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8000

iso18000

ISO18000是一國際性安全及衛生管理系統驗證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so18000
  • 前者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 發布時間:1987年
  • 射頻通訊格式:數字調製方法簡介
  • 射頻通訊格式:讀寫器到射頻卡端通信
  • 定義:ISO 18000—6是一種通信協定
簡介,調製方法,標籤標識,主體標準,意義與作用,管理系統要素,要求事項,安全政策,規劃,實施運作,矯正措施,管理審查,

簡介

提起ISO9000和ISO14000,具備標準化常識的人都不會陌生,前者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系列標準,首次發布於1987年;後者是該組織發布的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首次發布於1996年。近幾年來,隨著國際上對職業健康問題的關注,有些國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了制訂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國際標準的立項計畫,並建議編號為ISO18000,因此,我國就有了ISO18000的提法。
所謂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OHSMS,是由一系列標準來構築的一套系統,它表達了一種對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進行控制的思想,也給出了按照這種思想進行管理的一整套方法。這種體系,應當是科學的、有效的,能夠被接受的,並與企業的其它活動及整體的管理是相容的。同時,它作為一套標準,應該能得到廣泛地接受和承認,具有規範性。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是一種對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工作進行控制的戰略及方法。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在其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曾被非正式稱為ISO15000或ISO18000系列標準。這些稱謂,表達了它和ISO9000及ISO14000系列從指導思想到實施方法上的聯繫,應該指出OSHMS雖然繼承而且發展了上述兩個系列的思想和方法,但在解決的具體問題上,從技術層面上,卻和前兩者有所區別。
ISO 18000—6是一種通信協定。ISO/IEC18000-6《信息技術一針對物品管理的射頻識別(RFID)一第6部分:針對頻率為860-930MHz無接觸通信空氣接口參數》的閱讀器與應答器之間的物理接口、協定和命令以及防衝突判斷機制。
Type A 協定的通訊機制是基於一種“閱讀器先發言”的,即基於閱讀器的命令與應答器的回答之間交替傳送的機制。整個通訊中的數據信號定義為以下四種:“0”,“1”,“SOF”,和“EOF”。
ISO/IEC 18000-6是超高頻RFID空口通信協定,由於該資料較大,2012年出版時劃分5部分為:
·Part 6:860-960空中接口協定參數概述
·Part 6:860-960空中接口協定參數TypeA
·Part 6:860-960空中接口協定參數TypeB
·Part 6:860-960空中接口協定參數TypeC
·Part 6:860-960空中接口協定參數TypeD

調製方法


(1) 閱讀器到應答器之間的通訊傳輸閱讀器傳送的數據採用ASK(調製載波幅度)進行調製,調製深度是30%(誤差不超過3%);數據編碼採用脈衝寬度編碼(PIE)來編碼數據。即通過定義下降沿之間的不同寬度來表示不同數據信號。
(2) 應答器到閱讀器之間的傳輸連線應答器通過反向散射給閱讀器來傳輸信息;數據編碼採用FMO編碼,數據速率是40kbps。
(3) 防衝突採用時隙ALOHA算法。
Type B協定和Type A協定在很多領域都是相似的:
(1) 閱讀器到應答器之間的通訊採用的調製方式也是ASK,而調製深度為30.5%或者100%;編碼方式為FM0。
(2) 應答器到閱讀器之間的傳輸採用反向散射的方式將調製的信息回傳給閱讀器,調製方式為ASK;編碼方式為FM0。
(3) 防衝突採用自適應二進制樹算法。
關於ISO/IEC18000-6TypeA 和Type B 協定的指令幀格式及狀態轉換本文不做討論。
ISO/IEC18000-6 TypeC介紹
本文主要討論的系統是基於ISO/IEC18000-6TypeC 協定下的,Type C 協定的通訊機制也是基於一種“閱讀器先發言”的,即基於閱讀器的命令與應答器的回答之間交替傳送的機制。下面將就射頻通訊格式、指令幀格式、狀態圖、防衝突機制和指令集及其分類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討論。
ISO 18000-6標準採用物理層( Signaling) 和標籤標識層兩層分層結構,如圖所示。其中物理層主要涉及到RFID頻率、數據編碼方式、調製格式、RF 包絡形狀及數據速率等問題; 標籤標識層主要處理閱讀器讀寫標籤的各種指令。

標籤標識


物理層( Signaling)
電子標籤從閱讀器發出的電磁波中獲取能量,閱讀器通過調製傳送的載波給標籤傳送信息,並且給標籤傳送無調製的載波並通過接收標籤的後向散射獲取標籤返回的信息。由此可見,閱讀器和電子標籤之間的通信是半雙工的,標籤在後向散射的時候不獲取閱讀器的指令。由於是短距無線通信,為了使得標籤解調的方便,閱讀器到標籤之間的通信方式主要是幅度調製,而電子標鑒的後向散射是通過調製閱讀器的無調製載波來返回信息,主要的調製方式是幅度調製或者是相位調製。
射頻通訊格式
(1) 數字調製方法簡介
在實際的通信系統中,很多信道都不能直接傳送基帶信號,必須用基帶信號對載波波形的某些參量進行控制,使載波的這些參量隨基帶信號的變化而變化。由於正弦信號形式簡單,便於產生及接收,大多數數字通信系統中都採用正弦信號作為載波,即正弦載波調製。數字調製技術是用載波信號的某些離散狀態來表示所傳送的信息,在接收端也只要對載波信號的離散調製參量進行檢測。數字調製信號,在二進制時有振幅鍵控(ASK)、移頻鍵控(FSK)和移相鍵控(PSK)三種基本信號形式。
(2) 讀寫器到射頻卡端通信
① 射頻載波調製
射頻載波調製採用DSB-ASK、SSB-ASK或PR-ASK調製方式進行通信。
② 基帶編碼格式
ISO/IEC 1 8000-6C協定的基帶數據傳送採用PIE編碼格式。Tari為詢問機對對標籤發信的基準時間間隔,是數據-0的持續時間。高位值代表所傳送的CW,低位值代表減弱的CW。所有參數的公差應為+/-1%。
(3) 射頻卡到讀寫器端通信
① 射頻載波調製
射頻載波調製採用反向散射調製(Back Scatter Modulation)。從傳統意義的定義上來說,無源的電子標籤(Tag)並不能稱為發射機。這樣,整個系統只存在一個發射機,卻完成了雙向的數據通信。反向散射調製技術是指無源RFID電子標籤將數據傳送回讀寫器所採用的通信方式。根據要傳送的數據的不同,通過控制電子標籤的天線阻抗,使得反射的載波幅度產生微小變化,這樣反射的回波的幅度就攜帶了所需傳送的數據。這和ASK調製有些類似。控制電子標籤天線阻抗的方法有多種,都是基於一種稱為“阻抗開關”的方法,即通過數據變化來控制負載電阻的接通和斷開,那么這些數據就能夠從標籤傳輸到讀寫器。
另外反向散射調製之所以可以實現的一個條件是讀寫器和射頻標籤之間的通信是基於“一問一答”,閱讀器先發言的方式,這種通信方式為:只有當讀寫器傳送完命令後,標籤才做出回響,另外當讀寫器傳送完命令後仍然傳送載波,反向負載調製正是對該載波信號進行調製。
② 基帶編碼格式
射頻卡到讀寫器端通信過程中基帶編碼採用FM0編碼或者Miller副載波調製, FM0編碼又叫雙相間隔碼編碼(Bi-phase space),是在一個位窗內採用電平變化來表示邏輯,如果電平從位窗的起始處翻轉則表示邏輯‘1’;如果電平除了在位窗的起始處翻轉,還在位窗的中間翻轉則表示為邏輯‘0’。

主體標準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系列,其主體標準包括四部份內容,即:原則(principle),是說明體系的思想和要求的;規範(specification),是說明一個組織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才是合格的;指南(guide line),是規範認證工作的方法和程式的檔案;審核員要求(Auditors Reqirement),是對從事認證或者從事安全審核的人員的要求。這些標準及為執行這些標準而形成的規範化的檔案,稱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評估系列即OSHMAS。OSHMAS形成了一個為企業在安全生產及職業安全衛生方面開展工作及進行技術服務的體系。

意義與作用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與生產過程密切相關的職業健康與安全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與此相關的立法日趨嚴格,世界各國制定的各項強制性政策和措施陸續出台,因此,越來越多的組織希望通過這項系統化、標準化方式的活動,促進其管理,以滿足日趨嚴格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律法規的要求。另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發展和開發中國家越來越多地參與世界經濟活動,各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差異使已開發國家在成本價格貿易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職業安全衛生問題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技術壁壘之一,只有世界範圍內採取同一的職業安全衛生標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如同全球範圍內廣泛開展的IS09000、IS014000認證一樣。

管理系統要素

要求事項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一個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本(4) 節將說明此系統的要求。

安全政策

組織應有高主管授權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清楚陳述整體安全衛生目標與改善安全衛生績效之承諾。該政策應:
對組織之安全衛生風險的性質及規模是合宜的;
包括持續改善之承諾;
包括對至少符合適用的安全衛生法令規章及組織須遵守的其他要求事項之承諾;
已檔案化、實施及維持;
傳達給所有員工,使其認知個人的安全及衛生責任;
可向利害相關者公開;
以及定期審查以確認該政策保持對組織的相關性及合宜性。

規劃

3.1 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規劃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式以持續鑑別危害、評估風險及實施必要的控制方法。此應包括:
例行性及非例行性活動;
所有人員進入工作場所之活動(包括分包商及訪客);
工作場所中由組織或其他單位所提供之設施。
組織在設定本身的安全衛生目標時,應確認已將風險評估的結果及控制的效果納入考慮。組織應 此項資訊檔案化並保持其更新。
組織之危害鑑別及風險評估的方法應:
依據組織之相關範圍性質及時機定義,以確保其為主動式而非被動式;
提供風險之分類及鑑別那些將被3.3節及3.4節所定義之方法消除或控制的 風險
與運作經驗及使用風險控制方法之能力相一致;
提供資訊輸入以決定要求、訓練需求之鑑別及(或)作業管制之發展;
提供需求行動之監督以確認其實施之有效性與適時性。
備考:危害鑑別風險評估及風險控制之詳細指導崗要,見OHSAS 18002。
3.2 法令規章與其它要求事項
組織應建立度維持一程式,以鑑別並取得適用之法令規章與其它安全衛生要求事項。組織應保持此項資訊之更新。法令規章與其它要求事項之相關資訊應傳達給員工及其他利害相關者。
3.3 目標
組織於內部各個相關部門與階層,就建立並維持其檔案化的職業安全衛生目標。在建立與審查目標時,組織應考慮到法令規章與其它要求事項,本身的安全衛生危害及風險、技術面取捨與財務、作業及業務等要求事項,以及利害相關者的觀點。目標應與安全衛生政策一,包括對持續改善的承諾
3.4 安全衛生管理方案
組織應制定並維持一個或多個安全衛生管理方案,以達成其目標。方案中應包括如下之檔案:
(a)組織內各個相關與階層為達成目標之權責分工;以及 (b)達成目標之方法與時程。
安全衛生管理方案應於定期及規劃之段審查。必要時,應修訂安全衛生管理方案,以說明組織之活動、產品、服務或運作狀況的變更。

實施運作

4.1 架構與責任
對於管理、執行及驗證組織活動、及製程中具有安全衛生風險之人員,其角色、責任及許可權應加以界定、檔案化及宣導溝通,以促進安全衛生管理。高階主管負有職業安全衛生之最終責任。組織應指派高階主管中之一員(例如大型組織中之執行委員會成員)為管理代表以負特殊責任,並確認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在組織中所有地點及領域的運作,皆能依照要求事項適切地實施及執行。管理階層應提供實施、管制及改善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所需要的資源。
備考: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專門技能、技術及財務的資源。
組織的管理代表應具有界定之角色、責任及許可權以進行下列任務:
確認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各項要求是根據本標準而建立、實施及維持的;
確認向高階主管報告安全衛生管理系統的績效以供審查,並做為改進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依據。所有負管理責任者應展現其對安全衛生績效改善的承諾。
4.2 訓練、認知及能力
在工作場所中擔任可能造成安全衛生衝擊之工作的人員,應具備能力。能力應以適當的學歷、訓練及(或)經驗加以界定。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式,以確認各相關部門與階層的人員具有下列之認知:
符合安全衛生政策與程式以及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各項要求的重要性;
員工之作業活動對安全衛生所造成之實際或潛在的安全衛生效益;
為了符合安全衛生政策與程式以及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各項要求,包括緊急事件準備與應變之要求(見4.7節),每個人所必須扮演的角色和負擔的責任;
偏離特定作業程式時可能造成的後果。
訓練程式應考試不同階層員工之:(a) 責任、能力及讀寫能力;以及(b) 風險。
4.3 諮詢及溝通
組織應有適當的程式,以確認能向員工及其他利害相關者傳達及諮詢適切的安全衛生資訊。員工之參與諮詢的安排應予以檔案化,並通知利害相關者。員工應:
(a) 參與政策及程式之 發展與審查以管理風險;
(b) 被諮詢如有任何改變會影響工作場所之安全衛生;
(c) 被告知安全衛生相關事務;
以及(d) 被通知誰是安全衛生員工代表,以及誰是特定管理代表(見4.1節)。
4.4 檔案化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用的書面或電子形式之資訊,以
(a) 說明管理系統的核心要項,以及彼此間的關連;
(b) 供做相關檔案的指南。
備考:為求有效及效率,保持檔案化之最低限度是為重要的。
4.5 檔案及資料管制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式,備能管制本標準所要求的各項檔案及資料,以確認:
檔案易於檢索;
視情況需要定期審查和改訂檔案及資料,並由權責人員認可其適切性;
在所有關係到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有效運作之重要作業地點都可以取得相關檔案 及資料的現用版本;
卻進地將失效的檔案及資料自所有發行處和使用處收回,否則要確保其不被誤 用;
為法律及(或)保存知識目的而保留的檔案檔案及資料有適當標明。
4.6 作業管制
組織應鑑別出那些作業與活動項目是與已人需使用控制方法的風險有關,組織應規劃包括維修在內的上述活動,透過下列各項方式以確認作業時能符合規定的條件:
(a)建立並維持檔案化之程式並能涵蓋如缺少那些程式時可能造成偏離安全衛生政策和目標之情況;
(b) 在這些程式中明訂作業準則;
(c)建立並維持有關於組織所購買及(或)使用的商品、設備和服務中可鑑別之相關安全衛生風險的程式,同時把相關程式與其要求傳達給供應商和承包商;
(d)建立並維持設計工作場所、製程、安裝、機械、作業程式及工作組織的程式,包括順應員工能力,並消除或其源頭之安全衛生風險。
4.7 緊急事件準備與應變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計書及程式,以鑑別可能發生和回應所發生之意外事件及緊急狀況,並防止或減輕此類事件所可能造成的疾病及傷害。應審查其緊急事件準備與應變計畫及程式,特別是在意外事件或緊急事件發生後。如實際可行,組織應定期測試這些應變和諧。

矯正措施

5.1 績效量測與監督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式,以定期監督與量測安全衛生績效。此程式應提供:
適合組織需求之定性及定量的量測方法;
監督組織安全衛生目標之達成程度;
主動式績效量測以監督安全衛生管理方案、作業準則、適用之法令及規章要求;
被動式績效量測以監督意外事件、疾病事故(包括虛驚事件)及其他缺乏安全衛生績效的歷史證據;
足夠幫助後續矯正及預防措施分析之與量測的結果及資料的記錄。
如監督設備是用於監督與量測績效,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式以校正和維修該設備。校正和維修活動之及結果應加以保存。
5.2 意外事件、事故、不符合、矯正及預防措施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式以界定權責,並:
處理及調查意外事件、事故、不符合狀況;
採取行動以減輕因意外事件、事故或不符合善所造成的影響;
展開並完成矯正預防措施;(d) 確認採取之矯正及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此程式應要求所有提議之矯正及預防措施,應於實施前藉由風險評估過程加以審查。採取任何矯正或預防措施以消除造成實際或潛在之不符合狀況的根本原因時,應根據問題的大小和安全衛生風險的程度採取適當的作法。由於矯正及預防措施所產生的檔案化程式之變更,組織應實施並記錄之。
5.3 記錄及記錄管理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適當的程式,以進行安全衛生記錄的鑑別、維護及處置。這些記錄應包括稽核及審查結果。安全衛生記錄應清楚易讀、可辨識,並可追溯到相關的活動。安全衛生記錄的保存與維護應做到容易檢索,保護其不受到損壞、變質或遺失,而且應規定並記錄其保期限。記錄應以適合於系統與組織的方式維護,以展現其符合本規範。
5.4 稽核
組織應建立並維持一個稽核方案與適當的程式,並能定期執行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稽核工作,以判斷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是否符合安全衛生管理的各項規劃事項,包括本規範的要求在內;
實施與維持;
有效滿足組織的政策及目標;
審查以往的稽核結果;
將稽核結果之資訊提交管理階層。
稽核方案包括時程,應以組織活動的風險評估結果與以往的稽核結果為依據。稽核程式中應包括範圍、頻率、方法與能力,以及執行稽核工作懷結果報告的責任與要求。稽核應保持獨立性,儘可能由對被檢查活動不具直接責任的人員執行。
備考:此處之"獨立性",不必要表示為組織之外部。

管理審查

組織的高階主管應依其自行決定的時程審查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以確認其持續適用性、適切性及有效性。管理階層審查的過程,應確保管理階層審查的過程應確保管理階層能獲得必要的資訊以進行評估。審查過程與結果應予以檔案化。管理階層審查應依據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稽核結果、情勢的變化以及持續改善的承諾,提出修改的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政策、目標及其他構成要項的可能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