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hool

iSchool由十幾個國家60多所學校的信息學院(Information college/Information school)組成。iSchools倡導以一個跨學科的角度來理解信息管理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普遍的可獲得性和以用戶為中心的信息組織等這些概念是其核心承諾。該領域廣泛關注跨越信息空間的設計和保存問題,包括從數字和虛擬空間(例如網上社區、社區網路、全球資訊網和資料庫)到物理空間(例如圖書館、博物館、收藏館和其他儲藏室)。

iSchools的學位課程包括如下領域:信息架構,設計,政策和經濟學等;知識管理,用戶體驗設計和可用性;維護和保存;圖書館和圖書館管理;信息社會學;人機互動和計算機科學。

iSchools認為社會、商業、教育和文化的進步需要各種類型的信息專業知識。這種專業知識必須包括對信息利用和信息用戶、信息本身屬性以及信息技術及其套用等各方面的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school
  • 外文名:iSchool
  • 創立時間:2004年
  • 創立國家:美國
簡介,意義,完整名單,何為,何教,何研,多學科的專業背景,研究形式多樣,跨學科研究,

簡介

(What are iSchools ?)

2003年,美國7所著名的圖書館學情報學院的院長齊聚位於教堂山北卡羅來那州大學情報與圖書館學院 ( UNC at Chapel Hill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探討21世紀的圖情信息教育、研究及其事業發展。 在此次會議上,他們 共同提出了“信息學院運動 ” (Information Schools movement,簡稱iSchool運動) 。 此後, 北美19所LIS學院(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LI S) 及與LIS有關的學院(其中包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信息系)於2004年共同創建了iSchool項目(iSchool Project),致力於以信息(Informafion)、技術(Technology)和人(people)的關係為中心的研究與實踐。  
信息學院聯盟(I-Schools Group,ISG)於 2005年9月成立。在iSchools第二屆年會上,I-Schools Group ( ISG ) 被修改為I-Schools Project (ISP, 信 息學院行動計畫)。  
1996年,美國密西根大學情報和圖書館研究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第一個更名為信息學院(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將研究重點放在數字時代信息系統和社會結構與人的需求之間的關係方面。對此, 雪城 大學信息研究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有不同理解,該院創建於1896年,1974年改為現名,他們認為自己是第一個 “信息學院” (Informa t ion Schoo l ),是iSchool的原型。 2001年 ,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和情報學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發展為獨立學院,並更名為School of Information,成為美國第二所iSchool。2002年, 得州 大學奧斯汀 分校 圖書館和情報學院(Library and finformation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成為另一所更名為iSchool的 學院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圖書館與情報研究學院於1994年更名為信息管理與系統學院(School of lnformaf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2006年又更名為 “信息學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伊利諾伊 大學、華盛頓大學 密西根 大學、匹茲堡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北卡羅來那大學等知名大學的圖書館與 情報 學院 紛紛 宣稱自己為iSchool並通過 章程 組成iSchools聯盟(IsG)。聯盟成員的標準主要強調研究,即實質性承擔研究活動(三年中每年研究支出達到 100萬美元),同時,致力於培養未來的研究者 (通常通過研究型的博士點),引領信息職業領域的發展。  
在品牌顧問公司MBS的 策劃和設計下,北 美19家 iSchool 成員 於 2007 年8月 宣布成立一個 iCaucus(i 聯盟),並用“ iSchool ”的品牌來包裝成員學院。他們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旨在將信息科學的形象提升到為學生和用人公司提供了無限前景和潛能的一個學科”( We intend to… elevate its percep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offering huge promise and potential for both student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rely heavily upon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意義

(What is the meaning of iSchools?)

根據其章程 [3] ,“ iSchools ”中的“ i ”是“ information ”的首字母縮寫,這是其主要含義。 把信息學院簡稱 為 iSchool, 並非首創, 比如, 美國大學歷來將新聞學院簡稱 為J-School 。但是, iSchool 更新潮一點。“ i ”是故意小寫的,它與 School 之間既沒有空位也沒有聯結符( “ - ” ),也許是模仿 iP od 的 緣故 。儘管不是百分百的原創,其效果 也相當 不錯,在美國大學圈裡引起 了 不小的騷動。哪怕 i School 聯盟從此之後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活動,光以這個 名詞就足以贏得很多關注的目光 。
環顧全球 大大小小的 大學,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學院”。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信息技術類(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IT),即計算機( Computer Sience, CS)系 的擴展或 更名 。我不知道歐美大學有多 少CS系改名為IT 學院,但略知中國很多大學的 CS 系都已叫做 “信息學院”、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等等。二是信息管理類(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即MIS;或Information System,即IS ),設在商學院內。美國大學商學院內大多叫 MIS( 管理信息系統),如 該 領域最好的期刊就是 《管理信息系統季刊》( MIS Quarterly ) 。而在亞太地區,好像更多的叫做 IS( 信息系統)。如 香港 城大商學院就有一個據說是香港最大 、 最強的 IS 系 (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IS),Faculty of Business,CityU),台灣的淡江大學(TKU)管理學院、中原大學(CYCU)商學院、德明財經科技大學(TMUST)里都有一個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三是信息科學類( Information Studies?或Information Science,為了避免與第二類的IS混淆,一般不 用 簡 稱)。它們最初是古老的“ L ”學院( School of Library Science, 即圖書館學院),在 1980年代紛 紛改成“ LIS ”學院(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或SLIS,即 圖書館與信息科學院),如 更名前的武漢大學信息學院就叫“圖書情報學院”。其他學校也多 將圖書館系改成圖書情報系。
另外, 根據 賓夕法尼亞 州立大學信息科技學院院長 詹姆士·托馬斯( James Thomas ) 的解釋,這個“ i ”還可以理解成是“ interdisciplinary ”(跨學科)的首字母縮寫。可見, iSchool 既可看成“信息學院”,也可視為 “與信息有關的跨學科的學院”。實際上, iSchool 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對跨學科性的認可。正如 雪城 大學信息研究學院院長 范德蘭( Raymond F.Von Dran ) 教授所說:“在當今數位化、信息化社會中,傳統的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及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交叉重疊,隨著對這些交叉重疊的認同, iSchools 的概念逐漸明確。”
其實 從The I-Schools Project(ISP)的章程 中也可看出其跨學科性。該章程一開始就指出: I-Schools是 由對信息、技術和人之間的關係有興趣的學院組成的,以承諾探討與理解在人類所有活動中信息的作用為特點。為了在科學、商業、教育和文化方面取得進展,需要各種類型信息的專門技能,這種技能必須包括對信息利用和用戶的理解,如同對信息技術及其套用的理解一樣。從上可知,只要對信息、技術和人及其之間的關係有興趣,只要能利用信息促進科學、商業、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發展,不論是與 “信息利用和用戶”有關的學科,還是與“信息技術及其套用”有關的學科,與信息有關的 “各種類型”的學院均可加入。跨學科性,即為多個學科鋪墊一個論壇是 I-Schools的一 個重要特徵。

完整名單

(Who are the iSchools ?)  
iSchools聯盟 ( iSchools Caucus)成員名單如下:
Tier 1 Members (iCaucus)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School of Information (USA)
  •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 The Donald Bren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USA)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USA)
  • 卡內基梅隆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nagement, Heinz College (USA)
  • 哥本哈根大學: Royal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Denmark)
  • 德雷塞爾大學: College of Computing & Informatics (USA)
  •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USA)
  • 喬治亞理工學院: College of Computing (USA)
  • 柏林洪堡大學: Berlin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Germany)
  • 伊利諾伊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USA)
  • 印第安納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USA)
  • 肯塔基大學: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USA)
  • 馬里蘭大學: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SA)
  • 密西根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USA)
  • 北卡羅來納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USA)
  • 北德克薩斯大學: College of Information (USA)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USA)
  • 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USA)
  • 匹茲堡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USA)
  • 謝菲爾德大學: Information School (UK)
  • 新加坡管理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ingapore)
  • 雪城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SA)
  • 坦佩雷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Finland)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School of Information (USA)
  • 多倫多大學: Faculty of Information (Canada)
  • 華盛頓大學: Information School (USA)
  • 武漢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ina)
Tier 2 Members
  • 阿姆斯特丹大學: Graduate School of Humanities,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Netherlands)
  • 布洛斯大學: The Swedish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weden)
  •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School of Library, Archival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Canada)
  • 加泰羅尼亞開放大學: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Science Studies (Spain)
  • 查爾斯·斯托特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 (Australia)
  • 康奈爾大學: Faculty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SA)
  • 哈西德佩大學:Hacettep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aculty of Letters (Turkey)
  • 印第安納大學普渡大學印第安納波利斯: 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USA)
  • 倫敦大學學院: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K)
  •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USA)
  • 墨爾本大學: Melbourn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ustralia)
  • 密西根州立大學: Department of Media and Information (USA)
  • 密蘇里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earning Technologies (USA)
  • 南京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ina)
  • 諾森比亞大學: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UK)
  • 里斯本大學學院: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chool (Portugal)
  • 牛津數字信息集團 (UK)
  • 波爾圖大學: Faculty of Engineering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Faculty of Arts (Portugal)
  • 羅伯特·戈登大學: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Aberdeen Business School (UK)
  • 中山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hina)
  • 成均館大學: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Data Science Department (Korea)
  • 法國布列塔尼國立高等電信學校: Department of Logic Uses, Social Sciences and Information (France)
  • 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USA)
  • 筑波大學: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Media Studies (Japan)
  • 懷卡托大學: Faculty of Computing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New Zealand)
  •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USA)
  • U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 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SA)
Tier 3 Members
  • 亞利桑那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USA)
  • 巴伊蘭大學: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srael)
  • 馬德里大學卡洛斯三世: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Spain)
  • 布拉格查理大學: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tudies and Librarianship (Czech Republic)
  • 多米尼加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 (USA)
  • 都柏林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Ireland)
  • 格拉斯哥大學: Humanitie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e (UK)
  • 香港大學: Division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Studies(Hong Kong)
  • 肯特州立大學: Schoo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USA)
  • 長島大學: Palmer School of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 馬凱雷雷大學: The College of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Uganda)
  • 麥基爾大學, Montreal: School of Information Studies (Canada)
  • 米尼奧大學 (Portugal)
  • 奧斯陸大學學院: Department of Archivistic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orway)
  • 中國人民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hina)
  • 首爾國立大學, Korea: School of Conver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orea)
  • 西根大學: School of Media and Information (iSchool) (Germany)
  • 西蒙斯學院: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SA)
  • 南澳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Australia)
  • 斯克萊德大學: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K)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China)
  • 瓦倫西亞理工大學: School of Informatics (Spain)
  • 延世大學: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Korea)

有些大學直接使用了information school(college)或者iSchool的字樣, 如,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而大部分學院並沒有對名稱進行改變。此外,iSchool計畫也吸引了計算機科學等相關領域的 學校 參加, 如 加 州 大學 埃爾文分校 唐納德 · 布賴恩信息與計算機學院(The Donald Bren School of Informar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University ofCalifornia,Irvine) ,德雷塞爾 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Drexel University)、 喬治亞理工學院 計算機學院(CollegeofCompuling,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印第安那大學信息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cs,Indiana University)等 。但是 這並不影響這些學校對於iSchool項目的參與,並在本機構中進行相應的變革,並且從另一方面顯示出iSchool是各機構在發展目標、研究方向和教育改革中的方向,而並非只是名稱上的一種變化。

何為

(What is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iSchools?)

iSchool既開展學位教育,也提供非學位教育。

學位教育是iSchool的主要工作。iSchool的學位教育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教育層次的多樣化,以研究生教育為主。二是專業設定向情報學和技術領域傾斜。三是學科結構向相關領域擴展。遠程通訊和網路管理、通訊與情報學、期刊與媒體研究等專業都出現在LIS學院中。一方面顯示了iSchool與其他相關專業的合併;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的學科發展要求LIS學科發展向信息技術、通訊、多媒體等多層次結構拓展。  
完整的iSchool教育不僅包括學位教育,而且包括繼續教育 ( Continuing Education ) 、認證教育、遠程教育等非學位教育。所有的iSchool學院都設定了形式多樣、種類各異的非學位教育。例如: 伊力諾依大學香檳分校 圖書情報研究生院 (GSLIS,UIUC) 開設了:k一12圖書館情報專門館員的認證課程 ( K–12 School Librarianship ) ;高級研究認證課程 ( Certificate of Advanced Study,CAS ) ;數字圖書館高級認證 ( CAS in Digital Libraries )、線上研究生教育( Online Graduate Education,LEEP ) 等。北卡羅來那大學情報 與圖書 學院 (UNC SILS)也提供CAS,並 提供遠程教育 ( Distance education )、 線上討論組 (on-site workshops)等 繼續教育,此外還設立了信息系統本科輔修課程 ( Minor in Information System ) 、情報與圖書館學的碩士輔修課程 ( Minor in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 。 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提供諸多非學位課程。( Non-Degree Options )
WISE(Web—based Inforamtion Science Education)是由多家 LIS學院共同建立的旨在為學生提供學習其他大學有關的圖書館和情報學認證課程的網路學習平台。參加WISE 項目 的機構共13所,其中有8所 iSchool學院 。

何教

(What are courses of iSchools?)

總體而言 ,iSchool包括的課 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①圖書館、信息學基礎認識;②信息網路技術與信息系統;③信息組織與獲取 ;④信息與社會、藝術、法律;⑤信息與經濟、管理與市場;⑥認識論與研究方法;⑦主題討論與研究;③專門學科與信息,等等。

另一方面,多樣化、個性化已經成為 iSchool課程體系的基本特徵,學院也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將來的職業興趣和研究愛好設計和選擇課程,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形成廣泛的知識基礎,適應信息社會的要求。如 伊力諾依大學香檳分校 圖書情報研究生院在要求情報學碩士必須學習兩門基礎課程 —— 信息組織與獲取 (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Access )、 圖書館、 信息與社會 ( Libraries, Information, and Society ) 之外,為學生設計了7類參考課程體系:信息組織與知識展現 (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 ;信息資源、利用 與 用戶 ( Information resources, uses, and users ) ;信息系統 ( Information systems ) ;歷史、經濟與政策 ( History, economics, policy ) ;管理與評價 (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 ;社會、群體與組織信息學 ( Social, community, and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cs ) ;青少年 文獻 與服務 ( Youth literature and services ) 。每一個體系都包括10 -15 門不等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對未來職位的構想選擇課程體系。印第安那大學圖書情報學院圖書館學、情報學的碩士除了要求其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前必須學習9個學分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也為每一個專業學位都指出了相應的選課建議和學分要求,並對每一類課程提供了多種被選課程。學院還鼓勵學生選擇其他院系的課程,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基礎。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碩士項目提供信息基礎( Information Assurance )、人機互動(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HCI)信息設計與結構(Information Design and Architecture)、信息經濟與政策(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信息的社會學研究(Social Studies of Information)等幾大類 選修課程。

何研

(How do iSchools study)

iSchool發展一方面是要提升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學術研究解決專業領域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科的發展。

多學科的專業背景

LIS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套用和交叉學科,從事LIS教學和研究的人員通常具有廣泛的交叉學科背景。 伊力諾依大學香檳分校圖書情報 研究生院在概括本院的發展時就強調,教職員擁有的廣泛的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的學科交叉條件是該學院最突出的特色之一。 這些教師的 專業方向主要集中在:①計算機科學;②法律;③ 政治學、社會學、哲學;④心理學、教育學;⑤ 自然科學,如物理學、生物學、化學。

研究形式多樣

多數iSchool學院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為教師和學生提供研究和學習的機會與平台,如:

(1)設定研究中心或者實驗室,為專項研究提供良好的環境和設備 。伊力諾依大學香檳分校 圖書情報研究生院設立了信息技術與研究中心 ( GSLIS Center for Informatics Research in Science and Scholarship ) 、兒童書籍中心 ( Center for Children's Books ) 、信息科學研究實驗室、圖書館研究中心等;印第安那 大學 圖書情報學院成立了包括數字圖書館項目、網路科學內部結構實驗室、人機互動研究中在內的8個研究中心; 雪城 大學信息學院擁有數字文獻中心等7個研究中心或實驗室。
(2)不定期舉辦教師研究討論(faculty talk series) 。 印第安那大學圖書情報學院每周都舉辦一次教師討論,同時還與其他院系或研究單位合作舉辦報告或者講座,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和交流機會。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每周舉辦為時90分鐘的Research Conversations,為教職工、學生提供信息和智力交流平台,討論新的項目和當前的爭論、解決學科問難題、展望信息科學的未來。  
(3)學生參與研究項目 。 iSchool為碩士和博士學生提供眾多機會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或課題,有的學校還將其列入學生的實習課程中。
(4)創辦或合辦期刊 。 期刊是研究成果交流的最好平台,iSchool也將資助或出版期刊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如印第安那大學圖書情報學院資助出版了信息科學與技術年(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RIST),計算機多媒體交流期 刊 (Joum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 ication)。
(5) 建立學院內的研究論文交流 較為突出的仍然是印第安那大學圖書情報學院 ,該院的社會信息研究論文中心(Center for Social Informatics Working Papers)成立於1996年成為該院所有研究成果的保存和共享的機構知識庫,其中部分文章還提供了非註冊讀者的全文連結。

跨學科研究

iSchool涉及的學科廣泛,學院教師的研究範圍和問題也涉及圖書館、信息科學與各學科交叉的多個領域。iSchool的研究領域不僅涉及信息組織、檢索與利用、信息系統和人機互動的設計,而且重視對政治、歷史、經濟、社會和組織信息的分析。此外,從政策、法律和評價角度開展的研究也較多。各所iSchool因為發展背景、教學重點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研究側重,如 伊力諾依大學香檳分校圖書 情報研究 生 院研究範圍最為廣泛; 雪城 大學信息學院以信息組織、檢索、利用和信息可視化等為主要著手點,學生培養和人才吸收也注重相關學科背景的支持; 匹茲堡 大學情報學院更多側重從政策、法律、社會組織與用戶利用等領域開展研究。
iSchool 的 其出發點是為滿足當今與未來發展而培養人才的,即以社會的科學、商業、教育與文化的發展必然需要把握所有類型信息的專門知識與技能的人才,並由此探討信息、技術與人的相互關係。可以說,iSchool進一步淡化了與圖書館學、圖書情報 學“信息”的聯繫,同時借鑑了其中關於信息的專門知識與技能,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探索“信息科學”、“信息研究”的定位與研究領域 , 這種探索極具挑戰性。

風光背後隱藏著危機。iSchool到底算什麼? 既不完全是技術(要不然就成了IT)、也不是管理(否則就與IS相同了)、更不是藝術 。 “ iSchool ” 所涉及的這個新興領域的研究項目,不僅審視信息是如何產生、處理、存儲和檢索的,而且考察信息對人類與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讓人們接受、了解 iSchools,讓人們一聽到 iSchool 就像聽到law school(法學院)就明白其所指一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釋】

[1] 7所著名的圖 書館學情報學院的院長 ——除了 北卡羅 來納大學情報與圖書館學院院長Joanne Gard Marshall,其餘為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院長Mike Eisenberg;密西根大學信息學院院長John King;德雷塞爾大學信息科技學院院長David Fenske;匹茲堡大學信息科學學院院長Ron Larsen;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信息研究學院院長Jane Robbins;伊利諾伊大學圖書與情報科學研究生院院長John Unsworth;雪城大學信息研究學院院長Ray Von Dran。

[2]iSchools聯盟年會情況——

2005,September 28-30: hosted by Penn State

2006, October 15-17: hosted by Michigan , Research Frontiers in Information

2007,Not held due to schedule shift

2008, February 28-March 1: hosted by UCLA ,iFeatures:Systems, Selves, Society

2009,To be hosted by UNC

2010,To be hosted by Illinois

[3] iSchools 章程( I-Schools Chater )

該章程於2005年7月由 I-Schools聯盟 通過,2006年10月17日第一次修訂,2008年3月3日第二次修訂。

[4]WISE項目成員—— Indiana University Indianapo l is (印第安那大學印第安那波里斯分校) ;Rutgers University (羅格斯大學) ;Simmons College (西蒙斯學院); Syracase University (雪城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力諾依大學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Maryland (馬里蘭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茲堡大學)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Weste rn Ontario (西安大略大學);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