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 the change

make the change,是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廣告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改變發生
  • 外文名:make the change
  • 所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 實質:廣告語
意義,由來,戰略舉措,面臨挑戰,標語戰略意義,

意義

不是我喜歡標新立異,我只是對一成不變不敢苟同。
別老拿我和別人比較,我只在意和自己一寸一寸地較量。
你們為我安排的路總是讓我迷路。
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
讓改變發生——Make The Change

由來

為了配合全球市場的拓展,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將在2010年第三季度開始更換新的LOGO,產品涉及李寧運動鞋,服飾,運動套裝及球類等全部產品線,同時全球李寧專賣店和企業UI都將使用此新標誌。李寧新LOGO的設計依舊沿用了舊標誌的設計概念,飄動的造型將更加銳利和富有動感,傳達給消費者“突破、進取、創新”的新產品文化。
2010年6月30日,李寧公司宣布“Make The Change”成為了李寧的品牌新口號,將會在市場推廣中替代“一切皆有可能”。李寧品牌的口號自從90年代起,經過了數次變化,其中的“出色源於本色”、“把精彩留給自己”至今也都不能說是退出了歷史舞台,因此消費者所擔心的“一切皆有可能”會不會銷聲匿跡,潭友店認為不會。“源於全新的品牌宣言,體現了從敢想到敢為的進化,鼓勵每個人敢於求變、勇於突破,是對新一代創造者發出的呼告號召。”李寧公司品牌負責人表示。
此外,李寧品牌新標識不但傳承了經典LN的視覺資產,還抽象了李寧原創的“李寧交叉”動作,又以“人”字形來詮釋運動價值觀。李寧公司品牌負責人解釋稱:“鼓勵每個人透過運動表達自我、實現自我。新的標識線條更利落,廓形更硬朗,更富動感和力量感。此外,李寧CEO張志勇說,年輕消費者在“酷”、“時尚”、“國際感”等特質方面,覺得李寧品牌相較國際品牌略遜一籌。因此李寧決定重新塑造品牌形象,正式在一線城市加大力量,與耐克等國際品牌展開正面爭奪。

戰略舉措

時光真的荏苒,歲月確實如梭,彈指間,李寧品牌已走過20個春秋。據調查顯示,目前,35~40歲年齡段消費者占其品牌消費群的比例超過50%。當年叱吒風雲的體操王子如今也已華發叢生,臨近天命。無疑,不論是李寧本人,還是李寧品牌,都步入了“父親輩”。

面臨挑戰

能否富二代,這是中國民企共同面對的挑戰,更是李寧所面臨的一大戰略課題。在品牌依存度極高且時尚元素一向都是品牌核心的運動裝行業,唯有抓住新生代,品牌才能實現富二代。李寧換標,可謂是恰逢其時。其戰略用意首先是完成“老樹新芽”的品牌縱向遞進,其次才是國際化的橫向拓展。
創新的“創”字,就是倉庫里的一把刀。創新就是用這把刀來“砍”人:一砍自己,完成浴火重生的涅槃。二砍別人:給予對手更強有力的攻擊。創新始終都是危險與機遇並存的過程。巧合的是,李寧的新標真的頗像一把刀。換標能否達成戰略預期,除了新標是否能被市場認可,更重要的還是流程再造與戰略重組。
核心市場集中於二、三線城市,核心消費群年齡日趨老化,上有阿迪、耐克的打壓,下有安踏361°特步等品牌的追擊,這是李寧品牌的市場現實。進軍一線城市,開拓新生代消費群,是李寧的出路所在。
這一點與非常可樂的境遇非常雷同。遺憾的是,非常可樂至今沒有找到突破一線城市年輕消費群的鑰匙。可樂本是一種洋文化,非常可樂的根本出路在於“洋化”,而非主打“喜慶、團圓”這樣的中國牌。Future in hand —Future Cola!這樣的訴求顯然更能打動“80後”、“90後”。相反,可口可樂主打中國文化牌卻是聰明之舉。
洋品牌在中國的本土化就是國際化,中國品牌的國際化就是在國外市場的本土化。作為文化含量很高的時尚類品牌,鎖-全球品牌網-定本土年輕消費群的最佳途徑是:先“國際化”後“國內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標語戰略意義

顯然,李寧要聰明很多。從“一切皆有可能”變成“Make the change”,完成了從“土”到“洋”的靠攏,品牌形象更加時尚、性感。品牌之性感,就是一種能激發消費者購買衝動的美感特質。權且不論這句英文是否貼切,但大方向正確無疑。
悲觀者說李寧是是腹背受敵,達觀者說李寧是上可攻下可守。新標產品可用作“攻”,老標產品可以用作“守”。攻守之妙,存乎一心。正如人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