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tchup(香港獨立樂隊)

ketchup(香港獨立樂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Ketchup是香港本地一人獨立樂隊,原本是三人組合,後來只剩現時唯一成員Ken Tsoi一人。Ketchup的創作歌曲以溫情的城市民謠音樂為主,常以他個人的生活感覺為題材,其特色是全部歌曲皆為英文歌曲,而非香港主流的粵語歌曲。2006年,Ken推出最新專輯大碟《The Beautiful Things》並與另一獨立音樂人林一峰組成樂團“Bunsen Burner”。

基本介紹

  • 外文名:ketchup
  • 國籍:中國
  • 代表作品:The Beautiful Things
  • 成立時間:1998年
樂隊,起源,發展,詞源,

樂隊

關於KenKetchup的Ken在樂隊中身兼創作,吉他手和主音。而事實上Ken是一位香港全職的圖像設計師,音樂創作只是其業餘興趣。中學時期,Ken只聽許志安等本地主流廣東歌曲,直至後來他到新加坡修讀圖像設計和美術,當時同學推介了他不少音樂又帶他去看樂團演出。在回香港工作後,Ken認識了JSD的低音吉他手,自始認識了Nirvana,因而開始他對樂隊及音樂的濃厚興趣。現時Ken仍十分欣賞The Beatles,Travis等的旋律溫柔歌曲,他曾表示希望可以和Whence He Came合作。Ken住在圍村,所以曾自稱“鄉下佬”,卻因而能創造出與香港大城市繁忙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作品,他在郊區的家中一手包辦構想、作曲、填詞、錄音、編曲和封面設計,然後再親自送交別人印製。

起源

1998年,Ketchup正式成立。事源於一次Ken與另外兩位中學同學Sing及Rock在快餐店吃下午茶時,在閒聊中其中一人忽發奇想:“咁悶,不如組隊band咯!”(白話文翻譯:那么無聊,不如成立一支樂隊吧!),而其餘兩人亦唱和下便有了組成樂隊的意思,同時又看見店中擺放了一櫃滿滿的番茄汁,而Ketchup一字又包含了三人的名字中的元素,因此取其名字將樂隊命名為Ketchup。樂隊隨即便簡單地分配了崗位,特別的是當時三人的位置是依體重來編排的:最胖的是Rock,擔任鼓手;Ken是當時最瘦削的負責主音和吉他手;剩下的Sing則擔當低音吉他手。

發展

Ketchup起初成立時,三人均對樂器以致音樂沒有什麼認識,但大家因興趣而邊玩邊學。Ken一學會吉他便開始嘗試作曲。
1998年至1999年三人曾在荃灣租了地方不分晝夜地玩音樂。直至1999年底,因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下,三人不能再續租該處練歌,樂隊唯有暫時解散。
Ken因個人工作關係,因此對製作唱片的一般運作及成本有所認識,加上他亦不想白費其樂隊多年來的心血,希望將作品發布。及至2000年,Ken便大膽地只以兩部MD開始了機家庭作業式的錄音工作。起初,Ken只想為他的音樂留下一個記錄,所以只用了兩部 MD 機灌錄自己的歌曲,但從朋友手中得來一部混音儀器後,從此便認真地進行錄音的工作,整個過程都是他自己一手包辦,他亦覺得製作過程很有趣,並對出來效果感到滿意,因此便一直創作下去。
2001年2月,Ken以Ketchup身份自資推出首張大碟《Sweet-Smelling》。即使在推出專輯時,他除了在某些聲效找來朋友幫忙外,其他部份也是一人承包。創作過程中,Ken的樂隊雖只得一人卻不怕孤單,因他由於從事設計早已習慣一人工作,卻反而怕因意見多而發生紛歧。
Ken早期曾得到一些行內唱片監製及朋友的意見,可是由於不同意以商業元素和市場流行作為創作方針,便執意以自己的風格創音樂,他認為這是獨立樂隊對音樂應有的態度。
Ken製作專輯的做法比較特別,一般人會先作歌然後選歌,之後才從歌曲中考慮唱片主題、封面及內頁的設計元素,Ken卻剛好相反。他是先想好大碟主題的,而因其本身是設計師,他甚至還想好封面設計等然後才開始以此主題開始作曲、作詞和錄音等工序,最後完成了才將部份混音交給混音公司,再行推出。Ken為了迴避難填的中文歌詞,一向全數歌曲以英文創作,卻時在填詞時遇上文法錯誤,但有時文法改對了卻與旋律不符。最終,他只好想出折衷的辦法就是歌曲唱原來的版本,不過歌詞頁則加上修正了的版本,可是這樣便變成歌詞與唱的不同。為了使Ken自己的音樂可以在現場表演時完整地演繹出來,所以Ketchup的歌曲都以基本樂器木吉他為主,形成了一種民歌風格。
Ken的創作靈感主要來自生活體驗,如茶餐廳中或乘搭巴士時裝作聽著耳機,其實在偷聽別人的生活對話,他稱說這是他的重要靈感來源。
雖然現時樂隊只剩Ketchup一人,但他仍保留了Ketchup之名字之原因是因為這是他與朋友一起創立的樂隊,或許日後他們三人有機會再次重組。
Ken喜愛自稱Freaker,有時會以“The Freaker”的名義參與樂隊演出,其早期成員包括王雙駿、英師傅及肥仔明;最喜愛的口號是“I love my life, even though I'm a freaker.”

詞源

調味番茄醬,番茄醬,番茄沙司(番茄醬又稱 tomato ketchup)
含有粘稠且質地平滑的辛辣醬的調味品,通常用番茄製成,配薯條吃。
這個詞顯示出在借詞過程中的變異, 既發生在借詞上又發生物質轉借上。ketch up 這個詞的來源大約是馬來詞 kechap , 可能是從中國廣東方言變為馬來語的。Kechap 也象ketchup一樣指一種醬, 但是不含番茄的醬,而是含鹹魚汁、藥草和香料。大概是由水手們傳到歐洲,在歐洲只能用當地有的調料如蘑菇或胡桃汁製成。當番茄汁初次被被使用時,我們所指的調味番茄醬便產生了。但應注意的是18和19世紀時,ketchup 是表示一般成分只含醋的調料的通用詞。 1690年這個詞首先以catchup 的形式在英語中出現, 1711年改為ketchup , 1730年又改為catsup 。 這個外來詞的三種不同拼法仍然通行
美國的中國觀察網誌《茶葉之國》(Tea Leaf Nation)有文章中對ketchup的解釋引述學者考證,指原是一種傳至東南亞的醃魚醬,中文叫醢汁,閩南話讀音近似koe-chiap,英國探險家17至18世紀於的星馬地區發現,用近似英文的拼寫,但造法1800年開始大變,加入了西紅柿,於是ketchup變成茄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