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型變星

由於內在的物理原因或外界的幾何原因而發生亮度變化的恆星。雖然有些恆星亮度沒有變化,但其他物理性質有變化的或光學波段以外的電磁輻射有變化的也歸入變星之列,如光譜變星、磁變星、紅外變星、X射線新星等。

簡介,光變原因,

簡介

由於內在的物理原因或外界的幾何原因而發生亮度變化的恆星。雖然有些恆星亮度沒有變化,但其他物理性質有變化的或光學波段以外的電磁輻射有變化的也歸入變星之列,如光譜變星、磁變星、紅外變星、X射線新星等。
有些恆星的亮度變化肉眼就能發現,但大多數變星必須用一定的儀器、一定的觀測技術才能發現。照相測光和光電測光技術的套用,使變星數目迅猛增加,1985年開始陸續出版的第4版《變星總表》已收集了到1982年為止發現和命名的28450顆變星和變光體。分光技術提供了變星物理性質的重要信息,不僅為發現變星,也為研究變化的原因提供了條件。但在已知變星中,做過光譜觀測的僅占25%左右。
少數變星在發現亮度變化前已經定名,仍繼續延用,此外,絕大多數變星都按國際通用的命名法命名,即用拉丁字母加上星座名作為變星的名字。對每一個星座,按變星發現的順序,從字母R開始,一直到Z,然後用兩個字母,從RR,RS起到ZZ,再用前面的字母AA,AB,……,一直到QZ,其中字母J完全不用,從第335個起,用V335,V336,……,加上星座名。

光變原因

變星按其光變原因,可以分成內因變星和外因變星。前者的光變是光度的真實變化,光譜和半徑也在變,又稱物理變星;而後者的光度、光譜和半徑不變,它們是雙星,光變的原因是由於軌道運動中子星的相互掩食(稱食雙星或食變星)或橢球效應,外因變星又稱為幾何變星或光學變星。內因變星占變星總數的80%,又可分為脈動和爆發性質迥異的兩大類。脈動變星占內因變星的90%,光變是由星體脈動引起的;爆發變星的光變是由一次或多次周期性爆發引起的。脈動變星和爆發變星又可以分成若干次型。變星的分類法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而逐漸改變,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雙星不僅是幾何變星,也是物理變星。
變星種類繁多,涉及恆星演化的各個階段,變星的研究必然促進恆星理論的發展;食變星為確定恆星的質量、大小等物理量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造父變星的周光關係為宇宙尺度提供了基本校準,新星、超新星的極大亮度可作為粗略的距離指針;變星分屬於中介星族Ⅰ、旋臂星族、盤星族、中介星族Ⅱ和暈星族(見星族)五種不同空間結構次系,對銀河繫結構和動力學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