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布萊內德(Paul Brainerd)

保羅·布萊內德

Paul Brainerd一般指本詞條

保羅·布萊內德(Paul Brainerd,1947年11月11日—) 美國IT企業家,發明家。1984年創辦了Aldus公司,並在艱苦條件下創作了微機軟體PageMaker,取得巨大成功,被尊為“真正的桌面出版之父”。歷史上曾出現過軟體推動硬體的三次浪潮:最早時是字處理軟體,然後是Lotus 1-2-3,最後就是桌面出版,尤其是PageMaker,為計算機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高高、瘦瘦的身材,溫儒爾雅的談吐以及謙遜低調的態度,布萊內德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難讓人將他與“桌面出版”的革命者聯繫在一起。但是一點沒錯,是布萊內德創造了PageMaker,並將這項桌面出版技術帶給千千萬萬的用戶,從而開拓出一個全新的市場,大大改變了計算機的發展歷程。他是真正的桌面出版之父。蘋果公司Mac電腦和LaserWriter印表機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布萊內德提供了“殺手級”的軟體,才得以奠定蘋果未來的江山。“沒有布萊內德提供的桌面出版軟體,蘋果很難從Lisa的失敗中走出,比爾·蓋茨也就不可能從蘋果拷貝什麼視窗技術,因此根本上講,是布萊內德拯救了這個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羅·布萊內德
  • 外文名:Paul Brainerd
  • 出生日期:1947年11月11日
  • 職業:美國IT企業家,發明家
典型的軟體創業故事,另闢蹊徑,與狼共舞,個人悲劇,

典型的軟體創業故事

1947年11月11日,布萊內德出生於俄勒岡州的Medford,在俄勒岡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在學校時就是熱心青年,擔任校刊記者,他目睹了他的同齡人參加越戰示威、遊行,如何與警察和催淚彈交鋒。這些都深深地觸動了他的靈魂。畢業後,他繼續“無冕之王”的生涯,成為《俄勒岡日報》的新聞記者。這種經歷不但使他深刻地了解了出版的需求,同時也深入社會第一線,了解到許多社會的痛苦和悲哀。
此前,人們雖然可以在計算機上用文字處理程式處理文稿,或用表格或繪圖軟體製作圖表,但卻無法在計算機平台上將三者融洽於一體。要想在一張紙上同時出現文字、表格和圖形等,就只有用剪刀、膠水來拼裝了。桌面印刷系統的出現,才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
桌面印刷系統集圖文處理和排版功能於一體,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排版印刷方式。它將文字、表格、圖形、圖像混合於一個直觀的環境中進行編排,版面的設計、修改和出版物的組織都有變得方便、快捷,剪刀和膠水已經被計算機取代,傳統排版變成電子排版。使用桌面印刷系統,把大量信息高效地進行處理,製成印刷品,成為計算機的一項重要套用。近年來,計算機性能的提高和價格的下降,以及軟體行業的繁榮,使得桌面印刷系統使用範圍已不再限於出版業,而滲透入了辦公和個人套用方面,形成了一個可觀的市場。而這個市場的開拓者就是布萊內德。故事就從Aldus開始。
Aldus,桌面出版的開拓者和PageMaker的發明者,是由Atex公司出來的六個人創辦的。Atex從事基於小型的雜誌和報紙高端出版系統。它在華盛頓的Redmond(就是微軟的總部)有一個業務部,專門從事將個人電腦作為工作站集成到出版系統中。1984年,總部在麻薩褚塞州的Atex公司決定關閉Redmond的部門。公司副總裁,該地的業務負責人保羅o布萊內德(Paul Brainerd)不想去麻省,就召集了五名工程師,創辦了一家新公司,就是Aldus公司。他們打算從事桌面出版。布萊內德投入全部時間和10萬美元資金,而這五名工程師則打算以Atex一半的工資為公司工作。
Aldus最初定為合夥制,但是工程師很少關心管理工作。1984年4月,當有一天大夥聚到法院簽署公司協定,才知道事情全變了。大夥才發現布萊內德獲得了公司100萬股股票,而其他人每人只有2-7萬股。也就是說布萊內德獲取公司95%的股份,而其他人每人僅占1%。工程師大吵起來,拒絕簽約。最終每人的股份翻了一番,布萊內德以10萬美元獲得了Aldus公司90%的股份。
布萊內德的錢維持了六個月,但已足夠開發出軟體的原型,並且寫出一份不錯的商業計畫。第一份原型三個月就大功告成。然後布萊內德就踏上旅程,去挨家挨戶拜訪風險投資家,直到敲到第49家投資家的大門,才找到了願掏腰包的人。原計畫籌資100萬美元,最終獲得了84.6萬美元。但這些已經足夠了,因為那時候風險投資家最怕軟體公司,因為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實在很難估價。而硬體則很容易掂量。而且風險投資家也擔心其他人是否在另一個車床正寫著同一個軟體,甚至比他更快更好。因此,布萊內德找到的風險投資家,大多數對他的計畫書瞅都不瞅一眼。
要在計算機業尋找新的利益市場,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合作夥伴。對Aldus來說,這個夥伴就是蘋果。因為蘋果急需套用軟體來推動它那價格高達5000美元的LaserWriter印表機。當時蘋果Lisa的失敗使經銷商們損失慘重,士氣大挫。而此時,HP的雷射印表機也已上市,且更便宜,只需LaserWriter一半的價錢。還沒有軟體使用LaserWriter的PostScript語言,情況十分糟糕。蘋果擔心LaserWriter也將成為一顆臭彈,因此他們非常需要Aldus。1984年9月,有三個LaserWriter的軟體原型給了開發商:一個是給Lotus,一個是給微軟,一個是給Aldus。因此對於PageMaker的潛在重要性已有了清晰的認識。這是專門用於PostScript列印頁中定位文本和圖形的軟體。

另闢蹊徑

Aldus最初的策略是要告訴經銷商,PageMaker可以幫助硬體的銷售。為防止價格戰,他們將經銷商的數目定得較少。初期的用戶主要是小企業。比起到外面用專業排字機印製公司的新聞簡報和圖表,PageMaker即省時又省力,而且自己可以控制整個過程,因此大大驅動了銷售。傳統的排字機業務很少關心用戶的需求,尤其是小企業的業務更是不加重視。有了PageMaker和LaserWriter,他們再也不需要排字機了。LaserWriter也搖身一變,不再是昂貴的印表機,而是低成本的桌面排字機。在Seybold的幫助下,布萊內德與蘋果上下商談。蘋果做的第一件事是幫Aldus舉行了一個多城市的展示宣傳。一切都水到渠成,是蘋果的錢為PageMaker首先鋪起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Aldus一舉成名,震動世界。因為它將一個人人都以為是垂直的套用軟體(針對產業用戶)做成了一個真正的水平套用軟體(每個行業都需要)。因為公司雖然不生產大量的新聞簡報和電子表格,但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或多或少需要生產一些簡報和表格,這足以使Mac機大為走紅。因為當時的DOS世界裡根本沒有象PageMaker和LaserWriter相近的產品。
PageMaker第一版“臭蟲”百出,但微機用戶總有非同一般的耐力,尤其是創新的產品。公司內部都要求近期發布,再修改幾版。但公司已彈盡糧絕,真要完善則將難以為繼。與許多軟體企業一樣,PageMaker也在它必須發布的時候,而不是它完善的時候推出。三個月後,第二版本修補了大多數重大的問題。
80年代後期,Aldus是成功的典型之一。布萊內德也是業內的大富翁之一。但他發現自己越陷越深。在創業初期,大家都是計畫著象地獄般地苦幹五年,然後賣出,換筆大錢。這也幾乎是每一個創業者的夢想。但在現實面前,這個夢總是不能圓滿。布萊內德也曾與蓋茨商談出售公司的事,但沒能談成。Aldus別無選擇,只好上市,而且還要不斷增長。
一般來說,計算機公司上市並不是為了籌集資金,他們上市主要是讓創業者的財富夢想成真。在上市之前,股票期權一文不值,他們只能去股市兌換出來。
布萊內德也想讓自己的財富穩固下來,並且讓部下有一個奮鬥的動力。於是布萊內德一夜暴富。但布萊內德的代價就是讓自己從一個私營的企業主變成了上市公司的CEO。由於上市公司要永遠持續下去,因此雖然布萊內德很富,但他也得淪陷在Aldus中,包括財富也包括自我。除非他將整個公司賣給大公司,否則他大量的股票只能一點點賣出去。
世上有兩種軟體公司:一種是推出心理念並率先開拓出新領域,一種是將現有產品不斷更新。這兩類公司的工作也截然不同。Aldus曾經屬於第一種但如今越來越成為第二種。因為公司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完善PageMaker。公司所存的其他產品都是PageMaker的附屬品。因為必須努力保護PageMaker,這是公司的台柱和現金牛。

與狼共舞

Aldus名下的其他軟體多是從外面開發人員手中買來的。畫圖軟體包Freehand來自一家位於德克薩斯的Aldusys公司,它得到銷售額15%的提成。自動商業演奏軟體包Persuasion,也是從外面“採購”回來的,代價是12%的提成以及一筆較大的預付款。這種外購方式比自己開發更經濟,也更便捷,而且有更高的成功係數。這種情況下,內部開發力量逐漸下降,公司也趨於保守,開始儘量迴避風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ldus進軍字處理軟體市場的流產。雖然, PageMaker是一個桌面出版軟體,但一開始它並沒有文本輸入功能。它都從其他字處理軟體中讀取文本檔案。當Aldus開始開發基於PC的PageMaker產品時,它將運行在微軟Windows之下。因此給PageMaker添加檔案輸入功能也就順理成章。於是Aldus開始著手於開發針對Windows的自己的字處理軟體。代碼名為Flintstone。當時Aldus字處理軟體完全有機會在新興的Windows字處理市場上占據統治地位。
1988年初,Flintstone 的原型已初步告成,但離正式發布還有一年時間。這時蓋茨給布萊內德演示了微軟開發的字處理軟體—Word。顯然這是Flintstone 的競爭對手。蓋茨告訴布萊內德,Word將趕在Flintstone 之前,大約6至9個月內發布。由於害怕與微軟正面衝突,而且對自己的產品失去了信心,布萊內德取消了Flintstone項目。
結果,布萊內德連腸子都要悔斷了!整整兩年之後,Word才真正上市。而且Aldus的字處理比Word更超前,也更精緻!
在桌面出版領域,Aldus無疑扮演了開天闢地的角色。PageMaker也永遠改變了人們使用台式機的方式。以前一套大型電子出版系統要花費千百萬美元,而今同樣的桌面出版系統不到1萬美元。為計算機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Aldus不但創造了桌面出版,而且還長期占據統治地位。1992年,公司收入已達1.74億美元。多年來Aldus和PageMaker一直是桌面出版的代名詞,布萊內德也因此獲得“桌面出版之父”的稱號。
但是Aldus完全依賴一個成功的產品,加上布萊內德本人管理能力上的缺陷,卻使Aldus的路越走越窄。1986年9月,在一次桌面出版會議上,賈伯斯語出驚人:桌面出版最多還能熱上三年。三年後這些套用將步入主流,在座的桌面出版公司都得完蛋。
賈伯斯的話無異於一顆炸彈。雖然他的時間表有出入,但他的話是對的。桌面出版業最黑暗的日子終於在1990年5月出現,因為這個月微軟Windows 3.0發布。從DOS到Windows的平台轉移,意味著圖形功能將直接集成在作業系統中,無須專用軟體。用戶就能圖文混排。如今,Windows的字處理軟體都具備了PageMaker最早的功能,而且用戶需要更專業更定製化的出版軟體,以滿足他們在技術、報紙和雜誌出版等具體的需求。象PageMaker這樣的通用軟體倍感窘迫。雖然到1992年,桌面出版市場已達到10億美元。但日子卻不見滋潤。

個人悲劇

1992年第一季度,公司首次出現虧損,接著開始大幅壓縮開支,裁員11%。在1991年至1992年8個月中,Aldus換了三個CEO,其中兩個倒在倒霉的第二季度。自1991年以來,Mac領域的頭號競爭對手Quark開始大幅侵蝕PageMaker市場分額,動搖其統治地位。其實Aldus有很多機會來改寫自己的命運。PageMaker的成功使他們始終偏於一隅。
公司的歷史證明,布萊內德是一位有見地的思想家,卻不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他很有遠見,也能很好地激勵員工,灌輸價值……。但他不是世界頂尖的企業領導。”遺憾的是,布萊內德沒能讓Aldus超越自己的極限。這主要是因為布萊內德始終將權利牢牢捏在自己手中,使公司的個性與他本人一個模樣。到1993年,布萊內德仍擁有公司25%的股份。在他的情感中,Aldus還是他的孩子。
與其他公司不同,Aldus並不是因為平台轉移而陷入困境的。1987年,針對Windows 1.0的PageMaker就已問世。甚至蓋茨都要拿著PageMaker為當時仍十分拙劣的Windows作推銷。但是Mac和PC是兩個貓狗不相聞的市場。Mac用戶不怕花錢,只怕性能不佳,而PC用戶則希望越經濟越簡單。而Aldus卻決定讓兩個平台的PageMaker 共享核心代碼。雖然這樣省時省力,但卻使產品大受限制。1988年創業Quark公司就瞄準Aldus在Mac高端市場的軟肋,伺機出擊,立穩腳跟。到1992年,在Mac市場上的市場分額僅已44%:41%稍稍落後。
早期在布萊內德手下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班子,但1987年公司上市後,許多高層領導離開了公司。因為布萊內德想雇高人來管理公司。出發點是好的,但因為過於迷信大公司的人士,反而有點弄巧成拙。而且布萊內德需要的不是強勢人物,而是聽話的手下。
顯然,Aldus最大的問題不是別的正是布萊內德本人。要重塑Aldus,布萊內德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這是許多創始人最終都要面對的悲劇。布萊內德也不能倖免。1994年3月,Aldus被Adobe收購,作價4.5億美元,那時它已經有50萬用戶,1000名員工。Adobe裁掉了其中的500名員工,其中10%為Adobe的員工。這是一種陣痛。但購併十分成功,兩家公司產品互補,Adobe正好缺乏一個桌面出版軟體來推廣它的先進技術。而更重要的是,Adobe強勁的技術與Aldus強大的銷售組織和豐富的客戶服務經驗結合起來。
而布萊內德象徵性地在Adobe董事會呆了一陣,徹底卸下企業家的擔子,平靜地離開了Adobe,離開了這個競爭慘烈的行業。他全身心投入他的慈善事業。他用自己財產的1/3,組建布萊內德基金會,資助環境保護項目。他還積極參與華盛頓軟體基金會,為一些特殊社區的父母、教師和學生提供計算機。同時,他還發起成立了第一個非贏利的風險投資基金:社會風險投資合夥公司(SVP),開創性地以風險投資的方式來從事社會慈善事業。
顯然,布萊內德雖然脫離了企業界,但是他還是喜歡用創業和創新的精神,使他的金錢發揮最大的作用,也為慈善事業帶來了創新和變革。
當然,他還有自己更專注的“事業”:釣魚、野生動植物、森林和河流。他又回歸到童年時代,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這不就是人生的終極追求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