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目標理論

1988年,當時任美國空軍司令部主管計畫與作戰的副參謀長助理約翰·A·沃登上校,出版了一本名為《空中戰役(制訂計畫準備戰鬥)》的小冊子,為爾後“五環”目標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沃登上校在美國《空軍雜誌》上發表了《把敵人作為一個系統來打擊》的文章.這便是對美軍和西方軍隊頗具影響的“五環”目標打擊理論。 打擊目標的選擇問題歷來都是空中進攻作戰的關鍵問題,它直接關係到戰役企圖乃至戰略企圖的實現。同時,它也是控制戰爭強度、規模和進程的有效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環”目標理論
  • 第一層:指揮控制環
  • 第二層:生產設施環
  • 第三層:基礎設施環
主要內容,主要觀點,理論基礎,

主要內容

第一層指揮控制環。這一環內的目標是敵方的領導人及其與外界聯繫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抓住或者消滅敵方的領導人可使敵喪失鬥志;摧毀或者破壞敵方的指揮控制系統,可使敵喪失戰鬥力。如果不可能做到這兩點,則可通過摧毀外圍環節來迫使敵方領導人屈服。 第二層生產設施環。生產設施是國家正常運轉所必需的,對工業化國家來說,對電力和石油產品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如果一個國家的這些基本生產設施被摧毀,該國人們的生活不僅會變得十分困難,而且現代化武器裝備也將失去作用。 第三層基礎設施環。它主要包括敵國的運輸系統,如鐵路、公路、橋樑、機場、港口等。沃登認為,敵方如果不能夠進行有效的運輸,則國家的運轉速度會馬上降低,防禦能力也將明顯削弱。 第四層民眾心裡環。通過心理戰來影響民眾的精神心理狀態,造成敵人鬥志崩潰,進而贏得戰爭的勝利。 第五層野戰部隊環。沃登認為,儘管軍隊是實現戰爭目的的主要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衛己方或者威脅敵方的各個環。但這並不是說不需要考慮如何打敗敵人的軍隊,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只有重創敵人的野戰部隊,才能使內環也就是指揮控制環失去堅硬“外殼”的保護。

主要觀點

顯然,“五環”目標理論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以破壞敵方指揮控制環,迫使敵方領導層屈服,以達成己方戰爭目的為目標,而不以消滅其軍事力量為目的。二是在難以打擊指揮控制環的目標時,要圍繞打擊指揮控制環目標的需要,打擊與該環密切相關的其他四個環內的目標。三是對其他環目標的打擊,應以該目標對指揮控制環的影響程度來排序。因此,野戰部隊雖然處於最外的一環,但對其進行攻擊往往被優先考慮。

理論基礎

五環”目標理論作為美國空軍戰役計畫的主導理論,在其形成上有三個方面的理論基礎。 理論基礎一:系統對抗。現代戰爭是系統對系統的對抗。因此沃登認為,在選擇突擊目標時,如果計畫人員從單架飛機、單件武器、單支部隊出發來進行思考,就不可能通觀戰略全局,找不到理想的突擊目標。因此,應把敵方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 理論基礎之二:癱瘓戰。沃登認為,“作為戰略家或戰術家,必須拋棄那種認為戰爭的本質是軍隊衝突的觀點”。他強調不要和敵人的軍隊正面衝突,而是通過打擊諸如指揮、後勤等重要目標,造成敵人癱瘓,以較小的代價獲取較大的勝利。 理論基礎之三:重心打擊。沃登認為,如果對重心實施某種程度的打擊,可以產生決定性的效果。因此,他提出“指揮員和計畫人員最重要的職責也許就是準確地判明敵人的重心所在”。從“五環”目標理論可以看出,敵方系統的關鍵重心是進行指揮和決策的領導機構,應通過直接打擊領導指揮機構,或者是圍繞它打擊系統中其他重要目標,造成敵方整個系統的癱瘓,迫使其屈服。 在三個理論基礎中,系統對抗處於最高層次,癱瘓是系統的癱瘓,而對重心的打擊是實現癱瘓的必要途徑和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