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大家很喜歡刷類似“56個民族只有漢族沒有民族服飾/節日服飾”,卻很少思考為什麼在多民族其樂融融的畫面里漢族是如何失去鮮明的民族形象?本文就是來討論這個問題。

且不論漢族的民族形象究竟應該是哪種,至少漢族應該有一個鮮明的有識別度的形象,這點很多人不會反對。這個形象,按照一般來說需要在穿著、打扮以及行為上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或“標籤化”,比如著名的英國人嫌棄美國人喝茶的段子。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溢出畫面的嫌棄 / 網路

但你非要抬槓的話,英國也一定有牛飲的人,美國也會有精緻講究的。

這種“刻板印象”在提供我們快速識別以外,也造成了一些偏見,比如一直被貼上“戰鬥民族”的俄羅斯,會給人五大三粗的錯覺,事實上他們的藝術成就非常高,注意,是非常。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戰鬥民族”的網路形象 / 網路

前面這些廢話是想告訴大家,組成“民族形象”的不僅僅只有很多人以為的服飾,還會有許多我們可以看到、想到、感受到的部分

而且,當一個民族單一出現的時候,是不需要突出其“民族形象”的,只有多民族或其他需要識別區分的情況下才需要這個。比如,人類是不需要跟另一個人類聲明自己是個人,除非你們當中有一個不是人。

從“五族”到“五族”

民國建立之初,曾經提出“五族共和”,所以當時的國旗是“五色旗”。指的漢、滿、蒙、回、藏,其中回的概念比現在更大。這個“五族”是非常粗淺的民族區分,並且是基於政治目的的,既沒有囊括很多人數也眾多的民族,也沒有對一些小的民族進行調查摸底。

“五族共和”的形象多用“五色旗”表示,以人物聚合的形式留下的並不多。中南銀行曾經發行過“五女圖”紙鈔,採用的便是五族女性的形象。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中南銀行發行的“五女圖”紙鈔 / 網路

滿女形象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慈禧的畫像;蒙女和藏女應來自於照片,不過至今未考證出身份;回女的形象採用的是《香妃戎裝像》,可惜此畫香妃的身份存疑,穿著也是歐式甲冑;漢女採用的是古裝仕女形象,並非古代寫實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凱瑟琳卡爾為慈禧所作油畫 / 網路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戎裝油畫屏 / 網路

該紙幣是1927年發行的,包括來自照片的蒙藏在內,五族女性形象都不是取材當時當地,甚至還有虛擬形象和非民族形象的存在。可以這么說,五女圖更像是湊了五個形象,而不是選了五個形象。

1932年偽滿洲國建立,又搞出了個“五族協和”,此時的五族指的是漢、滿、蒙、朝、日。專注於宣傳的日本人畫了不少此時“五族”友好畫面。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偽滿洲國“五族協和”宣傳畫 / 網路

這個時候中國地區旗袍自20年代萌芽已經發展成形了,畢竟成為華人女性的代表性服飾,漢滿女性的著裝已經很難區分了。

更重要的是,從老照片看,也沒有刻意去區分著裝上的差異,即為了表達我是漢人你是滿人所以我倆必須得穿的不一樣,這種情況並不存在。而是同時選擇了普世著裝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1932年《良友》雜誌封面 / 網路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婉容和溥儀 / 台故

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至少從“五族”開始,漢人的民族形象就並不十分特殊化,不如藏、蒙、朝、日這樣具有強烈的著裝特徵。但它也依然保有一定的識別性,在同為黃種人的世界裡,漢人是有一定的識別度的,至少也不會和越南人、苗人、泰雅人之類的搞混。

不管大家把旗袍當作傳統服飾、民族服飾還是時裝,它都至少是中式服飾,穿著出去即便不能識別為漢人,也是能識別為中國人的。

從“56個民族”到“工農兵”

什麼時候中國把旗袍也脫下來了呢?是新中國建立後。其實新中國並沒有完全易服,50年代還是有旗袍的,只是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消亡了。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50年代宣傳畫裡的旗袍形象

旗袍消亡後,中國依然有中式服飾,大致可以分成立領大襟和立領對襟,以短衣為主,旗袍長衫(大褂)這些就基本不再穿著了,這些短衣是當時的“普世服裝”。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50年代宣傳畫裡各種中式服裝的形象

原因在《大俠魂與短裝:一個寧要洋裝不要長袍大褂的民國》里解釋過了,而立領對襟而後發展成了“唐裝”和“新中式”,這是後話了。

之所以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因為旗袍和長衫(大褂)代表的民國中產階級逐漸邊緣化或接受了改造,更為便捷的短衣流行。

曾有學者分析這一百年中國服飾發展,認為“制服”在其中的角色尤為重要,中山裝是制服、軍裝是制服、職業裝也是制服,這些屬性在形象上的體現遠遠大於民族屬性。換言之,無論你是什麼民族,你當兵一定穿軍裝,當醫生就穿白大褂,並不會因為民族區別而另外再設計一個X族軍裝或X族白大褂了。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宣傳畫上的服裝用於表達職業

很多人談56民族中漢族沒有鮮明形象,主要是針對宣傳畫或宣傳照里。這裡就要首先考慮宣傳畫表達的意圖是什麼,絕大多數的宣傳畫有一定的故事性。為了讓觀者第一眼識別出畫中人的身份,人物的職業、年齡、地域及當下狀態才是優先考慮的。

比如為了表達兩岸守望的主題,就會出現惠安與蟳埔女性的傳統妝扮。她們穿著的當然是漢人服飾,只不過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就比其他中式服裝合適。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宣傳畫《每逢佳節倍思親》

從新中國建立前期社會現實穿著習慣來看,勞動婦女和中老年婦女更偏愛中式服裝,在宣傳畫中就用體現出來。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穿著中式服裝的勞動女性和中老年婦女形象

與此對比的就是,城鎮女性、青年女性偏愛襯衫、連衣裙、兩用衫之類服飾,並且一般愛留短髮。(關於短髮的意義在《厲害了我的短髮女神!讓傳統服飾又時髦又美麗,就全靠你啦~》里聊過)

當這一批女性成長起來,中式服裝在現實中穿著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出於刻板印象的表達,依然會在宣傳畫或服裝設計上讓這類女性穿著中式服裝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年輕一代的女性將襯衫穿在中式服裝里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工農女性在宣傳畫上的表達

這些慣性表達,造成了現在很多人看到中式服裝就只能聯想到窮酸、操勞、農民等等印象。我之前《大襟衣:無論“外婆”還是“姥姥”,都曾穿過的衣服 | 傳統的服飾》寫了以後,不少漢服圈人士就攻擊“愛美是人之天性,華服不讓穿非要人穿舊社會的‘勞保服’”,還特別委屈的表示“憑什麼中國的傳統服裝愛好者就只能穿古代農村服飾呢”。這就是典型的既不了解新中國的服飾發展,也無法保有獨立的審美思考,在刻板印象和階層歧視里打轉

在一些表達團結主題的宣傳畫面里,由於歷史原因“工農兵”是非常重要表達中心,所以他們往往出現在畫面的最中間,周圍才是各個少數民族。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以工農兵為主體表達的宣傳畫

後來人物主次逐漸被調整,工農兵開始和少數民族差不多大,但是依然是很核心的表達。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表達民族團結的宣傳畫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孫振宇攝 / 網路

很多人覺得這些畫面里沒有漢族,其實工農兵表達的就是主體民族,裡面表示農民的人物也往往會穿著中式服裝。如果非要槓,漢族有一些鮮明表達的話,有些民族的不同支系服裝是不是也要槓一槓?畫家或攝影師是簡化表達的,所以刻板形象在所難免,而不是用來接受槓精檢查的。

工農兵的服飾並不固定,但是可以明顯識別,尤其在他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這時候,人物的一些動作、裝飾、道具甚至是膚色,都是表達的一部分,也就是形象的一部分。就如同,為了刻板少數民族的形象,有的出場動作會甩袖,有的要拿民族樂器,是開篇提過的形象塑造的組成部分。

在漢服和少數民族的同框裡,選用場景里人物角色的適用服裝是很重要的。我國是農業大國,工和兵的服裝形象相對固定,民族屬性趨近於無,所以很多農業畜牧相關的場景里,漢族穿著的就是中式服裝。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宣傳畫裡漢族和少數民族同框的畫面

前面提到過,在真正的現實中隨著時間推移,傳統服裝穿著人群是越來越少。漢族由於經濟文化上的優勢,穿著各類現代服裝是比較早的,所以也逐漸開始用現代服裝表達漢族,現代服裝成了當時的普世服裝。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 身著裙裝的漢族形象

此時擁有刻板形象的是少數民族,因為事實上他們也開始穿現代服裝了,除了景區、表演之類需要。

話說回來,之所以漢族一直沒有被明確標識,是因為所占的人口比例極大。我國前兩次(1953年和1964年)人口普查漢族占比都在98%以上,第三次1982年也在97%以上。前面提到過,單一民族是不需要額外做區分的,漢族比例之高,在各種文學影視的表達里,除非特別設定我們都不會去認為那個人是少數民族的。

這個時期,也正好是多民族團結宣傳程式形成的時期。這個的服飾特點就是,中式服裝依然保有可觀的穿著群體,雖然是在下降的,人民民眾對現代服飾的嚮往是基於生活改善的嚮往,是逐年上升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如今普世服裝的現代服飾才代表著最廣大民眾的服飾需求,越來越多的穿著現代服飾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我們現在躺在前輩奠基的物質基礎之上,可以搞搞服飾亞文化,但是因此去質問過去的人為什麼不為漢族樹立一個通過服飾來表達的鮮明的形象,是不是有點喘得慌?

為什麼56個民族合影的宣傳畫裡,只有漢族不穿民族服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