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25W\x22傳播模式

\x225W\x22傳播模式

1948年,拉斯韋爾明確提出了傳播過程及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Who),說了什麼(Says what),通過什麼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說(To Whom),取得了什麼效果(With What Effect)。這就是著名的5W傳播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5W"傳播模式
  • 外文名:"5W" communication model
  • 提出時間:1948年
  • 提出人哈羅德·拉斯韋爾
概述,具體內容,意義,局限性,近期發展,

概述

1948年,美國政治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羅德·拉斯韋爾發表了《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在這篇文章中,拉斯韋爾明確提出了傳播過程及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who)、說什麼(what)、通過什麼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說、取得什麼效果(with what effect),即“5W模式”。這個模式簡明而清晰,是傳播過程模式中的經典。後來的很多學者都對此進行過各種修訂、補充和發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質特點。這一模式還奠定了傳播學研究的五大基本內容:即“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客群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拉斯韋爾拉斯韋爾

具體內容

誰(Who)→說什麼(SaysWhat)→通過什麼渠道(In Which Channel)→對誰(To whom)→取得什麼效果(Withwhat effects)
傳播者→訊息→媒介→受傳者→反饋
其稱謂來自模式中五個要素同樣的首字母“W”。這五個要素又構成了後來傳播學研究五個基本內容,即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研究、客群研究和效果研究。這五個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點:
“誰”就是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擔負著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傳遞的任務。傳播者既可以是單個的人,也可以是集體或專門的機構。
“說什麼”是指傳播的訊息內容,它是由一組有意義的符號組成的信息組合。符號包括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
“渠道”,是信息傳遞所必須經過的中介或藉助的物質載體。它可以是諸如信件、電話等人際之間的媒介,也可以是報紙、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
“對誰”,就是受傳者或客群。客群是所有受傳者如讀者、聽眾、觀眾等的總稱,它是傳播的最終對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達客群後在其認知、情感、行為各層面所引起的反應。它是檢驗傳播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意義

哈羅德·拉斯韋爾於1932年提出並經過16年修正、補充而成的5W傳播模式,第一次將傳播活動明確表述為五個環節和要素構成的過程,奠定了傳播學研究的範圍和基本內容,為人們理解傳播過程的結構和特性提供了具體的出發點。
拉斯韋爾的功績在於他通過這個5W傳播模式正確地指明了傳播學研究戰略的主攻方向,使傳播學界的主力軍在近半個世紀裡,把主要精力用在考察、研究傳播過程的基本要素上,取得了巨大成果,為整個傳播科學的長足發展奠定了深厚、紮實的基礎。

局限性

1、忽視了社會制度對傳播的影響,過高的估計了傳播的效果。
2、忽視了反饋的因素,未能揭示傳播雙向互動性質。
3、忽視了傳播動機(Why)對傳播過程的影響。
4、它在不少傳播學者的頭腦中澆鑄了一個僵化的思維定勢:一提傳播學研究些什麼內容,就只在5個研究項目上打轉轉,難於跳出這個框框去想問題。於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就被置於考察的視野之外了。比如傳播史的研究,傳播戰略、傳播策略和傳播方式方法的研究,傳播法規研究,傳播與環境的關係研究,特別是傳播學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這些都是影響、制約傳播效果的大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