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

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

《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是200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虞益誠 。

基本介紹

  • 書名: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
  • 作者:虞益誠 
  • ISBN:9787030192349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07-01
  • 開本:16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Java語言是目前最為流行和最具魅力的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語言。《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系統地介紹了Java語言的基本概念與方法、設計技術與套用、開發過程與實施、課程設計與實驗。本教程兼顧基礎理論、操作技能與套用開發,融理性與感性知識為一體,是作者多年從事該分支教學與研究的心得。為便於學習,每章後均附有小結與習題,供讀者領悟與自我測試之用。教材中還有融匯教材主體內容的套用開發、課程設計和上機實驗環節。《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提供了與教材配套的教學課件、經過精心設計與調試的編程例題以及實例的原始碼,旨在使教師們能從繁雜的課件與代碼編寫中聊以釋負。《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尤其適合於教學與套用開發。

目錄

基礎知識篇
1 Java概述
1.1 Java發展與特點
1.1.1 Java起源與發展
1.1.2 Java的技術現狀
1.1.3 Java語言的特點
1.2 Java程式的分類
1.2.1 Java Application
1.2.2 Java Applet
1.2.3 Java Servlet
1.2.4 JavaBean
1.2.5 JSP
1.3 Java動作機制
1.3.1 Java虛擬機
1.3.2 JVM執行過程
1.4 Java運行平台
1.4.1 JDK 1.5系統安裝
1.4.2 JDK環境變數設定
1.5 Java程式開發
1.5.1 Java程式開發步驟
1.5.2 Java Application的開發
1.5.3 Java Applet開發
1.6 Java編輯工具簡介
1.7 JCreator 3.5編輯工具
思考與練習
2 Java語言基礎
2.1 符號
2.1.1 標識符
2.1.2 關鍵字
2.1.3 分隔設定
2.1.4 注釋語句
2.1.5 編碼規範
2.2 基本數據類型
2.2.1 整數類型
2.2.2 浮點型
2.2.3 字元型
2.2.4 布爾型
2.3 常量與變數
2.3.1 常量
2.3.2 變數
2.4 表達式
2.4.1 語句
2.4.2 表達式
2.5 運算符
2.5.1 算術運算符
2.5.2 比較運算符
2.5.3 邏輯運算符
2.5.4 位運算符
2.5.5 條件運算符
2.5.6 賦值運算符
2.5.7 其他運算符
2.5.8 運算符優先權
2.5.9 運算符的套用
2.6 類型轉換
2.6.1 自動類型轉換
2.6.2 強制類型轉換
2.7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3 流程控制
3.1 語句控制結構
3.1.1 語句類型
3.1.2 語句控制結構
3.2 分支語句
3.2.1 if條件語句
3.2.2 switch多分支語句
3.3 循環語句
3.3.1 while語句
3.3.2 do-while語句
3.3.3 for語句
3.3.4 循環嵌套
3.4 跳轉語句
3.4.1 break語句
3.4.2 continue語句
3.4.3 return語句
3.5 數組
3.5.1 一維數組
3.5.2 多維數組
3.5.3 數組套用
3.6 字元串
3.6.1 創建字元串變數
3.6.2 字元串操作
3.7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4 面向對象程式設計基礎
4.1 面向對象基礎
4.1.1 面向對象概述
4.1.2 面向對象軟體的開發過程
4.1.3 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方法的優點
4.2 類
4.2.1 類的概念
4.2.2 類的定義
4.3 方法
4.3.1 方法聲明
4.3.2 方法調用
4.3.3 參數傳遞
4.3.4 遞歸
4.4 對象與構造方法
4.4.1 對象的創建
4.4.2 對象的引用
4.4.3 構造方法
4.5 成員變數
4.5.1 成員變數的定義
4.5.2 成員變數修飾符
4.6 複合數據類型數組
4.7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5 繼承與多態
5.1 類的封裝
5.1.1 類的封裝
5.1.2 訪問許可權
5.2 類的繼承
5.2.1 繼承機制
5.2.2 創建子類
5.2.3 this與super
5.3 多態機制
5.3.1 方法重載
5.3.2 構造方法重載
5.3.3 方法覆蓋
5.3.4 終止覆蓋
5.4 接口
5.4.1 接口及特點
5.4.2 接口的實現
5.5 包
5.5.1 包的定義
5.5.2 包的引用
5.5.3 常用包介紹
5.6 內部類
5.7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程式設計篇
6 異常處理
6.1 異常處理機制
6.1.1 異常層次結構
6.1.2 異常處理機制
6.1.3 異常的分類
6.1.4 內置異常類
6.2 異常處理方法
6.2.1 異常的捕獲與處理
6.2.2 異常的拋出
6.2.3 自定義異常
6.3 本章小結
思考與練習
7 輸入/輸出流
8 圖形用戶界面編程
9 高級GUI設計與多媒體技術
10 Java執行緒機制
11 Applet程式
套用開發篇
12 Java資料庫連線
13 Java網路編程基礎
14 Servlet程式設計
15 JSP程式設計
16 Java套用開發與課程設計實例
附錄A 《Java程式設計及套用開發教程》實驗
附錄B 思考與練習參考答案(部分)
參考文獻

前言

電子計算機(又稱電腦)自20世紀中葉誕生以來,經歷了一個只能由極少數人參與研製、套用的神秘階段,長達30多年,直到80年代才逐漸進入普遍套用與普適教育階段。這時的計算機套用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部門,進而又用於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娛樂等方面,這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和微電子技術密切結合的結果,並以網路形態迅速普及發展開來。與此同時,掀開了以信息技術(IT)為基礎的信息經濟時代。大致說來,IT經歷了三次浪潮,即以1981年個人計算機(PC)的推出乃至廣泛套用的階段為第一次浪潮;20世紀90年代初期,Internet被推向社會進入商用階段,從而掀起了第二次IT浪潮;本世紀之初又掀起了以發展存儲為中心的存儲區域網(SAN)和網路附加存儲系統(NAS),用以存儲和保護海量昂貴數據為目標的第三次IT浪潮。這三次浪潮期間也恰逢我國改革開放時期,計算機是IT的重要子集,全國的計算機教育也得到蓬勃的發展,止於1995年,全國已有137所高校設有計算機系或專業,而到2005年,我國已發展到有505所高校具有計算機本科以上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其中部分高校還招收相應的碩士、博士研究生,說明最近的10年我國IT技術處於加速發展時期。針對這種情況,我國以往在計算機教育方面多沿用美國的IEEE/ACM組織的CC1991/CC2001計算機學科的課程計畫,恐難以適應的發展狀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