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las Engelbart

Douglas Engelbart,生於1925年1月30日,於2013年7月2日去世,享年88歲,美國傳奇的發明家,瑞典人和挪威人後裔。

基本介紹

生平簡介,早年經歷,發明滑鼠,滑鼠發明者,滑鼠結構,滑鼠名字由來,滑鼠的普及歷程,

生平簡介

他是計算機界的資深學者,除他發明了滑鼠之外,他的小組是人機互動的先鋒,開發了超文本系統、網路計算機以及圖形用戶界面;並致力於倡導運用計算機和網路,來協同解決世界上日益增長的緊急而又複雜的問題。他被稱為“滑鼠之父”。
Doug Engelbart已經出版了25部著作,擁有20項專利,其中包括滑鼠的專利。他曾被授予多項榮譽,其中包括1997年的Lemelson-MIT Prize;2000年12月1日,美國總統柯林頓親自為他頒發了美國在科學成就方面的最高獎項:國家科技勳章。
Douglas Engelbart
Douglas Engelbart早在 60年代初就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他在參加一個會議時隨手掏出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 畫出了一種在底部使用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滑鼠的雛型。到了1964年,Douglas Engelbart再次對這種裝置的構思進行完善,動手製作出了第一個成品。因此 Douglas Engelbart被稱為“滑鼠之父”。
滑鼠直到在微軟的Windows系統出現之後,其強大作用才日益顯現。滑鼠實現了相當於電腦螢幕上的“多點觸控”,將電腦變為一種可視化設備,人們可以通過滑鼠點擊螢幕的任何位置來進行操作,而不必像過去那樣只能按照既定的位置進行輸入和操作指令發布,從而將計算機帶入了“所見即所得”的可視、直接時代,這令人們在使用中感到便捷無比。
滑鼠的發明,曾被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IEEE選為“計算機誕生50年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早年經歷

恩格爾巴特1925年1月30日生於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是廣播維修與銷售從業者卡爾·恩格爾巴特(Carl Engelbart)的第二個孩子。在攻讀了2年大學之後,恩格爾巴特1944年至1946年曾在美國海軍服役。1948年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學士學位,195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電氣工程/計算機博士學位。
完成學業以後,恩格爾巴特進入著名的斯坦福研究院。在斯坦福研究院期間,恩格爾巴特積極推動和參與了美國國防部的阿帕網計畫。斯坦福研究院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猶他大學是第一批接入阿帕網的四個站點,思格爾巴特本人是聯網初期該計畫的13個主要研究人員之一。恩格爾巴特雖然沒有參加阿帕網計畫中關鍵的斯諾波特會議,但在整個計畫實施中起了積極作用。

發明滑鼠

1957年10月,正值蘇聯人造衛星上天。讓美國人大為吃驚,對前瞻性的科研也突然重視起來。一天,恩格爾巴特忽然得到一個機構的邀請。這就是在Menlo Park的斯坦福研究學院(SRI)。他們對計算機在科學、軍事和商業套用方面的長遠研究深感興趣。
恩格爾巴特在1963年設計出一款手掌大小、以輪子為基礎的設備。此設備也就是滑鼠的原型。恩格爾巴特1987年在接受採訪時曾回憶到,在設計滑鼠之初,他曾想到了測面儀(planimeter)這款設備。測面儀同樣是一款以輪子為基礎的設備,技術人員可用它來測量不規則的幾何圖形的面積。
Douglas Engelbart
恩格爾巴特的同僚威廉·英戈利奇(William English),也就是當年斯坦福研究院的總工程師,負責了對游標控制器的修補和測試。英戈利奇在1964年推出了首款滑鼠的原型。這款滑鼠由一個木盒子組成,表面僅有一個按鈕。木盒下面有兩個小輪子,它們分別與電位計相連線:一個負責尋找X坐標位置,另一個負責Y坐標位置。
1968年12月9日。這一天,恩格爾巴特走上舊金山布魯克斯大廳的講台,向世人展示了他與史丹福大學同僚用10年時間取得的研究成果:NLS系統。
在90分鐘的時間裡,恩格爾巴特先後演示了滑鼠所見即所得的文字編輯器、超連結、文本圖形混排等,還談到了阿帕網ARPANet,網際網路的前身)以及科技進步的未來。恩格爾巴特相信,藉助網路與科技的發展,不久他就可以在全國任何地方進行NLS系統的演示活動。其實,當時他就已經能與30英里外門洛帕克的同事舉行視頻會議了。在舊金山布魯克斯大廳的活動也因此被冠以“演示之母”的美名。

滑鼠發明者

滑鼠是1964年由Douglas Engelbart發明的,當時DouglasEngelbart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該研究所是史丹福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Douglas Engelbart很早就在考慮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加簡便,用什麼手段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

滑鼠結構

當時還沒有“滑鼠”的名稱,這個新型裝置是一個小木頭盒子,裡面有兩個滾輪,但只有一個按鈕。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並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後螢幕上指示位置的游標就可以移動了。

滑鼠名字由來

由於該裝置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 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實驗室里把它戲稱為“Mouse”,他當時也曾想到將來滑鼠有可能會被廣泛套用,所以在申請專利時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們覺得“Mouse”這個名字更加讓人感到親切,於是就有了“滑鼠”的稱呼。

滑鼠的普及歷程

滑鼠被發明之後,首先於1973年被Xerox公司套用到經過改進的Alto電腦系統中,但是遺憾的是,當時這些系統都是實驗用的,完全被用於研究工作,並沒有向大眾推廣,所以滑鼠一直都默默無聞。
1979年,Apple公司創始人Steve Jobs被邀請觀看Alto以及執行在該系統上的軟體。Steve Jobs被自己所看到的電腦技術所震撼,他意識到這些技術代表了電腦未來的發展潮流。這些技術就包括使用滑鼠作為指點輸入設備和作業系統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Apple公司立即將這些功能加入自己的系統中,準備開發新型的家用電腦,並且高薪挖到了十幾位Xerox公司的技術人員。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滑鼠,並套用GUI作業系統的Star 8010電腦,這是大眾首次了解滑鼠,可惜由於這種電腦價格過於昂貴,銷量很小。儘管如此,滑鼠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並開始為人們所掌握。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電腦,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滑鼠的電腦,進一步把滑鼠介紹給了廣大用戶,讓用戶認識到了滑鼠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級產品--Macintosh問世,這是Apple公司的一個里程碑,也是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為Apple公司帶來豐厚收入的同時,也讓滑鼠走進了前家萬戶。之後,由於OS/2,Windows系統的廣泛使用更進一步推廣了滑鼠和GUI的套用,使得滑鼠逐漸流行起來,並最終成為了電腦的標準配置,從此,每台電腦旁邊都有了一個忠實的伴侶,那就是“Mouse”--滑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