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三德”教育

“三觀三德”教育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觀三德教育
  • 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屬於:公民道德建設的必然要求
  • 主義:馬克思主義
  • 三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認真履行職業道德,傳承家庭美德,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觀點。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科學地認識世界,要求我們客觀地認識事物。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客觀地認識事物,必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一是觀察事物必須注重全面性;二是觀察事物要有發展變化的觀點;三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事物的本質的認識。 不懈地追求真理與勇於修正錯誤是相輔相成的。人認識真理的能力是有限的,社會是不斷發展的,人對真理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所以,不懈追求真理的人,必然是善於修正錯誤的人,而修正錯誤只有從堅持真理出發才有意義,也就是說正是為了追求真理、堅持真理,才勇於正視錯誤,修正錯誤。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每修正一個錯誤,就向真理邁進了一步。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所謂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評價的觀點和標準,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才是共產黨人和社會主義社會公民的正確人生觀。人生在世,都要度過一生。而人如何度過一生,人的一生給世界留下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結果。之所以出現這種不同,從內因分析,關鍵取決於人們的人生觀存在差異。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正確回答人生到底是為什麼,即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現實中的許多事例表明,一個人人生觀出了問題,就會失去精神支柱,失去靈魂,就會走到邪路上去。江西省原副省長鬍長清受賄及腐化墮落就是一個典型。胡長清由一名高級幹部蛻變為一個全面墮落的腐敗分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背棄了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的墮落是他個人走向墮落的前提。胡長清在案發後談到自己的墮落的原因時說:“看到人家下海了,手頭有錢花,接觸了一些有錢人和做生意的老闆,看到人家生活得很自在,出入高檔酒店、坐豪華汽車、喝洋酒,穿名牌,還帶著小姐,心裡有幾分羨慕,可想到自己從政,身份不允許,條件也不具備,思想上先忍著。”由於他把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當成了人生的坐標和人生的目的,人生觀就必然頹廢,而人生觀的頹廢往往是人走向墮落的前奏。胡長清就是這樣,強烈的個人占有欲驅使著他沿著犯罪的道路越走越遠。上升到人生觀的高度,實際上就是人生觀腐朽、墮落的典型表現。在這種人生觀的支配下,胡長清腐化墮落就不足為奇了。這也從反面告訴我們,在改革開放大潮的衝擊下,要經得起考驗,抵禦住種種誘惑,一個基本前提,就是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端正人生態度。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所謂的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價值關係的總看法。只有以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而以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為原則的價值觀,才是唯一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體現人生真正價值在於創造和奉獻,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凡是為社會、為企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有是人生的創造。實現人生的價值要與本職工作密切結合,最根本的是要立足於做好本職工作,最直接的是在本職工作崗位上通過自己的勤奮工作,為國家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奉獻,是人生價值的又一體現,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處理好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係,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有意義,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其次,人生的價值決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這是現實中的一個突出的熱點問題,我們要堅決防止和抵制“金錢拜物主義”現象和“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要防止和抵制那種唯利是圖、只顧個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顧國家和全局利益、自私自利的傾向。總之,社會價值往往支配著人們怎樣工作、怎樣生活水平,只有那些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有美好心靈的人,才能做也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也稱公共道德或社會公共生產準則,是人們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生活秩序,直轄市人們之間的關係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的最簡單的行為準則和最起碼的道德標準,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等規範。
社會公德包括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從廣義上講,凡是個人私生活中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如處理愛情、婚姻、家庭、朋友、同事之間關係問題的道德,以及與個人品德,個人作風相對的反映社會成員共同利益要求的道德,通稱為公德。
社會公德的主要規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明禮貌。講文明、懂禮貌,不僅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現實反映,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標誌。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歷來注重文明禮貌。人們之間相互往來,一定要文明禮貌,平等待人,以禮相處。它既是對他人人格的尊重,也是自尊、自愛的一種表現,是人和人之間平等友好的真摯情感的一種流露。現在,文明禮貌不僅反映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新生的友好關係,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養的水平。但在現實生活中,種種與文明社會不相和諧的事件都屢見不鮮,比如在我們礦山,在上下井的罐籠上起鬨、擁擠;在澡堂換衣室潔白牆壁上甩打髒衣服;在井下巷道、風袋上亂畫、塗鴉;花園裡芳香四溢的鮮花被人摘掉“頭顱”,;會議室桌椅上被刻畫的道道傷痕等,都是與我們的禮貌格格不入的,具體地說,文明禮貌主要要求做到如下幾點:一是要誠守信;二是要語言文明;三是要舉止得體;四是要尊老愛幼。
二、助人為樂。助殘濟困,樂善好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高尚行為,也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之一。其基本出發點在於,作為一個人,尤其是對於那些處境相對好一些的人來講,一但發現別人因一時之困深陷窘境不能自拔的時候,應該毫不猶豫地伸手相助,扶危濟困。這是為人處世的最起碼的要求,也是一個社會能夠得以正常維繫和運轉的必要條件。我們把具有這種高尚情操的人稱作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寧可忍一時之困,也要濟他人於困境之中,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神聖的道義原則。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雷鋒等,是這種有道德的人中的楷模和典範。他們以“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思想和行為,譜寫了一曲光照千秋的道德篇章。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也不乏他們這樣道德高尚的模範人物,捨身救老農的大學生張華,見義勇為而身負重傷的戰士徐洪剛,等等,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這種高尚道德情操,為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在人生的階梯上不斷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三、愛護公物
公共場所是人們共同生活、共同娛樂、共同學習、共同勞動的地方,如公園、學校、商場、體育館、公路、車站等等,這些地方公共服務功能的正常發揮,是靠一系列的公共設施來保障的。因此,每一個社會公民在進入公共場所,使用這裡的公共設施的時候,都應該自覺地愛護公共財物,愛護公共場所的建築物、文物、花草樹木、交通工具、公共電話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這些公共設施正常地為每一位社會成員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方便,這也是社會公德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公共財物是全體社會成員辛勤勞動創造的成果。珍惜、愛護公共財物是每位公民的神聖職責。對待公共財產、公用設施的態度是最能反映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的。
四、保護環境
環境改變人,人也改變環境。人與環境只有協調共處,共生共存,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自身的全面發展目標才能得以實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社會公德不僅僅是協調人與人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同樣也是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的行為規範。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人們發現,自然環境的好壞,不僅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而且涉及到子孫萬代的幸福。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是全社會的寶貴財富,是人民民眾的衣食之源,是生產發展、經濟騰飛的重要條件。優美、清潔、整齊、舒適的良好環境,不僅有利於吸引人才和外資,開發旅遊,發展經濟,增強競爭力,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而且有益於人們身心健康,延年益壽,陶冶情操,升華精神境界。如今,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綠化環境、美化環境,已成為相當一部分人的倫理信條,而藍天、碧水、綠地,已成國積極、健康、向上、文明、科學生活方式的重要指標。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近年來,隨著社會生產的日益增長和資源開發的日益擴大,普遍出現了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生態平衡嚴重失調的現象,突出的表現為一些有在利益的趨動下,從自己的小集團利益和眼前利益出發,毀林毀草,亂砍亂伐;亂排亂放廢水、廢氣,結果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噪聲污染。同時,由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大量的塑膠袋、泡沫飯盒等化工產品所造成的白色污染也逐步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長此以往,人類千百年來賴以自下而上與發展的“家園”面臨著徹底毀滅的危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大力提倡和宣傳“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口號,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切實為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為“為子孫留下藍天碧水”而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具體來講,就是至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不從事能夠造成環境污染的生產和經營活動。第二、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少地使用化工產品或浪費能源的一次性產品,如一次性木筷等。第四、不購買、不食用、不捕捉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第五、自覺愛護身邊的花草樹木等植物資源。第六、堅決與人為破壞環境的行為作鬥爭。
五、遵紀守法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說的都是一定的外在約束和規則對於維繫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轉的極端重要性。實際上,在各種各樣的規則中,法紀是最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的。它們以某種強制力保證實施,要求影響所及的每一個社會成員對之都必須無條件遵守和奉行,否則,稍有觸犯,便要遭到應有的懲戒。法紀要求人們的一切行為必須依照一定的程式、方式和原則去做,不能隨興致所至、意氣用事。法紀意識要求人們對一切既定的規則都抱有一種敬重乃至敬畏的態度,明確人的任何行為都不是只對自己負責,人總是生活在一個有組織的環境裡,因此他的行動除對個人負責以外,還必須對社會和他人負責,甚至要考慮所有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為時刻生活、工作於特定社會環境中的公民,必須注意學習和了解現有的一切法律法規、紀律條例,努力養成自覺地按照這些法律法規做事的習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把個人意志與社會、集體的要求有機統一起來,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才能得以高效運轉,我們的人生目標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實現。

認真履行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形成的與職業活動緊密相連的,具有自己職業特徵的道德規範的總和。職業道德是職業範圍內特殊的道德要求,即從道義上要求人們應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態度、作風和行為去接物處事,完成本職工作。各行各業都有有自己的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主要規範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民眾、奉獻社會等方面。
1、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起碼的要求。愛崗敬業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本職工作有高度的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就是乾一行,愛一行,乾好一行。愛崗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崗位有情感的投入,熱愛本職工作,安心本職工作,敬業是在愛崗的基礎上對崗位生髮出的崇敬心理、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進而對所從事的職業付出全身心的努力。
2、誠實守信。誠實守信要求人們誠善於心,言行一致。這一道德規範不僅是傳統社會道德規範在職業道德領域的反映,而且是現代社會職業活動的特殊要求。人與人的交往只有講誠信,才能保持社會的正常秩序,否則,就會造成信任、信用、信譽的缺失,人與人的正常關係就會為猜疑、猜忌所代替,其交流、交往、交易就難以進行、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就會發生混亂。
3、辦事公道。辦事公道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之一。辦事公道要求從業人員和職業群體,對待職業對象要一視同仁,遵循共同的行為準則,秉持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平等的原則,不偏不倚,不徇私枉法,不以私害公。
4、服務民眾。服務民眾是社會主義道德中為人民服務這一核心要求的具體體現。服務民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客觀現實和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社會各行各業生產的目的和經營的目的,直接地或者間接地都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由於每一行業及其成員的需要都要依靠社會其他行業來滿足,因此,每個人在社會中既是各行業的服務對象,同時又是為其他行業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服務者,於是各行各業相互聯繫、緊密配合,形成你為我服務、我為你服務的有機整體。在我們的社會中,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又都為他人服務。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基本的涵義。
5、奉獻社會。服務民眾是奉獻社會的手段和內容,奉獻社會是服務民眾的結果。奉獻的最基本的層次是崗位奉獻,就是要敬業愛崗、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它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職業中做到的,較之一般意義上的崗位奉獻,無私奉獻要求個人做出更多的自我限制和自我犧牲。孔繁森等一批優秀黨員幹部就在他們有限的生命中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當人民公僕的無私奉獻精神,榜樣的力量必將長久地激勵著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和優秀民眾努力工作,服務民眾、奉獻社會。

傳承家庭美德

從和睦教育入手,突出寬容、禮讓、孝敬的主題。
通過活動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庭生活中提倡孝敬老人、愛護子女、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互助的良好風尚。要樹立家和萬事興的觀念,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寬容禮讓,互敬互愛、互信互諒,實現感情和生活上的和諧。反對暴力、反對鋪張浪費,倡導文明簡樸的生活方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