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31裝甲戰車

CM31裝甲戰車

CM31裝甲戰車,是台灣陸軍兵整中心於80年代末期開始研製的輪式裝甲輸送車,1997年在台灣國際航空展覽會期間首次公開。目前,正處於進一步完善階段,預計將於不久裝備部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CM31裝甲戰車
  • 首次公開:1997年
  • 公開地點:台灣國際航空展覽會期
  • 預計:不久裝備部隊
性能特點,基本數據,識別特徵,

性能特點

1.行駛性能較好。採用6輪獨立的懸掛系統,輪胎壓力可由計算機進行調節,並自動向乘員報警。輪胎被子彈或者破片擊中後,仍能行駛一段距離,具備兩棲能力。
2.乘坐條件較好。車體內部空間較大,利用也較為合理,可運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
3.有較強的防護能力。車體採用高硬度均質鋼甲焊接而成。車首裝甲可抗14.5毫米口徑槍彈的直接命中。
4.通用性強。變形車較多,可根據需要改裝成迫擊炮車、裝甲搶救車、戰場救護車、反坦克飛彈載車和自行火炮載車等。

基本數據

乘員 2+10人
戰鬥全重 16噸
發動機功率 257千瓦(350馬力)
單位功率 約22馬力/噸
最大速度 100公里/小時
爬坡 75%
持續作戰時間 18小時
車載武器 12.7毫米口徑機槍或者MK-19式40毫米口徑榴彈發射器

識別特徵

1.採用6×6布局,二、三對軸距明顯大於第一、二對軸距。
2.車首裝甲向前下角度較大,車首兩側前端形成類似俄制BPT系列裝甲車的三角形,但其面積要小得多。車體前方兩側,各配置一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4枚。
3.駕駛艙位於車體前方左側。頂裝甲與車體首上裝甲相接部位,發動機排煙筒位於車體右側中部偏後,位置較高,尺寸較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