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ese 710

Gliese 710

Gliese 710是一顆紅矮星,位於巨蛇座。直徑為800000-900000公里,自行速度為3.4公里/秒。

基本介紹

  • 外文名:Gliese 710
  • 質量:太陽的53.5%
  • 視星等:(V) 9.66
  • 絕對星等:8.2
  • 赤經:18h 19m 50.8425s
  • 赤緯:-01° 56' 18.984"
  • 星座巨蛇座
  • 距離:62.954 光年(20 pc)
  • 光譜分類: K7V
  • 直徑:800000-900000公里
  • 自行速度:3.4公里/秒
  • B-V色指數:1.36
觀測資料,其他命名,未來的過客,新聞報導,銀河系中的迷途恆星,

觀測資料

星座 巨蛇座
赤經 18h 19m 50.8425s
赤緯 -01° 56' 18.984"
視星等 (V) 9.66
距離 62.954 光年(20 pc)
光譜分類K7V
直徑 800000-900000公里(0.57-0.64太陽半徑)
絕對星等 8.2
質量: 太陽的53.5%
自行速度:3.4公里/秒
B-V色指數:1.36
Gliese 710Gliese 710

其他命名

NSV 10635、AG-01 2198、BD-01 3474、DO 4729、GCRV 10798、GEN# +1.00168442、GJ 710、GSC 05102-00100、HD 168442、HIC 89825、HIP 89825、MCC 63、PLX 4204、PPM 180297、[RHG95] 2892、SAO 142227、TYC 5102- 100-1、UBV M 22839、UGP 449、VVO 8、YZ 91 4545
Gliese 710是一顆紅矮星,位於巨蛇座,視星等為9.66,質量約為太陽的0.4-0.6倍。

未來的過客

該恆星距離地球63光年。它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因為透過固有運動,朝著地球方向逐漸移近。根據Hipparcos衛星最新傳回的數據,它可能會於140萬年內進入與地球1.1光年(70,000天文單位)的範圍內。在最近距離時,現在裸視不可見的這顆暗星,將會成為可以和心宿二爭輝的0.6星等亮星。
這顆不起眼恆星,將成為我們的恆星芳鄰。這顆不起眼恆星,將成為我們的恆星芳鄰。
Gliese 710 不會和太陽相撞,但它的強大引力將攝動奧特雲,使大量的彗星進入內太陽系,增加與地球發生撞擊的機會。
有趣的是,在過去或未來的1000萬之間,對太陽系的攝動影響力排第二的恆星是大陵五,它是一個三連星系統,擁有太陽5.8倍的質量,在730萬年前,它距離太陽系不到9.8光年。

新聞報導

新浪科技訊 台北時間3月16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名天文學家指出,在未來150萬年內,一顆臨近太陽系的恆星很可能撞進太陽系外圍的凝結奧爾特雲帶。撞擊將導致一些彗星的產生,並朝地球衝撞而來。
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Pulkovo天文台的Vadim Bobylev說,這顆恆星撞進太陽系外圍雲帶的機率高達86%。他還表示,對太陽來說,這不是唯一的近距離的不速之客。他綜合了幾個恆星資料庫的數據發現,至少還有九顆恆星曾經或者將會與太陽擦肩而過。
據悉,這顆名為Gliese710的橙矮星將很可能在未來150萬年內衝進太陽系。這一結論,是這名俄羅斯天文學家對1997年出版的《依巴谷目錄》上的數據研究得來的。這本書包含約十萬顆恆星的位置和速度測量數據。根據該數據2007年的更新,Bobylev計算出Gliese710 可能會衝進太陽系。
由於人類對於太空的威脅的探測投入的資金較少,撞擊產生的彗星對地球的衝撞將帶來難題。彗星氣狀星體中鬆動的冰塊也許比固態的小行星還要可怕,況且科學家們還不清楚如何去對付那些更不穩定的“親戚們”。
如果Bbylev的預測成真而且地球能僥倖逃脫,那么地球將贏得應對小行星撞擊,太陽風暴或者人類的工程災難的喘息機會。這樣就會有足夠的時間想出計畫來迎接不可避免的仙女座星系在45億年後的撞擊。(唐寧)

銀河系中的迷途恆星

歐空局的科學家們認為,在太陽系的周圍散布著許多運行軌跡奇特的恆星,是我們所在的星系--銀河系--的巨大旋臂(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恆星和氣體塵埃)影響到了它們的運行軌道。
藉助歐空局Hipparcos人造衛星獲取的數據,科學家們現在已可以確定,太陽的位置恰好在數條運動方向迥異、由大量恆星組成的“星流”的交匯點上。並且,其中一些帶有行星系統的恆星可能還來自於銀河系的中心區域。
太陽和其周圍的大量恆星都在沿著一個圓形軌道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但天文學家們還發現,有些恆星的運行方向卻是朝向或背離我們星系的中心--它們的軌道就好似車輪中的輻條。據估算,在太陽周圍一千光年範圍內的所有恆星中,有20%都處於這種“四處遊蕩”的狀態。
天文學家們表示,即使是在同一區域內“迷途”的恆星也極少有相似之處。由於這些恆星的形成時間均各不相同,科學家們認為它們的誕生地點可能也有所不同。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認為,可能是由於銀河系旋臂中各部分間密度的差異影響到了這些恆星的運行軌道。
這些旋臂的巨大引力破壞了恆星們的正常運行路線並將它們推上了一條特殊的、輻條式的運行軌道。而這種軌道正好與銀河系中大多數“正常”恆星(包括太陽在內)的軌道相互交叉。
科學家們認為,儘管從理論上說,這些“迷途”恆星的存在增加了它們與太陽系發生碰撞的風險,但實際上,由於恆星間的距離均十分遙遠,因此它們過度接近以至於發生碰撞的情況是很難出現的。據計算,140萬年後我們的太陽才會面臨一次較嚴重的威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