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最終卻國破身死

隋朝第二代皇帝楊廣,有出色的政治才幹、文學才能、和戰略眼光,完善科舉制、開鑿大運河都是遺惠後世千載的不朽功績。但他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缺陷,不惜民力、急於求成的施政風格,令百姓苦不堪言,難以忍受,最終招致天下大亂,國家覆亡,身遭橫死,被後繼的李唐王朝貶稱“隋煬帝"

其實這位中國歷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談及中華第二帝國"隋唐盛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名字,真正廟號諡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可稱“隋世祖”或"隋明帝"。

隋煬帝(隋明帝):楊廣    

此人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最終卻國破身死

楊堅重光華夏,盡廢胡俗,建立大隋王朝時,楊廣初封晉王,他美資儀,性敏慧,才華橫溢,得其父皇楊堅和其母獨孤皇后寵愛。二十歲時,楊廣便成為南征大軍主帥,揮軍攻滅陳國,結束長達數百年的南北大分裂。

之後,楊過主政江南十年,招攬士人,推廣文教,有效促進了南北混一,終於憑藉出色的才華和政績,得到楊堅夫婦的充分認可,朝野百官的群起擁戴,取代其兄楊勇為皇太子。

即位登基後,楊廣懷著成為千古一帝的高遠志向,在帝國版圖上肆意書寫恢宏篇章。

始典定科舉制度,建進士科,恢復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削奪高門士族權勢,提拔平民人才;

營造東都洛陽,讓政治重心脫離關隴集團控制;

修建大運河,西巡張掖,開拓絲綢之路,使全國物資運輸成本大大降低,南北東西各方文化經濟交流得以通暢;

調兵遣將,陸續攻滅交趾、林邑、契丹、琉球、伊吾諸國,大大擴張華夏疆域,亦是東漢之後首次收復越南南部.

親自率軍遠涉海拔數千米的高原,攻滅吐谷渾,征服了半個西域和整個青海,亦是華夏王朝首次將青海高原劃入版圖。

楊廣即位僅僅五年,隋朝國勢達到華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時期,戶口數直到數百年後的唐玄宗天寶年間方始超過。而著名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皆不能及,其各項政治經濟舉措功在後世,利在千秋

此人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最終卻國破身死

此外,作為文學家和詩人,楊廣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國文學史繞不過去的人物;所謂「起六朝敝,風骨凝然一洗頹風;新聲競作,為後世戲曲之萌芽;律體大進,又有以導唐人之先路」;

《煬帝集》55卷,《全隋詩》今存40多首,實為閎麗壯闊的唐音前奏,在整箇中國文學占有重要地位,足可與曹操曹丕曹植這“三曹”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相比擬。 歷代名家對楊廣在詩文領域的成就亦評價甚高,並不以其身後背負惡名而淹沒。

甚至可以說,楊廣就和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蕭衍、唐太宗李世民這幾人一樣,同屬於在政治、軍事、文學、詩詞領域,均分別有達到當世一流水準的造詣,而不是如清朝乾隆帝那般,留下幾萬首文白不通的帝王詩,竟也自行冠以“詩人”之名。

《飲馬長城窟行》“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一篇,雄邁高遠,千古佳句。 然而,也正是這種骨子裡的文人浪漫,要了楊廣的命,葬送了煌煌大隋盛世。

隋朝與高句麗的戰爭,隋軍與其說是輸在戰場上,倒不如說是明明已奮勇殺敵,幾次將敵方打得幾近亡國,卻輸在楊廣這個親征統帥的荒唐決策和帝王虛榮心上,才會屢中高句麗拙劣的詐降計,貽誤寶貴戰機。

此人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最終卻國破身死

三十萬府軍精兵九軍盡陷,僅奔還二千七百騎,如此巨大的損失幾乎打斷了帝國軍隊的脊樑,才讓野心家們嗅得機會,紛紛起兵至天下大亂,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當國內民怨沸騰再難壓制,天下皆反,聲討其罪狀“罄竹難書”時,楊廣卻帶著大軍躲到揚州去看風景,以為北方不可收拾,便力圖割據江南,坐觀群雄成敗,更可說是將骨子裡傷春悲秋的文人秉性爆發出來,再無從前征青海越朔漠的膽氣和魄力,“大好頭顱,任誰斬之”,只剩下自欺欺人的怯懦、和苟延殘喘的絕望。

此人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最終卻國破身死

此刻長安洛陽兩大都城、無數庫存府藏積累尚在帝國手中,後來李淵和王世充皆得之而能為一方強豪。

楊廣卻將這些寶貴資源交於兩個年幼的孺子幼兒,猶如令小兒持重金於鬧市,直接放棄了自己身為帝國君主的尊嚴,甚至可說喪失了身為一個父親和祖父起碼的責任,沒有作為一個男人起碼的鬥志與毅力,最終眾叛親離為寵臣側近所殺,又何足道?

此人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最終卻國破身死

楊廣的急於求成,軍政舉措失當,國家四分五裂,更讓本已經被隋文帝打垮瓦解、被迫臣從隋朝的東突厥汗國迴光返照,竟重新復興成為扶植北方各路代理軍閥,威脅華夏民族存亡的大漠強權。

隋文帝楊堅的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已經留下了足夠豐厚的遺產。楊廣接手了一個本該成就巔峰盛世的帝國,卻讓其短短十幾年便亡國,天下離亂,人口銳減四分之三。

【隋開皇中,戶八百七十萬。】——《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九》

【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餘萬戶。】——《通典卷第七·食貨七》

古往今來敗家到這種程度,雖秦二世胡亥亦不能及。從這個角度說,楊廣因此被史官加以種種污名,成為古今昏君暴君的著名代言人,亦絲毫不冤枉。

傳統史書對楊廣確有許多明顯的不實之辭,作為後繼者的李唐王朝也確實需要突出楊廣的“荒淫無道”來彰顯自己反隋起兵的正義性。

比如楊廣本是楊堅名正言順改立的太子,明明是正常繼位接班。 只能說楊堅臨死前可能有廢黜他復立楊勇的念頭,但被他和他的同黨楊素及時制止了。而《隋書》里暗示楊廣弒父篡位的記載,很可能就有修隋史的唐朝史家藉機渲染,以否定其統治合法性的緣故。

可是若非楊廣自己治國無方,國破身亡,又怎么會給後朝史官以修史污衊的機會呢? 就如宋朝若也是二世而亡,所謂宋太宗趙光義“斧聲燭影”殺兄篡位說也必會成為被廣泛認同的正史。

後世的史官或許黑了楊廣如何弒父篡位,或許黑了他如何荒淫無道,卻絕沒有黑他如何不惜民力,如何喪師辱國,如何面對天下大亂束手無策,如何接手一個盛世卻令天下戶口四減其三。

此人文治武功可比漢武帝,建立五百年未有之盛世,最終卻國破身死

他的水殿龍舟貫通南北的千古功業,又是如何急於求成透支民力國力,如何建立在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屍骨之上。只因這些皆是鐵一般的事實。

雖然秦隋一貫並稱,但兩朝實際情況大不相同。即使沒有秦二世胡亥胡作非為,一旦離開了秦始皇的高壓統治,關東六國的群豪一樣必然會反。秦朝中樞操作得好,很大可能也就是將有生力量退回函谷關,重新回到戰國時期。

而隋王朝根本不該是個短命王朝,之所以二世即亡,與楊廣個人的施政缺失干係太大。

誠然,不世之奇才,一時之罪魁,卻留下千秋功業,能遺惠於萬世,本身又確實文武雙全,軍政全能,能力超卓,竟落得身死國滅下場,確實也是後世多少人為之唏噓不已的。

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李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里地無山。】

帝王的祭台正是如此冷酷,容不下一絲溫情。

【文質彬彬,威風凜凜。只道是併吞八荒,功蓋萬古;橫槊賦詩,笑傲前塵。卻不料,南征北戰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的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只落得,一代英雄歸黃土,幾行煙柳掩孤墳。這才是,運河悠悠連今古,載舟覆舟俱凡人。】——蒙曼《大隋風雲》

相關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