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D-2傘兵戰車

BMD-2傘兵戰車

BMD-2傘兵戰車是前蘇聯於1985年代研發,1988年正式裝備前蘇聯空降軍的一款傘兵戰車。是BMD系列傘兵戰車的第二款戰車。其底盤,艙室布置,發動機功率,懸掛方式和BMD-1完全一樣。 但是裝備了與BMP-2步兵戰車一樣的炮塔。因此被戲稱為“BMD-2等於BMD-1的底盤加上BMP-2的炮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BMD-2傘兵戰車
  • 研製時間:1981 - 1985
  • 服役時間:1973年
  • 國家:原蘇聯
研發歷程,裝備配置,基本參數,

研發歷程

研發和裝備背景
在BMD-1傘兵戰車的火力嚴重不足,因此,蘇聯很快便立項,對BMD-1傘兵戰車的這個弱點進行新傘兵戰車的開發。 這款傘兵戰車被稱為BMD-2。BMD-1傘兵戰車在1988年正式亮相。 1989年批裝備前蘇聯空降軍,並有部分出口到其他國家。
發展背景
當今世界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軍事變革,是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後正式啟動的,是以安全態勢演變為動因、以信息為基因、以軍事觀念轉變為牽引、以軍事體系調整為核心的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的軍事變革。世界軍事格局發生的重大變革,呈現出多極化、全方位的特點。各種突發性的局部戰爭或事件頻繁發生。迅速遏止和平息局部衝突,武裝部隊的快速反應、快速部署和應急機動作戰成為未來軍事作戰的主要樣式。因此對武器裝備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一支編制規模相對較小、反應迅速、編配精 良、具有跨戰區投送能力且地面作戰能力突出的軍隊是21世紀各國陸軍轉型的方向。作為地面攻防戰鬥的主體,陸軍武器裝備的轉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裝甲武器裝備的轉型和發展。

裝備配置

車體特徵
和BMD-1完全相同。車體前部為駕駛室,駕駛員位於車體中央。中部為戰鬥室,炮塔位於車體中部靠前,為單人炮塔。後部為載員室,再後是動力艙。不設後門,載員只能從載員室的上方出入。
武器系統
主要武器為一門2A42型30毫米機炮,雙向穩定(可行進間開火)高平兩用,可360度旋轉,高低射界為-5~+75度。可選擇200,300,500發每分的射速。主炮上方裝有一具AT-4(後期型號裝備AT-5)反坦克飛彈發射器。 射程500~4000m。
輔助武器為1挺7.62mm並列機槍,備彈2980發。1挺7.62mm航向機槍,備彈2980發。載員艙側面開有射擊孔,載員可在車內向外以輕武器射擊。
動力/懸掛系統
和BMD-1完全相同。裝備6缸水冷柴油機,最大功率240馬力。手動式機械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懸掛裝置為獨立式液氣彈簧懸掛裝置,在車底距地面100~450mm範圍內可調。每側有5個負重輪和4個托帶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後。
具備兩棲行進能力,車體尾部有兩個噴水推進器,車前有防浪板。由於車輛全重增加,整車單位功率下降,最大陸上速度也因此下降了10公里每小時。但是最大行程因此得以上升。
空投技術
和BMD-1完全相同,以安-12運輸機可運2輛,伊爾-76可運3輛,安-22可運4輛,米-6直升機可吊掛1輛。
利用輔助噴氣式傘降系統實施空降。 空降過程如下:
平台:將BMD-1開至制定平台,固定炮塔,安裝輔助噴氣式傘降系統。
運輸:運輸機飛至制定空域和制定高度
投放:引導傘打開,將整車帶平台拖出運輸機。
下降:穩定傘先以50~60m/s的下降速度工作,到規定高度時,面積達1000m^2的主降落傘打開,將速度減低至20m/s。
減速:專用感測器打開,在接觸地面的瞬間引發雷管,點燃噴氣發動機的發射藥,在幾十分之一秒的時間產生約20tonne的反推力,進行緩衝。
落地:噴氣發動機燃料用盡,車體和平台落地。 落地後,摘去主降落傘,發動戰車開出平台。即可作戰。
註:只有車長和駕駛員隨車空降,炮長和載員自行跳傘,落地後通過電台,步話機等方式“找車”。
成員/載員
和BMD-1 相同,3名成員(駕駛員,車長和炮長)+ 4名載員(傘兵班長,2人火箭筒組和機槍手)。但極端條件下載員艙可容納6名步槍手。其中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中央,上方有艙蓋。車長位於駕駛員左側稍後位置。一名載員機槍手位於駕駛員右側稍後位置,和車長對稱。炮長位於單人炮塔內部左側。
作戰時,駕駛員駕車,車長統籌指揮,炮長負責以火炮/並列機槍射擊以及控制和發射反坦克飛彈。其他載員可利用載員艙的射孔向外射擊。

基本參數

總重
8.23噸(基本型)
全長
5.34米
寬度
2.65米
全高
2.04米
操作人數
3-9人
輸出功率
240匹
單位重量功率
30匹/噸
最大航程
陸上500KM 水上116KM
最大速度
陸上60KM/小時 水上10KM/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