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年

674年

上元唐高宗李治年號(公元674年—676年),上元本為道教節日名,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官生日。系用上元為年號,寓有天官賜福之意。

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孫思邈和朝廷有某種聯繫,受到某種約束,因此他上表高宗皇帝,藉口身體不佳申請離京返回山林,高宗未予批准,而特賜其良馬,並把當時閒置不用的原鄱陽公主的府第送給他居住。在此期間,孫氏在上流社會頗受尊重,當時的東台詳正學士宋含文、名士孟詵和唐初四傑“王楊盧駱”之一的盧照鄰等均以“師資之禮”對待他。

公元674年,武則天被李治封為天后,自己稱天皇。

興宗王羅盛於公元674年即位,時年40歲。他即位後,以張建成為宰相,輔佐朝政。他在位期間主要是鞏固其父創下的疆域和政權,實行治內安邦的政策。羅盛曾兩次到長安朝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674年
  • 時代:唐
  • 相關人物:唐高宗
  • 事件:唐高宗用上元為年號
歷史大事,文化記事,名人逝世,歷史記載,唐伐新羅,稱天皇、天后,改元上元,改章服制,蔣王李惲自殺,于闐王伏闍雄來朝,波斯王卑路斯入朝,詔行武后之請,崔行功,卒,通鑑記載,

歷史大事

上元唐高宗李治年號(公元674年—676年),上元本為道教節日名,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官生日。系用上元為年號,寓有天官賜福之意。
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孫思邈和朝廷有某種聯繫,受到某種約束,因此他上表高宗皇帝,藉口身體不佳申請離京返回山林,高宗未予批准,而特賜其良馬,並把當時閒置不用的原鄱陽公主的府第送給他居住。在此期間,孫氏在上流社會頗受尊重,當時的東台詳正學士宋含文、名士孟詵和唐初四傑“王楊盧駱”之一的盧照鄰等均以“師資之禮”對待他。
公元674年,武則天被李治封為天后,自己稱天皇。
興宗王羅盛於公元674年即位,時年40歲。他即位後,以張建成為宰相,輔佐朝政。他在位期間主要是鞏固其父創下的疆域和政權,實行治內安邦的政策。羅盛曾兩次到長安朝覲。
蘭溪歷史悠久,自唐鹹亨五年(公元674年)建縣,元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升為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復為縣,隸金華府
常山縣志》記載:唐鹹亨五年(公元674年)分信安置常山縣,因縣南有常山(又名長山、湖山)而得名,為常山縣名之始,縣治在今招賢鎮古縣、古縣畈村。
公元674年,阿拉伯軍隊已將原屬波斯帝國的整個呼羅珊地區征服,並且越過烏滸水侵入布哈拉。而布哈拉正屬大唐安西都護府管轄,這是阿拉伯人首次侵入唐帝國。

文化記事

尉遲乙僧,于闐(今新疆和闐)人,生卒年不詳。父尉遲跋質那,隋時居長安。乙僧唐初時授宿衛官,襲封郡公,居長安奉恩寺。父子二人略為于闐質子,並同是著名畫家,時稱跋質那為大尉遲,乙僧為小尉遲。乙僧之畫,時與閻立本齊名,長安、洛陽大寺院,如慈恩寺、光宅寺、興唐寺、大雲寺等皆有其所作壁畫。內容包括佛像、菩薩、鬼神、淨土經變、降魔變、外國佛眾及黃犬、鷹、凹凸花。所畫皆外國物象,非中華威儀,明顯將西域風格特色傳入中原。其畫屬凹凸一派,給後世很大影響。時人評其畫:“氣正跡高,可與顧(愷之)陸(探微)為友”。

名人逝世

細奴邏在位26年,對外與唐王朝搞好關係,對內勵精圖治,大膽啟用各種人才,推崇儒學,勸民習漢書。,壽58歲,卒於公元674年。
釋弘忍(公元601-674年),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祖籍潯陽(今江西九江),後遷居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終年七十四歲,唐代宗溢號大滿禪師。

歷史記載

唐伐新羅

上元元年(六七四)正月,唐發兵攻新羅。新羅屢受百濟、高麗夾攻,求救於唐,唐屢助擊之。及百濟、高麗滅,新羅兼併野心膨脹,乃與唐矛盾迅速激化。鹹亨元年至四年(六七零至六七三),唐討伐高麗,新羅派兵增援高麗,收留高麗來奔者,又占領百濟故地,因此,一俟高麗戰之結束,唐即發兵伐新羅。此戰歷時二年。正月,唐高宗詔削新羅王金法敏官爵(原授雞林州大都督府都督)。時法敏弟仁問在唐京師長安為右驍衛員外大將軍臨海郡公,唐立之為新羅王,使歸國,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衛尉卿李弼、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副之,率兵向新羅。二年(六七五)二月,仁軌大破新羅之眾於新羅七重城。靺鞨兵浮海攻新羅南境,獲勝。安東鎮撫大使李謹行屯新羅買肖城,經略其地,亦勝。唐兵三戰皆捷。新羅乃遣使入朝謝罪,並獻貢品。金仁問中道還,辭王位,高宗乃赦法敏之罪,詔復法敏官爵及王位。新羅雖敗,然已多獲百濟之地。唐兵雖勝,茲後卻逐漸退出,承認新羅併吞百濟及高麗之現實。

稱天皇、天后,改元上元

鹹亨五年(六七四)八月十五日,唐高宗追尊六代、五代祖及妣為皇帝、皇后,增高祖、太宗及皇后諡號,改稱高宗為天皇,武后為天后,以避先帝、先後之稱。改元上元,大赦天下。

改章服制

上元元年(六七四)八月二十一日,改品官至庶人章服制。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服深緋,金帶;五品服淺緋,金帶;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並銀帶;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並褕石帶;庶人服黃,銅鐵帶。一品以下文官,並帶手巾、算袋、刀子、礪石,武官亦可帶之。

蔣王李惲自殺

惲乃太宗第七子。貞觀五年(六三一)封郯王,十年(六三六)改封蔣王,安州都督。惲好聚斂,尤造器物服玩,永徽三年(六五七)徙梁州都督,裝車四百輛,沿途護送,州縣不堪其勞。有司彈劾,高宗特宥之。上元元年(六七四),遷箕州刺史。州錄事參軍張君徹等告惲及子汝南郡王煒謀反,高宗令通事舍人薛思貞馳傳驗按,十二月,惲惶懼自殺。高宗深痛惜之,斬君徹等四人,贈惲司空、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于闐王伏闍雄來朝

上元元年(六七四)十二月十三日,于闐王尉遲伏闍雄率子弟酋領七十人來朝。

波斯王卑路斯入朝

上元元年(六七四)十二月十六日,波斯王卑路斯入朝(一說鹹亨中,即六七零至六七三入朝)。先是,龍朔元年(六六一),唐在波斯建波斯都督府,以卑路斯為都督。不久,波斯為大食所滅,卑路斯因此入朝。唐授之為右武衛將軍。卑路斯請在長安立波斯胡寺,以作波斯人集會之所,置於長安醴泉坊。卑路斯後客死長安。

詔行武后之請

上元元年(六七四)十二月二十七日,武后上表言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免三輔之地租庸調;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國家聖緒,出自玄元皇帝(老子李耳),令王公以下習《老子》,每歲舉明經準《孝經》、《論語》策試;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前勛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量加俸祿;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詔書褒美,皆行武后之請。

崔行功,卒

上元元年(六七四),崔行功卒。行功恆州井陘(今屬河北)人。少好學,中書侍郎唐儉愛其才,以女嫁之。儉前後征討,所有文表皆行功為之。高宗時累轉吏部郎中、兼通事舍人、內供奉、司文郎中、蘭台侍郎。當時朝廷大典冊,皆出自行功及蘭台侍郎李懷儼之手。行功充使檢校四部群書。此書先由魏徵總知,後由虞世南、顏師古續之,高宗初,擇散官隨番讎校,其後詔東台侍郎趙仁本、舍人張文瓘、行功及懷儼相次檢校,行功專知御集。行功又參與撰寫《晉書》、《文思博要》,有集六十卷,另有醫書《崔氏纂要方》十卷。

通鑑記載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下上元元年(甲戌,公元六七四年)
春,正月,壬午,以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為雞林道大總管,衛尉卿李弼、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副之,發兵討新羅。時新羅王法敏既納高麗叛眾,又據百濟故地,使人守之。上大怒,詔削法敏官爵;其弟右驍衛員外大將軍臨海郡公仁問在京師,立以為新羅王,使歸國。
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賀蘭敏之既得罪,皇后奏召武元爽之子承嗣於嶺南,襲爵周公,拜尚衣奉御;夏,四月,辛卯,遷宗正卿。
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妣張氏為宣莊皇后;懿王為光皇帝,妣賈氏為光懿皇后;太武皇帝為神堯皇帝,太穆皇后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為太宗文武聖皇帝,文德皇后為文德聖皇后。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以避先帝、先後之稱。改元,赦天下。
戊戌,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帶;四品服深緋,金帶;五品服淺緋,金帶;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並銀帶;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並釒俞石帶;庶人服黃,銅鐵帶。自非庶人,不聽服黃。”
九月,癸丑,詔追復長孫晟長孫無忌官爵,以無忌曾孫翼襲爵趙公,聽無忌喪歸,陪葬昭陵。
甲寅,上御翔鸞閣,觀大?甫。分音樂為東西朋,使雍王賢主東朋,周王顯主西朋,角勝為樂。郝處俊諫曰:“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當推梨讓棗,相親如一。今分二朋,遞相夸競,俳優小人,言辭無度,恐其交爭勝負,譏誚失禮,非所以崇禮義,勸敦睦也。”上瞿然曰:“卿遠識,非眾人所及也。”遽止之。是日,衛尉卿李弼暴卒於宴所,為之廢?甫一日。
冬,十一月,丙午朔,車駕發京師;己酉,校獵華山之曲武原;戊辰,至東都。
箕州錄事參軍張君澈等誣告刺史蔣王惲及其子汝南郡王煒謀反,敕通事舍人薛思貞馳傳往按之。十二月,癸未,惲惶懼,自縊死。上知其非罪,深痛惜之,斬君澈等四人。
戊子,于闐王伏闍雄來朝。
辛卯,波斯王卑路斯來朝。
壬寅,天后上表,以為:“國家聖緒,出自玄元皇帝,請令王公以下皆習《老子》,每歲明經,準《孝經》、《論語》策試。”又請“自今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又,京官八品以上,宜量加俸祿。”及其餘便宜,合十二條。詔書褒美,皆行之。
是歲,有劉曉者,上疏論選,以為:“今選曹以檢勘為公道,書判為得人,殊不知考其德行才能。況書判借人者眾矣。又,禮部取士,專用文章為甲乙,故天下之士,皆舍德行而趨文藝,有朝登甲科而夕陷刑辟者,雖日誦萬言,何關理體!文成七步,未足化人。況盡心卉木之間,極筆煙霞之際,以斯成俗,豈非大謬!夫人之慕名,如水趨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若取士以德行為先,文藝為末,則多士雷奔,四方風動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