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病毒

Sabin等(1934)首次從被外觀正常的恆河猴咬傷手指的B醫生的腦和脾臟內分離出一種病毒。Sabin等稱之為B病毒,又叫猴皰疹病毒(Herpesvirus simiae,HS)。B病毒同人的單純性皰疹病毒相近,它可使恆河猴引起呈良性經過的皰疹樣口炎,於7~14天內自愈,可使人類產生致死性的腦炎或上行性腦脊髓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病毒
  • 危害:使人類產生致死性的腦炎
  • 情況:病人血液內B病毒抗體逐漸上升
  • 病原:恆河猴唇及舌部皰疹樣潰瘍
病原,感染,診斷,治療,預防,

病原

繼Sabin之後,Keeble在1956年從恆河猴唇及舌部皰疹樣潰瘍中分離出B病毒,並經組織培養、血清中和試驗、兔腦內接種試驗證實(Keeble,S.A.,1960)。在實驗室小動物中,家兔對B病毒最易感,以任何途徑接種家兔,都會出現神經系統受害的症狀,如感覺過敏、斜頸、呼吸困難、多涎、眼和鼻的分泌物增多,結膜炎和角膜渾濁。典型症狀為上行性腦脊髓炎,在7~12天內死亡。小白鼠、大白鼠和豚鼠較不敏感。可產生非致死性的感染,有的產生暫時性麻痹,體內有抗B病毒抗體生成。三周齡以內的小白鼠,特別是乳鼠較易感。B病毒能在雞胚尿囊絨毛膜,家兔腎細胞,HeLa細胞,人的羊膜細胞和腎細胞,豬的腎細胞以及猴的腎細胞中生長。其中,以家兔腎細胞最為敏感。在雞胚尿囊絨毛膜上形成同人的單純皰疹外觀相似的皰疹,在感染細胞內形成A型核內包涵體。
病理標本以50%的甘油液保存較好,在36℃於1:9,000甲醛內經48小時就滅活。B病毒大小為150~170亳微米,有兩層膜,同單純皰疹和偽狂犬病病毒之間有抗原關係(Πилле ,Э.Ρ.,1965)。

感染

猴的B病毒感染
恆河猴、紅面猴、食蟹猴、台灣猴和日本猴都會自發感染(Andrewes,C.,1964)。Keeble(1960)檢查了14,400隻恆河猴,有332隻恆河猴(占2.3%)的舌或唇B有病毒病灶。他發現,發病率有季節性變化,春季低,10月份左右發病率高;食蟹猴在自然條件下無該病,但如果同有B病毒感染的恆河猴接觸,會出現典型的口腔病灶和全身病態,甚至死亡。可是,Hartley(1964)檢查了1,000隻食蟹猴,感染率為3 %。B病毒難以從猴腦組織和猴腎組織中分離出來,僅在猴子的急性感染期能分離到。Πилле(1965)在6,152隻恆河猴的腎細胞培養物中僅發現3次B病毒感染。如果用血清學方法檢查,在這些動物中有17.5%含B病毒抗體。有人記載,在新捕來的恆河猴中,有B病毒抗體的占10%,而大群關養的動物中達60~70%(Πилле ,Э.Ρ.,l965;Andrewes,C.,l964)。B病毒對猴子的致病性相當低。如以實驗方法感染,僅在猴腦腔內注射時才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傷,而且不是百分之百地發生。如果以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法感染,僅在注射部位發生病變。
B病毒病僅在印度和遠東地區產的猴子當中發現過(Perkine,F.T.等,1966;Hartley,E.G.,l966)。
猴子有B病毒感染時,起初,在舌表面和口腔黏膜與皮膚交界的唇緣有小皰疹,皰疹會很快破裂,破裂後形成潰瘍,表面覆蓋著纖維素性壞死性痂皮,常常在7~14天內自愈,無瘢痕遺留。在唇緣的痂皮呈褐色,乾燥而緻密,在口腔內的則為灰黃色,同周圍組織有明顯的界限。在早期以棉拭從皰疹或潰瘍取材料進行組織培養,可以分離出B病毒。B病毒感染的猴子外觀無全身不適,飲食正常,所以很容易被人忽略。患猴鼻內常有少許粘液或膿性分泌物,常並髮結膜炎和腹瀉。偶然見到口腔內有細菌和真菌的繼發感染。
組織學檢查可見表皮內有白細胞浸潤,上皮的生髮層呈球狀腫脹,繼而壞死,形成腔隙。皰疹部位上皮的角化細胞脫落,潰瘍底部為纖維素性物質,壞死很少侵犯到表皮乳頭層下面。在皰疹和正常組織交界處有氣球狀上皮細胞,其內可見核內包涵體。包涵體呈微細的顆粒狀,嗜酸性著色。含有包涵體的細胞常聚集成多核細胞團塊。包涵體最常在病程為3~4天的病灶內出現。在Keeble(1960)所發現的病例中,60%有肝匯管區的血管周圍白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但無包涵體;5%有肝細胞灶性壞死並有包涵體,75%有腎皮質內白細胞浸潤,腎髓質偶然出現血管壞死:同B病毒病人不同,腎上腺是正常的;75 %的病例在面神經和三叉神經根有血管周圍的袖套現象和小膠質細胞的反應,僅有一例在腰段脊髓的神經細胞內發生病理變化。在猴橋腦和延腦內也可見到病變.Keeble(1960)認為,B病毒可以自口腔病灶沿神經根直達神經乾,引起中樞性反應,也可以經血液使內臟感染。在猴群當中,B病毒的傳染可能是因患病猴的唾液污染飲水和食物引起,猴子間的抓傷和咬傷也是傳染的可能原因。在猴自愈後,B病毒仍然潛伏在猴體內。在做組織學檢查吋,以猴舌潰瘍的檢查最有意義(Keeble,S.A.,1960)。
人的B病毒感染
人類對B病毒的易感性是相當低的。從1932年(第一個病例)到1966年為止,已報導的人類B病毒病僅有15例,其中13例死亡。存活的兩例還有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全部發生在同猴子或猴組織經常接觸的人當中(Hartley,E.G.,1966)。
人類B病毒病的臨床症狀同猴子的很不一樣。主要表現為上行性脊髓炎或腦脊髓炎。在被猴咬傷後發生感染的病例,被咬的局部區域疼痛、發紅、腫脹,出現皰疹,有滲出物,常常並發淋巴管和淋巴結炎。接著就出現上行性脊髓炎或腦脊髓炎的症狀。絕大部分在發病後三周內死亡,有一例在第三天就死亡了。倖存者會因後遺症而殘廢。
在B病毒病死亡的人體內,很難找到核內包涵體,僅在幾天內死亡的有腦炎出現的病人中找到。包涵體的形態同人的單純皰疹很相似。同家兔的B病毒病變一樣,感染B病毒的人腎上腺發生嚴重的壞死,這是很有診斷價值的病變(Davidson,W.L.等,1960)。

診斷

在猴子,可以根據舌的皰疹性潰瘍,組織學方法檢查包涵體,檢查恢復了的病例中B病毒中和抗體以及病毒的分離等作出診斷。
在人類,凡是同猴子或猴組織有過接觸的人患脊髓炎或腦脊髓炎都應首先懷疑是B病毒感染。只有實驗室診斷才能確診,它包括:
1.在疾病過程中,病人血液內B病毒抗體逐漸上升;
2.有時能從組織和分泌物中分離出B病毒;
3.腎上腺壞死和受侵害的細胞內有B病毒產生的核內包涵體。
在血清學檢查時選擇中和試驗。B病毒和皰疹病毒的抗原成分相近。用補體結合試驗是不適宜的。此外,用對B病毒易感的實驗動物(家兔和乳鼠)來分離B病毒是很有價值的方法。

治療

人B病毒的治療
Breen等(1958)曾經用考的松治療人的B病毒病。劑量為200毫克,一天一次,可使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轉(Hartley,E.G.,l966)。

預防

由於B病毒不僅因被猴咬傷而使人感染,而且會因同猴組織接觸和吸人含B病毒的氣溶膠使動物或人發生感染。這就給預防工作帶來很大困難(Chappell,W.A.,l960)。有人用B病毒的猴免疫γ—球蛋白注射給被疑似B病毒傷害的人,但血清中抗體的水平相當低(MacLeod,D.R.E.等,1960)。有人用B病毒的福馬林滅活疫苗給猴體注射三次,但保護力不強(Hull,R.N.等,1960,1962),人體注射福馬林疫苗後,抗體反應同單純皰疹抗體的水平有關,單純皰疹抗體水平高的人,B病毒抗體的水平也高。有人以實驗證實,用B病毒福馬林滅活苗能使家兔預防吸入感染(Hull,R.N.等,1965:Bends,R.,l965,1966)。
在一般預防措施方面有:
1.工作人員萬一被疑似B病毒感染的猴子咬傷或抓傷,傷口應立即放血,用肥皂水充分洗滌,然後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病人觀察三周(因B病毒病的潛伏期最長為20天)(Davidson,W.L.等,1960;Perkine,F.T.等,1966);
2.同有疑似B病毒病變的猴子或猴組織接觸的人應帶口罩和護目鏡;
3.新來猴最好單籠關養,應仔細檢查它們的唇緣和舌;
4.儘量不要徒手捕捉猴子,必要時可給動物注射麻醉劑和鎮靜劑,以利於實驗操作,有開放性創傷的工作人員需待充分恢復後才能同猴子接觸(Hartley,E.G.,l966)。
多年來,我們的工作人員屢有被猴咬傷的情況發生。但未發現過B病毒病。也未見到國內其他單位報導過。在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證明我國恆河猴無B病毒感染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不能麻痹大意。應該注意檢查新來猴的口腔,不讓B病毒病患猴漏掉,發現有可疑B病毒病灶的獼猴後,除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和做些必要的檢查之外,應及時將該動物焚毀。國外介紹的一些預防措施值得我們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