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M-25“泰坦”洲際彈道飛彈

“泰坦”(Titan)是美國空軍的第二種洲際彈道飛彈(ICBM),美國空軍第一種採用多級設計的洲際飛彈,也是美國曾經部署過的最大的洲際飛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LGM-25“泰坦”洲際彈道飛彈
  • 外文名:LGM-25
  • 國家:美國
  • 類別:飛彈
簡介,性能參數,

簡介

1954年,當SM-65“阿特拉斯”洲際飛彈進入性能數據確定階段之時,美國空軍同時將許多“阿特拉斯”的相關設計契約交給了其他公司,諸如發動機、制導系統和再入載具。這是為了避免整個洲際飛彈計畫因為一部分設計失敗而全面化為泡影。1955年中空軍終於決定研製一型全新的洲際飛彈系統作為“阿特拉斯”的後備。1955年10月,馬丁公司獲得契約以負責這種“後備”洲際飛彈,即SM-68“泰坦”飛彈的彈體結構和系統整合。馬丁公司決定不採用“阿特拉斯”脆弱的壓力穩定彈體設計,並採用兩級設計所必要的更重的整體框架。因為“泰坦”是一種後備,除非“阿特拉斯”進度明顯拖延否則不會進行全面研發和投產,工程一直拖延到1957年。然而,情況在當年十月蘇聯發射了人造衛星一號之後起了變化,XSM-68原型彈(第二級是模擬彈)的第一次試射在1959年2月成功進行。研發問題(有些XSM-68在發射台上爆炸)使得第一次成功的兩級飛行被推遲到1960年1月。“泰坦”的測試繼續到1961年,包括如實用飛彈的從發射井中升起發射。1962年4月,第一個SM-68“泰坦”I飛彈中隊宣布入役。
HGM-25AHGM-25A
SM-68是一種兩級液體燃料飛彈。飛彈的第一級採用兩部航空噴氣LR-87-AJ-1發動機,第二級則是一部航空噴氣LR91-AJ-1發動機,所有發動機都燃燒煤油(RP-1)和液氧。SM-68採用無線電指令/慣性制導系統,而原先計畫的全慣導系統則轉移給了SM-65/CGM-16“阿特拉斯”飛彈。SM-68採用與SM-65E/F“阿特拉斯”E/F相同的MK.4再入載具和W-38戰鬥部。飛彈被儲藏在廣泛分布的底下加強發射井中。加注燃料之後,“泰坦”I需要升出發射井發射。如同“阿特拉斯”,難以儲存的液態燃料是一種安全隱患,這導致了從命令頒布到發射的20分鐘反應時間。“泰坦”I同時還有非實彈訓練型,代號USM-68A“泰坦訓練彈”(Titan Trainer)。當先進的多的LGM-30“民兵”和LGM-25C“泰坦”II(見下)在1963年入役之後,空軍決定將“泰坦”I(和“阿特拉斯”一起)儘快除役。在1965年1月和4月之間,所有已部署的“泰坦”I飛彈(共54枚)全部退役。“泰坦”I的總產量為約160枚,其中多於60枚被發射用於測試和訓練。
HGM-25AHGM-25A
代號SM-68A被保留給了計畫預定中的“泰坦”I可在發射井內發射的該型。由於有了更先進的SM-68B“泰坦”II該概念被放棄。然而,7枚“泰坦”I飛彈被建造為XSM-68A試驗彈以測試為未來的SM-68B設計的新型慣導系統。
最早在1959年,馬丁公司計畫為美國空軍研發一種“泰坦”的高度升級型。升級包括採用全慣性制導系統和可儲存燃料以使飛彈可以接近即刻發射。由於隨後開始研發的固體燃料的SM-80/LGM-30“民兵”飛彈同樣擁有這些屬性,計畫將“泰坦”改進以獲得更重的載荷量。接著,在1960年6月,馬丁公司贏得契約以開發SM-68B“泰坦”II。“泰坦”II同樣可以採用一種全新的發射井,後者可以允許飛彈從井下直接發射。1962年3月第一枚XSM-68B飛彈試飛,“泰坦”II的第一次井下發射在1963年4月成功進行。同月,第一枚“泰坦”II飛彈進入戰備警戒狀態。
SM-68B“泰坦”II採用與“泰坦”I相同的兩級基礎設計。然而,SM-68B的上半部分與SM-68的顯著不同,因為其第二級擴大到與第一級相同直徑,採用的新的Mk.6再入載具可以容納當量巨大的9百萬噸級W-53熱核戰鬥部。升級後的發動機採用可儲存液態燃料——50%的肼和偏二甲肼(UDMH)的混合物作為燃料,四氧化二氮作為氧化劑。“泰坦”II附屬的固體火箭包括一台聚硫橡膠公司SR51-TC-1制動火箭和聯合科技中心SR55-UT-1分離發動機。1963年6月,“泰坦”飛彈被按照以下原則重定名為xGM-25系列。
LGM-25CLGM-25C
舊命名
新命名
SM-68
HGM-25A
USM-68A
HTM-25B
XSM-68B
XLGM-25C
SM-68B
LGM-25C
“泰坦”II是美國迄今為止部署過的最具威力的核飛彈,從1964年開始部署規模為54枚LGM-25C飛彈,而在1984年開始退役。儘管同時部署著超過1000枚更易操作的固體燃料LGM-30“民兵”飛彈,“泰坦”II仍然在役很久,這是因為其威力巨大的戰鬥部包含著美國空軍30%的核當量。在LGM-25C服役年間唯一的一次大改進是安裝了為“泰坦”III運載火箭研製的“宇宙空間制導系統”。LGM-25C洲際飛彈的退役在1987年完成。總計生產了135枚“泰坦”II飛彈。
“泰坦”II是一種非常可靠的飛彈,因而美國航空航天局採用其以SLV-4編號用於“雙子星座”載人飛船計畫中。起初美國空軍沒把“泰坦”II作為宇宙發射載具,其主要的宇宙發射載具為SLV-5“泰坦”III級安裝了捆綁固體火箭推進其和多種上級的“泰坦”II改型。然而,在1987年“泰坦”II洲際飛彈退役之後,尚存的飛彈在1990年被改造成運載火箭並重定名為SB-4A。其1990年為“泰坦”運載火箭頒布的其他命名包括SB-5A/B“泰坦”IV和SB-6A“泰坦”34D。在2005年最後一枚發射之前,“泰坦”是美國空軍用於將重載荷送入軌道的標準運載火箭。要查找“泰坦”運載火箭的細節,請參考SLV-4/SLV-5/SB-4/SB-5/SB-6。作為重型運載火箭的“泰坦”的後繼型號是“阿特拉斯”V和“德爾塔”IV“發展型可消耗運載火箭”(Evolved Expendable Launch Vehicles,EELV)。

性能參數

註:數據來自有輕微差距的多個來源。以下數據因此可能不精確!
HGM-25A/LGM-25C數據:

HGM-25A
LGM-25C
彈長
29.9米(98英尺)
31.4米(103英尺)
彈徑
1級:3.05米(10英尺)
2級:2.44米(8英尺)
3.05米(10英尺)
彈重
99700千克(220000磅)
149500千克(330000磅)
速度
24100千米/時(15000英里/時)
升限
800+千米(500+英里)
960千米(600英里)
射程
10100千米(6300英里)
15000千米(9300英里)
推進
1級:2x航空噴氣LR87-AJ-1;每台666千牛 (150000磅)
2級:航空噴氣LR91-AJ-1;356千牛(80000磅)
1級:2x 航空噴氣LR87-AJ-5;每台955千牛(215000磅)
2級:航空噴氣LR91-AJ-5;444千牛(100000磅)
戰鬥部
W-38熱核戰鬥部(4.5 MT)含於Mk.4再入載具中
W-53熱核戰鬥部(9 MT)含於Mk.6再入載具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