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dia

elodia

Elodia是德國哥特搖滾樂隊Lacrimosa的第六張專輯。Lacrimosa將Elodia定義為三幕搖滾歌劇的概念專輯。

基本介紹

  • 外文名稱:elodia
  • 發行時間:1999年
  • 音樂風格:哥特
  • 創作:Lacrimosa
  • 錄製:Impuls Tonstudios, Hamburg
  • 時長:57:57
  • 廠牌:Hall of Sermon
  • 製作人:Tilo Wolff
簡介,樂曲列表,

簡介

第一幕講述了逐漸覆滅的愛情;第二幕講述的是分離,第三幕揭幕於一支安魂曲,Sanctus,並結束於充滿希望的音符。
Elodia是Lacrimosa嘗試將音樂步入古典領域發展的重要標誌,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the Rosenberg Ensemble以及Hamburg State Opera在專輯中為管弦樂段落獻聲。Sanctus是特別明顯的例證,基於基督教禮拜儀式的同名樂曲Sanctus/聖哉經的架構,唱詩班及Rosenberg Ensemble的唱詠支配著音樂。由於加入了Tilo的歌聲以及吉他solo的樂段,它已經不完全是管弦樂作品,不過它的確為之後Lacrimosa第八張專輯Echos中的純古典音樂作品Kyrie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樂曲列表

第一幕
1. Am Ende Der Stille / 寂靜的盡頭
2. Alleine zu zweit / 孤身的一對*
3. Halt Mich / 抱住我
4. The Turning Point / 轉折點
第二幕
5. Ich Verlasse Heut' Dein Herz / 今天我離開你的心
6. Dichzu Toten Fiel Mir Schwer / 難以下手把你殺死
第三幕
7. Sanctus / 聖哉經
8. Am Ende Stehen Wir Zwei / 最終我們二人
*Alleine zu zweit是一個很難以翻譯的標題,字面意義上它是“我們孤獨,在一起”,但實際上所意指的是“我們在一起,但都陷於孤獨”
專輯介紹:瑞士,美麗的中歐國家,獨立廠牌Hall of Sermon就來自這裡,旗下僅有9支簽約樂隊,卻誕生了一支偉大的樂隊,Dark Wave/Gothic/Orchestra音樂領域中真正的天皇巨星-Lacrimosa。Lacrimosa最早是由現在的男主唱TILO組建,知道後來女主唱ANNE的加入,才有了現在樂隊的真正成型。雖然Lacrimosa是瑞士廠牌Hall of Sermon(由Tilo創辦)的,但其實它是一隻德國哥特樂隊,是哥特音樂領域的前瞻者以及鼻祖。
如同烏雲後一抹最華麗的閃電,暗夜中一顆最耀眼的流星,Lacrimosa用飽含壓抑又極富激情的聲音,悲觀艱澀卻燦爛無比的音樂,講述著無法逃避也不願忘懷的宿命悲劇和希翼,指引著破碎的靈魂,來往於內心世界神聖與邪惡的邊緣,描繪在愛與絕望之間掙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Tilo Wolff, Lacrimosa的靈魂,閃耀著宿命悲觀色彩的完美主義藝術家,現年只有28歲,而其音樂中所追求的唯美感,總是令人動容.1972年Tilo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18歲時就發表了自己的首張作品,1991年開始以Lacrimosa的名義推出處女專輯Angst,令人窒息的陰鬱傷感音樂氛圍,詞曲極具創新,迷人的神秘古典主義氣息,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至今仍有樂迷對該張專輯推崇備至.
1999年的哥特界應該屬於Lacrimosa,僅僅因為這張概念專輯的推出。我們能夠聽見的詞條是這樣的:驚世駭俗、歷時14個月、倫敦交響樂團、187個人演奏、概念專輯、三幕歌劇、教堂唱詩班、宿命感、極度悲傷、悲劇之王……這張專輯前面的歷史和後面的延伸絲毫不遜色,前面是作為獨立藝術家Tilo Wolff所有的哥特實驗和交響創新的一次次嘗試,操練之兵必有突圍之日,它後面的延伸,是捨棄了——無論古典或者搖滾——一切音樂形式而向核心的一步步突進。
Elodia的封面和Lacrimosa以往唱片封面的基調是一樣的,鉛筆素描,細膩而達意。這也是Tilo Wolff作為藝術家的另一種才華。既然這個故事講的是小丑和女神之間的愛與死,專輯封面是小丑抱著死亡的女神,從敞開的幾扇教堂大門緩慢地走出去,從景深鏡頭來看,他們已經走過了很多道大門,像走出了所有廢墟和樊籬,但他們走向的地方——是未知,是絕望,是聖潔。
1  Am Ende Der Stille
2  Alleine Zu Zweit
3  Halt Mich
4  The Turning Point
Am Ende Der Stille的英文是At end of silence,靜默之終。那么一切的起點都是愛情。靜默,是激情過後愛情走向的偏路,沒有退路和挽救的餘地。這首曲子沒有絲毫的搖滾元素,是安靜的起手勢,它有著Lacrimosa經典式的娓娓道來,像電影裡那些一晃而過的記錄著故事的時間、地點、發生緣起的鏡頭,然後Tilo Wolff的聲音低沉地出現了。激情的沉澱注定要給愛情帶來死亡的威脅,愛與死的母題開始折磨這對不願意忍受的男女。在Tilo Wolff腦海里浮現的,似乎是對似水年華的追憶,對現狀的默默訴說,和對未來的迷惘與不安全感。
而所有的耳朵——作為聽眾的你我,在聞見了那些關於音樂、關於歌劇、關於主題的信息後,開始猜測和篩選起一切,開始品評倫敦交響樂團在這個曲子裡的靈光初現,開始想起這一對男女以往的故事,開始比較起他們的音樂來,開始聽見他們說:故事開始了。而後在管弦樂後承受起鋼琴寂寥的悲傷。後面的故事,它慢慢逼近。
Alleine Zu Zweit(Together alone)和Halt mich(Hold me)顯現了德語作為一種語言獨有的陽剛和堅強的力量。事實上這首曲子也顯示了一種追尋的力量,這兩首曲子作為第一幕的第二章節,它是承接著第一個曲子的。就在小丑和女神感到愛情因為陷入平靜而行將就木時,他們開始掙扎了。這是慣性,這也是下意識,即使掙扎意味著無能為力,他們也毅然反抗, Tilo Wolff開始試圖表達了愛的毀滅和死的安寧,可是毀滅才是快慰的,Tilo Wolff和Anne Nurmi的故事進入了愛的重新積累階段,他們開始在過去的愛里呼吸新鮮的空氣,可是那即將來臨的暴風雨,也即將宣告愛的終極傳說——只有毀滅,才是愛的唯一目的。
搖滾在這裡出現了,Alleine Zu Zweit開始由低迷發起向高潮的衝擊,Tilo Wolff的聲音是低,低到極限,低到那大地最原始的深谷,那是廢墟里的最後一絲動靜,是最後一股沖向地面的地火。金屬和交響樂的交媾,小丑成了身陷泥漿中呼喊著女神的絕望羔羊,而女神,她在歌曲高潮的地方和小丑遠遠地對望,她在呼喊他,可是她無法靠近他。Anne Nurmi的聲音剛好是飄忽的,飄忽得恰到好處,是和Tilo Wolff互相對位的高,一上一下,是所有耳朵的大起大落。他們中間隔著的何止銀河,他們隔著宇宙,隔著虛空,他們從未那么遙遠過,那么陌生過,那么互相渴望過。
The Turning Point在音樂的意義上只屬於Anne Nurmi,但在整個歌劇的地位中它不是。這首曲子終結了第一幕歌劇,它是過渡性的,卻又是後面的導火線。轉折點,這是這首英文歌曲的重點訴求。在那追憶似水年華的浴血奮戰後,一切都安靜並且進入暗涌狀態。在書寫著愛比死冷的這一章,音樂就無可遏制地要帶著那沉鬱的愛情走向毀滅的極端,結局不止寫在終點,它提前寫在了起點,掙扎過後的失落感在寧靜中再次席捲而來,Anne Nurmi看到了那個無可挽救的結局,於是音樂里只有她獨舞了,Tilo Wolff潛沒了。女神她平靜地舒展著再也回不去的絕望,她似乎放下了姿態,回到地上,可是沒有,小丑沒有了,空氣里剩下的是對失落的哭訴和烏雲壓頂的渺小感。
愛情,它依然在一點點積累,它危險地向極端靠近,太多的愛將積累起太多的黑暗力量,它就在不久的將來欲繼續翻騰,繼續折磨,繼續糾纏,它咄咄逼人,不肯善罷甘休。
5  Ich Verlasse Heut' Dein Herz
6  Dichzu Toten Fiel Mir Schwer
經典曲目在第二幕出現了。Ich Verlasse Heut' Dein Herz在整場歌劇中再一次提升了愛比死冷的主題。這首曲子和The Turning Point擁有同樣的訴求,但它並不是後者的繞樑餘音。它是游離於情節之外的,它不屬於情節,它屬於悲傷和狂放,而情節的口吻是平靜的甚至蒼白的。這是首由慢到快的曲子,細心地聆聽,你會發現整個曲子有著簡約卻迷人的貝司Riff框架,正是這個貝司Riff,承受起了慢和快的金屬和交響,作為一種基調性的東西穿梭始末。I take leave today of your heart,這是The Turning Point後的第一站,也是絕望逐漸累積的階段,小丑準備帶走女神的心,去做一次不知道終點和歸宿的狂舞。
這首曲子的經典之處在中間,副歌結束後交響樂和吉他之間的互鳴。吉他作為搖滾的首席樂器,而鋼琴早已成為世界第一樂器,痛極而泣的感覺就是這兩種樂器營造出來的。Lacrimosa的傷感在這裡達到了極限,吉他和鋼琴的對答浪漫而悽慘,而音樂背後,是主題的再一次升華,沒有人知道,小丑該怎么訴說失去女神的低沉痛苦,他只是唱得越來越絕望,越來越凋零,你只是體驗到了,那些幾乎到達了臨界的音樂,那么些淒涼,那么些隱秘,那樣的不為人知卻又那樣的行雲流水。
於是所有耳朵一起醒悟,一起扼腕——Dichzu Toten Fiel Mir Schwer(Killing you was hard),這是小丑殺死女神的章節,這是整幕歌劇的高潮,死終於戰勝了愛,淚水終於戰勝了笑顏。Tilo Wolff手造的是兩眼不可抵達的風景,那是殺戮,殺戮一個敵人與殺戮一個愛人是兩個極端上的意義。當小丑的雙手扼住女神的頸項——他不知道他在飄忽中怎么抓住了她,他只是雙手不聽使喚的掐了下去,因為完結了女神也即是自我完結,那附著在他們身上的幽靈才會煙消殆盡,小丑再不願死神的氣息繼續折磨著這對肝腸寸斷的男女。
女神的呼吸停止了,她像個入睡的小孩一樣,在小丑的手緩慢地離開了她光滑的頸項時,死神的微笑蕩漾在雲端。音樂開始咆哮,Tilo Wolff指揮著古典樂團像搖滾一樣去體驗從未有過的速度感。小丑緩慢地抱起女神,他在她冰冷的嘴唇上輕輕地吻了一下,他慢慢地走出了一道道哥特式大門,所有洞開的去路盲目而神秘,仿佛憋了幾個世紀的雨終於傾盆而下,那荊棘一樣的閃電布滿天空,死神開始釋放一切毀滅的力量,小丑抱著他的女神,一步步踏向悲劇的殿堂。
7  Sanctus
8  Am Ende Stehen Wir Zwei
沉澱。
狂風暴雨後的寧靜帶著所有耳朵進行一次14分鐘多的漫長旅行。這是Sanctus的饋贈,這是所有演奏人員的一次肅穆的注目禮,他們一起跪倒在悲劇的殿堂下頂禮膜拜。倫敦交響樂團在這首漫長的曲子裡充分展示了華麗而憂鬱的演奏,Tilo Wolff像個低落的講述者,緩緩地抬起歲月磨洗過的手,觸摸著那些古老的牆磚,古老的藤藜,那些開在陰暗角落裡的凋零的花朵。教堂的唱詩班終於開始合唱了,那是神聖的儀式,在故事重新回顧的剎那與瞬間,一曲愛與死的輓歌聖潔地飄搖低回。
這是唱詩班的悼挽,“Sanctus dominus,Sanctus dominus”。迴腸盪氣,跌宕起伏,所有修辭都是蒼白的。它突起的地方就是那曾經被磨碎的傷痕,它凹下去的,必然是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細部,而所有還在奔波於愛與死之間的人兒,都將有一個殘忍而寧靜的結局,都將有自己的一座悲劇殿堂,宿命是逃不過的,被迫犧牲是所有悲劇的特點之一。小丑成了一個渺小的人,他的自卑和無奈帶著他的愛和女神的死在唱詩中漸漸隱沒。
最後的最後,他們告別。Am Ende Stehen Wir Zwei(At the end these are the two of us)這是關於告別的音樂,逝去的故事像是為了告別的聚會,那哥特教堂里的唱詩班再次引領了一切,女神在小丑的假想里復活了,Tilo Wolff和Anne Nurmi又恢復了二重唱。他們終於用告別接受了命運。Tilo Wolff和Anne Nurmi的對答是離別的惆悵和執手間淚眼的撲朔迷離。他再一次輕輕地捧起她的臉,吻掉了她眼睫毛上的零星淚光。既然宿命可以毀掉一切,它也可以在某一個時間讓他們再次邂逅——只要它夠仁慈或者說足夠殘忍。而關於愛和死的輓歌,在Tilo Wolff和Anne Nurmi衝上高潮的那一刻,他們的對答,成了愛與死的對答,成了悲劇的內在對答。
聽完故事的所有耳朵,像做過一場夢一樣。在他們的腦海里,最閃亮的印記是小丑扼住女神的那雙手,是他撫摩過石牆和藤藜的那雙手,是他捂著血淚的那雙手,還是女神的飄忽和她像血玫瑰一樣慢慢凋謝的身體,以及命運對她的所有殘忍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