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NX8中文版完全自學一本通(含DVD光碟1張)

UGNX8中文版完全自學一本通(含DVD光碟1張)

《UGNX8中文版完全自學一本通(含DVD光碟1張)》是2013年1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瑞東。

基本介紹

  • 書名:UGNX8中文版完全自學一本通(含DVD光碟1張)
  • 作者:王瑞東
  • ISBN:9787121190513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 頁數:728
  • 字數:1165千字
  • 開本:16(185*260)
  • 版次:01-0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實用的角度介紹了UG NX 8.0中文版的使用,並結合實例介紹了其各模組的主要功能。全書從UG NX 8.0中文版的啟動開始,詳細介紹了UG NX 8.0中文版的基本操作、草繪設計、建立實體特徵的方法、特徵的操作和編輯方法、曲線和曲面設計、自由曲面設計、曲面編輯操作、組件裝配設計、工程圖設計、鈑金設計、數控加工等內容。另外,本書還配備了互動式多媒體教學光碟,將案例操作過程製作成多媒體進行講解,形式靈活,方便讀者學習使用。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1章 UG NX 8.0基礎
1.1 UG NX 8.0常用模組2
1.1.1 CAD模組2
1.1.2 CAM模組4
1.1.3 CAE模組6
1.2 UG NX 8.0新增功能6
1.2.1 中文路徑支持7
1.2.2 重複命令7
1.2.3 定製命令對話框8
1.2.4 陣列特徵9
1.2.5 約束導航器10
1.3 界面與基本操作10
1.3.1 UG NX 8.0的界面10
1.3.2 滑鼠與鍵盤的使用12
1.3.3 操作界面的設定14
1.3.4 視圖操作15
1.3.5 對象顯示和隱藏17
1.3.6 檔案操作17
1.4 常用工具19
1.4.1 點構造器19
1.4.2 矢量構造器21
1.4.3 平面構造器22
1.4.4 坐標系24
1.4.5 過濾器26
1.4.6 圖層27
1.5 本章小結29
第2章 學習二維草圖繪製方法
2.1 草圖設計基礎32
2.1.1 草圖模式32
2.1.2 草圖平面32
2.1.3 草圖輔助線33
2.1.4 幾何約束33
2.1.5 尺寸約束34
2.2 草圖創建與管理35
2.2.1 直接繪製草圖35
2.2.2 重新附著35
2.2.3 草圖組36
2.2.4 定向視圖到草圖38
2.2.5 更新模型39
2.2.6 完成草圖40
2.3 草圖繪製與編輯40
2.3.1 輪廓40
2.3.2 直線41
2.3.3 派生直線42
2.3.4 圓弧43
2.3.5 圓44
2.3.6 圓角45
2.3.7 倒斜角46
2.3.8 矩形48
2.3.9 橢圓49
2.3.10 二次曲線50
2.3.11 藝術樣條51
2.3.12 多邊形51
2.3.13 偏置曲線52
2.3.14 陣列曲線53
2.3.15 鏡像曲線54
2.3.16 交點55
2.3.17 相交曲線56
2.3.18 投影曲線56
2.3.19 快速修剪57
2.3.20 快速延伸58
2.3.21 製作拐角59
2.4 草圖約束60
2.4.1 創建自動判斷約束60
2.4.2 創建幾何約束60
2.4.3 連續自動標註尺寸62
2.4.4 自動判斷尺寸62
2.4.5 動畫尺寸63
2.4.6 備選解64
2.4.7 轉換至/自參考對象64
2.5 動手操練65
2.5.1 創建草圖65
2.5.2 繪製同心圓66
2.5.3 繪製基準直線67
2.5.4 繪製中間圓68
2.5.5 繪製左側滑槽68
2.5.6 創建過渡區域71
2.6 本章小結73
第3章 學習三維特徵建模方法
3.1 基本特徵76
3.1.1 長方體76
3.1.2 圓柱77
3.1.3 圓錐78
3.1.4 球80
3.2 設計特徵81
3.2.1 孔81
3.2.2 凸台83
3.2.3 腔體84
3.2.4 凸起86
3.2.5 鍵槽87
3.2.6 槽90
3.2.7 三角形加強筋92
3.2.8 螺紋93
3.3 掃描特徵94
3.3.1 拉伸94
3.3.2 迴轉96
3.3.3 沿引導線掃掠97
3.3.4 管道98
3.4 布爾操作99
3.4.1 求和99
3.4.2 求差99
3.4.3 求交100
3.5 動手操練101
3.5.1 創建底座101
3.5.2 創建凸台103
3.5.3 創建連線法蘭104
3.5.4 修飾特徵107
3.6 本章小結110
第4章 學習三維特徵操作方法
4.1 特徵操作112
4.1.1 邊倒圓112
4.1.2 倒斜角114
4.1.3 拔模115
4.1.4 拔模體116
4.1.5 縮放體118
4.1.6 加厚119
4.1.7 抽殼120
4.1.8 修剪體121
4.1.9 拆分體122
4.1.10 抽取體123
4.1.11 陣列特徵124
4.1.12 鏡像特徵126
4.1.13 鏡像體127
4.1.14 實例幾何體128
4.2 特徵編輯129
4.2.1 可回滾編輯129
4.2.2 特徵重排序130
4.2.3 特徵瀏覽器131
4.2.4 移除參數133
4.3 設計表達式133
4.3.1 表達式134
4.3.2 由表達式抑制136
4.4 動手操練137
4.4.1 創建基體137
4.4.2 創建修飾特徵139
4.4.3 特徵編輯142
4.5 本章小結144
第5章 掌握同步建模方法
5.1 修改工具146
5.1.1 移動面146
5.1.2 拉出面147
5.1.3 偏置區域148
5.1.4 替換面149
5.1.5 調整面大小150
5.1.6 刪除面151
5.1.7 橫截面編輯152
5.2 重用工具154
5.2.1 複製面154
5.2.2 剪下面155
5.2.3 貼上面157
5.2.4 鏡像面158
5.2.5 陣列面158
5.3 約束工具159
5.3.1 設為共面159
5.3.2 設為對稱160
5.3.3 設為相切160
5.3.4 設為平行161
5.3.5 設為垂直162
5.4 尺寸工具163
5.4.1 線性尺寸163
5.4.2 角度尺寸164
5.4.3 徑向尺寸165
5.5 細節特徵工具165
5.5.1 調整圓角大小165
5.5.2 調整倒斜角大小166
5.5.3 標記為倒斜角167
5.5.4 圓角重新排序168
5.6 動手操練169
5.6.1 修改整體模型169
5.6.2 編輯細節特徵171
5.7 本章小結174
第6章 學習曲線創建方法
6.1 一般曲線176
6.1.1 點/點集176
6.1.2 直線178
6.1.3 圓弧/圓180
6.2 樣條曲線181
6.2.1 藝術樣條182
6.2.2 擬合樣條184
6.2.3 曲面上的曲線184
6.3 規則曲線185
6.3.1 二次曲線185
6.3.2 矩形187
6.3.3 多邊形188
6.3.4 規律曲線189
6.3.5 螺旋線190
6.3.6 文本192
6.4 動手操練194
6.4.1 扳手頭的繪製194
6.4.2 繪製扳手手柄195
6.4.3 繪製修飾196
6.5 本章小結197
第7章 學習曲線操作方法
7.1 曲線編輯200
7.1.1 修剪曲線200
7.1.2 修剪角201
7.1.3 分割曲線202
7.1.4 編輯圓角203
7.1.5 曲線長度205
7.1.6 光順樣條206
7.2 曲線操作207
7.2.1 偏置曲線207
7.2.2 在面上偏置曲線208
7.2.3 抽取曲線210
7.2.4 等參數曲線212
7.2.5 截面曲線214
7.2.6 投影曲線215
7.2.7 組合投影217
7.2.8 鏡像曲線218
7.2.9 橋接曲線218
7.2.10 纏繞/展開曲線220
7.3 動手操練222
7.3.1 創建眼鏡框222
7.3.2 繪製眼鏡腿224
7.3.3 繪製副本曲線226
7.4 本章小結227
第8章 學習曲面創建方法
8.1 一般曲面構建230
8.1.1 四點曲面230
8.1.2 有界平面230
8.1.3 從點雲231
8.1.4 修補開口233
8.2 格線曲面236
8.2.1 直紋曲面236
8.2.2 通過曲線組曲面239
8.2.3 通過曲線格線曲面243
8.2.4 藝術曲面245
8.2.5 N邊曲面247
8.2.6 格線曲面實例操作250
8.3 掃掠曲面254
8.3.1 掃掠254
8.3.2 變化的掃掠258
8.3.3 沿引導線掃掠261
8.3.4 掃掠曲面實例操作263
8.4 動手操練265
8.4.1 創建燈罩曲面265
8.4.2 創建燈身部分270
8.4.3 創建修飾特徵273
8.5 本章小結275
第9章 學習曲面操作方法
9.1 曲面編輯278
9.1.1 剪斷曲面278
9.1.2 修剪體280
9.1.3 修剪的片體281
9.1.4 拆分體283
9.1.5 分割面284
9.1.6 修剪和延伸285
9.1.7 擴大曲面287
9.1.8 X成形288
9.1.9 匹配邊289
9.2 曲面操作291
9.2.1 偏置曲面291
9.2.2 面倒圓291
9.2.3 軟圓角293
9.2.4 美學面倒圓294
9.2.5 規律延伸297
9.2.6 縫合298
9.2.7 抽取體299
9.3 曲面操作套用實例301
9.3.1 導入IGES線框301
9.3.2 創建主體曲面301
9.3.3 創建修飾曲面307
9.3.4 創建隨身碟口311
9.4 本章小結314
第10章 學習裝配設計方法
10.1 裝配概述316
10.1.1 基本概念和術語316
10.1.2 裝配導航器316
10.1.3 “裝配”工具列317
10.2 配對條件318
10.2.1 配對定位方式318
10.2.2 角度定位方式319
10.2.3 平行定位方式320
10.2.4 垂直定位方式320
10.2.5 距離定位方式320
10.2.6 同心定位方式320
10.3 自底向上裝配320
10.4 自頂向下裝配322
10.4.1 第一種方法322
10.4.2 第二種方法323
10.5 裝配實例操作323
10.5.1 裝配泵蓋324
10.5.2 裝配泵體324
10.5.3 裝配螺釘326
10.5.4 裝配偏心套328
10.5.5 安裝泵軸329
10.5.6 裝配葉片331
10.5.7 裝配彈簧333
10.5.8 裝配葉片334
10.5.9 裝配銷釘336
10.5.10 裝配平鍵337
10.5.11 裝配齒輪339
10.5.12 裝配擋圈341
10.6 本章小結342
第11章 學習工程圖設計方法
11.1 工程圖參數預設定344
11.1.1 製圖首選項參數設定344
11.1.2 剖切線參數設定344
11.1.3 視圖參數設定345
11.1.4 注釋參數設定345
11.2 圖紙操作345
11.2.1 建立工程圖345
11.2.2 刪除工程圖346
11.2.3 編輯工程圖346
11.2.4 顯示工程圖347
11.3 視圖操作347
11.3.1 基本視圖347
11.3.2 投影視圖348
11.3.3 局部放大圖348
11.3.4 剖視圖349
11.3.5 半剖視圖350
11.3.6 旋轉剖視圖351
11.3.7 局部剖視圖351
11.4 尺寸標註352
11.5 工程圖實例操作一353
11.5.1 啟動UG NX 8.0並打開檔案353
11.5.2 新建工程圖353
11.5.3 設定圖紙354
11.5.4 創建投影視圖355
11.5.5 創建階梯剖視圖356
11.5.6 創建局部剖視圖357
11.5.7 創建正等測視圖358
11.6 工程圖實例操作二359
11.6.1 啟動UG NX.8.0並打開檔案359
11.6.2 新建工程圖360
11.6.3 設定圖紙361
11.6.4 標註預設定362
11.6.5 直徑尺寸標註363
11.6.6 標註水平尺寸364
11.6.7 創建表面粗糙度365
11.6.8 創建基準符號366
11.6.9 創建形位公差368
11.7 本章小結369
第12章 學習鈑金零件設計方法
12.1 鈑金設計概述372
12.2 鈑金372
12.3 鈑金彎邊373
12.4 輪廓彎邊和折邊彎邊374
12.4.1 輪廓彎邊374
12.4.2 折邊彎邊376
12.5 鈑金成形/展開和鈑金折彎378
12.5.1 鈑金成形/展開378
12.5.2 鈑金折彎379
12.6 除料特徵380
12.6.1 鈑金衝壓380
12.6.2 鈑金除料382
12.7 鈑金角383
12.8 鈑金止裂口387
12.9 鈑金橋接389
12.10 插槽支架設計實例390
12.10.1 創建鈑金基體391
12.10.2 創建鈑金除料391
12.10.3 創建第一個彎邊393
12.10.4 創建第二個彎邊393
12.10.5 創建內嵌彎邊395
12.10.6 創建彎邊396
12.10.7 創建鈑金除料397
12.10.8 創建插孔398
12.10.9 創建連線孔399
12.11 本章小結401
第13章 學習UG NX 8.0數控加工技術
13.1 數控加工技術與原理404
13.1.1 數控加工技術簡介404
13.1.2 數控加工基本原理404
13.2 UG數控加工模組簡介404
13.2.1 UG數控加工環境405
13.2.2 UG數控加工工具列406
13.3 數控加工常用方法408
13.3.1 平面銑實例408
13.3.2 型腔銑加工實例415
13.3.3 孔加工實例424
13.4 本章小結429
第14章 學習UG NX 8.0模具設計方法
14.1 UG NX 8.0模具設計工具簡介432
14.2 UG模具設計初始化432
14.2.1 設計參數預置432
14.2.2 裝載產品433
14.2.3 模具收縮率433
14.2.4 工件設定434
14.3 分模前準備工作435
14.3.1 邊緣修補436
14.3.2 現有曲面438
14.3.3 創建塊438
14.3.4 分割實體439
14.3.5 實體修補439
14.3.6 修剪區域修補440
14.3.7 其他工具441
14.4 分型及分模設計441
14.4.1 分型管理器441
14.4.2 設計區域442
14.4.3 提取區域和分型線444
14.4.4 創建/刪除曲面補片444
14.4.5 編輯分型線445
14.4.6 引導線設計446
14.4.7 分型面447
14.4.8 型芯和型腔450
14.5 模架庫451
14.5.1 模架管理451
14.5.2 可互換模架451
14.6 澆注系統設計452
14.6.1 澆口設計452
14.6.2 分流道設計452
14.6.3 定位環和澆口襯套設計453
14.7 標準件及標準件工具456
14.7.1 頂出設計456
14.7.2 滑塊/抽芯設計457
14.7.3 鑲塊設計457
14.7.4 冷卻設計458
14.7.5 電極設計459
14.8 模具的其他功能460
14.8.1 建腔460
14.8.2 物料清單460
14.8.3 視圖管理461
14.9 模具設計典型實例461
14.9.1 初始化項目461
14.9.2 模具坐標系462
14.9.3 收縮率462
14.9.4 創建工件462
14.9.5 模具分型463
14.9.6 添加模架467
14.9.7 修改動模板與定模板467
14.9.8 添加標準件468
14.9.9 澆注系統的創建471
14.9.10 添加冷卻管道472
14.10 本章小結474
第15章 學習UG NX 8.0運動仿真方法
15.1 UG NX 8.0運動仿真概述476
15.1.1 進入運動仿真模組476
15.1.2 運動仿真界面476
15.1.3 運動仿真工具列477
15.1.4 動畫控制工具列478
15.2 連桿與約束的構建478
15.2.1 建立連桿的基本概念478
15.2.2 連桿與組件及幾何體間的關係479
15.2.3 質量與材料屬性479
15.2.4 構建連桿之實例480
15.3 運動副的構建481
15.3.1 運動副的類型481
15.3.2 建立一個運動副481
15.3.3 靜態平衡分析482
15.3.4 Gruebler數的概念483
15.3.5 萬向節運動副的定義483
15.3.6 運動副之構建實例484
15.4 添加運動和分析結果485
15.4.1 恆定數值驅動485
15.4.2 簡諧驅動486
15.4.3 函式驅動486
15.4.4 運動干涉的檢測486
15.4.5 分析實例487
15.5 複雜運動仿真的構建487
15.5.1 彈簧的構建488
15.5.2 阻尼的構建488
15.5.3 標量力與矢量力的定義488
15.6 襯套的定義489
15.6.1 襯套定義綜述489
15.6.2 圓柱襯套490
15.6.3 常規襯套491
15.7 小結492
第16章 學習UG機械設計與操作方法
16.1 泵蓋建模494
16.1.1 創建主體494
16.1.2 邊倒圓495
16.1.3 創建沉頭孔496
16.2 泵體建模497
16.2.1 創建主體498
16.2.2 創建墊塊498
16.2.3 創建錐形孔499
16.2.4 創建孔500
16.2.5 邊倒圓501
16.2.6 鏡像特徵501
16.2.7 創建圓台502
16.2.8 創建迴轉特徵503
16.2.9 創建軸孔505
16.2.10 創建孔505
16.2.11 創建孔507
16.2.12 創建銷釘孔508
16.2.13 創建倒斜角508
16.2.14 創建邊倒圓509
16.3 泵軸建模510
16.3.1 創建軸主體510
16.3.2 創建倒斜角511
16.3.3 創建槽512
16.3.4 創建葉片槽514
16.3.5 創建鍵槽515
16.4 齒輪建模516
16.4.1 創建輪體516
16.4.2 創建輪齒517
16.4.3 陣列輪齒518
16.4.4 創建連線孔518
16.4.5 創建鍵槽520
16.4.6 創建邊倒圓和倒斜角521
16.5 擋圈建模522
16.5.1 創建輪廓草圖522
16.5.2 創建拉伸體523
16.6 螺釘建模523
16.6.1 創建端部524
16.6.2 創建螺桿526
16.6.3 創建倒斜角526
16.7 偏心套建模527
16.7.1 創建主體527
16.7.2 創建孔528
16.7.3 創建拉伸體530
16.7.4 鏡像特徵531
16.8 平鍵建模532
16.8.1 創建輪廓草圖532
16.8.2 創建拉伸體532
16.8.3 創建倒斜角533
16.9 彈簧建模533
16.9.1 創建螺旋線534
16.9.2 創建截面草圖534
16.9.3 掃掠生成彈簧535
16.9.4 修剪彈簧535
16.10 葉片建模536
16.10.1 創建輪廓草圖537
16.10.2 創建拉伸體537
16.10.3 創建孔538
16.11 圓柱銷建模539
16.11.1 創建主體539
16.11.2 創建倒斜角540
16.12 裝配540
16.12.1 裝配泵蓋541
16.12.2 裝配泵體541
16.12.3 裝配螺釘543
16.12.4 裝配偏心套544
16.12.5 裝配泵軸546
16.12.6 裝配葉片547
16.12.7 裝配彈簧549
16.12.8 裝配葉片550
16.12.9 裝配銷釘551
16.12.10 裝配平鍵553
16.12.11 裝配齒輪554
16.12.12 裝配擋圈555
16.13 本章小結557
第17章 綜合實踐(1)點澆口模具典型設計
17.1 實例分析560
17.1.1 設計方法分析560
17.1.2 技術難點分析560
17.2 主要知識點560
17.3 設計流程561
17.3.1 初始化項目561
17.3.2 模具坐標系562
17.3.3 設定收縮率563
17.3.4 設定工件563
17.3.5 布局563
17.3.6 產品修補564
17.3.7 分型566
17.3.8 添加模架569
17.3.9 添加標準件570
17.3.10 頂桿後處理574
17.3.11 添加分流道575
17.3.12 添加澆口576
17.3.13 添加滑塊578
17.3.14 添加冷卻管道582
17.3.15 建立腔體586
17.4 本章小結587
第18章 綜合實踐(2)無線滑鼠上蓋造型設計
18.1 設計流程圖590
18.2 創建步驟590
18.2.1 繪製截面曲線1590
18.2.2 繪製截面曲線2599
18.2.3 繪製曲線格線601
18.2.4 創建曲面607
18.3 本章小結615
第19章 綜合實踐(3)筆記本後蓋模具設計
19.1 實例分析618
19.1.1 模具設計分析618
19.1.2 技術難點分析618
19.2 設計流程618
19.2.1 項目初始化618
19.2.2 設定坐標系619
19.2.3 創建毛胚620
19.2.4 模具修補621
19.2.5 實體補片622
19.2.6 設計區域624
19.2.7 抽取區域625
19.2.8 創建分型面626
19.2.9 創建型芯和型腔627
19.2.10 添加模架627
19.2.11 添加標準件628
19.2.12 創建滑塊632
19.2.13 修剪模板635
19.2.14 澆注系統設計636
19.3 本章小結638
第20章 綜合實踐(4)模架零件的加工
20.1 模型分析及工藝規劃640
20.1.1 模型分析640
20.1.2 工藝規劃640
20.2 加工步驟642
20.2.1 打開模型檔案進入加工環境642
20.2.2 創建刀具組642
20.2.3 設定幾何體組644
20.2.4 預鑽清根孔645
20.2.5 加工清根孔647
20.2.6 粗加工整個零件649
20.2.7 半精加工整個零件650
20.2.8 精加工所有側壁651
20.2.9 精加工所有平面652
20.2.10 粗加工一側小型腔區域653
20.2.11 半精加工一側小型腔區域654
20.2.12 精加工一側小型腔區域側壁654
20.2.13 精加工一側小型腔區域底面655
20.2.14 加工另一側小型腔區域656
20.2.15 預鑽底面孔657
20.2.16 加工底面Ø6.5孔658
20.2.17 加工底面Ø10孔659
20.2.18 加工頂面Ø20孔660
20.2.19 加工頂面Ø30孔661
20.2.20 加工小型腔M6螺紋孔662
20.2.21 攻絲加工小型腔M6螺紋孔663
20.2.22 加工側壁M10螺紋孔664
20.2.23 攻絲加工側壁M10螺紋孔665
20.2.24 後置處理666
20.2.25 保存檔案667
20.3 本章小結667
第21章 綜合實踐(5)手機造型設計
21.1 實例分析670
21.1.1 產品結構分析670
21.1.2 主要知識點670
21.2 設計流程670
21.3 具體設計步驟671
21.3.1 導入光柵圖片671
21.3.2 創建手機主體673
21.3.3 細化手機主體特徵675
21.3.4 創建邊緣過渡圓角682
21.3.5 創建上表面功能修飾702
21.3.6 調節顯示704
21.4 本章小結70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