好。“萊希”級艦上艦空、艦艦和反潛飛彈一應俱全:2座四聯裝“魚叉”艦艦飛彈、2座 MK-10型 SM—2ER“標準”艦空飛彈、l座八聯裝MK-16“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同時在艦中部兩側還布置了 2座MK-32型魚雷發射裝置。此外,設有 2座 30毫米“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該級艦電子設備齊全、通信能力強。
“萊希”級作為艦空母艦編隊的組成部分之一,其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戰,其次是反潛,同時可用於支援兩棲作戰。

結構特點

“萊希”級採用長艏樓艦型,艏部平直傾斜,艏部下方設有球鼻首聲納導流罩。為了防止煙害對武器和電子設備的腐蝕,該級艦首次採用煙囪和桅桿一體化結構,它的蒸汽輪機使用了鉻鉬和鎳合金鋼材料,適合在高溫、高壓的惡劣環境下工作,且重量較輕、可靠性較好。

武器控制與電子系統

武器裝備

“希萊”級建造之時,正值剛剛問世的飛彈在全球迅速走紅之際,當時普遍認為飛彈的普及將使火炮走入歷史,因此包括美國“希萊”級、英國的22型“大刀”級(Broadsword Class)護衛艦等都未配備口徑較大的火炮,“希萊”級僅有一門76毫米速射炮,但艦上艦空、艦艦和反潛飛彈一應俱全,主要武裝為首尾各一部的MK-10雙臂飛彈發射器,可發射“小獵犬“防空飛彈,彈艙裝置於發射器後方突出甲板的艙房中,裝填時MK-10發射器需傾斜15度對齊彈艙出口,飛彈就會推至發射架上,整個作業為自動化。MK-10隻能使用“小獵犬”飛彈,因此再加裝一具MK-112發射器以發射“阿斯洛克”反潛飛彈。“希萊”級艦尾設有直升機甲板,但沒有機庫以及直升機整補設備。

電子設備

該級艦電子設備齊全、通信能力強。
電子戰系統:AN/SPS-39 2D對空搜尋雷達一座,(最初配備,後被SPS-48C取代), AN/SPS-10/67平面搜尋雷達一座,MK-36 干擾彈發射器2座,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座。
火控系統:MK-14武器火控系統1部,MK-76飛彈火控系統4部,MK-111反潛火控系統1部, AN/SPG-55C照明雷達4部。
聲納:“希萊”級使用SQS-23艦首聲納,但“雅奈爾”號(USS Yarnell CG-17則加裝SQQ-23B運轉與總成還原裝配(Performance and Integration Refit,PAIR)聲納,結合主/被動轉換器安裝載一個艦體音鼓罩內,不過其它設備仍與SQS-23相同。

發展演變

“萊希”級巡洋艦加盟美國海軍後,作為艦空母艦編隊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戰,其次是反潛,同時可用於支持兩棲作戰。在它的服役生涯中,經歷了數次改進升級。
1967至1972年間,“希萊”巡洋艦級進行了第一次改良,將電子系統提升至“貝爾納普”級的水平,包括以SPS-48C 3D對空搜尋雷達取代原先的SPS-39,此外以“標準SM-1ER”防空飛彈取代“小獵犬”防空飛彈,76毫米速射炮則被“魚叉”反艦飛彈取代。
1985年起,“希萊”級進行針對新威脅的升級改裝工程(New Threat Upgrade,NTU),改良火控系統與照明雷達,以使用標準SM-2ER防空飛彈,換裝SPS-48E 3D對空搜尋雷達與SPS-49 2D長程對空搜尋雷達,電子反制系統升級為具主動干擾能力的SLQ-32(V)3,此外還加裝海軍戰術數據系統(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s,NTDS,美國海軍最早的計算機化艦載戰鬥系統)與兩具MK-15 CIWS“密集陣”近程防空系統。當時美國海軍許多大型飛彈巡洋艦與驅逐艦都進行了類似的NTU改良工程。1986年尚值中美關係蜜月期,“希萊”級巡洋艦中的“里夫斯”號曾到中國青島訪問。
在1990年代,該級巡洋艦還加裝了SYS-2目標數據系統(IADT)。之後的“希萊”級一直維持在海軍第一線,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陸續退役封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