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V

CULV

英特爾CULV平台為PC廠商提供的是超輕薄筆記本解決方案,直白點說的話,CULV平台同時集成了普通筆記本平台和Atom低功耗超便攜平台的優點。CULV平台性能更接近於普通筆記本平台,但是功耗卻更接近於Atom平台,由於功耗低發熱少,CULV平台可以允許廠商設計出像MacBook Air一樣的超薄筆記本產品。最關鍵的一點是CULV平台將英特爾原有的超低壓平台推向了普通大眾,CULV平台既然立足於“消費”,其產品價格自然不會高得離譜。CULV平台終端產品的初期價格可能會在五、六千元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ULV
  • 外文名: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
  • 中文名:消費級超低電壓
  • 終端初期價格:五、六千元
  • 主要特徵:“消費”和“超低電壓”
基本概念,主要特徵,典型特徵,實際意義,規格預覽,競爭對手,UltraBook,

基本概念

CULV,全稱Consumer Ultra Low Voltage,譯為消費級超低電壓。CULV處理器即針對消費級筆記本市場的超低電壓處理器

主要特徵

CULV的出現最主要的特徵有兩個:“消費”和“超低電壓”。所謂的ULV,即超低電壓處理器。早在2001年,Intel推出奔騰架構時就有它的身影,只可惜其受制於高高在上的價格,在消費級市場上幾乎完全見不到它的身影,也就無從談起消費者對它的認知。正是如今加入了“C”(消費級)這一定語的限制,ULV處理器才能放下高高在上的身段,飛入尋常百姓家。
已推出的CULV處理器有酷睿2SU9600(1.6GHz)和酷睿2 SU3500(1.4GHz)。前者是雙核,後者為單核。這些處理器搭載4系列的晶片組,就構成了CULV平台。
在結束的CeBIT2009上亮相的微星X340筆記本就是CULV筆記本的代表,它薄如刀片,頗有MacBook Air的風格。
X340之所以能夠做的那么薄,就得益於CULV處理器平台。同為45nm的酷睿2P系列和T8系列處理器的功耗為25W和35W,遠高於CULV處理器。功耗大幅降低意味著整機的散熱組件可以大幅縮小,電路設計也更加簡單,機身可以做的非常薄。也就是說,CULV的最典型產品,就是11英寸----13英寸的輕薄筆記本。

典型特徵

(1)10W的超低功耗(單核為5.5W)。CPU的主頻要比同時期的常規CPU產品有著明顯的降低,因為更低的主頻才更容易控制功耗和發熱量。然而,儘管核心架構非常重要,但在相同核心下,主頻仍然是影響一款處理器性能表現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較低的主頻明顯限制了筆記本整體性能的發揮。
(2)45nm製程。
(3)酷睿2架構。
從CULV的定義上我們可以看到,相對比ATOM平台,CULV具有更好的能耗控制和架構上的優勢,這讓廠商在進行CULV平台的筆記本設計的時候往往能夠做到更加輕薄和美觀。事實上,從現在發布的產品來看,輕薄和出眾的做工都成了CULV平台本的共通點。相對上網本,CULV平台的筆記本往往能夠有更多的功能、更強的性能、更好的做工;很多的消費者往往不需要像傳統的筆記本那樣強勁的性能,且預算有限,對移動辦公有比較高的要求,這個時候,CULV的出現就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實際意義

前所未有的低價
輕薄筆記本在大家心目中一直是高高在上的,說道超輕薄筆記本,昔日那都是高端商務人士才可以擁有的,普通消費者雖然望眼欲穿卻難以企及。但是CULV的推出卻打破了這一“潛規則”,拉寬了輕薄筆記本的價格段,高端有高端的魅力,低端也有低端的精彩。
價格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價格往往是決定購買的第一要素,因此CULV所帶了的輕薄本前所未有的低價無疑是最具有實際意義的。
前所未有的輕薄
筆記本本來就是為移動而生的,使用筆記本的用戶沒有人不希望擺脫線纜的束縛,隨時隨地的使用,而一說到移動性,筆記本厚度和重量就十分值得關注了。以前的筆記本並不是在模具上不能做的很輕薄,這個技術難度並不大,真正的難點在於一旦筆記本做的十分輕薄,散熱就成了問題,因此關鍵還是要解決處理器的功耗問題。
CULV處理器推出後,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單核CULV處理器功耗僅5.5W,雙核CULV處理器功耗也不過10W,完全可以滿足輕薄筆記本的散熱需求。翻閱一下以前的筆記本文章就會發現,號稱輕薄的筆記本厚度可能會達到20mm甚至30mm,如今的輕薄筆記本厚度可以做到不足10mm,重量1Kg出頭左右,這樣的產品又有誰會不會喜愛呢。
CULV處理器在解決筆記本輕薄問題的同時,還有一個附加效應,那就是使筆記本越來越漂亮,畢竟筆記本變得更輕薄了,本身就是一種美學上的進步,再加上各大廠商的努力,輕薄筆記本的外觀勢必會比以前更漂亮一些。
前所未有的超長續航
影響移動性的除了重量,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電池續航時間,要想真正隨時隨地使用筆記本,就要確保筆記本隨時都有電。
以前在高端筆記本中見過電池續航時間達到5小時以上的產品,主流筆記本的電池續航時間普遍維持在2小時左右。但是基於CULV平台的筆記本則可以做到電池續航時間普遍達到6小時以上,更出眾一些的可以達到8-10小時甚至更高,這個時間已經可以滿足全天候辦公的需求,筆記本全天不插電已經不再是奢侈的夢想。

規格預覽

核心規格
型號
主頻
二級快取
前端匯流排
製程
TDP
Core 2 Duo
SU9600
1.6GHz
3M Integrated Cache
800MHz
45nm
10w
Core 2 Duo
SU9400
1.4GHz
3M Integrated Cache
800MHz
45nm
10w
Core 2 Duo
SU9300
1.2GHz
3M Integrated Cache
800MHz
45nm
10w
Pentium Dual-Core
SU4100
1.4GHz
2M Internal Cache
800MHz
45nm
10w
Core 2 Solo
SU3500
1.4GHz
3M On-board
800MHz
45nm
5.5w
Core 2 Solo
SU3300
1.2GHz
3M On-Board
800MHz
45nm
5.5w
Pentium M (MSU2700)
SU2700
1.3GHz
2MB In-based
800MHz
45nm
10w
Celeron M (MULV723)
ULV723
1.2GHz
1MB In-based
800MHz
45nm
10w

競爭對手

與上網本的競爭
英特爾強推CULV處理器,上網本死期將至
不久前,英特爾低調的向外界公布了其新的CULV(Consumer Ultra-Low Voltage)處理器產品線,鎖定了價位在699-899美元的攜帶型筆記本電腦,讓眾廠商擺脫了上網本配置嚴重同質化的規格限制,得以在輕便筆記本電腦領域一展拳腳。由於英特爾目前暫時還沒有公布CULV處理器的詳細型號和參數,因此我們對其性能也暫時不得而知。不過儘管如此,由於CULV處理器明確的市場定位,很多筆記本電腦廠商終於能舒一口長氣,慶幸自己終於可以爬出上網本的“泥沼”。
英特爾此次降價的降幅甚至超過了原價的一半以上。例如此前官方報價為152美元(約合人民幣1033元)的低端CULV處理器,現在宏碁戴爾惠普等大型PC廠商大批量採購時僅需65美元(約合人民幣442元),像華碩微星等規模稍小的PC廠商採購也僅為70美元(約合人民幣476元)。
事實上,英特爾CULV處理器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攜帶型筆記本電腦領域占據更多的主動地位。此前,英特爾Atom+945GC平台的推出讓上網本這個“畸形”的產物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造成了很多廠商的利潤率嚴重下降。由於上網本售價過低,在配置上也過於同質化,不同廠商的產品幾乎只有外觀有差別,在硬體和功能上卻驚人的一致。另外,由於Atom處理器在性能上和主流產品相比也差強人意,因此上網本處理很多多媒體事務使也明顯力不從心。
而對於英特爾來說,Atom處理器雖然讓它在過去的一年裡大賺了一筆,但利潤率仍然不盡如人意。因此,英特爾才決定推出CULV處理器,讓各廠商能夠在11-13英寸筆記本電腦中發揮更多的創意。相對於上網本來說,由於尺寸的增加,11-13英寸攜帶型筆記本電腦在平台的配備和硬體模組的選擇上可以更加多樣化,螢幕和鍵盤尺寸的擴大也大大增強了用戶的使用體驗。699-899美元的定位讓英特爾和各廠商更加有利可圖,從而可以更積極的推出新產品。
英特爾還沒有公布CULV全系列處理器的詳細型號和參數,現已知的產品僅有功率為10瓦的1.6GHz Core 2 Duo、Core 2 Solo以及Celeron等型號。
與AMD CULV的競爭
在輕薄領域鮮有作為的AMD於近日宣布將推出新一代Congo系列移動平台來對抗英特爾的CULV產品,以達到在輕薄筆記本領域與英特爾相抗衡的目的。
新的Congo包含Turion Neo X2處理器以及Radeon HD 3200顯示卡,支持1080p硬體解碼。AMD官方宣稱Congo平台的3D性能比Intel平台高77%,編碼速度快43%。目前Acer,ASUS都已經有了相應的合作產品,預計發布時間在Windows 7之前。
其實新Congo平台與之前的Yukon平台並沒有很大的區別,Yukon平台也包括AMD Athlon Neo系列處理器和ATi Radeon X1250集成顯示卡或ATi Mobility Radeon HD 3410獨立顯示卡,因此兩個命名不同的平台在性能方面差別並不明顯。
從某種角度上看,Congo平台更像是Yukon平台的一個別名。因為此前Yukon平台是AMD為了對抗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而發布的產品,他更多的被看作是上網本平台產品。在輕薄領域比較少見,用戶對它的認識度遠不如英特爾的CULV產品,為了扭轉這一劣勢,ADM對之前的Yukon平台進行調整,分列出Congo平台與英特爾的CULV平台相對抗。
AMD公司負責全球移動產品業務的副總裁Chris Cloran曾經表示,在此之前,如果要購買超便攜筆記本電腦就必須進行折中選擇,消費者要么高價購買娛樂體驗很強的大尺寸筆記本電腦,要么低價選購娛樂體驗比較差的迷你型電腦。但是隨著AMD Yukon平台、Congo平台的問世,AMD就可以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需求,用戶可以選擇高性能的顯示卡來達成真正的高清體驗,並且基於這一平台的筆記本電腦還具備價格低、超便攜的特點。
AMD在ULV低電壓處理器方面起步較晚,功耗控制方面與英特爾有較遠的距離,不過這點他通過了自有品牌ATi在顯示卡領域的優勢來彌補,所以平台均搭配了獨立顯示卡,從市場反映來看,達到了不錯的效果。不過現在播放1080p高清視屏並不是AMD Congo平台的強項,英特爾的CULV平台也能與其它獨顯產品搭配,來達到1080p高清播放。而且處理器封裝更小,熱功耗更低,更利於輕薄筆記本使用。
因此,AMD想在ULV平台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不僅僅要在性能上下功規,還要在產品的功耗以及價格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英特爾在移動平台上獨大優勢越來越明顯,我們期持AMD能夠快速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像雙核最初時代那樣。
與VIA凌瓏的競爭
在超低功耗處理器市場並非Intel一家獨大,AMD、VIA、NVIDIA都相繼曝光出了自家的低功耗產品,但是這其中真正能夠給Intel造成威脅的當屬VIA(威盛)。VIA可以說是與Intel、AMD齊名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在主流台式機和筆記本上,VIA並不能與另兩家廠商抗衡,所以VIA另闢蹊徑專研於在當時看來屬於“邊緣產業”的小型化、低功耗處理器產品的研發,可以說VIA在超低功耗處理器上積累了絕對多的經驗。
2008年6月,在Intel發布Atom不久,威盛也在北京發布了以賽亞(Isaiah)架構的低功耗X86處理器——“凌瓏”(Nano)。與英特爾“凌動”處理器相比,“凌瓏”有兩大優勢:一是性能比“凌動”好,“凌瓏”採用64位亂序執行的微體系結構(“凌動”是順序執行),這一特徵使“凌瓏”的性能超過“凌動”;二是“凌瓏”是全功能的處理器,對虛擬化進行支持,而英特爾“凌動”則故意不支持一些功能。
威盛的新一代Nano“凌瓏”處理器基於代號為“Isaiah”(以賽亞)的全新x86處理器架構,在保證和VIA C7系列處理器同樣功耗封裝的情況下,將性能提升至2~4倍。威盛“Nano凌瓏”處理器將表現出卓越的性能和功用,能很好滿足台式機、移動和UMPC對降低功耗、延長電池續航時間以及超小系統設計的需求。威盛Nano“凌瓏”處理器最初將發布兩個系列,威盛Nano U系列超低壓版主要針對小型化桌面台式機和超移動設備如Mini-Note等;威盛Nano L系列處理器則主要針對主流桌面和移動PC系統。
VIA Nano處理器採用64位超標量亂序執行架構,具備高性能的計算和媒體處理能力,支持高級電源和散熱管理技術,比如C6節能模式、自適應省電技術Adaptive PowerSaver、新的核心溫度控制電路和機制等等,此外還集成了增強型VIA PadLock安全引擎,可提供雙量子隨機數生成器、AES加密引擎、NX-bit防毒、SHA-1和SHA-256算法。使用富士通65nm工藝生產,全面符合RoHS和WEEE環保規範,NanoBGA2封裝面積僅僅21×21毫米,核心面積更是只有7.650×8.275毫米(63.3平方毫米),待機功耗最低0.1W,熱設計功耗最低5W、最高25W。

UltraBook

UltraBook(超極本)是CULV本的繼任者,仍使用低電壓處理器,使用低電壓版core i3\i5\i7 處理器。2011年12月30日,Intel已經破除了MacBook Air的技術封鎖,隨即一堆UltraBook產品發布。CULV本一直想達到的輕薄終於實現,詳情見超極本網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