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是改編自大文豪維克多·雨果著名長篇小說的百老匯音樂劇《悲慘世界》最為膾炙人口的插曲之一,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操刀創作改編,譜就驚世樂章。整首插曲以激越昂然、不屈不撓的革命犧牲精神吸引了無數心懷熱血與希望的劇場觀眾與之共鳴,是雖敗猶榮的法國“小革命”(雨果小說ABC朋友社的大致背景為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最為悲壯的一曲樂章。《悲慘世界》曾被英國BBC電台第二台的聽眾選為“全國第一不可或缺的音樂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你聽見人民的呼聲了嗎
  • 外文名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歌曲時長:2:09
  • 發行時間:1985
  • 編曲:克勞德-米歇爾·勛伯,阿蘭·鮑伯利
  • 歌曲語言:英語
  • 類別1:電影插曲
  • 類別2:電影主題曲
  • 類別3:音樂劇主題曲
基本內容,音樂劇悲慘世界,原文與(非演唱性)翻譯,中文譯配(可演唱)版,作者簡介,創作背景,一部史詩,一部鴻篇巨製,原著創作過程,社會價值,各音樂劇版本,英國版,百老匯版,2012電影版,音樂劇創作人員,

基本內容

曲目簡介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是改編自維克多·雨果著名長篇小說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最為膾炙人口的插曲之一,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創作譜曲。該曲催人振奮,意義深遠,是雖敗猶榮的法國“小革命”最為悲壯的一曲樂章(ABC之友是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宣傳革命並領導了那場法國“小”革命的組織)。
1995年10月8日,於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舉行悲慘世界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上,曾經出演過《悲慘世界》最優秀的演員聚集一堂,最後由十七位來自不同國家Valjean出場——並用用各自的語言一齊演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2012電影版讓更多的人接觸到了這首緊湊貫穿於整部音樂劇電影的經典曲目《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太多的觀眾無不流露出共鳴的熱淚。這首歌展現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依舊執著地追尋平等自由的人民民眾發自肺腑最深切、最團結的吶喊,它警醒了殘暴的統治階級,可謂振聾發聵的民主之音。

音樂劇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世界四大音樂劇(《》、《西貢小姐》、《歌劇魅影》、《悲慘世界》)之一,與大多數音樂劇相比,它的劇情要哀傷沉重得多,也有很多嚴肅悲壯的歌,偶爾一兩個輕鬆的或是悠揚的歌馬上又會被鐵和血的聲音蓋過。從藝術形式成就看,《悲慘世界》代表了文學巨著改變音樂劇的典範。在雨果作品名冊里與同樣改編為歌劇的《巴黎聖母院》媲美雙姝,無不擴充了法蘭西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獨特的時代印記。
自英國首次公演於1985年後,在世界各大洲長演不衰,近來它的影響也波及到亞洲,由它的挖掘的19世紀浪漫主義審美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東方人的認同。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於1862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小說之一。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獲釋罪犯冉·阿讓(Jean Valjean)試圖贖罪的歷程,融進了法國的歷史、建築、政治、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悲慘世界》因為內容豐富和內涵深刻,使讀者們都體會到作品有一種深遠的分量感,讓眾多讀者感動。《悲慘世界》也是百老匯著名的音樂劇,是音樂劇史上上演時間僅次於《貓》的曠世佳作。

原文與(非演唱性)翻譯

網路譯版
A段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A段你是否聽到人民的歌聲?
那憤怒的人民的歌唱?
這是不願再為奴的
民族的音樂在迴響。
若你心跳的節拍
與鼓點一同激盪,
新生活便將開始
隨著明天的曙光。
B段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Then join in the fight
Tha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B段譯1
你願意加入我們嗎?
強壯的你,能否與我們站在一起?
快看吶,衝破街壘,
有你夢想的世界!
快來啊!加入我們的戰鬥
打碎你身上的枷鎖!
B段譯2
你是否會參加我們的戰鬥?
勇敢的人們,誰會與我們同一戰線?
在街壘的那一邊
那渴望已久的世界,你是否已看見?
那么請參加這場戰鬥
你會得到你的權利、得到自由!
重複A段 ...
重複A段 ...
C段
Will you give all you can give
So that our banner may advance
Some will fall and some will live
Will you stand up and take your chance?
The blood of the martyrs
Will water the meadows of France!
C段1譯1你是否會傾盡你的所有
讓我們的旗幟高高飄揚?
如果有人能倖存,有人將陣亡
你是否會起來為此機會放手一搏?
烈士的鮮血
將把法蘭西的綠草澆灌。
C段譯2
你願獻出生命嗎?
來高高舉起自由的大旗
存者不能且偷生,死者不再長已矣
強壯的你,站起來吧!投入歷史的洪流
永遠記得啊,
只有烈士的鮮血才能澆灌自由的花!
重複A段 ...
重複A段 ...
尾聲版及翻譯
上面展示的是在《悲慘世界》劇中的版本,在結束階段,還有一個尾聲版,如下: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Lost in the valley of the night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are climbing to the light
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 flame that never dies
Even the darkest night will end
And the sun will rise
你可曾聽到他們的歌聲,
彷徨在黑暗深淵之中
那來自人民的歌聲,
他們嚮往著光明
即使生活於不幸的塵世,
但希望的火焰從未消逝
再漫長的黑夜終將退去,
光明終將來臨
We will live again in freedom
In the garden of the Lord
We will walk behind the plough-share
We will put away the sword
The chain will be broken
And all man will get their reward
我們將重獲自由的新生,
在上帝的田園中
我們會推犁耕作,
不再有刀槍與戰爭
身上的枷鎖將被打斷,
所有人都會得到幸福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Somewher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ay, do you hear the distant drums?
It is a future that they bring
When tomorrow comes!
你是否會加入勇者的隊伍?
誰會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
牢籠外面,
一定有你渴望的世界
你可曾聽到他們的歌聲,
你可曾聽到遠處的戰鼓
他們將帶來嶄新的未來,
就在明朝

中文譯配(可演唱)版

中文可演唱版(譯配版)大概不下10個,這是其中一個很流行的國語版本——民眾吶喊
看看人間的苦難,可聽見人民在吶喊?
再不願忍受剝削[剝削的]人們將這世道來推翻。
讓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戰鼓聲聲響。
讓我們以勇敢去迎來新生曙光!
你會加入正義軍嗎?與我並肩去作戰。
用血肉築起街壘,為那理想共患難!
剷除不平,讓人人共享那自由燦爛。
看看人間的苦難,聽聽這人民的吶喊?
再不願忍受剝削[剝削的]人們將這世道來推翻。
讓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戰鼓聲聲響。
讓我們以勇敢去迎來新生曙光!
來吧奉獻你的力量,緊跟紅旗闖前方。
前仆後繼、不怕犧牲,犧牲總比苟活強。
讓烈士的鮮血使法蘭西四季芬芳!
看看人間的苦難,聽聽這人民的吶喊?
再不願忍受剝削[剝削的]人們將這世道來推翻。
讓你良心的碰撞,敲得那戰鼓聲聲響。
讓我們以勇敢去迎來新生曙光!

作者簡介

一代文豪——雨果
維克多·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法國重要的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
1802年2月26日出生於法國東部的貝尚松省。雨果在文藝思想上支持浪漫主義,在政治上支持資產階級自由主義。1827年發表了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這篇《序言》成為當時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雨果也被認為是浪漫主義運動的領袖。
雨果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1831)、《悲慘世界》(1862)、《海上勞工》(1866)、《笑面人》(1869)等。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正在布魯塞爾。公社遭到殘酷鎮壓之際,他大聲疾呼為公社辯護,全力爭取對公社社員的赦免。1877年發表的長篇小說《九三年》是雨果後期的重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
維克多·雨果維克多·雨果

創作背景

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改編自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釋後計畫重新做人、改變社會,但卻遇上種種困難的艱辛歷程。該劇於1980年在法國巴黎的Palais des Sports首次公演,原本預計上演八周,結果延長加演,共演出了16周,因之後的場地時程已被預訂才不得不下檔。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悲慘世界曾被英國BBC電台第二台的聽眾選為“全國第一不可或缺的音樂劇”。2005年10月8日,該劇在倫敦皇后劇場慶祝20周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經預訂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安德魯·洛伊·韋伯的《貓》,成為倫敦西區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與《貓》、《歌劇魅影》和《西貢小姐》一同被認為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劇之一。

一部史詩

《悲慘世界》是一部揭示社會問題的長篇小說,作者雨果稱這部小說為“社會的史詩”。小說寫成後,用9種文字同時在歐洲一些國家出版,受到進步作家們的熱情讚賞。
20世紀30年代,《悲慘世界》開始介紹到我國,引起讀者的極大興趣。著名作家茅盾把它同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並提,說它“有《戰爭與和平》那樣偉大的氣魄,那樣多方面的生活描寫,那樣多的篇幅”。

一部鴻篇巨製

《悲慘世界》是一部規模宏大的巨著,100多萬字。它共分五部:第一部芳汀;第二部珂賽特;第三部馬呂斯;第四部布留墨街的戀歌與聖但尼斯街的史詩;第五部冉阿讓。五部各有獨立的故事,枝葉繁複,但又都以主人公冉阿讓的活動為主線,結為一個整體。失業工人冉阿讓,因偷麵包,被捕入獄。出獄後受“仁愛”精神感化,努力從善。一次偶然機會使他成了資本家、並被任命為市長。他樂善好施,儘自己可能幫助像芳汀、珂賽特一樣受苦的人們,但警官沙威一直追蹤他,使他不得不隱姓埋名,四處流亡,最終也未擺脫沙威。小說描寫了冉阿讓、芳汀、珂賽特三位主人公的悲慘遭遇,無情地揭露了在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這一主題。

原著創作過程

這部小說以真實的事件作為基礎。1801年,貧苦農民彼埃爾·莫因偷了一塊麵包,被判5年苦役,出獄後,隨身帶一張黃色的身份證,到處找不著工作。此事引起了雨果的關注。約在1828年時,他打算以彼埃爾·莫為題材寫一部小說。1845年動筆,1862年在蓋納西島流亡時完成。其間經歷了1848年革命,使得小說的內容大大擴充,思想也得以深化。

社會價值

音樂劇《悲慘世界》是根據維克多·雨果的作品悲慘世界改編的歌劇里的歌曲。法國音樂家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改編。在英國公演於1985年。之後,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斷的演出,在近幾年,它的影響也波及到亞洲,《悲慘世界》有日文版(其他語種還有法語、西伯來語、匈牙利語、西班牙語、德語等),而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印度以及中國大陸都已經或即將演出。也因為如此,它被稱為世界上最有名的音樂劇——當然也許更多人聽說過的《悲慘世界》是雨果的小說。
不過也因為原書的名氣太大,音樂劇在一開始很受評論家的排擠。有些人認為它不該把嚴肅的東西音樂化褻瀆了名著,另一些人則認為音樂加上嚴肅主題是糟蹋了音樂劇。誰想觀眾的反應卻十分積極,票房的收入相當好,就這樣劇團度過了最艱難的初始階段。之後不久《悲慘世界》就轉到倫敦西頭(英國舞台劇中心)後來又越洋過海到美國的百老匯,自此一發而不可收。舞台劇在全世界七十多個城市公演,十五年後,仍在匈牙利、德國和日本連續公演。1995年10月8日,在倫敦皇家阿伯特劇場舉行的十周年的晚會上,由十七位來自不同國家Valjean出場,用各自的語言演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這也說明該劇在各個國家的知名程度。

各音樂劇版本

英國版

在1982年,英國的音樂劇監製喀麥隆·麥金塔斯(Cameron Mackintosh)開始製作英文版本,並由赫柏特·克雷茲莫(Herbert Kretzmer)填詞。英文的版本由崔佛·南(Trevor Nunn)導演,於1985年10月8日在倫敦Barbican Theatre開幕。百老匯的版本則在1987年開幕,並在東尼獎13項提名中奪得九個獎項,包括最佳音樂劇和最佳原創音樂,而且上演直至2003年。在百老匯歷史中上演年期最長的音樂劇,悲慘世界排行第三。
在最初的版本中,由寇姆·威爾金斯飾演冉阿讓,弗朗斯·盧菲勒飾演愛波妮,瑞貝卡·卡因飾演珂賽特,帕蒂·盧珀恩飾演芳婷,羅傑·阿蘭姆飾演賈維探長,艾倫·阿姆斯壯飾演德納第。
1985年12月4日,該劇移至宮殿劇場繼續上演,並於2004年4月3日移至皇后劇院,上演至今。1995年10月8日,為慶祝該劇上演十周年,於皇家埃爾伯特大廳進行了十周紀念演出,並發行DVD。這場演出為了展現音樂本身的魅力,簡化了表演和服裝道具,在演出結束後,17個不同國家版本的冉阿讓扮演者依次在各自國家國旗的指引下上台,在當晚主演寇姆·威爾金斯的領唱下,每人依次用本國語言唱出一句劇中曲《你可曾聽到人民的聲音》(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之後當晚的全部演員合唱一曲《只待明天》(One Day More)。
2006年倫敦西區的版本中,約翰·歐文瓊斯飾演冉阿讓,康奈爾·約翰飾演賈維,特蕾西·本奈特飾演德納第夫人,巴利·詹姆斯飾演德納第,凱利·埃爾斯飾演芳婷。

百老匯版

百老匯版本於1987年3月12日在百老匯劇場開幕,寇姆·威爾金斯和弗朗斯·盧菲勒在此重新演繹他們的角色。當年該劇被評為托尼獎最佳音樂劇,並且同時獲得了另外五個獎項:邁克·馬奎爾獲最佳男主角獎,弗朗斯·盧菲勒獲最佳女主角獎,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獲最佳劇本獎,特萊沃·努恩和約翰凱爾德獲最佳導演獎,戴維·赫西獲最佳燈光設計獎。
本劇在百老匯劇院演出至1990年10月10日,而後遷移至帝國戲院演出。原本預計在2003年3月15日停演,也許是因為這項公布而引起觀眾熱潮,導致停演日期延後。經過了16年共6680場的演出,當它在2003年5月18日停演時,成為排名在《貓》劇之後,在百老匯演出期間第二長的音樂劇。然而此紀錄在2006年被歌劇魅影超越,使本劇成為百老匯史上演出第三長的音樂劇。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這個畫像出自雨果原著中由插畫家艾密爾貝亞德(Emile Bayard,1837年至1891年)所繪製的插圖。貝亞德是雨果最喜愛的插畫家。
悲慘世界在2006年11月9日重回百老匯舞台,在Broadhurst Theatre開始限定期間的演出,於2008年1月6日結束復排演出。

2012電影版

十九世紀的巴黎,貧苦的冉·阿讓為了挨餓的孩子去偷麵包,結果被飽食終日的法官判處19年的苦役。出獄後,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過夜,卻偷走了主教的銀器潛逃,後被警察捉回。主教聲稱銀器是送給他的,使冉·阿讓免於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冉·阿讓,他化名馬德蘭,從此洗心革面奮發向上,十年後成為成功的商人並當上市長。這時,以前緝拿過他的警長沙威出現,一心要找他的麻煩。
在此期間,冉·阿讓得知了妓女芳汀的悲慘遭遇,並承諾照顧她的私生女柯賽特。八年過去了,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柯賽特愛上了共和派青年馬利尤斯,轟轟烈烈的巴黎人民起義爆發了,無賴德納迪埃和冉·阿讓又狹路相逢,而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又出現在冉·阿讓的面前……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如果你還記得在2011年奧斯卡上安妮-海瑟薇一展歌喉的場景並十分喜愛,那么在2012年底你一定不能錯過《悲慘世界》,還有曾斬獲托尼獎的休-傑克曼,還有英國演技派瘋女王海倫娜-伯翰-卡特……還有憑《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導演的湯姆-霍伯——這樣明星版的陣容劍指2013年奧斯卡角逐十分明顯。
僅從數字上看,《悲慘世界》已經19次被拍成電影,還有4部電視劇。這次的電影改編是以同名音樂劇為基礎,音樂劇版的製作人卡梅隆-麥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也會參與影片製作,從技術層面上看,相對音樂劇這一藝術表現形式,電影在時間、空間上能做到更大的發揮與擴展。

音樂劇創作人員

音樂: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
歌詞:阿蘭·鮑伯利、讓-馬克·納特爾(法語版),赫伯特·克萊茨莫 (英語版)
劇本: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阿蘭·鮑伯利
原著: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
製片:1980 巴黎
1985 倫敦西區
1987 百老匯
1987 美國巡演
1995 10周年紀念演出
2006 百老匯復排
2010 25周年紀念演出
2012 電影以及全球諸多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