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目標論

近年來,隨著精確打擊能力迅速提升,美軍逐步具有對全球範圍內任何一點進行打擊的能力,於是如何選擇打擊目標以提高精確打擊效果成為美國軍事理論界越來越關注的問題。“五環”理論便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並迅速進入美軍的決策,為美軍在近幾場局部戰爭中選擇打擊目標提供了理論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環目標論
  • 理論提出時間:1986年
  • 提出人:約翰·沃頓
理論的提出,發展前景,

理論的提出

1986年,美空軍上校約翰·沃頓在《空中戰役:制定作戰計畫》一書中提出,在美軍具有高技術空中優勢的情況下,打擊目標應首先選擇敵人最脆弱的重心——統帥指揮機構和支撐戰爭的經濟目標。突出這兩點最有可能取得決定性效果並迅速結束戰爭。基於這一思想,他提出了著名的“五環”理論。“五環”理論的基點在於:把敵人看作一個系統。系統由各個部分組成,從而形成一定的結構,系統中的各個部分因在系統結構中處於不同的位置而發揮不同的作用。“五環”就是針對敵方軍政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的不同作用與地位來進行區分,進行打擊目標的選擇。“五環”由內至外的打擊順序是:第一環為領導層環,也是最核心的一環,它包括軍政領導層、指揮控制中心、防空預警系統等;第二環為系統關鍵要素環,是指支撐戰爭的關鍵經濟目標,它包括國家主幹企業、軍工、石油、電力、化工等具有戰爭潛力價值的目標;第三環為基礎設施環,包括道路、橋樑、機場等具有機動、戰爭物資輸送價值的目標;第四環為民眾環,即通過打擊或收買來影響民眾的精神心理狀態;第五環為軍隊環。與傳統軍事理論明顯不同的是,沃頓不再把軍隊看作最重要的打擊對象,而是將之置於最次的一環。

發展前景

2001年1月22日,美軍在新頒發的第2—1號條令《空中作戰》中正式提出了“五環目標”打擊順序。2002年,美軍對“五環”理論進一步進行了細化,基本細化為六種目標選擇模型,其順序為:領導指揮機構、生產設施、輸送系統、資源、作戰部隊、對外關係。其主要特點是將經濟目標細化為生產、輸送和資源目標,進一步顯示了對打擊經濟目標的密切關注。同時強調打擊對外關係目標,以起到震懾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