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bau

Nabau

Nabau,納布。傳說中的神秘巨蛇。有人2009年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發現有一條長達一百英尺的巨蛇出沒,這條被稱做Nabau的猛蛇長有一龍頭,七個鼻孔。由於當地媒體報導的非常形象逼真,且有照片為證,當地居民為此感到恐慌不已。該照片是由科考小組在考察當地洪水情況時從飛機上拍攝到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納布
  • 外文名:Nabau
  • 所屬種類:蛇
  • 發現地:馬來西亞
形態特徵,名字來源,生活習性,真實性,

形態特徵

行走千姿百態,或直線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進,這是由蛇的結構所決定的。蛇全身分頭、軀幹及尾三部分。頭與軀幹之間為頸部,界限不很明顯,軀幹與尾部以泄殖肛孔為界。蛇沒有四肢,全身被鱗片遮蓋,有保護膚體的作用。蛇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無毒蛇頭部一般呈圓錐狀,前端細而後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狀;蛇的軀幹部呈長筒狀;蛇的尾部為肛門以後的部位。無瞬膜、淚腺和活動性眼瞼;無鼓膜,鼓室萎縮,耳咽管消失;內耳的卵圓窗和方骨之間由耳柱骨相接;無顳窩(但它是雙顳窩類的後代,蛇顱骨由於大量膜骨退化或消失,已無雙顳窩的痕跡);帶骨和胸骨退化;椎體前凹型;除寰椎和尾椎外,其餘椎骨都附有可動肋骨;成對的內臟器官因體形影響,使其左右對稱變為前後交錯或只保留一側(蟒蛇有成對的肺);無膀胱
爬行動物,是由於它有特殊的運動方式:一種是蜿蜒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體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狀彎曲,使彎曲處的後邊施力於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蛇體前進,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難行,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了,當然,不必因此為蛇擔憂,因為在自然界是不會有像玻璃那樣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種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後自由移動,肋骨與腹鱗之間有肋皮肌相連。當肋皮肌收縮時,肋骨便向前移動,這就帶動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即稍稍翹起,翹起的腹鱗就像踩著地面那樣,但這時只是腹鱗動而蛇身沒有動,接著肋皮肌放鬆,腹鱗的後緣就施力於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體推向前方,這種運動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線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抬起,盡力前伸,接觸到支持的物體時,蛇身後部即跟著縮向前去,然後再抬起身體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後部再縮向前去,這樣交替伸縮,蛇就能不斷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較緩慢的蛇,如鉛色水蛇等,在受到驚動時,蛇身會很快地連續伸縮,加快爬行的速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

名字來源

根據馬來西亞古老傳說,當地曾經生活過一種名叫納布(Nabau)的神秘巨蛇,它至少長達30米,擁有龍狀腦袋和7個鼻孔。然而,有馬來西亞洪水監控人員乘坐直升機巡查婆羅洲巴勒河時,據稱在空中拍攝到了一條正在河中游泳的30米長巨蛇(神秘巨蛇 納布 Nabau)。儘管許多網民紛紛對這一“巨蛇”(神秘巨蛇 納布 Nabau)照片報以質疑,但當地許多村民都相信,這種傳說中的可怕生物(神秘巨蛇 納布 Nabau)如今又重返到了他們的真實世界中。
該圖為PS該圖為PS
叢林河流中蜿蜒遊動的30米長的神秘巨蛇 納布(Nabau)!在馬來西亞,曾經流傳著一個關於神秘巨蛇 納布( Nabau)的傳說,據稱神秘巨蛇 納布( Nabau)至少長達30米,長著龍狀腦袋和7個鼻孔。不過現實生活中,從來沒有任何人見過這種像尼斯湖怪獸一樣虛無飄渺的神秘巨蛇 納布( Nabau)。
然而日前,網際網路上卻突然傳開了兩張照片,它們顯示一條30米長的巨蛇(神秘蛇 納布
Nabau)正在婆羅洲巴勒河中游泳。照片介紹稱,其中一張照片是馬來西亞監控人員乘坐直升機在巴勒河上空巡查時拍攝下來的,照片顯示,一條長度竟比河道還寬的巨蛇(神秘巨蛇 納布 Nabau)正在河中蜿蜒地游泳!
PS前的原圖PS前的原圖

生活習性

爬行綱蛇亞目,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有毒蛇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並不那么危險。蛇類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蛇類其貌不揚,形狀色澤奇特、渾身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快速行進、尋偶鳴叫、泅水過渡、實在難以逗人喜愛。蛇類喜居蔭蔽、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繁茂、有枮木樹洞或亂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牆,且餌料豐富的環境,這些都是它們棲居、出沒、繁衍的場所,也有的蛇棲居水中。
棲息於墓洞中,洞口可見稀稠成粒的糞便,這樣我們就知道洞中有沒有蛇了。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踞在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風和日麗的天氣,偶爾也會出來曬太陽,有時也會進食。待到春暖花開,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蛻皮時,蛇的新舊皮之間會分泌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有助於蛇的蛻皮。從蛇蛻的外衣直徑和長度可測出蛇重量甚至說出蛇的名稱。蛇蛻皮後不久,活動量增大,覓食量增加,體況逐漸恢復。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進入發情期。尋偶時,雌雄蛇發出的鳴叫聲清晰明亮,“噠噠噠”如擊石聲。
產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種而異。所產蛇卵一般粘結成一個大的卵塊,卵塊中卵的數量為8~15枚不等。蛇經常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時也主動出擊。筆者曾目睹一條青竹驃蛇在河邊追趕青蛙,青蛙一躍跳入河中,蛇也跟著躍入河中,簡直像兩名一前一後的跳水運動員。也見到過蛇捕食鳥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側的牆壁,游到家燕巢邊,不斷伸舌,驚走了親鳥。當蛇發現其卵時,先行攻擊,纏繞,待平安後,再行張開嘴巴,囫圇吞棗。不要以為它的嘴巴小,實際上它能吞食相當於本身頭部大8~10倍的食物。蛇吃足食物後,感到疲倦,進入休息狀態,此時極易被人捕捉。至於蛇的覓食次數,因蛇類品種和大小而異。一般夏令覓食活動盛期,特別是產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體稍大的,因覓食量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進食一次。蛇類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行日光浴,時間一般為上午10~12時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於地面草叢或纏繞於樹幹上,也有半身裸露於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變化多端。蛇類的活動規律,以晝出夜伏居多,因品種而異。

真實性

關於Nabau的圖片及故事一經傳出很快引起許多人的注意,但在該故事出現先後不久,隨即被人踢爆為謠言,所謂Nabau並不存在,那張所謂馬來西亞監控人員所拍攝的照片也被證實是用一張熱帶雨林的圖片PS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