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概述

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生局部壞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肌梗塞
  • 外文名:myocardial infarction
  • 原因:冠狀動脈閉塞
  • 症狀:胸骨後疼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等
臨床表現,發病情況,注意事項,

臨床表現

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後疼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發生 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發病情況

本病在歐美國家常見。WHO報告1986~1988年35個國家每10萬人口急性心肌梗塞年死亡率瑞典愛爾蘭挪威芬蘭英國最高,男性分別為253.4、236.2、234.7、230.0、229.2,女性分別為154.7、143.6、144.6、148.0、171.3。美國居中男、女性分別為118.3和90.7。我國和韓國居末二位,男性分別為15.0和5.3,女性分別為11.7和3.4。
美國隨訪26年的資料顯示,35~84歲人群中本病年發病率男性為71‰,女性為22‰。其中55~64歲組男女性分別為91‰和25‰,65~74歲組分別為119‰和51‰,75~84歲組分別為168‰和90‰。每年約有80萬人發生心肌梗塞,45萬人再梗塞。本病在我國過去極少見,現逐漸增多,據北京、上海、哈爾濱、廣州、河北、遼寧、黑龍江等地70和80年代的資料,年發病率為0.2‰~0.6‰,其中城市高於農村,各地相比較以華北地區尤其是北京、天津兩市最高。北京地區16所大中型醫院每年收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自1972年開始逐年增多,1979~1980年達到高峰,1981年後有所下降,1984年起又上升,1991年(1492例)病例數為1972年(604例)的2.47倍。上海10所大醫院自1970年以來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也逐年增多,1979~1981年達到高峰,1982年後有所下降,1985年後又上升,1989年(300例)病例數為1970年(78例)的3.84倍。
本病男性多於女性,國內資料比例在1.9∶1至5∶1之間。患病年齡在40歲以上者占87%~96.5%。女性發病較男性晚10年,男性患病的高峰年齡為51~60歲,女性則為61~70歲,隨年齡增長男女比例的差別逐漸縮小。
60%~89%的病人伴有或在發病前有高血壓,近半數的病人以往有心絞痛。吸菸、肥胖、糖尿病和缺少體力活動者較易患病。
本病在春、冬季發病較多,與氣候寒冷、氣溫變化大有關。發病時大多無明顯誘因,常在安靜或 睡眠 時發病;部分病人則發病於劇烈體力勞動、精神緊張或飽餐之後。此外,休克、出血與心動過速,用力大便亦可誘發。

注意事項

【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時必然要彎腰屏氣,其生理效應與用力屏氣大致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心肌梗塞的常見原因。
【放鬆心態】愉快陝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對任何事物要能泰然處之;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但應避免競爭激烈的比賽,即使比賽也應以鍛鍊身體增加樂趣為目的,不以輸贏論高低。
【適度鍛鍊】一般來說,要達到鍛鍊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認真的體育鍛鍊,每次不少於20分鐘,但也不宜超過50分鐘。開始時要先活動一下身體,如舉臂、伸腿等。鍛鍊結束時要做一些放鬆活動,不應立即停止活動,更不應鍛鍊後馬上上床休息,否則容易引起頭暈,對心臟不利。  在參加體育鍛鍊之前,應該先測定體力耐受程度。運動鍛鍊不要過度,過度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使左心室過度疲勞和促使發生心力衰竭。運動量一般可視年齡和健康狀況而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