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菠草

菠菠草

菠菠草,學名鼠麴草。菠菠草是福州地區的俗稱,根據當地一種特有米食“菠菠粿”而得名。菊科、鼠麴草屬植物。莖直立或基部發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開花時採收,曬乾,去盡雜質,貯藏乾燥處。主治祛痰,止咳,平喘,祛風濕。用於咳嗽、痰喘、風濕痹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鼠麴草、鼠麴草
  • 拉丁學名:Gnaphalium affine D. Don
  • 別稱:菠菠草(閩.福州地區)、蒿草、蒿菜、綿菜、清明草等
  • 二名法:Gnaphalium affin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桔梗目 Asterales
  • :菊科 Asteraceae
  • :旋覆花族 Trib.Inuleae
  • :鼠麴草屬 Gnaphalium
  • :鼠麴草
  • 分布區域: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日本及中國等。
  • 英文名:Cudweed Herb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

形態特徵

菠菠草,一年生草本,高10-50cm。莖直立,簇生,不分枝或少有分枝,密被白色綿毛。葉互柄;基部葉花期時枯萎,下部和中部葉片倒披針形或匙形,長2-7cm,寬4-12mm,先端具小尖,基漸漸狹,下延,全緣,兩面被灰白色綿毛。頭狀花序多數,通常在莖端密集成傘房狀;總苞球狀鐘形,長約3mm,寬約3.5mm,總苞片3層,金黃色,乾膜質,先端鈍,外層總苞片較短,寬卵形,內層長圓形,花黃色,外圍的雌花花冠絲狀;中央的兩性花花冠筒狀,長約2mm,先端5裂。瘦果長圓形,長約0.5mm,有乳頭狀突起;冠毛黃白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

一般在開花時採收,通常在清明這個節氣的前後。搗碎加入壓乾的米漿固體中。一般也有在磨漿時,加入浸過的米中,一同磨出漿,有花在可使粿皮更有嚼勁,葉片通常對顏色與口味上起著決定性美觀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