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28II衝鋒鎗

MP28II衝鋒鎗

雖然條約明令禁止,繞過凡爾賽和約禁令的秘密研發工作繼續進行,後來胡戈·施邁瑟轉至黑內爾公司,又開發出來的MP28Ⅱ衝鋒鎗則是MP18Ⅰ衝鋒鎗的改良,而MP28Ⅱ衝鋒鎗在發射機構中增加了快慢機,擁有MP18Ⅰ衝鋒鎗所沒有的單發和連發的切換功能,並改進了瞄準具,加工工藝變化減少了零部件。直型彈匣容量有20發或32發兩種。為避免違反凡爾賽和約的有關禁令,MP28Ⅱ轉到比利時生產並開發了多種口徑供外銷用。MP28Ⅱ衝鋒鎗有適用9×19mm、7.65×21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9×23mm伯格曼-貝亞德手槍彈,7.63×25mm毛瑟手槍彈等多種口徑彈藥的版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MP28II衝鋒鎗
  • 生產國:德國
研發人,研發背景,誕生,對比,

研發人

雨果·希買司生於1884年9月24日,於1953年9月12日去世,其父路易斯·希買司(Louis Schmeisser)也是歐洲非常有名的武器設計師。雨果·希買司一生大部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德國有名的武器生產城——圖林根州的蘇爾市度過的。他曾在伯格曼兵工廠從事輕武器設計工作,一乾就是20多年。 一戰開始後不久,塹壕戰在戰場上興起,迫切需要一種射速較高、尺寸適中的自動武器。1917-1918年間,雨果·希買司設計了一種採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衝鋒鎗,後來經改進後被德軍在戰場上大量採用,這便是MPl8 I衝鋒鎗。一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迫於1919年6月28日同英、法、美等國簽訂《凡爾賽和約》,該和約使德國失去了10%的領土及所有的國外殖民地,並承認其發動戰爭的罪行,向戰勝國進行巨額賠償,同時該和約還規定戰後德國不能擁有空軍,只允許有小規模的陸軍和海軍,並不得從事自動武器的生產。 《凡爾賽和約》簽訂後,德國的武器生產公司處境維艱,伯格曼兵工廠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想從事輕武器研究的雨果·希買司離開了伯格曼兵工廠。他與其弟弟漢斯·希買司(Hans Schmeisser)一起在蘇爾市創立了一個武器公司,但公司效益不好,不久,該公司與同在蘇爾市的黑內爾公司合作(雨果·希買司與黑內爾公司合作了20年之久),秘密研製《凡爾賽和約》所禁止生產的武器。 1928年,雨果·希買司在MP18 I的基礎上研製出了MP28Ⅱ衝鋒鎗,由黑內爾公司生產。1933年,希特勒上台,為達到統治世界的野心,於是德國開始大規模擴充軍備,德國武器生產企業的境況有了轉機。 在此期間,雨果·希買司繼續對其衝鋒鎗進行改進,研製出了MP34及MP36衝鋒鎗。後來,德國另一位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海因里希·福爾默(Heinrich Volmer)在MP36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便於大批量生產的MP38衝鋒鎗,該槍是德軍大規模採用的第二支制式衝鋒鎗。隨著MP38的裝備,又出現了它的改進型MP40衝鋒鎗。 1938年後,雨果·希買司研製了一種發射7.92mm短彈的自動步槍,被命名為MKb42(H)。同時期,德國的另一大武器生產廠商——瓦爾特公司也研製了一支同類型的步槍,被命名為MKb42(W)。這兩支槍名稱中括弧內的字母分別是研製公司名稱(Haenel與Walther)的首字母。在軍方組織的試驗中,MKb42(H)入選,被命名為MP43衝鋒鎗,1944年被命名為MP44衝鋒鎗。這就是被希特勒命名為“StG44突擊步槍”的武器。 1945年7月,蘇聯紅軍占領了蘇爾市及整個圖林根州地區,迫於形勢,雨
MP28II衝鋒鎗MP28II衝鋒鎗
果·希買司不得不為蘇聯研製武器。1946年10月,雨果·希買司同德國其他一些輕武器專家被押送到蘇聯南烏拉爾山區的伊熱夫斯克市從事輕武器研製工作,1952年被釋放回國。 雨果·希買司的一些設計被世界上多種衝鋒鎗所採用,他為德國乃至世界衝鋒鎗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研發背景

了解MP-28Ⅱ衝鋒鎗,就要提起MP-18I衝鋒鎗及其設計者雨果.希買司(Hugo Schmeisser)。雨果・希買司的一些設計被世界上多種衝鋒鎗所採用,他為德國乃至世界衝鋒鎗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28年,雨果・希買司在MP-18I的基礎上研製出了MP-28Ⅱ衝鋒鎗,由黑內爾公司生產。1933年,希特勒上台,為達到統治世界的野心,於是德國開始大規模擴充軍備,德國武器生產企業的境況有了轉機。《凡爾賽和約》規定戰後德國只能保留小規模的陸軍,為士兵裝備哪種合適的武器以使陸軍擁有足夠的威力,是擺在戰後德軍決策層面前的一個問題。鑒於一戰中德軍“萬・洛斯伯格戰術”(由12名士兵組成小分隊,機動靈活地作戰)的成功套用,決策層想給陸軍裝備一種與MP-18I類似的武器。
於是雨果・希買司對MP-18I進行改進,於1924年推出了MP-28Ⅱ衝鋒鎗。1925年,德國武器裝備檢測委員會(IWG)對MP-28Ⅱ進行了秘密試驗,並最終認可了該武器。為避免違反《凡爾賽和約》中有關武器生產的禁令,MP-28Ⅱ便由比利時的一家工廠代為生產。

誕生

《凡爾賽和約》規定戰後德國只能保留小規模的陸軍,為士兵裝備哪種合適的武器以使陸軍擁有足夠的威力,是擺在戰後德軍決策層面前的一個問題。鑒於一戰中德軍“萬·洛斯伯格戰術”(由12名士兵組成小分隊,機動靈活地作戰)的成功套用,決策層想給陸軍裝備一種與MPl8I類似的武器。於是雨果·希買司對MP18I進行改進,於1924年推出了MP28Ⅱ衝鋒鎗。1925年,德國武器裝備檢測委員會(IWG)對MP28Ⅱ進行了秘密試驗,並最終認可了該武器。為避免違反《凡爾賽和約》中有關武器生產的禁令,MP28Ⅱ便由比利時的一家工廠代為生產。該廠最初生產的MP28Ⅱ有多種口徑,如9mm巴拉貝魯姆、7.65mm巴拉貝魯姆、9mm伯格曼-貝亞德、7.63mm毛瑟,甚至還有0.45英寸ACP口徑,這些口徑的型號曾出口到葡萄牙、中國、日本、玻利維亞及南美洲、中美洲的一些國家。比利時於1934年採用了9mm巴拉貝魯姆口徑的MP28Ⅱ,命名為M34衝鋒鎗。

對比

MP28Ⅱ是在MP18 I基礎上改進而成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內部結構沒有區別,只是局部有所改動。從MP28Ⅱ與MP18 I的比較中,便能進一步認識MP28Ⅱ。 彈匣 一戰中,德軍士兵廣泛配發盧格P08手槍,該槍除配用容彈量8發的彈匣外,還可配用容彈量32發的蝸形彈鼓。可能是出於後勤供應的考慮,德國軍方要求MP18 I也能使用蝸形彈鼓。該彈鼓裝於槍身左側,彈匣槽軸線與槍管軸線的夾角為55º。裝上彈鼓後,槍身重心左移,射擊過程中會產生逆時針旋轉的力矩,不便於士兵射擊操作,行軍中也不便於士兵將槍挎在肩上攜行,且外形上也不夠美觀。 後來,雨果·希買司設計出了改進型MP18 I,採用了容彈量20發的直形彈匣,彈匣槽軸線與槍管軸線的夾角由55º改為90º,彈匣也是安裝於槍身左側。 MP28Ⅱ彈匣的類型、安裝方式均與改進型MP18 I相同,不同的是MP28Ⅱ有20及32發容彈量兩種彈匣。 有一些書籍曾提到,雨果·希買司曾試圖設計35發的彈匣,但最終沒有成功,這種說法的可信性值得懷疑。因為當時P08手槍是德國士兵常用的武器,士兵隨槍帶有兩個彈匣,每個彈匣容彈量8發,因此每槍帶16發彈。為了便於士兵使用,德軍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都是以8的倍數來包裝的,如每包16發、32發等。因此那時德軍武器的彈匣容彈量通常為16發或32發。
MP28 II VS MP18 IMP28 II VS MP18 I
MP28Ⅱ由黑內爾公司生產,而MP18 I由伯格曼兵工廠生產,可能是出於自己利益方面的考慮,雨果·希買司設計的32發彈匣不能在MP18 I上使用,而MP28Ⅱ卻能使用MP18 I的容彈量20發的彈匣。 雨果·希買司為避免MP18 I使用32發彈匣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彈匣口部的加強箍改得稍微寬了一些,這樣,32發彈匣就不能插入MP18 I的彈匣槽中,而MP18 I的20發彈匣卻能插入MP28Ⅱ的彈匣槽中。 瞄具&發射機構 在瞄具方面,MP18 I採用的是L形翻轉式表尺,可分別將射程設定為100m或200m,而MP28Ⅱ採用的是弧形表尺,其射程最大可設定為1000m。 發射機構方面,MP18 I只能連發發射,而MP28Ⅱ在發射機構中增加了快慢機,可選擇單發或連發發射方式。其快慢機在扳機上方,為橫閂式結構,將快慢機從右向左推,左端露出字母“D”時為連發;反之,右端露出字母“E”時為單發。 槍管&復進簧 MP28Ⅱ與MP 18 I槍管的加工及安裝方式也有所不同。MP18 I的槍管需要前後各安裝一個定位箍來保證它的對中性,槍管前定位箍的頂部加工有一個平面,而槍管護筒前部加工了一個燕尾槽來安裝準星,該燕尾槽位置在槍管前定位箍上方,準星與燕尾槽透過槍管護筒內壁裝配在一起,這樣可阻止槍管定位箍旋轉,以使槍管定位。MP28Ⅱ的槍管加工起來比MP18 I要複雜,它的前後定位箍和槍管不是分開加工的,而是一個整體,這種變化使得MP28Ⅱ的零部件少了兩個。與MP18 I的前定位箍一樣,MP28Ⅱ的前定位箍也加工有螺紋,可擰入槍管護筒的內螺紋上;與MP18 I的由準星固定槍管定位箍的方式不同,MP28Ⅱ的槍管定位箍是由螺紋固定的。 另外,MP28Ⅱ復進簧的簧圈直徑較大,復進簧和機匣內壁間的間隙很小,機匣內壁兼作復進簧的導引,這樣,MP28Ⅱ的機匣尾蓋結構就非常簡單了。而MP18 I的復進簧簧圈的直徑較小,為了防止其在伸張、壓縮過程中發生扭曲,就在機匣尾蓋上設計了一個較長的桿,作為復進簧導桿。 保險 在保險方面,MP28Ⅱ則沒有改進,也是在機匣後部、拉機柄槽尾端設計了一個保險卡槽,將拉機柄拉到後方位置並轉動,使拉機柄卡入保險卡槽中即可。對於開膛待擊的武器來說,這種設定保險的方式並不可取。將拉機柄卡入保險槽中時,彈膛及武器的內部機構外露,沙塵及其他污物很容易進入槍內引起射擊故障;而將槍機停在前方攜行時,因槍機沒有被鎖定,很容易因意外撞擊而走火。 MP18 I在一戰中大量使用,戰後則在德國警察部門中得到廣泛採用。相比之下,MP28Ⅱ則沒有那么幸運了,它先是被德軍採用,但隨著二戰的爆發,就被便於大批量生產的MP38衝鋒鎗取代了。倒是在1936-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中,MP28Ⅱ被大量採用。正是看到MP28Ⅱ在西班牙內戰中較好的作戰效能,促使德軍上層決定採用一支發射手槍彈、便於大批量生產、火力較猛的自動武器,MP38
衝鋒鎗的出現正好滿足軍方的這個需求,所以MP38衝鋒鎗及其改進型MP40衝鋒鎗便迅速取代MP28Ⅱ而成為德軍新的制式衝鋒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