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大調第二交響曲(貝多芬D大調第二交響曲)

D大調第二交響曲(貝多芬D大調第二交響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D大調第二交響曲》(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36)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於1802年,1803年4月5日首次公演。

該曲充滿著寧靜幻想的詩情,歌唱般的情調,具有一種美感,是作者獻給摯友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的。全曲有四個樂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D大調第二交響曲
  • 外文名稱: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36
  • 譜曲:貝多芬
  • 音樂風格:古典音樂
  • 首演時間:1802年10月左右
創作背景,演奏提示,樂曲鑑賞,演出情況,作品評價,

創作背景

《D大調第二交響曲》貝多芬作於1802年。當時作者的生活非常痛苦,惱人的耳疾威脅著他的前途,愛情和生活上的種種不幸使他陷入絕望。可是堅強的貝多芬並沒有倒下去,他的意志終於戰勝了疾病和痛苦。這部交響曲就是在這種環境裡完成的,充滿了新的活力以及新的交響曲風格。
貝多芬於1800年開始創作《D大調第二交響曲》,1801到1802年間持續創作這部作品。儘管他的弟弟卡爾在1802年3月曾將該作的出著作權給予布賴特科普夫和黑特爾,但是作品在那時很可能還沒有完成。貝多芬在當年晚些時候重拾此曲,為了在1803年4月如期首演。此後,他又花了一年時間著手出版,直到1804年3月才告完成。這些日期非常重要,因為它們顯示出貝多芬經常把出版先前的交響曲作為跳板,以便為另一部作品展開深入工作。因此,當他的《C大調第一交響曲》於1801年12月出版時,他一定正在創作《D大調第二交響曲》。按照當時的習慣,《C大調第一交響曲》只是部分地加以出版,而非整部樂譜。與此相似,當《D大調第二交響曲》問世時,他又在終日忙於創作《第三交響曲》。出版的時間同樣重要,因為貝多芬經常在作品第一次首演後進行修訂。特別是對管弦樂作品,作曲家總是儘可能地延長修訂時間,直到作品付諸印刷之前。他對《D大調第二交響曲》的最後修訂一直延續到《第三交響曲》的創作中期。

演奏提示

樂隊編制是二支長笛,二支單簧管,二支大管,二隻圓號,一隻小號,定音鼓,以及常規的弦樂組。

樂曲鑑賞

第一樂章:極緩慢的引子。它莊嚴、明朗,富有色彩。主部為D大調“燦爛的快材’,雄偉壯麗。第一主題由全體茁樂器奏出,表現了一種剛強無畏的精神,似乎以一種疑問的口氣在問:“生活的前途怎樣?”接著樂隊全奏出強有力的答句,表現了奮勇前進的態度。隨後一個小結尾,呈示部就結束了。第二部分是展開部,在這裡可以聽到第一主題的發展和第二主題的變形。再現部中所有的主題再次出現,經過一個較長的結尾,音樂在響亮的和弦中結束。
第二樂章:A大調,奏鳴曲式。這是一個慢板樂章,表達了作者對幸福的美好幢憬。 第一主題是由弦樂奏出抒情、優美且魅人的曲調,第二主題由小提琴呈示,這是撫慰般平和的旋律。展開部以第一主題為主,艷麗、爽朗。再現部變換了樂器,造成華麗的高潮。這是歌曲般典雅的樂章,洋溢著崇高的感情。
第三樂章:快板的詼諧曲,D大調。詼諧曲大體上繼承了小步舞曲的曲式和節奏,但速度卻快得多。這是充滿愉快嬉謔之情的樂章,由主部和中段構成。詼諧曲主題僅由三個音反覆而成,卻顯得五光十色。中段是民謠般流暢的曲調,最後又回到開頭的詼諧曲主題上。
第四樂章:終曲,非常活潑的快板,D大調。它充滿愉快的氣氛,具有滿懷信心、勇往直前的精神。樂章一開始是生氣勃勃的第一主題:接著是抒情的第二主題。在這個樂章里,作者創造了一種富於戰鬥性的力量,告訴人們:“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演出情況

1803年4月5日,貝多芬在奧地利維也納歌劇院舉辦音樂會,《D大調第二交響曲》在其中首次上演。

作品評價

在這部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堅強的意志。音樂里充滿了對於幸福的堅決信心。到處是沸騰的生活,所有的憂愁被貝多芬無可抵抗的力量一掃而空。貝多芬在這部作品裡告訴人們,他不能夠向災難屈服。他渴望生活,他對一切都充滿著美好的希望,他說:“如果人能夠生活上千百次,那多么美好啊!”(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伍雍誼評)
在思想性上《第二交響曲》已經超越了《第一交響曲》,它更富有內涵和哲理,在藝術性上,雖然依然稍稍帶有莫扎特、海頓的影子,但屬於貝多芬自己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多,其將思想和旋律的衝突性融為一體,很能體現貝多芬堅韌的個性。(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田可文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