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米高空看中國

60萬米高空看中國

《60萬米高空看中國》是劉思揚著地理類著作,2020年首次出版。

《60萬米高空看中國》以“一省一脈絡,一地一經緯”為主線,融入“天地人和”的理念,從太空高度、歷史角度、區位精度、時代維度,用200餘幅專題地圖與衛星影像串聯起全國各個省份波瀾壯闊的奮鬥發展歷程,帶領讀者跟隨時代變遷的步履,去見證中國速度,感受大國榮光。

《60萬米高空看中國》入選了“中國好書”2020年10月榜。2021年1月,該書獲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年度好書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60萬米高空看中國
  • 作者:劉思揚
  • 類別:地理類
  •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 字數:40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評價,獲獎記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60萬米高空看中國》每一章的首頁都是一組大數據,用來介紹該地區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數、環境資源和交通情況。全書以省份為單元,從“黑龍江”拉開了序幕,它是中國最北的地方。當清晨的第一束光照進,整箇中國都甦醒了。接著,按照由北向南,由東往西的順序,縱覽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
書中從歷史大脈絡、大轉折、大事件中進行“提煉式”挖掘,尤重對經濟發展規劃、自然生態涵養、紅色文化資源、歷史人文風貌的提煉整合和展示,通過60萬米高空視角帶來的巨大視覺衝擊,呈現出強烈的今昔對比,讓讀者在更大的空間尺度上,看到自己的家鄉一路走來的模樣。

作品目錄

黑龍江: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
吉林:白山松水·黑土豐田
遼寧:遼河安寧地·振興新航程
內蒙古:萬里北疆·綠色長城
河北:慷慨燕趙·大好河山
北京:祖國的心臟·團結的象徵
天津:一條河的過往·一座城的開放
山東:向海而生·挺進深藍
安徽:江淮大地·人傑地靈
江蘇:山水鐘靈秀·最憶是江南
上海:海納百川·奮楫爭先
浙江:初心似錦照紅船·之江潮起正揚帆
福建:山海相交·潮湧八閩
台灣:狀似芭蕉貌似島·蘭花蝴蝶魚米鄉
江西:紅色江西·綠色崛起
廣東:珠江起風帆·改革再出發
澳門:“蓮”成一家·引以為“澳”
香港:融通人文·親近山水
海南:碧海連天遠·瓊崖儘是春
廣西:江海合鳴·壯美廣西
湖南:一湖三湘四水情·芙蓉國里盡朝暉
湖北:臨江而興·因水而靈
河南:中部崛起·正當時
山西:表里山河壯美·文化源遠流長
陝西:一嶺分南北·一城通古今
寧夏:塞上江南·神奇寧夏
甘肅:交響絲路·如意甘肅
新疆:同心築夢映天山·咱們新疆好地方
青海:山宗水源·青海不遠
四川:一眼望川·生生不息
重慶:兩江奔流處·山水魔幻城
貴州:天地對視·一眼萬“年”
雲南:草木競秀·彩韻雲南
西藏:世界屋脊·人間奇蹟

創作背景

2019年,新華社首創衛星新聞全新報導樣式,推出“60萬米高空看中國”系列報導,一上線就獲超50億點擊瀏覽、超2億次轉發評論互動。2020年,新華社與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攜手,將網際網路數位技術與紙質圖書有效嫁接,使新媒體與傳統出版物優勢互補,《60萬米高空看中國》圖書應運而生。
該書出版過程中,編寫團隊聯合新華社31個國內分社及亞太總分社、駐台記者站,大規模充分調度資源,蒐集並提煉多方面素材;編輯團隊多次入京研討出版計畫和細節,與專家一起對200餘幅專題地圖、3D混合示意圖反覆核對把關;蘇科社還約請業內專家對600餘頁書稿從數據精確性、內容科學性、文字可讀性等方面反覆打磨。

作品鑑賞

60萬米高空看中國
圖文書
60萬米的高空,不是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而是綜合調度了高景一號、高分一號、高分二號、高分六號、資源三號等10餘顆平均軌道高度約60萬米的對地觀測衛星進行內容采編,是從60萬米的高空來俯瞰華夏大地的滄海桑田宏闊變遷。巨大的視覺衝擊,強烈的今昔對比,包舉宇內席捲八荒的氣勢,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駕臨,從大興安嶺到東方明珠,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山川蒼莽,江河奔流,平疇萬里,縱橫八荒,大幅宏闊的圖片,清晰逼真的線條,五彩斑斕的色調,讓人有翱翔神州大地凌空于飛一覽眾山小的視覺衝擊與審美享受。書中還有200餘幅專題地圖,十里長安大街的盡收眼底,珠江三角洲的春潮湧動,大上海浦江兩岸的萬家燈火,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撼人心魄,凡此等等,精準權威,纖毫不差。
60萬米高空看中國
地形圖
從開篇的黑龍江這個天鵝明珠開始,到世界之巔的青藏高原壓軸,34個省級行政區,資源的調度,視角的選擇,時間節點的把握,事非經過不知難。書中的圖片,都經過了精心的打磨,反覆的比較,嚴格的篩選。
60萬米高空看中國
地形圖
該書的文字簡約爽潔,要言不煩。《60萬米高空看中國》,著眼點固然是在60萬米高空看中國的滄海橫流物華天寶,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70餘年的砥礪前行歲月崢嶸。書的編排體例是以每一個省市區為別來一一介紹,它在敘述每個省市區的歷史沿革、斗轉星移之時,既有歷史既往的追溯,更有現實巨變的勾勒,提要鉤玄,高屋建瓴,堪稱簡約明了的地方人文手冊。書中特別注重一些地方名稱的來歷,諸如福建從何而來何時建省?湖南湖北何時分置?黑龍江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為何如此之晚?這些文字介紹,考究,真確,令人信服。
全書採用簡單易懂的敘述方式,摒棄了枯燥乏味的“概念知識”,加入了娓娓道來的人文常識,讓“研究地圖”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屬。看著看著,竟有種在與人談話交流的感覺。年齡尚小的學生也不用擔心,只要識字量豐富,完全可以獨立閱讀。

作品評價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總編輯郁寶平:通讀全書,既是一場大美中國的發現之旅,也是一次前所未見的探索之旅。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這本書是“遙感時代背景下的視覺盛宴,開創了空、天、地信息技術互動套用的新場景,讓讀者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閱讀時代——實體圖書、內容線上、數字地球、互動體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劉先林:“書中百餘幅繪製精美、震撼人心的專題地圖背後,不僅承載著會‘說話’的寶貴數據,而且讓測繪地理信息以主角的身份,帶領我們飽覽祖國山川,傾聽山河湖海講述新中國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獲獎記錄

2021年4月,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選的2020年度“中國好書”名單。

作者簡介

主編:劉思揚
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新華社十佳記者稱號,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4年獲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采寫和參與采寫的多篇新聞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一等獎。2016年1月任新華社副社長、黨組成員。2017年主編的《太空日記:景海鵬、陳冬太空全紀實》獲得國家圖書館第十三屆“文津圖書獎”、第五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金獎等三十餘項榮譽。
編著: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
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是新華社綜合運用多種衛星技術手段進行空間信息技術媒體套用研究,以及產品研製、生產、傳播的科研實體,是媒體融合生產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個重要研究單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