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

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

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波斯語فتح على شاه قاجار英語Fat′h-Ali Shah Qajar;1772年9月5日-1834年10月23日)是伊朗卡扎爾王朝第二位君王,自1797年6月17日開始其統治直至1834年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
  • 外文名:Fath Ali Shah Qajar
  • 民族:突厥族
  • 出生地:伊朗達姆甘
  • 出生日期:1772年9月5日
  • 逝世日期:1834年10月23日
  • 職業:統治者
  • 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
  • 主要成就:伊朗卡扎爾王朝第二位君王
早年,俄波戰爭,俄波戰爭(1804年-1813年),古利斯坦條約,俄波戰爭(1826年-1828年),土克曼恰伊條約,晚年,後裔,參見,

早年

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是沙阿阿迦·穆罕默德·汗的親兄弟海珊·庫里汗·卡扎爾的兒子。沙阿在1797年遇刺身亡的時候,他是法爾斯的總督。他的真名是巴巴汗,但在加冕為王時以法特赫-阿里沙為名。法特赫-阿里沙猜忌大臣哈吉·易卜拉欣汗·卡蘭塔爾而將他處死,卡蘭塔爾為桑德王朝卡扎爾王朝的統治者擔任大臣已超過15年。
法特赫-阿里沙統治時期見證了波斯藝術和繪畫的復興,宮廷文化及禮儀精細且森嚴。在法特赫-阿里沙的支持下,肖像畫及大型油繪的盛行程度達到顛峰,以往的伊斯蘭王朝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法特赫-阿里沙又創造了一些王權標誌,如孔雀寶座和納迪里寶座(Naderi Throne),後世君主也有採用這些標誌。基亞尼王冠(Kiani Crown)則是由他的叔伯阿迦·穆罕默德·汗創造的,與其他王權標誌一樣鑲滿珍珠和寶石。

俄波戰爭

俄波戰爭(1804年-1813年)

在法特赫-阿里沙統治早期,俄羅斯帝國控制了波斯聲稱所有的喬治亞什葉派教士向法特赫-阿里施壓,主張向俄羅斯發動戰爭,於是他在1804年遠征喬治亞。波斯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優勢,但隨著俄羅斯向戰場投入先進的武器和大炮,使沒有配備大炮、裝備較差的卡扎爾王朝軍隊處於不利形勢。在法國拿破崙崛起後,英國與卡扎爾王朝簽訂了軍事協定。波斯據此協定向英國求援,英國認為該協定是針對法國的威脅,而不是俄羅斯,因此拒絕應援。
1808年,法國外交官克勞德·馬蒂厄1808年,法國外交官克勞德·馬蒂厄
1808年,法國外交官克勞德·馬蒂厄與同僚若貝爾及若阿南在法特赫-阿里沙的波斯宮廷。
波斯轉而向法國求援,派遣使節與拿破崙一世締結法波同盟,簽訂《芬肯施泰因條約》(Treaty of Finkenstein)。正當法國準備馳援之際,拿破崙一世卻與俄羅斯議和。與此同時,英國少將約翰·馬爾科姆(John Malcolm)抵達波斯,承諾會給予援助,但英國其後改變主意,建議波斯撤軍。
俄軍於1813年入侵大不里士,波斯被迫與俄羅斯簽訂《古利斯坦條約》(Treaty of Gulistan)。

古利斯坦條約

隨著波斯的接連失敗及連科蘭在1813年1月1日陷落,法特赫-阿里沙被迫簽訂古利斯坦條約。條約內容由英國外交官戈雷·烏斯利(Gore Ouseley)草擬,由俄國代表尼古拉·費奧多羅維奇·爾蒂切夫及波斯代表哈吉·米爾扎·阿布·哈桑汗在1813年10月24日於古利斯坦簽字作實。
根據條約,黑海沿岸的所有喬治亞城鎮村莊歸俄國所有,而南高加索蒙古汗國及塔利什汗國部分地區的所有城鎮,包括薩梅格雷洛(Samegrelo)、阿布哈茲、伊梅列季亞、古利亞、巴庫希爾萬傑爾賓特、卡拉巴赫、占賈舍基及庫巴都被劃入俄國邊界內。俄國則保證會支持阿巴斯·米爾扎作為法特赫-阿里沙的王位繼承人。

俄波戰爭(1826年-1828年)

英國地圖顯示1808年的波斯,即是在1813年敗予俄國及簽訂古利斯坦條約及1857年巴黎條約割讓赫拉特予英國之前。
在古利斯坦條約簽訂13年後的1826年,沙阿遵從英國的建議占領之前失去的領土。
1827年5月,俄國的高加索總督伊萬·帕斯克維奇(Ivan Paskevich)入侵埃奇米阿津、納希切萬及阿巴薩巴德(Abbasabad),10月1日進軍葉里溫。14天后,俄國將軍葉里斯托夫進駐大不里士
1828年1月,俄國人已抵達爾米亞湖沿岸,阿巴斯·米爾札在1828年2月10日簽訂土克曼恰伊條約。
1828年7月16日,阿巴斯·米爾札率領35,000人入侵塔利什汗國和卡拉巴赫汗國。這些汗國的統治者紛紛易幟,連科蘭庫巴巴庫都落入波斯手中。

土克曼恰伊條約

土克曼恰伊條約由俄國代表伊萬·帕斯克維奇和波斯代表哈吉·米爾扎·阿布·哈桑汗簽訂。根據條約,葉里溫汗國、納希切萬汗國、塔利什汗國、奧爾杜巴德及穆甘成為俄羅斯帝國的控制範圍之內。波斯須向俄羅斯繳納黃金,以換取俄國重申支持阿巴斯·米爾札作為法特赫-阿里沙的王位繼承人。條約又列明身處波斯的亞美尼亞人會在高加索定居,並立即釋放自1795年生活在波斯的亞美尼亞俘虜。

晚年

受到菲爾多西的《列王紀》啟發,法特赫-阿里沙請來了作家和畫家為他寫作一部關於俄波戰爭的著作。《列王紀》被認為是卡扎爾王朝時期波斯最重要的著作。
1829年,俄國外交官劇作家亞歷山大·格里博耶多夫(Aleksander Griboyedov)在德黑蘭俄羅斯大使館被殺害。為表歉意,沙阿將王冠上最大的鑽石之一沙阿鑽石送給沙皇尼古拉一世
1833年10月25日,法特赫-阿里沙所寵愛的兒子和儲君阿巴斯·米爾札逝世,於是立孫兒穆罕默德·米爾扎為儲君。
1834年10月23日,法特赫-阿里沙逝世。
法特赫-阿里沙在已發現的25幅油畫裡可被辨認,其深黑色的鬍子長達窄腰之下。
除了讚頌性質的年曆之外,法特赫-阿里沙的性格可從英國、法國及俄國的外交官描述中可窺一二。他們對法特赫-阿里沙的描述甚為多樣,在其早期統治時,這些外交官描述他精力充沛、有男子氣概及聰敏,後來則指他極之慵懶貪婪。

後裔

法特赫-阿里沙的長子道拉特沙赫(Dowlatshah)較阿巴斯·米爾札早七個月出生,但由於母親不是出自卡扎爾王朝家族,因此他沒有資格成為儲君。

參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