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STEM+

STEM課程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而成,聚焦了科學技術的套用與創新,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當今世界課程改革的新方向。

STEM教育研究最早起源於美國科技促進協會(AAAS)在1985年發起的一項致力於改革美國科學、數學與科技教育的長期研究計畫——2061計畫(Project 2061)。該計畫提出了改變科學、數學及科技等學科教學策略的建議,希望透過數學、科學與科技統整的教學策略,將三大領域分立的知識體系與日常生活進行聯繫,提供學生更多地套用數學或科技的機會(Johnson,1989),解決傳統教學多著重與分科教學,無法了解數學、科學與科技間的彼此關係的問題(Kliebard,1985)。

STEM教育模式以項目(PBL)為引領,學生基於真實世界的問題設計任務、參與體驗,透過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與數學(Mathematics)等跨學科課程統整的教學方法,產生直接經驗,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能力。這種跨學科的融合教育模式,強調綜合知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無疑對我國的分科教學模式是一種大膽的挑戰和有益的補充。

提出,實例,

提出

在STEM的基礎上,韓國最早提出了STEAM,美國提出了STEMx,中國上海在2014年率先提出了STEM+的構想。從2014年開始,上海市教委通過推進“長周期實證教育研究項目”在15區,200所幼稚園、國小、國中和高中實驗學校開始了STEM+教育的實證研究。這個“+”包含了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與人文精神、藝術素養和社會價值觀的結合,其中特彆強調科學與人文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的養成。這個“+”不僅僅是內容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育人理念的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外國語學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是教育部“國培計畫”專家,在2016全國兩會上建議在全國的普通高中推廣‘STEM+’課程,打破原有的高中單一課程教授體系,實現跨學科融合、拓展和競升。

實例

南京外國語學校半年前在高一年級試點了“STEM+”選修課,高一的孩子們每周有機會直接進大學的實驗室里學習,“他們花半年時間自主設計和製作出了晶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