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iem

在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的音樂中,大部分充滿了天真活潑的風格,雖然在部分小調作品或是慢板的樂章中,可以感受出比較憂鬱、陰暗,略帶哀傷的情感,但是多半還是可以感覺出莫扎特音樂中特有的開朗性格……不過這樣的看法,當你聽過莫札特的最後一部作品:Requiem in D minor, K.626 (安魂曲) 之後,應當會有很大的轉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魂曲
  • 外文名稱:Requiem
  • 發行時間:1990-10-25
  • 作曲家:莫扎特
  • 類型:鋼琴曲
唱片名:,表演者:,基本信息,曲目:,其他,

唱片名:

Requiem 安魂曲
Requiem

表演者:

Julia Hamari / Karl Ridderbusch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Karl Böhm / Wiener Philharmoniker / Hans Haselböck / Edith Mathis / Wieslaw Ochman

基本信息

作曲家:莫扎特
唱片數: 1
條型碼: 0028941355324
發行時間:
出版者: Deutsche Grammophon
介質: Audio CD

曲目: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Requiem Aeternam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Dies Irae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Tuba Mirum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Rex Tremendae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Recordare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Confutatis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Lacrimosa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Domine Deus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Hostias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Sanctus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Benedictus
Requiem For Soloists Chorus And Orchestra K. 626 Agnus Dei-lux Aeterna

其他

貝姆可說是廿世紀公認的莫扎特音樂的代言人!
從未正式上過指揮課程的貝姆,似乎天生就具備這種本領,也可說他是自學成功的例子。對於樂團,貝姆要求甚嚴,不時予以責備。除了繼承十九世紀德奧傳統,他可以被譽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大師。對於莫扎特的音樂,他終生熱愛不渝,成就也最高。
這首安魂曲的創作背景,有一個很神秘的傳聞,說是一位黑衣使者找上莫扎特,希望出錢作一首莫札特自己的安魂曲!不過事實上是當時的莫扎特疾病纏身,經濟上又陷入困境,因此當一位想為自己過世的太太作一首安魂曲,卻又不願透露姓名的伯爵派人來委託莫扎特作一首安魂曲時,莫扎特會接受這項委託了,並且伯爵同意先付一半的錢,另一半等到曲子完成後再付。
由於莫扎特的病已經相當嚴重,而為了儘早交出這首作品以拿到酬勞,莫札特更是日以繼夜不停的作曲,在寫作此首安魂曲的同時,莫札特的最後一首歌劇:魔笛 (The Magic Flute)也同時在進行中。
不料,莫扎特的身體狀況終究無法負荷,到了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病逝時,安魂曲並未完成,只有開頭的 Introitus "Requiem aeternam" 與 Kyrie 已完成,而第二到第七部分的 "Dies irae" 到 "Lacrimosa"的第八小節只完成了人聲,器樂的低音部,以及部分樂曲的片段的部分;而其餘的部分,也就是 Sanctus、  Benedictus 及 Agnus Dei 和 Communio "Lux aeterna" 的部分根本還沒寫。
莫扎特去世後他的遺孀康絲坦彩為了怕拿不到後半部分的錢,於是便請莫扎特的弟子 Franz Xaver Suessmayr 依照莫扎特在總譜上的指示將其餘部分完成,包括 Lacrimosa 第九小節之後,以及最後四個樂章。
當他去世時,家中分文不存,遺體只好埋葬在十分廉價的平民公墓內。莫扎特的遺體原先是放在當初與康絲坦彩結婚的史德芬教堂,然後運往墓園,當時因暴風雪侵襲,送葬的人半途折返,只留下被埋沒在無名墓園內莫扎特孤單的遺體,第二天,再去確認他的墓地時,卻已永遠無法找到了,莫扎特之墓,永遠成謎。過了很久,當世人公認莫扎特是曠世奇才,是非常偉大的音樂家時,才動員在墓園作調查挖掘,但仍是無功而返,最後只隨意選個地方替他立了個墓碑,算是對他的景仰。
“天妒英才”這句話套用在莫扎特身上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他一生坎坷,終身貧困,但始終樂觀,保持著赤子之情,那時代的人對莫扎特並不了解,對莫扎特的音樂也只是表現出一般的欣賞程度,但是,如果莫扎特死後有知,他應可安息,因為我們已從他的作品中洞徹真情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