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預警機(E-2C預警機)

E-2預警機

E-2C預警機一般指本詞條

E-2預警機(編號:E-2,代號:Hawkeye,譯文:鷹眼,通稱:諾斯羅普·格魯門E-2“鷹眼”),是美國海軍現唯一使用的艦載空中預警機。

E-2預警機與水面船艦雷達相較,E-2不受地形與地平線造成的搜尋範圍限制,而居高臨下的搜尋方式使得任何空中的敵機或飛彈都無所遁形。E-2可在離航空母艦數百公里外進行探測預警作業,並指揮提供防空護衛的戰鬥機攔截敵方飛行目標;此外,E-2配備有數據鏈,可將資料傳輸給整個戰鬥群的艦艇,因此其功能不局限於指揮戰鬥機中隊作戰。

E-2預警機由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20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研製的艦載空中早期預警與航空管制飛機,同時也被許多國家空軍在陸上機場使用,它是全世界產量最大,運營方最多的預警機,包括法國、新加坡、日本、以色列、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購買並投入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E-2預警機
  • 外文名:E-2 Hawkeye Airborne Early Warning
  • 前型:E-1預警機
  • 衍生型:C-2運輸機
發展沿革,系列型號,E-2A型,E-2B型,E-2C型,E-2D型,E-2T型,性能數據,外銷服役,

發展沿革

為了向外延伸航空母艦防空探測能力,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就開始在一些較大型的艦載螺旋槳攻擊機上裝置雷達成為雷達預警機(例如由TBF魚雷機改裝而來的TBF-3W)。往後有數種改裝自美國海軍體積稍大的現成艦載機種的雷達進入美國海軍服役,與先前雷達預警機的最大不同在於機上多了一、兩名通訊管制員,可利用無線電直接指揮戰鬥機作戰,而這便是艦載空中預警管制機(AEW)的先驅。於1957年亮相的E-1B跟蹤者(Tracer)系由S-2反潛機在機背上加裝大型圓盤狀雷達而成,是美國海軍第一代真正的艦載空中預警管制機。但是E-1B最主要的功能仍只是向艦艇回報雷達獲得的資料,本身的直接指揮管制能力還是僅限於通過無線電以語音指揮機群作戰;而E-1B由於機體大小不足,發展空間小,故很難經由提升而滿足往後美國海軍更高的需求。
TBF-3W預警機TBF-3W預警機
E-1B預警機E-1B預警機
50年代6萬噸級的福萊斯特級(Forrestal class) 航空母艦陸續進入美國海軍服役,該級艦能操作更大型的艦載機,因此美國海軍開始規劃重量更大、功能更強大廣泛的新一代艦載空中管制預警機,整合當時尚在建構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NTDS),可通過資料鏈與飛機、艦艇分享雷達資料並指揮機群作戰,因而具備真正的空中指揮管制能力,這就是日後服役數十年至今、被西方國家廣泛採用的E-2鷹眼(Hawkeye)系列的由來。鷹眼的研發始於1953年2月,起初編號為W-2F-1,後來才改成E-2。

系列型號

E-2A型

E-2首架原型機於1960年推出,同年10月21日首次試飛;第一架量產型號為E-2A ,1961年4月19日首次試飛,第一架於1964年1月19日交付美國海軍,開始取代E-1成為美國海軍制式艦載空中預警管制機。E-2A採用單機功率3155軸馬力的T-56-A-8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及一具由GE生產、探測距離約200公里的AN/APS-96雷達。AN/APS-96採用單延遲線固定目標對消技術,能抑制海上雜波的干擾。
E-2AE-2A

E-2B型

由於E-2的原始設計僅供艦載作業,所以APS-96雷達缺乏內陸操作能力。到1967年為止,總共有56架E-2A進入美國海軍服役。E-2系列的第一種改良型──E-2B於1969年2月20日首度試飛,主要改良包括換裝具備內陸操作能力的APS-111雷達,並以Mod-Ax計畫開發的新型L-304數位電腦取代原來的類比計算機、改善機上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加大水平尾翼兩端的垂直尾翼面積等。至1971年為止,共有51架E-2A被升級為E-2B。
E-2BE-2B

E-2C型

基本設計
在將E-2A升級為E-2B的同時,美國也開發更新型的E-2C,改良幅度更大。美國總共建造兩架E-2C原型機,於1971年1月20日首次試飛,同年中投入生產,量產型於1972年9月23日首次試飛,1973年起交付美國海軍,1974年2月起開始行程作戰能力。相較於E-2B,E-2C的主要改良為換裝APS-120雷達、性能提升的T-56-A-425發動機(單機功率5100馬力),並加裝一套Litton的AN/ALR- 59(後來升級為AN/ALR-73)被動探測系統(Passive Detection System,PDS)。
E-2C型E-2C型
AN/ALR-59包含四組接收天線,分別位於機首、機尾與水平尾翼兩端,可接收來自空中、海上、地面電磁訊號,由中央處理器控制進行同步掃瞄;接收到電磁信號時,處理器比對不同接收天線的信號強度與時間差,自動計算出信號來源的精確方位,同時也能自動分析信號的相關參數並進行判別。ALR-73的有效接收距離達740公里以上,是機載雷達的兩倍。由於加裝ALR-59/73,機鼻也因為加裝PDS的天線而增長1325px;而為了因應新增的航電系統,E-2C還增加了一套冷卻系統,此系統的進氣口裝在機背上。相較於APS-111,APS-120配備一具新的強化穩定性發射機、一具自動探測器和擁有恆定誤警率(CFAR)電路的系統電腦,擁有較強的雜訊與旁波瓣抑制能力,並繼續沿用雙延遲線固定目標對消技術,具備有限的對陸地俯視能力,不過對抗陸地上空雜訊的能力還是不足。
E-2C機背E-2C機背
機組人員
E-2的標準機組人數為五名,包括正駕駛、副駕駛以及三名位於後艙的戰管人員,分為雷達官(RO)、戰管官(CICO)與空管官(ACO),其中CICO在任務執行期間為全機的任務指揮官,負責指揮所有作業;ACO負責空中管制,並處理通信系統和衛星連線等;而雷達官則為預備的空管官,此外也是機上的武器官。如果任何一名戰管人員因故無法繼續執行任務,則由其它的戰管人員調整系統進行遞補。在飛機起降階段,飛機的最高指揮權則在正駕駛手中。
E-2C內部E-2C內部
E-2C Group 2
1992年以後交機的E-2C屬於更新的Group 2規格,原有的18架E-2C Group 1日後也提升為Group 2的水準。而美國海岸警衛隊操作的EC-130V由於經費被砍,便於1993年移交美國空軍,美國空軍接收此機後立刻將該機的APS-125雷達換成APS-145,編號則改為NC- 130H,隨後擔任一些測試工作。 E-2C Group 2最重要的改良是換裝APS-145雷達,此雷達擁有新的低脈衝重複頻率(PRF)操作模式,成為E-2系列所配備的第一種兼具高、中、低頻三種模式的雷達,搭配一具赫茲爾坦公司的RT-988敵我識別收發器。APS-145仍使用八木旋轉天線,通過一個三頻道旋轉同軸耦合器將雷達與敵我識別器信號饋送至飛機內部的設備。
E-2C Group 2E-2C Group 2
雷達信號經赫茲爾坦公司OL-93/AP雷達信號處理器饋送至OL-77/ASQ中央處理器(由兩具L-304處理器構成,具有8個容量8192 byte的記憶體(可擴充為10個),此外有獨立的顯示用記憶體,容量為4096 bytes),而RT-988敵我識別收發機接收的信號則經赫茲爾坦公司OL-76/AP敵我識別探測/處理器饋送到中央處理機。除了雷達之外,E-2C Group 2還有其他改良,例如換裝彩色的新型加強主顯示單元,具有一具內建的微處理器,能以視窗方式運作,並在地圖上顯示地形曲線,訊號處理能力較以往E-2C的顯示單元增加10倍;機上三個戰管人員面前各有一具相同的AN/APA-172 彩色顯控台,每個操控台都能執行所有的機能。
E-2C Group 2機腹E-2C Group 2機腹
由於改良階段不同,E-2CGroup 2前後又分為四種次型,包括E-2C Grouop 2(X)/(N)/(M)/(C)等,主要差別在於電子探測截收系統(PDS)、戰術顯示器、導航系統、自動駕駛系統等。其中,E-2C Group 2(C)是最新的次型,擁有最完整的規格,由於E-2C Group 2次型繁多,起飛重量也有不同,為了讓航空母艦彈射官順利識別機型並調整彈射器的蒸汽壓力,較早的次型E-2C Group 2(X)的機首漆上羅馬數字的II,而E-2C Group 2(N)開始的所有次型都在機首漆上白色十字。
E-2預警機(E-2C預警機)
E-2C鷹眼2000
90年代末期,E-2C又推出新的改良型,稱為E-2C鷹眼2000(Hawkeye 2000);而前述原為美國海岸警衛隊操作、後來移交美國空軍的NC-130H,便作為鷹眼2000研發工作的測試用機。E-2C鷹眼2000的主要改良項目包括提升型任務電腦(Mission Computer Upgrade,MCU)、先進顯示控制工作站(Advanced Control Indicator Set,ACIS)、CEC聯合接戰能力中的AN/USG-3機載終端設備、新的整合式衛星通訊系統(SATCOM)、電子支援裝備等,並具備改良後的航電冷卻循環系統、導航系統、自動飛行控制系統(AFCS)、座艙航電與顯示等等,此外也改進了可靠度與維修能力。
首架E-2C鷹眼2000首架E-2C鷹眼2000
鷹眼2000的整體工作能力大增,強大的資料處理能量使其不再局限於原本的早期預警及指揮管制功能,而達到了聯合作戰指揮管制的水平。美國海軍在1999年4月訂購了21架全新製造的E-2C鷹眼2000,此批飛機中尚包括台灣購買的2架與法國購買的2架。第一架E-2C鷹眼2000在2001年10月移交美國海軍,第一批鷹眼2000機隊在2004年達成初始戰備能力(IOC)。此外,美國海軍也計畫將54架現役E-2C升級為鷹眼2000構型。至於外銷的E-2C鷹眼2000無論是新造整機或升級套件,一律不包括CEC相關設備以及新型整合衛星系統。
E-2預警機(E-2C預警機)

E-2D型

發展沿革
繼鷹眼2000後,美國海軍接著準備大幅度地改良現役的E-2C預警機,此提升計畫稱為先進鷹眼(Advance Hawkeye)計畫,升級後改稱為E-2D,要項包括機體的改良、雷達現代化計畫(Radar Modernization Program,RMP)、先進紅外線搜尋追蹤系統(SIRST)、新的電子截收系統、高速光纖資料匯流排、導航系統、新型任務資料處理單元、通訊傳輸等,並具有網路中心作戰能力(Network Centric Operations)以及USG-3協同接戰能力終端系統等,在未來網路化作戰的美軍中將扮演管制與資訊傳遞中心等重要角色。2014年3月E-2D正式進入美國海軍服役,日本將成為E-2D預警機的首個海外用戶。
E-2D先進鷹眼E-2D先進鷹眼
設計特點
E-2D最重要的改良是換裝AN/APY-9先進超高頻相控陣雷達(Advanced UHF Radar,AURA),主承包商是洛馬集團,採用一具由L-3集團負責開發、18收/發頻道的ADS-18(Advanced Detection System ,ADS)被動式固態電子掃瞄陣列天線,又稱為旋轉電子掃瞄天線(Rotating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天線本身的波束能涵蓋120度的水平扇區(實際操作時,水平掃瞄範圍在90度扇區以內),配合水平旋轉基座便能涵蓋360度的全方位(天線的水平旋轉速率為每分鐘4.5或6轉),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00英里(483公里),能同時保持對地面半徑200英里(321公里)以及高度0到100000英尺(30480m)的空域進行搜尋,其探測範圍比APS-145增加兩倍以上,而且能在更遠的距離探測到小型目標。
E-2預警機(E-2C預警機)
其他包括機體的改良、雷達現代化計畫(Radar Modernization Program,RMP)、先進紅外線搜尋追蹤系統(SIRST)、新的電子截收系統、高速光纖資料匯流排、導航系統、新型任務資料處理單元、通訊傳輸等,並具有網路中心作戰能力(Network Centric Operations)以及USG-3協同接戰能力終端系統等,在未來網路化作戰的美軍中將扮演管制與資訊傳遞中心等重要角色。E-2D將換裝擁有20英寸液晶平面顯示器的新型任務顯控台,而駕駛艙也改用三具17英寸液晶平面顯示器取代過去的傳統儀表,而駕駛艙壁背面還加裝一具17英寸戰術導航座艙顯示器(TNCD)。
E-2D運用概念E-2D運用概念

E-2T型

美國在90年代初期批准出售中國台灣4架E-2空中預警機,不過一開始只打算將美國海軍淘汰庫存的E-2B換裝APS-138雷達,成為售予台灣的E-2T,經過台灣極力爭取後,美方才同意出售全新製造、使用當時最新規格且配備APS-145雷達的E-2C Group 2。由於當時台灣對外軍購仍十分困難,為了掩人耳目,美方仍以E-2B翻修加裝APS-138雷達的名義記載此一軍購案;然而,實際上除了鼻輪艙蓋等少數無關緊要的零件“象徵性”地採用E-2B拆下來的舊品之外,E-2T就是不折不扣的E-2C Group 2。
E-2T,編號2520E-2T,編號2520
此案在1993年5月正式簽約,第一架E-2T於1995年5月9日在格魯曼公司公司交機,前兩架E-2T於1995年9月3日運抵台灣,後2架則於同月23日運抵,4機於同年11月22日正式成軍。由於美方拒絕提供,這批E-2T並未裝備數據鏈系統,至2002年美國才同意配合台灣的博勝專案(三軍數據鏈建置),售予台灣JDITS聯合戰術情報分配系統的台灣專用簡化版本(包含Link-16),配備於台灣空軍E-2T、F-16等機種上。一開始台灣空軍僅4架E-2T構成的預警機隊,無法隨時保持一架在空機,因此機隊只在必要時升空警戒,因此台灣隨後便規劃擴充預警機隊的規模。
E-2T,編號2504E-2T,編號2504
1999年7月31日,美國正式同意售予台灣2架E-2T鷹眼2000型,兩架分別於2004年8月與11月交機,並在2005年入役;連同兩架鷹眼2000一同購入的還有若干備用系統,包括2具備用的APS-145雷達、4具T-56-A-427發動機、2套OE-335/A天線組、2套鷹眼2000的改良型任務電腦/ACIS工作站/被動截收系統。與美國原版的鷹眼2000相較,台灣訂購的鷹眼2000除去了CEC能力以及衛星通訊系統,並加裝前述的簡化版JDITS設備;此外,由於這兩架鷹眼2000擁有新的八葉片複合材料螺旋槳,因此完整型號應為E-2C鷹眼2000NP。此外,台灣現有四架E-2T也從2004年11月起由諾格集團進行改良,升級為鷹眼2000的規格。
E-2T鷹眼2000,編號2505E-2T鷹眼2000,編號2505

性能數據

以E-2D為標準
參考數據
乘員
5人
長度
17.60 米
翼展
24.56 米(摺疊後為8.94米)
高度
5.58 米
機翼面積
65 平方米
主輪距
5.93米
前主輪距
7.06米
空重
18,09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26,083千克
動力系統
功率
2×5,100 軸馬力(3,800 千瓦)
最大飛行速度
648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
10,576 米
航程
2,708 公里
爬升率
13米/秒
翼載荷
355千克/米2
推重比
0.32 千瓦/千克
雷達天線罩直徑
7.32米
續航時間
6小時
資料來源

外銷服役

E-2系列雖然一開始僅是為了美國航空母艦的需求而設計,但是其基本設計良好、功能完備、提升空間大,經過多年改良後被證實也很適合在陸地上空操作,加上價格適中,因此被許多西方國家採用,成為全球最暢銷、數量最多的空中預警機。除了美國海軍以外,其他操作E-2系列的國家包括以色列(14架)、日本(13架)、埃及(5架)、新加坡(4架)、法國(2+1架)以及台灣(4+ 2架)等,其中多半是交由空軍操作,唯法國海軍購買的2架E-2C Group 2則配備於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以色列的E-2C曾在1982年貝卡谷地之役中指揮以色列空軍進行接戰,這是除了美國海軍以外E-2C的主要實戰紀錄。
以色列鷹眼以色列鷹眼
鷹眼2000方面,除了台灣與法國在1999年購買新造鷹眼2000(法國1架、台灣2架)之外,日本與埃及已決定將其擁有的E-2C機隊提升至鷹眼2000的標準,日本在2001年購入第一批兩套鷹眼2000升級套件,隨後並陸續將航空自衛隊的13架E-2C全數升級為鷹眼2000的標準。在2004年,印度開始與美國洽商購買6架E-2C鷹眼2000,但由於美方對此案有許多輸出限制,導致全案在2006年初告吹。在2005年初,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宣布將引進5架由美國海軍替換下來且經過翻修升級的E-2C空中預警機。
台灣鷹眼台灣鷹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