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7“蜻蜒”攻擊機

A-37“蜻蜒”攻擊機

A-37蜻蜓式攻擊機是以1957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的T-37鳴鳥式教練機為基礎開發的攻擊機,尤其要對付越共游擊隊。本機於1967年投入越戰,由於其優異的低空機動性和高出擊率,在越戰發揮了極大威力,越戰後美國空軍把A-37用於作為二線空軍的空軍國民警衛隊,直至1992年才退役,其他出口到南美洲的A-37繼續參與當地的反游擊戰爭,韓國空軍使用本機作為表演機至200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A-37“蜻蜒”攻擊機
  • 英文名稱:DragOnhy
  • 前型/級:T-37鳴鳥式教練機
  • 次型/級:T-37B 
  • 服役時間:1992年
  • 定型時間:1963年11月22日
  • 國家:美國
  • 性質:雙座輕型對地攻擊機
  • 定位:美國二線空軍的空軍國民警衛隊
  • 主要目的:對付越共游擊隊
  • 生產商賽斯納飛機公司
發展沿革,技術特點,組成特點,技術契約規定和突髮狀況,性能數據,尺寸數據,重量數據,動力裝置,武器裝備,航行數據,服役事件,服役,新生,武裝教練機(蜻蜓同類型),轉機,同機型延伸,改進發展,背景原因,設計,多任務,出口,

發展沿革

A-37是在 T-37 基礎上發展出的對地攻擊型。這個型號的出現和越南戰爭是密不可分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隨著美國在越南的軍事介入逐步升級,美軍對“反暴亂飛機”顯示出強烈的興趣。
A-37“蜻蜒”攻擊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空軍的一線作戰飛機正快速全面地進入噴氣時代。但與此同時整個空軍中卻只裝備了一噴氣型教練機。
教練機即洛克西德公司在F-80戰鬥機基礎上改進設計的T-33。空軍飛行學員在飛T-33之前,所使用的機型還是北美公司的T-28“特洛伊人”活塞式螺旋槳教練機。雖然T-28採用了和噴氣機相同的前三點式起落架設計,但和T-33相比,在飛行性能和操縱特性方面,還是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學員從T-28直接改飛T-33,不僅訓練周期長,訓練成本高,還會使淘汰率出現不正常的增長,從而進一步增加了訓練成本。因此,隨著一線作戰機群的噴氣化,裝備一種小型輕量、使用成本低的噴氣式初級教練機,已經成為當時美國空軍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A-37“蜻蜒”攻擊機
1963年10月原型機首次試飛,1968年開始交付使用,1977年停產,共生產了580架。共有A型(生產了42架)和B型(生產了538架)兩種。除裝備美空軍外,還出口智利厄瓜多、南越、韓國、泰國等。

技術特點

組成特點

在 1963 年,美國空軍和塞斯那公司簽定了契約,對 2 架 T-37 進行必要的改進,這兩架飛機被賦予 YAT-37D 的編號,改進的內容包括:
三視圖三視圖
為飛機安裝座艙裝甲和自封閉油箱,換裝 360 升翼尖副油箱;
進一步加強機翼,每側機翼下安裝 3 個外掛架,使外掛架總數達到 6 個;
機鼻右側安裝一挺通用電氣生產的射速達 3,000 發/分的 GAU-2B/A7.62 毫米“米尼岡”加特林機槍,同時安裝 MK20 Mod 4 型射擊瞄準具和照相槍。機槍備彈 1,500 發;
升級航電設備,以適應戰場通訊、導航和目標搜尋的需求;
加強起落架,以適應簡陋的野戰機場。起落架艙門也相應凸出,以容納更粗大的起落架。

技術契約規定和突髮狀況

契約規定,塞斯那公司必須在 6 個月內交付第一架 YAT-37D,並同北美公司的渦槳動力 YAT-28E 飛機進行對比測試。由於上述改進措施使飛機的重量明顯上升,而飛機還必須攜帶一系列外掛武器,因此塞斯那公司必須進行大量的重新設計工作,時間無疑相當緊迫。而更讓塞斯那方面頭疼的是,在改進設計之初,飛機的重量就已上升至大約 3.9 噸。而根據初步測算,完成全部改進項目的飛機的重量將達到 4.76 噸。顯然,換裝新的大推力發動機已勢在必行。反覆權衡後,塞斯那為 YAT-37D 選擇了通用電氣的 J85-J2/5 發動機來取代 J-69。J85 的單台推力達到了 10.7 千牛,兩倍於老式的大陸發動機。
A-37“蜻蜒”攻擊機
1963 年 10 月 22 日,第一架 YAT-37D 首飛。測試工作由塞斯那公司的試飛員和來自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空軍飛行員共同進行。第二架原型機於一年後上天。並被先後送往愛德華茲和埃格林基地接受測試。第二架原型機每側機翼下的外掛點變為 4 個,而第一架隨後也照此改裝。兩架原型機測試的結果不錯,但美國空軍此時對反暴亂飛機的興趣卻不那么強了,於是整個計畫陷於停滯。
不過,此時東南亞的戰火正愈演愈烈。在當地美軍和南越軍隊中用作近距支援作戰的道格拉斯 A-1“空襲者”攻擊機,遭受到的損失遠遠超過了預期。這種情況下,空軍對反暴亂飛機的興趣又得以恢復。YAT-37D 看起來是個頗具潛力的候選者,但空軍認為必須通過實戰才能做出真正有效的評估。於是塞斯那公司在 1966 年獲得了一份為空軍預生產一批 YAT-37D 的契約,數量為 39 架。為了加快交付速度,這批次飛機由 T-37B 改造而來,並在原型機的基礎上做了幾處修改。飛機最初的編號為 AT-37D,但很快便改為 A-37A。已經進了博物館的那架 YAT-37D 則相應地更名為 YA-37A,並於同年 8 月被重新召回到工廠,在升級到 A-37A 的標準後一併交付空軍(這架飛機於最終於 1970 年 7 月重新回到博物館)。

性能數據

尺寸數據

機長8.92米,翼展10.93米,機高2.79米,機翼面積17.09平方米。

重量數據

空重28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63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6804公斤,最大載油量1445公斤(機內燃油),2920公斤(包括副油箱)。

動力裝置

兩台J85-EG-17A渦噴發動機,單台推力12.7千牛(1296公斤)。

武器裝備

1挺7.62毫米GAC-2B/A六管機槍,射速3000-6000發/分種,備彈1500發,翼下8個掛架可掛各種炸彈、火箭巢,最大載彈量2100公斤。

航行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769公里/小時(高度4570米),746公里/小時(海平面),最小平飛速度250公里/小時,無動力失速速度185公里/小時,穩定盤旋角速度13度/秒(海平面),最大爬升率35.5米/秒(海平面),最大使用過載6g。實用升限9800米,作戰半徑400公里,轉場航程1628公里,起飛滑跑距離810米,著陸滑跑距離715米。

服役事件

服役

“蜻蜓”服役於美國空軍多個現役、後備和國警隊中隊,雖然其中一些中隊從越戰撤出後就換裝其他飛機,致使美軍現役“蜻蜓”數量大幅降低,但執行前進空中控制任務的OA-37B一直服役到20世紀90年代初。
A-37“蜻蜒”攻擊機
除了南越外,“蜻蜓”還裝備了其他多個國家的空軍,如韓國、泰國、厄瓜多智利宏都拉斯烏拉圭
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向南越空軍提供了超過250架的“蜻蜓”,1975年美軍從西貢撤出時,許多A-37被南越空軍遺棄在了基地,被北越軍隊繳獲後又投入到了追擊南越殘軍的戰鬥中。越南統一時,越南空軍已經獲得了95架A-37B和大量備件。越南空軍的“蜻蜓”在20世紀70年代末參加了越南入侵高棉的戰爭。
A-37“蜻蜒”攻擊機
拉美國家的“蜻蜓”也服役了許多年,參加了該地區的許多反暴亂行動和地區衝突。秘魯和哥倫比亞的A-37B至今仍在服役。

新生

A-37從美國空軍退役近20年後,一群經驗豐富的美國航空航天和防務業界高管(其中包括前空軍部長惠騰·彼得斯)成立了雅蘭企業有限責任公司(AirLandEnterprises LLC),意圖製造出“世界上最經濟實惠的戰術噴氣飛機”。
A-37“蜻蜒”攻擊機
美國空軍顯然不會對這種廉價飛機感興趣,在沒有軍方支持的情況下研製戰術飛機只能另尋出路。2011年年底,他們找到德事隆公司談合作。後者是一架著名國防公司,雖然旗下擁有貝爾直升機公司和塞斯納飛機公司,但並不以生產固定翼作戰飛機而聞名。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成立了德事隆雅蘭合資公司,推動低成本戰術飛機的研製。在接下來的23個月,近200名來自德事隆、賽斯納和貝爾的工程師和工作人員參加了原型機的設計與製造,外部世界對此一無所知。

武裝教練機(蜻蜓同類型)

這事還要從1957年開始說起。當時,塞斯納的T-37“鳴叫”教練機剛剛服役,該機很快就因可靠性好而建立起了聲譽。1962年,美國空軍特種空中作戰中心把兩架經過改裝的T-37C(62-5951和62-5950)送到埃爾金空軍基地進行測試,以評估該機反暴亂作戰(COIN)潛力。結果T-37的關鍵性能表現符合預期,於是塞斯納在1963年收到一份製造兩架YAT-37D原型機的契約。原型機與教練型相比提高了續航能力、載彈量和生存能力。
兩架YAT-37D也從T-37C改裝而來的,機翼經過加強,增加了6個外掛架和翼尖的兩個360升副油箱;機鼻右側增加一挺通用電氣7.62毫米加特林“米尼岡”機槍;升級航電設備,增強了導航和定位功能;起落架應美國空軍要求進行加強,使飛機能在粗糙的跑道上起降;由於飛機重量大幅增加,原先兩台單台推力剛過454千克的大陸J69渦噴發動機已不敷使用,於是升級成了通用電氣J85發動機,單台推力增加到1089千克。雖經過如此的重大改進,YAT-37D仍保留了易於維護的特點。
第一架YAT-37D在1963年10月首飛,第二年3月前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完成了初始試飛,該機的武器投放試驗則在埃爾金空軍基地進行。但美國空軍在1964年年底對該機失去了興趣,兩架原型機遂停飛,其中一架(62-5951)被送到俄亥俄州代頓市的美國空軍博物館展出。

轉機

到1966年,美軍深陷越戰泥潭,美國和南越軍隊的A-1攻擊機在近距支援任務中被大量擊落(美國海空軍的A-1在越戰中共損失256架,其中戰損198架),這意味著美國空軍對一種能立即投入作戰的輕型攻擊機/COIN飛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於是美國空軍從博物館召回了YAT-37D(62-5951),經過翻新後開始了新一輪試飛。該機每側機翼下增加了第4個掛架,總重量增加到5443千克,其中近2200千克是燃油和武器,編號也改成了YA-37A。由於飛機在測試中表現出色,塞斯納獲得了為美國空軍製造39架A-37A預生產型飛機的訂單,為了滿足交貨期限,這批飛機使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退役T-37教練機重新製造。A-37A獲得了“蜻蜓”的綽號,不過人們還是喜歡稱它為“超級鳴叫”。
A-37A裝備了英格蘭空軍基地新成立的第604空中突擊中隊,該部隊完成訓練後,他們的24架A-37A就被空運到南越邊和基地,開始“戰鬥龍”實戰測試。1967年8月,A-37A晝夜出動了上千架次,在作戰中使用了鐵炸彈、“蛇眼”炸彈、集束炸彈、非制導火箭和凝固汽油彈。除翼尖副油箱外,“蜻蜓”在作戰中通常還在機翼下掛兩個額外副油箱。機組稱讚了“蜻蜓”的尺寸、速度、機動性和穩定性,以及武器投放精度。A-37A在9個月的時間裡出擊了10000架次,完好率令人驚訝地超過85%。當然,“蜻蜓”也存在缺點,雖然飛機具有在戰區上空單發飛行的能力,但載油量和續航力還是不足,而且飛行員也抱怨實施攻擊時桿力較大。

同機型延伸

美國空軍在1967年又訂購了57架A-37B生產型飛機,很快增加到127架,主要用於滿足南越空軍(VNAF)替換A-1“天襲者”攻擊機的需求。A-37B原型機在1967年9月下線,次年5月開始交付。到1969年9月時,A-37B的訂單數量已經增加到了366架。
A-37B飛機都是全新製造的,機身結構經過加強,可以承受+6g/-2g的過載。其他改進還有附加裝甲、自密封油箱、新型除冰系統、升級座艙和航電設備、外部空中加油探管和機載發動機起動系統。該機的飛控系統也有所改進,A-37A沿用了教練機的合併方向舵和升降舵操縱線系,在作戰中一旦被敵人火力擊中,就會出現同時失去方向和俯仰控制的問題。於是A-37B把這兩個操縱線系分開,升降舵控制線系還做了冗餘處理。A-37B的總重量增加到6350千克,是T-37C的兩倍,所以換裝推力更大的J85發動機,單台推力增加到1293千克,此外起落架也進一步加強。

改進發展

蠍子輕型攻擊機是美國德事隆雅蘭公司於2012年4月-2013年9月間在其位於薩斯州威奇托的塞斯納工廠偷偷製造了一架原型機,命名為"蠍子",於2013年12月12日首飛。"蠍子"是一種ISR/打擊飛機(ISR=情報、監視和偵察),易於維護和操作,單價不到2000萬美元,僅相當於F-16的1/3或1/4,操作成本為每小時3000美元,僅相當於F-16的1/5。

背景原因

鑒於作戰飛機的價格越來越高,德事隆雅蘭公司(TextronAirLand)推出了一種名叫“蠍子”的低成本攻擊機試圖遏制這種勢頭,該機繼承了其前輩——塞斯納A-37“蜻蜓”攻擊機的許多設計理念。
近40多年以來,作戰飛機的單價越來越高,項目成本動則上百億美元,已經成為各國政府不堪承受之重。而且在冷戰結束後,各國花費數千萬美元購買的第四和第五代戰鬥機正被越來越多地用於低強度和不對稱作戰,操作成本居高不下。
於是,有軍事專家提出了一種新觀點,那就是在奪取制空權後,接下來的許多任務都可以交給採購和操作成本更低的低端作戰飛機去執行。這種低成本飛機還利於出口,不僅貼合小國的財政能力,而且還能避免新技術的轉移。
根據這個新概念,德事隆雅蘭公司於2012年4月-2013年9月間在其位於薩斯州威奇托的塞斯納工廠偷偷製造了一架原型機,命名為“蠍子”,於2013年12月12日首飛。“蠍子”是一種ISR/打擊飛機(ISR=情報、監視和偵察),易於維護和操作,單價不到2000萬美元,僅相當於F-16的1/3或1/4,操作成本為每小時3000美元,僅相當於F-16的1/5。
德事隆的首席試飛員丹·辛森是這樣描述“蠍子”背後的設計理念的:“高端戰鬥機原本用於執行高端任務,但我們正越來越多地使用高端戰鬥機執行低端任務,白白消耗了飛機壽命。其實在低威脅甚至是無威脅的作戰環境中,你根本無需使用如此昂貴的飛機。”

設計

在初步研究中工程師們選擇了串列雙座雙發方案,平直翼遮蔽了發動機進氣口,氣泡座艙蓋提供了很好的視野,雙外傾垂尾和八字主起落架則帶來了時髦外觀。這種飛機被命名為“蠍子”,安裝兩台單推力1814千克的霍尼韋爾TF731渦扇發動機。首席試飛員丹·辛森表示後期型號可換裝其他發動機,他解釋說:“我們的發動機艙可適應這種尺寸的多種發動機,即可安裝霍尼韋爾發動機,也可安裝帶FADEC的普惠545C發動機。如果客戶需要的,還可能會裝上其他發動機。”
“蠍子”是一種全複合材料飛機,僅在水平翼面前緣、起落架及相關支撐結構、發動機安裝點和環形框架上使用了金屬材料。該機採用模組式設計,可以很容易地改變機翼設計,如果客戶需要,可以改成後掠翼。
丹·辛森說該機的成本要進行壓縮,鑒於這個原因以及為了加速研製進程,“蠍子”大量使用經過驗證的成熟現貨部件:有70%的零部件來自其他賽斯納飛機,21%從供應商採購現貨,只有9%專門為該機研製。
“蠍子”的座艙由科巴姆公司設計,前后座飛行員都可以駕駛飛機。座艙是現代化的全玻璃界面,製造商聲稱該機在作為教練機使用時能使學員輕鬆過渡到4/5代戰鬥機。座艙內有完善的HOTAS(手不離桿)控制器和三台多功能顯示器,可顯示主飛行數據、發動機數據、感測器視頻數據、集成氣象信息的移動地圖等內容。座艙燈光兼容夜視鏡(NVG),飛行員可佩帶頭盔提示系統(HMCS),公司還計畫給頭盔集成平顯功能。
為了執行這么廣泛的任務,“蠍子”擁有一個很大的內部設備艙,容積大約是2.32立方米,最多可容納1360千克監視和電子戰設備。飛機可以安裝高解析度紅外和光電攝像機,把生成的視頻實時傳輸到地面指揮中心;也可以安裝兩個可伸縮的光電轉塔,其中15寸轉塔安裝在機鼻下方,25寸轉塔安裝在機腹。丹·辛森說:“大展弦比平直翼提高了任務續航力,‘蠍子’可以先高速奔赴任務區域,然後減速,伸出轉塔,然後在目標區上空盤旋監視5個小時,有空中加油的話還能更持久。”

多任務

雖然“蠍子”為ISR/打擊任務做了最佳化,但該機完全有能力執行其他多種任務,如反暴亂、近距離空中支援、邊境安全和緝毒、海上安全、空域管制警戒、救災和戰術飛機訓練等。該機是一種執行美國國土安全警戒及低等級威脅環境任務的理想飛機。
該機機翼的6個硬點可掛載2812千克武器彈藥,包括炸彈、火箭、“地獄火”飛彈、紅外製導空空飛彈、機炮吊艙等。

出口

除裝備美空軍外,還出口智利、厄瓜多、南越、韓國、泰國等。
目前,德事隆雅蘭公司主要把目光投向出口市場,“蠍子”的潛在買家大多集中在中東和太平洋地區。一些國家已經表示出對該機的興趣,如巴林卡達阿聯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德事隆雅蘭公司聲稱已經有大約60個國家表示出了興趣,潛在銷售數量達2000架。2014年夏,“蠍子”在英國皇家國際航空紋身展和范堡羅國際航展上首次亮相,獲得了各國軍事代表團的密切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