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音樂

音樂範疇中,Indie是一種態度,一種音樂人對於音樂創作的態度,推而廣之,它同樣也是聽樂人對於音樂取捨的態度,我們聽音樂或多或少都是在慢慢形成自己的音樂取向,形成一種不受外界干擾的獨立態度,因此有必要時時Check Your Attitude,保持清醒頭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ndie音樂
  • 外文名:independent
  • 年代:80年代的音樂盛行於90年代
簡介,歷史,分支,Indie Pop,Noise Pop,Slowcore,Dream Pop,與Indie Rock相關其他音樂類型,Post-Punk,Alternative Pop/Rock,Grunge,Shoegazing,Lo-Fi,Post-Rock/Experimental,Neo-Psychedelia,Noise-Rock,推薦的Indie唱片,

簡介

Indie的稱呼取自“independent”一詞,被用在那些在音樂上堅持DIY(Do It Yo urself)精神的樂隊以及那些低預算的小廠牌所推出的唱片。儘管最大的Indie廠牌會與 主流廠牌有銷售方面的交易,但是這些Indie廠牌的對於音樂的Decision-Making還是擁 有絕對的自主權,因此他們有更多的自由去發現那些不為主流聽眾所知的音響、樂感或 是其他的富有情感的主題,然而另一方面他們推出的這些音樂也許並不會帶來和其音樂品味成正比的收益(即使是Indie廠牌其實也想在商業上能夠堅持,並不是為了音樂而全 然放棄商業,這裡可以看出Indie是一個相對的稱呼)。 Indie Rock深深植根於美國的地下音樂(American Undergroud)和80年代的另類 搖滾(Alternative Rock)。在當Nirvana步入主流後,這些American Undergroud 、Alternative Rock即行分化,一部分跟隨著Nirvana進入主流(同時也宣告整個Alternative Rock步入主流),而另一部分未能進入主流或是堅持獨立姿態的則便是Indie Rock ,正因為Alternative已為主流,而這些樂隊所持的獨立姿態,因此其稱呼上就由Alternative而為Indie。Indie Rock是對Nirvana步入主流所產生的一種現象的回應,這種現 象就是並不是所有的Alternative樂隊成功過渡為主流抑或是這些樂隊原本就不想。 但是你不能說所有的Indie Rock都不商業,比如當Indie Rock藉助Punk而實現其商 業化(這些樂隊風格好像叫做朋克復興“Punk Revival”)時,你就不要認真地去介意 它是Indie還是主流。其實公認觀點一直就認為Indie Rock從就不會改變它的音樂取向而 迎合主流聽眾,也就不可能成為主流聽眾的首選。這其中的原因也是Indie音樂的特點所 決定的,如主流聽眾一直就認為這樣的音樂:太古怪和無知(too whimsical and inno cent)、太不可思議(too weird)、太敏感和太憂鬱(too sensitive and melanchol y)、太輕柔和太脆弱(too soft and delicate)、太空幻和太令人催眠(too dreamy and hypnotic)、太個人化和歌詞的潛在啟示(too personal and intimately revea ling in its lyrics)、在製作上太低質和太低預算(too Lo-Fi and low-budget),
在旋律和吉他Riff上太有稜有角(too angular in its melodies and riffs)以至於形 成更所的分支,就拿吉他噪音來說就有好幾種不同風格(Sonic Youth/Dinosaur Jr./Pixies/Jesus & Mary Chain-style)。 進入90年代以後,Indie Rock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分支(比較為人熟知的有indie p op, dream pop, noise-pop, lo-fi, math rock, post-rock, space rock, sadcore, and emo),所有的這些Indie樂隊正是構建當今美國地下音樂的中堅力量。

歷史

Indie Rock脫胎於80年代的地下音樂和另類音樂,盛行於90年代至今,其所崇尚的DIY精神直接源自Punk,但是其音樂取向卻又雜糅各家,因此衍生出不少不同或是迥異的分支類型,所以你僅僅知道是Indie還不行,因為這個詞說明不了任何音樂上的東西,也就是說你從這個詞得不到確切的音樂感覺,所以你或許還要了解什麼是Dream Pop、Chamber Pop、Sadcore、Slowcore、Indie Pop等等,知道這些以後或許你還會有問題,如為什麼有的Indie Rock同時還會是Post Rock、Experimental、Neo-Psychedelia、Shoegazing、Lo-Fi這樣一些風格,如果再深入,你就會發現這些風格和Indie Rock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聽音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觀點、見解,要有特立獨行的態度,這也是Indie的精髓所在。

分支

Indie Pop

你可以把Indie Pop看作是一種更有旋律、更少吵雜以及更少焦慮的Indie Rock類型,它所折射的是地下音樂柔和、唯美的一面。Indie Pop的音樂更著重於聲音的融洽、音樂的編排以及歌詞的創作。在從Chamber Pop華美的管弦樂編曲到Twee Pop的簡單直率中,Indie Pop所包含的一切,其焦點或者說這種音樂的側重點一如都是歌曲多於聲響。
儘管Indie Pop和Indie Rock都信奉朋克的D.I.Y(Do It Yourself)精神,但是前者反對朋克的虛無主義態度以及音樂上的聲音碾磨處理。

Noise Pop

作為另類/獨立搖滾的一個分支,Noise Pop顧名思義就是有一些吉他回饋、音調不諧和聲音磨損包裝風格的流行音樂。它占據了介於Bubblegum(<美俚>泡泡糖搖滾舞曲)和avant-garde(前衛音樂)的中點,是傳統流行樂創作手法和略富攻擊性的白色噪音(White Noise:用以掩蓋令人心煩的雜音)的碰撞結果。
當Noise Pop的旋律飄忽於渦旋吉他所營造的聲場中時,其音樂經常會給人一種朦朧、麻醉和催眠的感覺,當然Noise Pop可以是歡快活潑的,也可以是稜角分明、富有挑戰性的。
最早期的Noise Pop植根於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諸如回饋、失真等音樂實驗,然而更被公眾認同的Noise Pop起源樂隊是美國另類搖滾樂隊Sonic Youth和Dinosaur Jr.,是他們將搖滾樂構架與粗重的吉他失真融合在了一起。第一支正規意義上的Noise Pop樂隊則是the Jesus & Mary Chain,它以1986年的首張唱片Psychocandy崛起於地下,幾乎同一時期還誕生了可以說是最多產和最具生命力的Noise Pop樂隊Ya La Tengo,其首張專輯也於此時推出。
在80年代末,Noise Pop引發了英倫的Shoegazing(自賞)運動,自賞音樂更加內省,其旋律更加脆弱。在90年代,Noise Pop仍繼續對Indie Rock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Slowcore

Slowcore實在是以其音樂緩如蝸牛的速度而著稱,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始終給人一種游離、徘徊、緩慢推進的感覺,所有這些還都被樂器營造的厚重、昏暗的聲場所籠罩。儘管Slowcore有時會與類同的Sadcore糾纏不清,但是基本上Slowcore的音樂更加注重音樂多於注重抒情。

Dream Pop

夢幻流行樂是一種更講求氛圍的另類搖滾類型,在音樂上聲響和旋律並重。這種音樂的特點是經常會有如呼吸般的主音並配以隨之漂移的吉他或是合成器所營造的氛圍音場。Cocteau Twins以他們的那種幾近無法辨認的主音和縹緲的音場被認為是Dream Pop音樂的典型,然而Dream Pop亦包括了一些其他不同的體裁分支,如還包括了像Galaxie 500這樣的後Velvet Undergroud吉他搖滾風格,還有My Blood Vatentine似的聲響回饋風格,但不管怎樣Dream Pop的音樂很注重音樂給人的聲響質感,而這種效果往往是用獨具特點的器樂和主音來達到。

與Indie Rock相關其他音樂類型

Post-Punk

1977年的朋克革命後,很多樂隊應運而生。這些樂隊都是被朋克的獨立精神所激勵,當然也包括了朋克原始粗糙的聲響。但是這些樂隊不是簡單地去重複像Sex Pistols樂隊那樣的音樂,他們將音樂的觸角延伸至更為實驗的領域,從諸如Roxy Music、David Bowie以及T.Rex這樣的樂隊音樂中汲取養分融入自己的朋克音樂中,這些樂隊即是我們所說的後朋克。
這些樂隊音樂的共同點是反傳統文化精神和蔑視、顛覆既定的搖滾傳統,很多這樣的樂隊(如Joy Division或是The Cure)都採用電子合成器和吉他營造出黑暗陰冷的音場,還有一些樂隊雖然採用相對較輕緩的音樂處理,但是他們的歌詞和音樂則完全推翻傳統意義上的搖滾樂結構而凸顯失衡。
後朋克樂隊最終在80年代轉變為另類音樂。

Alternative Pop/Rock

另類音樂原本泛指那些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出現的後朋克(Post Punk)樂隊。儘管另類音樂有多種音樂類型,但是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全都游離於主流(mainstream)之外。
從某些方面來說,以Nirvana樂隊在1991年的成功為分界點可將另類音樂分為兩撥:一撥是80年代的另類樂隊,這些樂隊當時都是在一些獨立音樂廠牌下,即使有些樂隊在主流廠牌下,但是他們往往得不到與公司其他主流樂隊同樣的支持,整個80年代的另類音樂包含廣泛,如jangle pop, post-hardcore punk, funk metal, punk pop, and experimental rock等;另一撥則是在Nirvana步入主流後,以上所說的各種另類音樂類型之間的界限便越發模糊,其原因就是此時的另類音樂已經是主流市場的一部分了(既然是主流了就無必要再細分各種類型),這其中的Hard Rock和有朋克根源的樂隊甚至比那些在80年代末期獨領風騷的偏流行的另類音樂還要商業化,這時的另類音樂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非主流意義。90年代後大部分的實驗搖滾樂隊被歸入到Indie Rock。

Grunge

由於在音樂上採用源於the Stooges 和 Black Sabbath這樣樂隊的泥濘黑暗的聲響,Grunge實際上是重金屬(Heavey Mental)和朋克(Punk)的混血兒。儘管Grunge音樂的吉他彈奏直接師自70年代早期的金屬樂,但是Grunge的美學卻與金屬樂相去甚遠。Grunge音樂所具有的激情宣洩和音樂抨擊來自於朋克,尤其是受到80年代早期美國硬核(Hardcore)音樂獨立思想的影響。
第一批Grunge樂隊(Green River, Mudhoney, Soundgarden)音樂上要比第二批(以Nirvana為代表)的要重,第二批樂隊則更富旋律而且他們在吉他彈奏上採用明顯的stop-start dynamics(這可能是吉他術語),這種易於識別的失真吉他彈奏方法成了該類型音樂的慣用手法。
在Nirvana成功步入主流後,Grunge音樂失去了原有的獨立性,成為90年代Hard Rock最為流行的音樂類型。

Shoegazing

自賞(Shoegazing)是指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英倫獨立音樂的一個流派,之所以叫做自賞是源於這些樂隊的一動不動的舞台表演風格,當這些樂隊在舞台上表演時只盯著舞台地板就好比一直盯著自己的鞋子,Shoegazing即自此而得名。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自賞就僅僅是從視覺角度進行的定義,它之所以代表一種音樂類型是特指這種音樂的純粹聲響。這種音樂往往帶給你的是不可抗拒的喧吵並伴隨著長時間低沉單調的吉他回復、扭曲失真的聲波和一系列吉他回饋的層疊,人聲和旋律消彌于吉他聲牆中,營造出一種你完全分辨不出各種樂器音色的音樂衝擊。
大部分的自賞樂隊的音樂都以My Blood Valentine樂隊音樂為模板,My Blood Valetine曾以早期的Ep和第一張專輯《Isn’t Anything》確立了Shoegazing的基本音樂模式,其他諸如Dinosaur Jr., the Jesus & Mary Chain, 和 the Cocteau Twins這些樂隊也對此種音樂有主要影響。後來跟進的樂隊,像大家熟知的Ride、Lush、Chapterhouse和the Boo Radleys都在固有的音樂模式下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如Ride就加入了60年代迷幻樂元素,而Lush則結合了介於流行樂和Cocteau Twins似的夢幻流行樂(Dream Pop)之間的音樂元素。
沒有一支自賞樂隊是做動態表演的,而且對媒體採訪也不感興趣,正因這些阻止了這些英國樂隊進入重要的美國市場。在這些樂隊占據英國音樂媒體和排行榜達3年之久後的1992年,經過美國的Grunge和本國由Suede樂隊始作俑者的Britpop這兩次浪潮,自賞樂隊不再被公眾給予關注,有些樂隊(如Chapterhouse、Ride)幾年內便宣告解散,而另外一些樂隊(如the Boo Radleys和Lush)則與時俱進得以延續至今。

Lo-Fi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這段時間裡,低保真(Lo-Fi)一詞不僅是對某張專輯的錄音質量的描述而且本身也代表了一種音樂類型。
在搖滾樂的發展歷史中,早期由於錄音設備的簡陋使得唱片在沒有質量保證的情況下被快速而便宜地生產出來,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早期的搖滾唱片,如60年代的車庫搖滾(Garage)以及70年代末的很多朋克搖滾等,都可以貼上低保真(Lo-Fi)的標籤。
然而,低保真(Lo-Fi)漸漸被用來形容那些在家裡用四軌錄音機來錄製音樂的地下獨立搖滾樂手(隊),這樣的音樂大部分出自80年代的美國地下音樂,包括像R.E.M這樣的樂隊,同時也包括一堆像the Chills和the Clean這樣的英國後朋克樂隊和紐西蘭樂隊。
通常這些低保真(Lo-Fi)樂隊會利用簡單的流行和搖滾歌曲或是自由的歌曲結構來達到其音樂中完美的噪音和藝術上的實驗主義,即使當這些樂隊的作品會保持相對的直接坦率,但是因其音樂錄製的低質量、失真以及作品採用傾向於抽象、晦澀的歌詞,其結果使得其音樂往往還是很不相同。
最初,這些低保真(Lo-Fi)作品只是以自制的磁帶形式進行交易,但是在幾個獨立音樂廠牌的推動下有所改觀,尤其是K Records(由Calvin Johnson經營)旗下的Beat Happening樂隊發表了低保真乙烯唱片,同樣採取此做法的80年代的幾支樂隊(如Pussy Galore, Beat Happening, 和Royal Trux)在美國地下音樂圈中獲得小部分的追隨者。到得1992年,像Sebadoh和Pavement以他們十足噪音和混亂無序的唱片在美國和英國獲得了廣泛的追隨。幾年以後,由Liz Phair和Beck對此種音樂進行“改良”後成功地將低保真(Lo-Fi)美學帶入主流。

Post-Rock/Experimental

在90年代興起的深受電聲器樂搖滾影響的實驗搖滾運動中,後搖滾無疑是占有統治地位的音樂類型。後搖滾音樂中集結了一大堆實驗流派-Krauft-Rock、氛圍音樂(Ambient)、激進搖滾(Progressive Rock)、space rock、math rock、tape music、簡約古典(minimalist classical)、British IDM, jazz (both avant-garde and cool), 和 dub reggae,一句話簡言之就是:音樂大部分架構在搖滾音樂上,但是它實質上不是搖滾音樂。
後搖滾給聽眾的音樂感受是與傳統意義上的搖滾樂激勵情感是完全相反的,它的音樂富於使人催眠和聲響低沉單調(尤見於一些以吉他為主的樂隊),即使相對亮色的音樂也使人感到鎮定和醒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後搖滾當初就是反對搖滾的一種回應,尤其是當主流樂界對另類音樂的同化後更加如此,很多後搖滾樂隊是在一個相同的意識下建立起來的,這種意識就是:搖滾樂已經喪失了自身的真正的反叛意識,並且很難從自身的陳舊模式和空洞姿態的窠穴中自拔。所以後搖滾拒絕一切與傳統搖滾樂相關的東西。
後搖滾音樂著力於純粹聲響和音色遠甚於對旋律和歌曲結構的沉迷,其大部分作品傾向於器樂,即使作品中有人聲出現,也僅僅是作為整體音樂效果的一種附屬。
後搖滾音樂基架的建立是在1991年兩部竭然不同的里程碑作品的發表:Talk Talk樂隊的《Laughing Stock》和Slint樂隊的《Spiderland》。《Laughing Stock》是Talk Talk樂隊從合成器流行樂轉型後的頂峰之作,其音樂是對情境音樂(Ambient)、爵士樂(Jazz)以及簡約室內樂(Minimalist Chamber Music)進行情緒化的、精巧的融合;而《Spiderland》的音樂則是充滿深思的、bass-driven grooves、喃喃的詩化歌詞、晦澀的結構以及極度的音量切換。這兩部作品對很多後來的後搖滾樂隊都產生過影響。
後搖滾一詞則是由評論家所創造的。Post Rock一詞最初是由Simon Reynolds在描述Bark Psychosis受到Talk Talk樂隊影響的氛圍音樂實驗時使用,結果該詞被套用於稱呼那些不曾歸類的從勇於打破既定傳統的樂隊(如Gastr del Sol, Cul de Sac, Main)到像Stereolab, Laika和the Sea and Cake這樣的Indie Rock樂隊(註:這其中不包括Slint樂隊的仿效者)。後搖滾被公眾承認是在來自芝加哥的Tortoise樂隊1996年發表的第二張專輯《Millions Now Living Will Never Die》之後,這部作品也許是後搖滾各種實驗元素所達到的最極至的融合。這樣,後搖滾瞬間就為評論界提供了區分各種此類型下不同樂隊(藝人)及其前輩們的方法,之後後搖滾迅速成為了同時代的獨立搖滾(Indie Rock)的堂兄弟,集中在Thrill Jockey, Kranky, Drag City, 和Too Pure這些廠牌之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90年代末,後搖滾獲得了千篇一律的名聲,一些人發現這種音樂缺乏感情令人生厭,另一些人認為後搖滾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激進融合而變得眾所周知,這其中部分原因應歸咎於許多後搖滾樂隊在他們的最初音樂理念上甚少變化。然而即使在這種倒退的情況下,新一輪的樂隊(the Dirty Three, Rachel's,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Sigur Ros)以其獨特的聲音獲得了較為廣泛的讚許,暗示著後搖滾這種音樂類型畢竟還未走到盡頭。

Neo-Psychedelia

新迷幻包括了從朋克樂末期直到現在的一大批樂隊,這些樂隊的音樂均受到60年代迷幻樂的影響。不論他們的音樂是師從於像Beatles和早期Pink Floyd那樣的迷幻流行樂、還是源於Byrds的吉他搖滾、甚或是扭曲的音響實驗,這些樂隊無一例外地都把迷幻藥劑作為一種音樂靈感喚起的源泉,以此創造出不同尋常的聲音。
一些新迷幻樂隊的確是好吸毒的,而其他的樂隊只是將毒品作為他們怪異歌詞和出格外表的一種合理的補足。新迷幻音樂時而也能打入主流流行樂圈,如Prince的80年代中期的作品以及Lenny Kravitz的90年代的作品。但是大多數的情況是這些新迷幻樂隊活躍在另類(Alternative)和獨立搖滾(Indie Rock)圈中。
新迷幻最初是在70年代末英國後朋克運動中出現,那時主要的樂隊是the Teardrop Explodes、Echo & the Bunnymen和the Soft Boys。除了80年代早期的Paisley Underground和90年代末期的Elephant 6 collective這樣的新迷幻集中運動外,大部分後來的新迷幻樂隊都來自於互相孤立的地區,而不是從諸如以上的音樂運動中產生。在這些後來的新迷幻樂隊中比較著名的有:音樂空幻夢想的澳大利亞樂隊The Church;由Nick Saloman領銜的Bevis Frond,他們把旋律化的詩歌創作和大音量的三重唱結合在一起;低調昏沉、毒霧陰霾的Space 3;詭異離奇的校園搖滾(College Rock)樂隊Robyn Hitchcock;全然古怪的Mercury Rev和the Flaming Lips以及折衷的BritPop樂隊Super Furry Animals。

Noise-Rock

Noise Rock派生於朋克搖滾,尤其是指那些用令人耳眩紛亂的電吉他聲來表達年輕人焦慮和自負的朋克音樂。Noise Rock就像它的前輩“無浪潮”(No Wave)一樣,其目的就是要讓音樂更加碾磨化並以此達到一種滑稽諷刺效果或是表明一種立場、聲明,而其音樂則總是訴諸於純粹的聲響能量。
儘管大部分Noise Rock樂隊的音樂注意力是集中在由電吉他失真所產生的脫粒般的聲響(有時這些樂隊也會使用一些電子儀器來作為打擊樂器或是增強音樂整體的不諧和),但仍有部分樂隊更加關注於聲響和歌曲結構的融合,如先驅樂隊Sonic Youth當把音樂的富於旋律和其單調低沉的噪音相結合時,無疑將Noise Rock帶入了更為寬廣的另類音樂聽眾中。
Sonic Youth帶來了一群模仿者,但這其中並不是所有的樂隊音樂都像它,如80年代的The Swan和Big Black的音樂就有更為黑暗、陰森的傾向,而當時的Touch&Go廠牌在80年代末成為這種風格的音樂的中心;再如90年代Noise Rock衍生出一些戲劇性的分支類型,這些分支經常會被諸如“邋遢搖滾”(scuzz-rock)這樣的辭彙所形容,這種風格的音樂是用吉他噪音營造出一種骯髒、頹廢、令人厭惡的聲場(如Royal Trux, Pussy Galore, the Dwarves和 the Butthole Surfers)。
Emo
Ambient Pop
Indie Electronic
Space Rock
Chamber Pop
Shibuya-Kei
Experimental Rock

推薦的Indie唱片

Artist Album Style
Aimee Mann Whatever(1993)
Bachelor No. 2(2000) Singer/Songwriter
The Prom Under the Same Stars(2002) Chamber Pop, Indie Pop
Lili Haydn Lili(1997) Folk
Kevin Tihista's Red Terror Don't Breathe a Word(2001)
Judo(2002) Indie Rock, Chamber Pop
Devine & Statton The Prince Of Wales
Matt Pond PA The Green Fury
Club 8
Canyon Empty Rooms
The Be Good Tanyas Chinatown (2003)
Camper Van Beethoven Our Beloved Revolutionary Sweetheart
Of Montreal The Bedside Drama
Damien Rice O
The Green Pajamas Narcotic Kisses
The Magnetic Fields 69 Love Songs
Auburn Lull Alone I Adore
Cranes Forever
Hayden Skyscraper National Park
The Lonesome Organist Cavalcade
Halifax Pier Put Your Gloves on and Wave
The Delgados Great Eastern
Elysian Fields Bleed Your Cedar
Queen Of The Meadow
Wild Colonials Fruit Of Life(1994)
Thalia Zedek Been Here and Gone
Devics My Beautiful Sinking Ship
Macha See It Another Way (1999)
Saturday Looks Good To Me All Our Summer Songs
Drugstore Songs For The Jet Set(2001)
Dusty Trails Dusty Trails (2000)
The Black Heart Procession 2
Softies It's Love
Moose XYZ
Shannon Wright
Skyray Mind Lagoons
Momus The Little Red Songbook
Curve
Snowglobe Our Land Brains
Folksongs For The Afterlife Put Danger Back In Your Life
16 Horsepower Low Estate
Landing Seasons
Mary Timony The Golden Dove
Future Bible Heroes Memories of Love
M.Ward
Ms John Soda No P. Or D
Gorky's Zygotic Mynci How I Long to Feel That Summer in My Heart
Nina Nastasia The Blackened Air
Richard Hawley Late Night Final
Crooked Fingers Red Devil Dawn
Heidi Berry Heidi Berry
Starflyer 59 Everybody Makes Mistakes
Color Filter I Often Think In Music
The Bear Quartet Moby Dick
Ivy Apartment Life
Tommy Guerrero A Little Bit Of Something
Combustible Edison I Swinger
Maximilian Hecker Rose
Hope Sandoval & The Warm Inventions Bavarian Fruit Bread
Sodastream The Hill For Company
Firewater The Man On The Burning Tightrope
The Field Mice Where'd You Learn To Kiss That Way
Blanket Music Move (2002)
Hem Rabbit Songs (2001)
Martin Tielli We Didn't Even Suspect He Was The Poppy Salesman
John Vanderslice The Life And Death Of An American Fourtracker
Rilo Kiley The Execution Of All Things
The Essex Green Everything Is Green
Trembling Blue Stars Alive To Every Smile
Laika Sounds Of The Satellites(1997)
Ghost Snuffbox Immanence
Ai Phoenix Film
Tram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Monster Movie Last Night Something Happened
The Zephyrs
Brendan Perry Eye Of The Hunter
The Handsome Family Through The Trees(1998)
Ida
The Golden Palominos This Is How It Feels (with Lori Carson)
Christine Fellows The Last One Standing
Her Space Holiday Manic Expressive(2001)
Airliner The Last Days Of August
The Books Thought For Food
The Gentle Waves The Green Fields Of Foreverland
Ed Harcourt Here Be Monsters
Azure Ray Burn & Shine
The Aislers Set How I Learned To Write Backwards
Aroah No Podemos Ser Amigos (2002)
Iron & Wine Creek Drank the Cradle
Buffseeds The Picture Show
The Walkmen Everyone Who Pretended To Like Me Is Gone(2002)
The 6th's Wasps' Nests
American Music Club Everclear
Brokeback Looks At The Bird(2003)
Japancakes If I Could See Dallas
Danielson Famile Fetch The Compass Kids
The Bevis Frond
The Sounds Living In America (2003)
Phaser Sway (2003)
The Busy Signals Baby's First Beats(2000)
Britta Phillips & Dean Wareham L' Awentura
Plone For Beginner Piano
Neko Case Blacklisted
Radar Bros And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Petracovich Blue Cotton Skin
Pernice Brothers Overcome By Happiness
Cerys Matthews Cockahoop [2003]
The Lightening Seeds Like You Do...Best Of The Lightning Seeds
Ulrich Schnauss Far Away Trains Passing By
The Tiger Lillies
The Czars Before...But Longer
The Hope Blister Smile's Ok(1998)
Creeper Lagoon Take Back The Universe And Give Me Yesterday
Air Miami Me. Me. Me
Bleu Redhead
Jeremy Enigk Return Of The Frog Queen
Plush Fed(2002)
The Cooper Temple Clause See Through This And Leave (2002)
Piano Magic Seasonally Affective(2001)
Julee Cruise Floating Into The Night
Citra Super Spring Ep
Icebreaker International Into Forever
Sahara Hotnights Cmon Lets Pretend
Unrest Isabel Bishop Ep
Chris Barth Loving Off The Land
The High Llamas Cold And Bouncy
Self Gizmodgery
The Starvations Get Well Soon
New Amsterdams Never You Mind (2000)
The Franciscan Hobbies Masks And Meanings (2003)
The Family Of Apolistic
Butterfly Child Onomatopoeia
Mark Eitzel
Lilium
The Birdtree Orchards & Caravans
Picastro Red Your Blues
Brookville Wonderfully Nothing
Breathless The Glass Bead Game
Lowlights Lowlights
Howe Gelb Confluence (2001)
Long Fin Killie Houdini(1995)
Misty Dixon Iced To Mode (2003)
Six Organs Of Admittance Dark Noontide
Drunk
Royal City Alone At The Microphone
Willard Grant Conspiracy Regard The End
Tracker Polk
Denim Denim On Ice
Fontaine Toup Tiger Banana
Stephen Duffy
Cerberus Shoal
Tami Har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