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樂隊

Japan樂隊

96年Romo運動的爆發,各支樂隊不約而同的,以濃裝冶艷的形象作為外化的旗幟,帶來的竟是八十年代未來派電子音樂和新浪漫音樂的再生。其實早在七十年代末的新浪潮運動風潮中,我們就已認識了JAPAN--一群並非來自日本的知性派美男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Japan樂隊
  • 風格:New Romantic等
  • 特色:極富時代氣息而又具有高度內省性
  • 成就藝術搖滾的高層次展現
  • 代表作品:<Adolescent Sex>等
  • 組建時間: 1974年
簡介,發展歷史,成就,聽者感受,作品,成就,概況,

簡介

Japan
風 格:New Romantic(新浪漫) New Wave(新浪潮) Post-Punk(後朋克) Prog-Rock/Art Rock(前衛/藝術搖滾) Synth Pop(合成器流行樂

發展歷史

介 紹:
中性艷麗的打扮,極富時代氣息而又具有高度內省性的音樂風格,JAPAN對於新浪漫音樂、環境音樂、世界音樂,以至於前幾年的Romo浪潮的主導性,就有如Sonic Youth對日後的Grunge搖滾的影響力。同樣的,JAPAN不是這些音樂風格的創造者,也不是這些浪潮的直接發源地,但樂隊卻是這些音樂普及化的關鍵性橋樑。

成就

Japan所製造出來的聲音,無疑是Roxy Music及david Bowie式藝術搖滾的高層次展現。其影響力,甚至直接或間接伸延至英國一些新浪漫音樂組合。Japan及後期的David Sylvian和Mick Karn那種內省式音樂所達至的深度,絕非其他同期樂手所能媲美。現在再"Nightporter","Ghosts","Despair",又或是David Sylvian與Robert Fripp(前King Crimson吉它手)合作的"Damage",仍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而Japan音樂領域之廣泛,也非其他一般樂手所能及。樂隊的解散前後,與他們合作過的樂手,其廣闊性,由日本的Y.M.O.,一風堂,到英式的前衛先鋒搖滾的Robert Fripp、Bill Nelson;新浪漫音樂先驅之一Midge Ure(Ultravox)到前哥特搖滾始祖Peter Murphy(Bauhaus);由環境音樂/新世紀音樂的Mark Isham,David Torn,遠至德國前衛樂團Can之領導人Holger Czukay。在藝術實踐形式上,David Sylvian的創作更由音樂伸展到攝影及裝置藝術。

聽者感受

作為JAPAN的忠實樂迷,在聆聽他們的音樂的過程中,一直讓人苦苦掙扎、糾纏不清的,是對個體自我的重新認同。畢竟,他們的音樂對聆聽者來說是一面鏡子,是一種內向投射的過程,聽得越深,那個真實的自我的影子就越清晰,讓人逐漸清醒。

作品

同樣的,回顧JAPAN的整個音樂歷程,也是一個對自我身份的確認與掙扎。78年樂隊發表了他們的頭兩張專輯:<Adolescent Sex>及<Obscure Alternative>,當時樂隊尚保持五人陣容:主唱David Sylvian,貝司手Mick Karn,敲擊樂手Steve Jansen,鍵盤及合成器樂手Richard Barbieri和吉它手Rob Dean。他們那濃裝艷抹的女性化打扮,和叛逆頹廢的音樂風格,是對整個社會的大眾價值觀及音樂潮流的反動。置身於當時的朋克運動及新浪潮運動音樂氣候,樂隊那已帶上電子色彩的美式黑人華麗搖滾風格,無疑是一種異端。再加上樂隊唱片公司只懂吹噓樂隊形象的宣傳手法,Japan一出道便成為傳媒及整個音樂圈子攻擊及排擠的對象。於外界眼中,他們只不過是譁眾取寵的New York Dolls翻版。除了少數樂評人外,幾乎沒有人察覺到樂隊的真正潛質。David Sylvian亦承認,若非在日本受到熱烈歡迎,樂隊一早便因經濟問題而解散。
在惡劣的環境底下,再加上與唱片監製的衝突,Japan的兩張早期作品,雖已呈現強烈的獨特個性,但整體而言,仍是一個亂打亂撞的摸索期。樂隊各成員甚至不約而同地表示極之討厭這兩張作品。Japan音樂的真正成形,還是當他們遇到Roxy Music的唱片監製John Punter以後的事。<Quiet Life>不只是一張脫胎換骨之作,亦是一個罕見的蛻變。Punter的Roxy Music式藝術搖滾處理手法,為Japan
提供了足以展示其音樂意念的空間。Sylvian獨有的孤獨感以及混合著的Bryan Ferry與David Bowie的唱腔、Roxy Music的音樂模式、Brian Eno與法國作曲家Erick Satie的環境音樂氣氛,再翻唱一首Velvet Underground的"All Tomorrow Patties",<Quiet Life>中Japan創造出一種經典的唯美藝術搖滾聲音。
跟著的<Gentlemen Take Polaroids>是<Quiet Life>的進一步延伸。其中Sylvian與日本首席Techno-pop組合Y.M.O.的坂本龍一首次合作了一曲"Taking Isl and In Africa"。自此以後,兩人由"Bamboo Music"、Merry Christmas Mr.Lawrance的主題曲“Forbidden Colors"到Sylvian於Japan以後的個人作品,都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日本新音樂不單因而引進歐美,此合作關係,亦間接地成為坂本龍一於國外發展的踏腳石。與此同時,Japan的各成員亦開始與Y.M.O.的鼓手兼主音歌手高橋幸宏,及另外一些日本樂手和組合如Ippu-Do(一風堂)、Sandii And The Sunsetz、矢野顯子等有甚密的音樂交往。於Japan解散前的Sons Of Pioneers巡迴演出中,Ippu-Do的土屋昌巳更應邀為Japan的客席吉它手。而這已是Japan最後一張大碟<Tin Drum>以後的事。
<Tin Drum>為Japan帶來了商業上和藝術上前所未有的成就。未來派及新浪漫音樂的興起,使Japan變得時尚起來。<Tin Drum>在沒有憑任何賣錢的單曲推動下成為金唱片,而稍後,"Ghost"這首Japan的經典之作,更出人意表地打進英
國單曲榜的前五名位置。乘此強勢,舊唱片公司亦推出一大堆重新包裝的Japan舊作如"Life In Tokyo"、"I Second That Emotion"、"European Son"等以分一杯羹。
自<Quiet Life>開始,Japan的歌曲均有著極為突出的節奏部分。Steve Jansen近似東方敲擊的Burundi式鼓法,加上Mick Karn一手搶耳而聲音奇怪的Fretless Bass,構成了幾乎是Japan專利的節奏部分。自吉它手Rob Dean離隊後,此緊密的節奏部分,於<Tin Drum>中更提升至最前線的位置。
<Tin Drum>一方面是Sylvian對共產中國的個人冥想,另一方面,則是現代電子音樂及東方民族音樂的一次交匯。那種游離於東方世界,介乎於印度、泰國及中國的民族氣氛,與Jon Hassell的第四世界音樂理論不謀而合。這種游離而有時難以介定其國籍的民族色彩,於Karn及Sylvian其後的個人作品中,仍不時的出現。"很多年前我已經開始對東方宗教哲學感興趣。最先是禪宗佛教(Zen Buddhism),然後是印度教(Hinduism)。最後兩者均被融入我的生活信仰,我想東方宗教哲學影響著我生活的每一小節,因為這些信仰改變了我的外表,並且成為了一種被包容於每一天每一刻的身體力行生活方式。如果這影響著我的日常生活,那最終亦影響到我的音樂創作。"多年後的一次訪問中,Sylvian如是說。

成就

此外,Japan亦是將環境音樂普及化的先驅之一。先前的"The Tenant" / "Despair" / "Nightporter"這Satie式鋼琴三部曲,又或者"The Experience Of Swimming"及靈感源自於哥普拉的著名影片"現代啟示錄"的"Burning Bridge",都有極重的環境音樂味道。在<Tin Drum>之前的兩張專輯中,Richard Barbieri那深受Eno感染的鍵琴彈奏手法,為Japan的音樂抹上一層雖淡卻深的氛圍色彩。而在<Tin Drum>中的"Ghost"及"Sons Of Pioneers",進一步散發著這種旋律化的環境音樂氣味。Japan以後的Sylvian,亦繼續向著這環境音樂世界探索。Sylvian個人作品的樂手名單中,如Holger Czukay、Jon Hassell、Mark Isham及Robert Fripp等,均為環境音樂圈子裡舉足輕重的名字。Sylvian感性的筆觸,描寫的是一內在的心象風景。Japan的環境音樂氣氛,所描繪的,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點滴,反映內向自我的封閉的孤獨空間。"Ghost"這首Sylvian自認為Japan時期最滿意的作品,所表現出的自省及矛盾的內在世界,是Japan這種內向藝術的最完美表現。'
雖然<Tin Drum>是Japan的最後一張專輯,但Japan的解散不過是名義上的而已。在樂隊成員各自的獨立發展道路上,他們仍然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係--Karn及Sylvian其後的每張個人專輯中,你都能發現上面有昔日隊友的名字,而Jansen和Barbieri也曾攜手以二人名義推出專輯<Stories>,他們以The Dolphin Brothers這一名字延續著Japan的藝術生命。91年時,除Dean以外的四位樂隊成員(也就是Japan後期原裝陣容)以Rain Tree Crow名字推出一張同名專輯,在他們非凡的音樂道路上又豎立起一塊里程碑。

概況

組建時間: 1974年
國 籍:英國
專 輯:
Oil on Canvas、Tin Drum、Gentlemen Take Polaroids、Quiet Life、Obscure Alternatives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