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zilla

mozilla

Mozilla(縮寫MF或MoFo)全稱Mozilla基金會,是為支持和領導開源的Mozilla項目而設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該組織制定管理開發政策,經營關鍵基礎組織並管理商標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它擁有一個稱作Mozilla公司的子公司,僱傭了一些Mozilla開發人員並協調Mozilla Firefox網頁瀏覽器以及Mozilla Thunderbird電子郵件客戶端的發行版。Mozilla基金會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維尤。Mozilla基金會把自己描述為“一個致力於在網際網路領域提供多樣化選擇和創新的公益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ozilla基金會
  • 外文名:Mozilla
  • 總部地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 社會責任:制定管理開發政策
  • 創始人:馬克·安德森和吉姆·克拉克
  • 創立日期:1994年
發展簡史,起點,挫敗,反擊,併購,發展,穩定,名字來歷,圖示來源,初期成就,Mozilla公司,產品及服務,財務狀況,管理團隊,開發平台,企業文化,成立15周年,最新版,最新訊息,新CEO辭職,

發展簡史

1990年,全球資訊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開發出了第一個網頁瀏覽器Mosaic,隨即很多出色的程式設計師加入了網頁瀏覽器開發的行列,1992年,魏培源開發了第一個流行瀏覽器ViolaWWW。
終於在1993年1月,NCSA(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s,美國國家超級電腦套用中心)完成革命性的創新,在Unix平台上開發出了第一個圖形化的網頁瀏覽器Mosaic(Alpha 版),同年九月發布的1.0正式版實現了在Apple Macintosh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上的運行,一時間Mosaic儼然成為Web瀏覽器的標準。隨後NCSA將Mosaic的商業運營權轉售給了Spyglass公司,該公司又向包括微軟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技術授權,允許其在 Mosaic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產品。
1994年Mosaic研發的核心成員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幾何圖形發生器的發明人吉姆·克拉克(Jim.H.Clark)共同創立了Mosaic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同年11月為了避免與NCSA的法律糾葛,公司更名為Netscape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即網景公司,並一直沿用。其中後者還先後創立了Silicon Graphics(視算)公司和Healtheon(永健)公司。
2015年11月13日 網易科技訊息:Mozilla正式發布iOS版Firefox瀏覽器

起點

1995年,微軟在取得NCSA授權後開發出了自己的第一代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1.0(官方簡稱IE),並於同年8月開始在其新版32位作業系統Windows 95中搭售。目前普遍把這一事件看作是第一次瀏覽器大戰的起點。
但是隨後NN依舊保持著絕對壟斷的市場占有率,故而“Mozilla”成為了幾乎所有瀏覽器向Web伺服器傳送的標識驗證字元串。在網景公司的競爭者中最先採用這一辦法的是微軟公司,其IE驗證字元串為Mozilla/<Mozilla版本號>(compatible;MSIE< MSIE版本號>)。直到1997年10月微軟推出IE4.0版本的時候NN依然擁有72%的市場份額!

挫敗

伴隨著Windows 98系統的發售以及微軟與ISP以及主機廠商的合作;可以加入IE專屬標籤的FrontPage軟體的普及;對CSS的搶先支持;以及網景公司的錯誤決策。NN逐漸敗下陣來。

反擊

為了扭轉頹勢,1998年2月23日。網景公司內部成立Mozilla組織(Mozilla org),該組織獨立運作來負責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的研發。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簡稱Mozilla Suite)是一套自由的、跨平台的網際網路套用套裝軟體,它的組件包括Navigator(網頁瀏覽器)、Mail & Newsgroups(電子郵件客戶端)和Composer(HTML編輯器)。3月31日,網景決定依託NPL(Netscape Public License,網景公共許可證)開放NN的原始碼,意圖在於吸引來大量的開發者完善軟體。這一時期網景放棄了綠色蜥蜴的造型,開始使用一隻兇猛的、線條粗獷的、紅色的、類似霸王龍的形象。在後來看到的《Mozilla之書》“3:31”章節中明顯可以看出反攻的意圖。並且使用了“瑪門(Mammon)” 這一閃米特族語彙,用其貪婪和財富的內涵來隱喻微軟,在與“七宗罪”有關天主教教義中, 瑪門(Mammon)是代表貪婪的惡魔。10月網景決定將Mozilla的原始碼全部改寫。

併購

然而這些努力還是沒有能夠扭轉頹勢,終於在1998年11月24日,AOL(American On Line,美國線上)以42億美元免稅換股的方式收購了網景。其後Mozilla組織在AOL的資助下繼續進行研發,期間IE奪取了瀏覽器市場的統治地位,並於2002年達到96%的峰值。而Mozilla組織則接手了網景過去的很多事務,但是很多Mozilla的核心成員對成果並不很滿意,他們把這歸結為受到投資方(AOL)的需求所累。

發展

2002年6月5日,Mozilla推出了Mozilla Suite的1.0版本。由於Mozilla Suite主要是針對軟體開發者而不是消費者,所以他們將每次的發行版本定名為milestone release(里程碑版),在每個版本為期4個月的研發周期里,第一個5周釋放Alpha版(不穩定版,內測);第二個5周釋放Beta版(較穩定版,公測);最後幾周發布正式版,期間還有可能發布RC版(release candidate,候選版)。在最後的幾周中,程式的主體將用於下一版本的研發,分支將繼續作穩定性適應改寫。最後發行版的完成度和穩定性完全由這4個月以及其中開發周期中程式設計師的完成度來決定。
2003年5月,著名的AOL訴微軟壟斷案達成和解。作為讓步,AOL同意解散網景並中止其下業務。同年7月15日(AOL關停網景全部業務當日), Mozilla組織在得到了來自AOL的200萬美元和米切·卡普爾(Mitch Kapor,Lotus創始人)30萬美元資助後,正式註冊成為了非牟利機構。並正式更名為Mozilla基金會(Mozilla Foundation,簡稱MF或MoFo),並註冊Mozilla為其商標。標識為恐龍形態的Mozilla頭部(右)半面相。該基金會主體擁有免稅資格。其成立目的在於保證Mozilla計畫在沒有網景之後可以繼續下去。早在同年3月Mozilla組織就決定放棄冗雜的業務,把精力投入到其旗下的兩個旗艦產品Firefox和Thunderbird中。在9月釋出的《Mozilla之書》“7:15”章節中,描述了巨鳥用火(Fire)與雷(Thunder)驅散瑪門信徒,令野獸重生的場景。此時Firefox還在使用其第二個名字“Firebird”,所以章節中只出現了巨鳥(great bird)這一個意象。
Mozilla組織在釋出Mozilla Suite1.1版本之後,便放棄了NPL(Netscape Public License,網景公共許可證)轉而採用MPL(Mozilla Public License,Mozilla公共許可證)其二者都類似於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NU通用公共許可證),但是都保留了部分不可更改的權利。當自由軟體基金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GNU計畫和GPL協定的官方機構)發現了GPL與NPL以及MPL的不兼容的事實之後便向會員建議不要採用 Mozilla系產品。故而Mozilla組織/基金會在2003年逐步對下屬全部產品原始碼進行了向GPL的過渡。
2004年,Mozilla基金會專注於Firefox和ThunderBird的開發。使其逐步成為一種界面友好的消費軟體。4月Mozilla基金會協同 Opera Software(Opera是其旗下瀏覽器品牌)以及Apple 公司(Safari是其旗下瀏覽器品牌)共同成立WHATWG(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工作組,致力於開發和制定新的Web標準。並且提交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全球資訊網聯盟,又稱W3C理事會)審核。
2005年8月3日Mozilla基金成立了完全所有的應稅牟利子公司Mozilla公司。其公司初始運營資金來自Mozilla基金,其成立目的在於推廣Firefox和Thunderbird。11月29日,在三個RC版之後Mozilla終於發布了後來廣受好評的Firefox1.5正式版。由於安全問題等多方面原因導致IE的市場占有率再次下跌至85%左右,這一時間的回落主要源於Firefox的攻擊。
在2006年Mozilla基金會加強了與非本土的愛好者以及那些對Mozilla文化的認同者的聯繫以擴大市場。研發周期不斷縮短,基本每月都有新版本釋出。2006年10月底微軟和Mozilla同時釋放出IE7以及Mozilla Firefox2.0的正式版本。雖然在短時間之內IE7的下載量就突破了百萬,但是卻不能挽救其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的勢頭。Mozilla Firefox和Opera成為其主要競爭對手,另外Safari也保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在這一時期Firefox的市場份額一直穩定的保持在10%以上。Firefox2.0和IE7的同時釋出被很多人看作是瀏覽器第二次大戰的開端。Mozilla公司在2005年底開始的與Google合作計畫也順利的進行著,06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了帶有Google工具條的Firefox正式版本,伴隨Google推廣攻勢的展開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是 Mozilla公司一直沒有公開06年的收益,年初計畫啟動的時候曾有媒體報導這一做法為Mozilla帶來了7200萬美元的收入。Mozilla的執行長米切爾·貝克(Mitchell Baker)則表示說這數字不確切,但是相差不多。

穩定

進入2007年,Mozilla似乎已經安定了下來。不像過去那么複雜多變,而是基本以一個商標或者品牌的形象出現(雖然大家還是習慣說只用 Mozilla描述基金會和公司)。5月30日,Mozilla放出了Firefox1.5的最後一版(1.5.0.12),並且公布在07年的第三季度放出3.0的正式版。前兩個季度Mozilla旗下的Firefox和Thunderbird都在保持持續的增長,不僅在歐洲市場發展穩定而且在亞洲市場也開始被認同。6月下旬Mozilla基金會決定在中國大陸投資成立子公司謀智網路公司(謀智,Mozilla的音譯),由前微軟Windows Live中國區總經理宮力出任董事長兼CEO。並於7月正式掛牌營業。

名字來歷

在馬克·安德森和吉姆·克拉克二人領導下,公司合力進行超越以往瀏覽器的新一代瀏覽器的研發,試圖打破Mosaic的壟斷並取得業界的領導地位。所以對新瀏覽器名為 NetscapeNavigator,即“導航者”。對內其1.0版本的研發代號則為Mozilla!Mozilla一詞是由“Mosaic Killa”(Mosaic殺手/終結者,Killa是俚語中Killer的拼法)和“Godzilla eat the Mosaic”(Godzilla,即“哥斯拉”,日本遭受核打擊和“第五福龍丸”事件後創造的經典虛擬生物)合成而來。即Mosaic+ Godzilla+Killa=Mozilla!網景公司員工也常將其稱作Moz或Mozzie。

圖示來源

起初,網景公司嘗試了很多圖示。最後考慮到哥斯拉是一隻由遭到核輻射的蜥蜴演化而成的怪獸,最終決定採用一隻會噴火的綠色蜥蜴造型。並由其員工戴夫·泰特斯(Dave Titus)於1994年設計完成。在1995年網景瀏覽器1.1版中,網景公司開發人員首先在瀏覽器內加入了啟示文學《Mozilla之書》(《The Book of Mozilla》,是一個網景(Netscape)和Mozilla系列網頁瀏覽器中著名的“彩蛋”)!這並不是一本真的書,只要你在地址欄中鍵入about:mozilla便可以看到書中的“節錄”(至今依舊如此,隨版本不同內容亦不同)。在這個首次出現被稱為“12:10”(12:10可能是指月份,即12年10月,此推斷尚未證實)的章節中,出現了一隻野獸(“beast”,這也是全書的主體),顯然此時Mozilla已經被定位為一隻野獸了。

初期成就

在當時的環境下,網景瀏覽器的推出無疑是革命性的。如果說Mosaic是網際網路熱潮的燃點,那么NN(Netscape Navigator的官方簡稱)無疑是當時以至導致後來,COM熱潮的最大的催化劑。自1.0的發行版推出,NN便迅速的占領了市場,並且成功取代 Mosaic成為新的Web標準。曾一度達到了超過90%的統治級市場占有率,並且一直保持這個占有率到1996年初,是其有力證據。

Mozilla公司

在2005年8月3日,Mozilla基金會建立了一個完全擁有的子公司叫Mozilla公司來繼續開發和發布Mozilla Firefox和Mozilla Thunderbird。Mozilla公司承擔軟體發行的計畫,市場和一些軟體分發相關的活動。它也處理一些商業合作,很多這些合作都帶來收入。不像Mozilla基金會,Mozilla公司是一個應稅實體,這給它在追逐收益以及其他商業活動帶來了更多自由。

產品及服務

在最初階段,Mozilla基金會開始涉足比mozilla org更廣的領域,把以前推給網景和Mozilla合作夥伴的事情都拿來做了。在向“面向最終用戶”的轉型舉動中,基金會和一些商業公司簽約來售賣包含Mozilla軟體的光碟並且提供電話支持服務。在這些舉動中,基金會選擇了以前Netscape的供應商作為他們的選擇。Mozilla基金會變得對自己的智慧財產權更加的自信,他們推出了自己商標使用的新政策。如市場拓展等的新項目也開始了。
隨著Mozilla公司的成立,Mozilla基金會把所有的軟體開發和商業相關的活動都轉移給了這個新的下屬機構。Mozilla基金會現在只專注於監管和戰略等事宜,它也繼續管理一些沒有產品化的項目,比如Camino和SeaMonkey。Mozilla基金會現在擁有Mozilla商標和其他智慧財產權,並且全部授權Mozilla公司使用。基金會還控制著Mozilla的程式原始碼庫並且決定誰可以提交代碼入庫。

財務狀況

Mozilla基金會接受捐款作為一個資金來源。在成立的時候,除了美國線上的200萬美元捐款,Mitch Kapor也給了30萬美元。基金會享有免稅資格,當然下屬機構Mozilla公司是應稅的。
基金會也和Google簽訂了協定,使用google搜尋作為Firefox瀏覽器的默認搜尋引擎。另外,一個Firefox風格的google搜尋網站被定義為Firefox的默認主頁。這個贊助協定的具體金額從來沒有被公布過。

管理團隊

Mozilla基金會的董事會有7個成員
Mitchell Baker (主席)
Brian Behlendorf
Brendan Eich
Joichi Ito
Bob Lisbonne
Carl Malamud
本來Christopher Blizzard是在董事會裡面的,但是後來Mozilla公司成立的時候,他去了Mozilla公司董事會,Joichi Ito就接替他加入了Mozilla基金會的董事會。Bob Lisbonne和Carl Malamud於2006年10月入選董事會。
基金會還有一些雇員,他們主要負責項目和政策相關的事宜:
Frank Hecker — 執行董事
Gervase Markham
Zak Greant
Mozilla公司還有一些員工,在公司成立前為基金會服務的。
Mozilla的項目通常受一個Mozilla org的委員會管理,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後來一般都成了公司董事會成員或者公司員工。

開發平台

基於Linux且開源 Boot2Gecko系統誕生。在協調Mozilla Firefox網頁瀏覽器以及Mozilla Thunderbird電子郵件客戶端。2010年,Mozilla曾經啟動了一個名為Boot2Gecko的項目,這個項目主要針對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進行研發,在2011年2月16日左右,Mozilla放出了一部分Boot2Gecko系統的UI界面截圖。在MWC大會上,我們獲得了關於這一系統的更多新訊息,同時,也看到了搭載這款系統的終端。
在三星GALAXY SⅡ上運行的Boot2Gecko系統在三星GALAXY SⅡ上運行的Boot2Gecko系統
此次MWC大會,Mozilla展示了相對比較完善的Boot2Gecko的作業系統,以及搭載這個作業系統的終端設備,Boot2Gecko的完全開源的作業系統,基於Linux核心,系統界面都是使用HTML5以及CSS語言編寫的,因此,對於開發者而言,可以輕易上手修改,自定義。對於運營商和手機廠商來說,和Android和iOS不同,這個系統的開放級別要更高一些。
目前我們看到的展示機是三星GALAXY SⅡ,Boot2Gecko系統被安裝在上面,在使用過程中,觸控反應速度還是非常快的,不知道是不是三星GALAXY SⅡ性能強勁的緣故。同時,在3D圖形Demo演示過程,體驗也非常的流暢。至於網路方面的體驗,目前還沒有定論,需要進一步了解。
Boot2Gecko系統中自帶有軟體商店,用戶可以在裡面下載非常豐富的應用程式。Mozilla會和歐洲運營商Telefonica合作,推出裝載Boot2Gecko系統的手機。對這個系統來說,基於web端的HTML5語言編寫程式是優勢,不過現在這個系統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我們會繼續關注其發展狀況。

企業文化

在2006年的時候,OpenBSD的de Raadt請求那些通過發行包含OpenSSH的軟體盈利的公司,給OpenSSH提供贊助,Mozilla基金會立刻提供的1萬美元的贊助給de Raadt和OpenBSD用於OpenSSH的開發。這筆錢是通過和Google的合作而獲得的收入。雖然當時這個贊助請求還發給了很多其他的大公司,如思科、IBM、惠普和紅帽公司(他們都銷售了包含OpenSSH的作業系統,但是卻從來沒提供過贊助),Mozilla基金會還是慷慨解囊,因為Mozilla基金會發現,如果沒用OpenSSH,他們的很多員工就只能通過不安全的方法工作,所以基金會提供了贊助作為感謝。
Mozilla歐洲、Mozilla日本和Mozilla中國是非營利組織,他們的目的是推廣和普及Mozilla的產品和項目。他們是獨立的機構,雖然和Mozilla基金會是相關聯的。

成立15周年

台北時間2013年4月3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微軟和Mozilla通常在對方新瀏覽器版本發布時贈送蛋糕祝賀。而此次有所不同,為了慶祝Mozilla成立15周年,微軟送上了一張蛋糕照片。
“@IE祝賀@Mozilla 15歲生日,感謝你們持續對網路標準的支持!@firefox,這個蛋糕準備的有些倉促,是臨時製作。”微軟IE團隊在Twitter上表示。
Mozilla在3月31日度過了15歲生日。2012年10月,Mozilla向微軟贈送蛋糕以慶祝IE10的發布,蛋糕上設計了一個巨大火狐Logo,並帶有“祝賀IE10發布”的字樣。而微軟此次贈送的蛋糕上也沒有Logo,似乎忘記了Mozilla的15歲生日,並臨時準備了一個普通蛋糕。
微軟和Mozilla過去幾年在瀏覽器市場展開了激烈競爭。截至2013年3月,IE瀏覽器份額為55.83%,Chrome為16.45%,火狐為20.21%。蘋果Safari未進入前三,份額為5.31%。

最新版

最新版的Firefox18 beta 5版本已經初步支持WebRTC,得益於最新的HTML縮放算法,當在選項卡之間切換(tab switching)的時候,它提供了更好的圖像質量體驗。MozillaFirefox是一個自由和開放源碼的Web瀏覽器,它與MozillaApplication Suite一樣,都由MozillaCorporation管理。FireFox也是全球範圍內被廣泛使用的第二大瀏覽器,其使用的Gecko排版(layout)引擎,實現了對最新Web標準的支持。

最新訊息

Mozilla:蘋果不示弱 iOS版火狐永遠不會出現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美國德州奧斯汀市舉辦以新軟體和新服務的“發射台”而著稱的South by Southwest Interactive Festival (以下簡稱“SXSW”)大會上,Mozilla產品副總裁傑伊-蘇利文(Jay Sullivan)表示,只要蘋果一日不改變對第三方瀏覽器的不友好態度,火狐瀏覽器就一日不會登入蘋果設備。
蘇利文在SXSW大會上接受美國科技媒體CNET資深記者塞斯-羅斯布拉特(Seth Rosenblatt)採訪時表示,Mozilla在2012年9月份從蘋果App Store撤下了Firefox Home後一直沒有展開為iOS平台開發火狐瀏覽器的工作,也沒有這樣的計畫。
對於Mozilla和蘋果來說,他們兩家關係中最令人糾結的地方就在於前者不能在自己的iOS版瀏覽器中使用自己的複雜渲染技術和javascript引擎,而恰恰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使得Mozilla公司感到無法根據自己的意願為蘋果平台開發瀏覽器。
平心而論,Mozilla不打算針對iOS平台開發瀏覽器的決定伴隨著不小的風險。因為Mozilla開發的火狐作業系統(Firefox OS)可以攻占運行其瀏覽器的低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但根據市場研究公司NetMarketShare給出的數據顯示,Mozilla在手機瀏覽器市場上的份額尚不足1%,而蘋果在手機瀏覽器市場份額則超過了55%。
當然,蘋果所創造的生態環境對於第三方瀏覽器廠商來說並不友好,因為蘋果不允許用戶將其他瀏覽器設定為系統默認瀏覽器,這就使得用戶通過除了Safari之外的瀏覽器滿足自己的所有上網需求幾乎變得不可能。與此同時,其他大部分瀏覽器廠商則似乎十分認同自己目前“低人一等”的存活狀態。
海豚瀏覽器(Dolphin Browser)首席軟體架構師大衛-德哈恩(David Dehgahn)表示:“競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關鍵。”在另一方面,Opera高管邁克-泰勒(Mike Taylor)則和蘇利文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讓用戶能夠自由選擇瀏覽器是改進瀏覽器甚至是組建偉大網路的關鍵所在,而蘋果這種封閉的環境對於用戶來說是一場災難。
為了證實邁克-泰勒的說法,羅斯布拉特隨後要求使用蘋果iOS設備的與會人員舉手,從現場的情況來看,大部分與會者都屬於蘋果用戶。然後,羅斯布拉特要求“認為自己受制於蘋果封閉環境”下的用戶舉手,但僅僅有一小部分人舉起了手。

新CEO辭職

2014年3月24日剛出任Mozilla CEO的布倫丹·艾克(Brendan Eich)上任剛剛10天時間,就因為曾經支持反同行為遭受強烈批評,更因為自己的倔強態度最終被迫辭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