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從化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圍繞建設幸福美麗生態之城總目標,堅持生態立區、產業強區、特色發展,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預計2020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0億元,順利完成較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標。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6.5:34.5:59.0,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較2015年提高8.27個百分點。經濟活力不斷湧現,實有市場主體4.48萬戶、企業1.57萬戶,較2015年末分別增長62.12%和135.35%;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29家,較2015年末增長25.3%。科技創新加快進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到51%,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是2015年的三倍。服務業加快發展,社會零售品總額達到188.83億元,年均增長16.9%。
  產業發展平台更加堅實。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初步建成現代化園林式生態園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超200個、投資總額20億元,聚集工業企業430家、實現年納稅17億元,明珠工業園提前實現工業產值、稅收三年翻番目標。粵港澳大灣區(從化)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平台推進順利,依託萊恩醫藥研究院GLP中心、天勤生物GLP安全評價平台等資源,打通新藥研究試驗最後一公里。順勢打造數字經濟套用場景創新示範區,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5G雲計算中心成功落戶,帶動一批商業IDC項目以及數字套用企業集聚發展。從化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預計旅遊總收入達412億元;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旅遊綜合競爭力連續9年在全省67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一。乘勢謀劃建設溫泉總部集聚區,打造集聚總部經濟、國際商務、文化旅遊、休閒康養、高端教育等功能的現代都市空間。
經濟開放水平不斷躍升。搶抓機遇打造穗北國際交往中心,從都國際論壇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三次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參會外賓,並發表重要講話;世界生態設計大會永久落戶,2個聯合國下屬機構進駐。習近平總書記見證簽署的中瑞低碳城市項目合作內容加快落實。深化與香港、澳門地區的合作,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投入運營,舉辦純演示性速度馬術比賽,打造粵港兩地規則銜接的成功範例。建設黃埔—從化產業共建合作區,首期“南方美谷”進展順利,中新知識城“五鎮聯動”再添新動能。資源要素對外往來更加便捷,捷運14號線建成通車,從化人民圓了“捷運夢”;北三環高速、汕湛高速、新廣從路快速化工程實現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里程較“十二五”時期增長26.1%;佛清從高速、街北高速改擴建等項目紮實推進,從埔高速、廣連高速順利動工。
(二)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屏障更加穩固
持之以恆厚植生態優勢。入選“中國十佳綠色城市”,榮獲2020年《廣州城市治理榜》“高質量發展榜”GEP特別獎,環境競爭力連續4年蟬聯全市榜首。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9.1%左右。蓮麻等5條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環境空氣綜合指數在全市保持最優。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國考流溪河山莊斷面連續7年穩定達標,流溪河流域溫泉鎮以上30條一級支流水質基本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劣V類支流實現清零。以全省第一名成績入選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區)。啟動流溪河流域灘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百里生態濕地公園帶、流溪河碧道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推進,鴨洞河、龍潭河等碧道建設示範段和夏灣拿濕地公園成為深受民眾喜愛的綠色共享空間。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河(湖)長制,168宗小微水體達到“三無”目標。清理整頓“散亂污”場所658家。整治畜禽養殖場950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5.16%的全市領先水平。污水處理廠實現建制鎮全覆蓋,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2.9萬噸,出水標準全部達到國省標要求。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從38%提高到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5年實現“負增長”。實現一萬平方米以上建築工地揚塵線上監測全覆蓋。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創建全省首個環境公益訴訟聯合檢測實驗室、補種復綠基地。
  (三)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區建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深入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5+1”試驗任務。南平、西和、蓮麻等村入選全國環境整治示範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20個特色小鎮建設提速增質,帶動核心村人均年收入三年翻番,4個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成功打造6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世界一流的公豬種業基因庫、亞洲單體最大的蛋雞產業園、全省首家植物工廠竣工投產。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入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3家。太平鎮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0個現代農業研究院、廣東省“一村一品”創新設計研究院掛牌運營。艾米稻香小鎮5G數字農田方案在瑞士向全球首發;花卉研究中心獲評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荔枝蜜、玫瑰柑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率先引入直播電商啟動荔枝定製工作,推動荔枝從“最遲熟”到“最早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221條行政村率先全部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和美麗宜居村標準,36條行政村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村級民主法治議事大廳實現全覆蓋,立體化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上榜全國首批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農村建房管理指引和建築工匠管理辦法;上榜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組建農村集體資產交易中心,累計完成集體資產交易2403宗、交易總標的破21億元。打造穗北紅色文化產業帶,高標準建設全國首個鄉村憲法館、蓮麻黨章學堂、中央一號文主題館、“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平台。
(四)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空間布局加快最佳化。“一核兩翼三帶”總體空間布局不斷最佳化,“一核”綜合城市功能顯著提高,“兩翼”引擎作用日益凸顯,“三帶”協同發展效應持續顯現。開展61項控規和規劃條件論證編制工作,控規覆蓋率提升至64.76%。國土空間規划進一步最佳化,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等控制線,劃定工業產業區塊60.18平方公里。鰲頭鎮以全省第一的成績入選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區域交通更加通達便利,從化大橋、從化大道(一期)首段、北星路、神崗大橋等實現通車,3個縣道項目、355國道青雲路口立交橋、青雲路與河濱路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高湖路、鳳凰城立交連線線等項目順利動工,通過路網建設使得舊城區由原有的26平方公里拓展至55平方公里;實現村村通公交目標,新建、改造“四好農村路”352.2公里。第七熱力資源電廠(一期)投入使用,二期項目順利啟動。推進16個110千伏及以上輸變電項目,7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基本實現行政村光纖全覆蓋,新增光纖入戶39萬戶,新設4G基站2591座、5G基站1264座。新鋪設中低壓燃氣管網310.75公里、市政供水管網135.6公里。
  城市功能品質加快提升。全力推進9個“三舊”改造項目,東風村、聯星村西華社舊村全面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沙貝村、赤草村等5箇舊村改造項目前期工作紮實開展;完成22個老舊小區和舊村莊微改造項目,建成紀念碑公園、鼓樓濟渡廣場等“城市微客廳”。在中心城區精心規劃、永久保留荔博園、艾米稻香小鎮兩個主題農業公園,不斷拓展城鄉居民綠色共享空間。老溫泉煥發新活力,溫泉東路外立面煥然一新,盤活50多棟閒置物業,灣區設計開放大學投入運營,荔枝蜜公園開門迎客,首創“前店後創”模式的粵創街建成開業。全力拆除違建773.7萬平方米,堅決打擊違建行為。2696個垃圾分類收集點分布全區,全面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和100%無害化處理。
(五)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改善。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連年占比超七成,支出總額較“十二五”增長103.19%。每年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預計城市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超4.4萬元、2.3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5%以下。實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工程,培養技能人才超2.4萬人次。城鄉居民醫療、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均達100%。面向城鄉低保、低收入、特困對象發放各類資金超6.7億元。建成新福利院、新敬老院、區級和3個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成保障性住房1490套。啟動河東、河西、溫泉三個生態安置區建設。區域慈善綜合指數躍升至全市前列。
  公共事業全面發展。南醫五院成功創建“三甲”。區中醫醫院遷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從化婦女兒童醫院、南醫五院門診大樓等項目進展順利。投入1.74億元完成13個醫療機構遷(擴)建及標準化改造項目。25萬城鄉居民享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建全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年均增幅超15.4%。新開辦35所幼稚園,新增學位11340個。引入市六中、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等市屬一流教育資源。全省首個“一站式”婚育服務示範基地落戶。建成文化館分館、圖書館分館各8個。成功舉辦全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等20多場大型活動賽事。
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深入實施“千企幫千村”工程,34家企業現場簽約幫扶。投入扶貧資金5.3億元,全區209個貧困村集體實現兩個100%脫貧目標。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取得顯著成效,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1個、惡勢力犯罪集團8個、涉惡團伙74個,依法處置涉案資產價值6816.08萬元。刑事治安案件類警情連續10年下降。全區無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無重大森林火災。“綜治格線+”等社會治理創新項目走在省市前列。
  (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取得新進展
  改革創新穩步有序。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營商環境有效改善,開辦企業最快半天辦結。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1652項依申請事項全部進駐政務服務大廳,“一門率”“一窗率”“可網辦率”均達100%;區本級行政許可事項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辦事不用跑”,辦理時限壓縮92.35%。西和萬花風情小鎮“點狀用地”改革試點在全市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促進民宿發展的政策檔案,推動民宿產業規範化、標準化、品質化發展。
  依法行政推進有力。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深化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對接,紮實辦理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回復率、辦結率、滿意及基本滿意率均為100%。依法依規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提請區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政府規範性檔案41件,清理政府規範性檔案160件。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配強法律顧問,辦理行政複議案件200件,政府入口網站公開信息超過1.4萬條。
作風建設紮實有效。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審計監督進一步加強,規範財政專項資金使用,開展項目審計79宗、規範資金9977萬元。不斷完善財政監管體制,“三公”經費壓縮31.6%。
首次獲得“廣東省雙擁模範城(區)”榮譽稱號。圓滿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同時,國防動員、軍民融合、民族宗教、婦女兒童、信訪、殘疾人、僑務、對台、貿促、氣象、地震、人防、文史、檔案、保密、物價、供銷、修志、仲裁、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也都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們迎難而上、砥礪前行的五年。特別是去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實現了疫情“零傳播、零擴散”,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抗疫答卷。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全體人民識大體、顧大局,高度自覺支持配合疫情防控,萬眾一心、並肩作戰,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全區黨員幹部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環衛工人、抗疫物資生產運輸人員等日夜堅守、不畏艱險、忘我工作,舍小家顧大家,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在大災大難面前的使命擔當;廣大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積極募捐、籌措防疫物資、參與一線防控,匯聚起疫情防控的強大合力。我們全區上下風雨同舟、齊心協力,鑄就了一道抵禦疫情、護佑生命的鋼鐵長城,新時代從化精神在這場戰役中得到了充分的磨礪與升華。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是我們攻堅克難、加壓奮進的五年,是我們凝聚智慧、加快趕超的五年,是全區上下團結一致、共克時艱,奮力拚搏、迎難而上的五年。這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同時,這也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工作部署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全區人民、駐地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奮戰在我區抗疫第一線的全體工作人員及其家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短板與問題: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經濟成長壓力增大,企業發展困難增多,外貿出口面臨較大挑戰;產業層次總體偏低,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不夠,缺乏引領性、支撐性的重大產業項目;綜合交通體系還不健全,開放融合基礎還不堅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城鄉融合發展程度不足,鄉村振興還要更有作為;社會治理不夠精細,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滿足民眾美好生活嚮往還需持續發力;部分幹部創新擔當意識不強,幹事創業氛圍仍需進一步濃厚。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市從化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編制了《廣州市從化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將是我區生態價值轉化的釋放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城鄉融合發展的提升期,開放更具成效的機遇期。我們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牢牢抓住發展機遇、厚植髮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加快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快速平穩健康發展。
“十四五”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聚焦“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高水平建設幸福美麗生態之城,奮力在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爭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排頭兵,助力全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高水平建設幸福美麗生態之城,爭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排頭兵的總體目標統籌之下,奮力打造文明富裕的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全面協調的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生態宜居的粵港澳大灣區灣頂“綠谷”,開放共享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谷”。
展望2035年,從化區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競爭力將大幅增強,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上新台階,生態價值創新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樣板。
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全力爭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排頭兵。堅持生態立區原則不動搖,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功能,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全力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積極探索生態價值創新路徑,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持續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基本實現全面綠色轉型。
——全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科研力量最佳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大力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以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為引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努力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內涵式增長。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產業強區不動搖,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將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斷最佳化調整全區產業發展布局,做強做大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全力推進黃埔—從化產業共建合作區、溫泉總部集聚區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全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堅定不移走城鄉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全國全省鄉村振興中當好示範表率。
——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融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良性循環,對標最高最好最優,營造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
——全力改善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使城市成為人民民眾的高品質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升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偉大歷史時刻,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高水平建設幸福美麗生態之城的起步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要繼續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決維護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全區上下要堅決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深刻認識疫情防控鬥爭的艱巨性、複雜性、嚴峻性,深刻領會疫情防控必須萬無一失、否則一失萬無的道理,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持之以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確保不出現反彈,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礎。要慎終如始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嚴密做好春節等重要節假日疫情防控,加強疫情監測預警,保持社區農村“三人小組”常態化運作,強化中高風險地區來從返從人員排查管控,嚴控大型民眾性活動和農村地區聚餐聚會活動,從嚴落實重大節慶活動防控措施。嚴防境外輸入風險,堅持人物同防、環境同檢,嚴密入境人員和跨境貨車司機全流程閉環管理,嚴格做好隔離點疫情防控措施,對入境物資加強全面檢測、預防性消毒、全鏈條監管。要緊盯關鍵領域完善防控體系。聚焦疫情防控隔離點、醫療衛生機構、農貿市場、學校、景區、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等人員密集重點場所,切實做好高風險崗位人群定期核酸檢測,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機構、藥店等“哨點”監測作用,引導民眾做好個人、家庭防護和及時規範就醫,減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動,進一步夯實防控屏障。
在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2021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粵港澳大灣區灣頂“綠谷”
率先啟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在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中爭當排頭兵。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力爭到2025年基本達峰,2028年穩定達峰。爭取全省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研究院落戶從化。嚴格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準入,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步推動公共運輸領域全面電動化,引導居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科學制定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約束性指標,實施1萬畝森林碳匯工程,推行林長制,加強森林保護和撫育,提升生態公益林質量。全面摸清退耕還林、退果還林的潛在林地空間底數,力爭為廣州率先實現碳中和願景預留空間。
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抓好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工地揚塵、移動源污染等綜合整治,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95%以上。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快15條合流渠箱雨污分流改造,完成300公頃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新(擴)建2家污水處理廠,確保流溪河從化段國考省考斷面穩定達標、一級支流實現“長制久清”。紮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健全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及修復名錄的退出機制,強化塑膠污染治理工作,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堅持“綠”“美”雙優,提升生態環境顏值。加快推進全區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實施還綠於民、還景於民工程,完成風雲嶺景觀綠化建設、環山公路復綠工程,建設3個以上口袋公園,提升大廣高速、105國道、8條城區主幹道綠化品質。深化國家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繼續推進鴨洞河(二期)、羅沙河等碧道示範段及百里生態濕地公園帶建設,打造“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從化樣板。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價值創新策源地。研究制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南和技術準則,開展生態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流溪河水資源、森林資源、生態旅遊等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試點工作,編制生態產品目錄清單。創新生態農業、生態旅遊、休閒康養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生態產品質量標準、質量追溯體系,打造生態產品綜合交易平台,積極融入廣州期貨交易市場,在全市生態產品交易中搶占先機。
(二)全力打造開放共享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谷”
最佳化配置科研力量,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制定出台科技強區計畫及配套實施方案。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圍繞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等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打造生物醫藥共性技術平台、AI套用場景創新研究院等產業創新平台,鼓勵灣區設計開放大學、廣東省生態工業設計研究院等聯合開展跨學科、跨行業研究,推動創新要素集聚。著力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企業群體,爭取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依託院士工作站和駐從高校等資源,加大人才培育和引進力度,新引育一批高層次人才。健全人才“上管老下管小”組合式服務體系,提供子女優先入園入學、人才公寓分配、租購房補貼等優待,制定人才創新激勵辦法。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鼓勵全社會力量多渠道持續投入,推動R&D占比提高至2.3%以上。
著力厚植髮展動能,推動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制定出台生物醫藥、智慧型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圍繞產業規劃,聚焦世界500強、民企500強、上市公司和行業領軍企業,著力引進一批符合我區產業和生態定位的優質項目。鼓勵本地企業在我區增資擴產,支持企業利用原有工業用地提高建築密度和容積率。加快構建穗港馬產業經濟圈,加快推進香港賽馬會國際馬匹隔離場等項目建設。深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推進穗北紅色文化產業帶和穗北紅色戶外課堂建設,加快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以及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力爭引進1—2個重大文旅產業項目。
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套用場景創新示範區,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制訂實施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加快建設明珠智慧產業園,推動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5G雲計算中心、泛浙大產業園等項目儘快動工。努力吸附一批終端套用領域龍頭企業,同步布局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數字產業。依託艾米稻香小鎮、荔博園、新開花谷等平台載體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依託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生態設計小鎮等平台載體推動工業數位化,結合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推動旅遊業智慧型化,構建數字經濟產學研合作的成果孵化體系,推動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發展。
以推動產城融合為重點,著力打造支撐創新發展的園區載體。加緊完善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公共配套,啟動一批人才公寓建設,滿足園區企業不同類型人才的住房需求,促進城區優質基礎教育和醫療資源向園區延伸。最佳化鎮(街)與園區的路網銜接,打通吉祥大道、幸福大道、寶珠大道、機車大道等斷頭路,探索建立園區與鎮(街)利益分享的創新機制,鼓勵鎮(街)為園區提供發展空間和公建配套,促進園區與鎮(街)一體化協同發展。聚焦新能源汽車、智慧型裝備、智慧型家電家具、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圍繞現有企業補鏈穩鏈強鏈控鏈,想方設法就近騰出空間,形成片區產業集群。聚寶、龍星、石海、美都等片區圍繞龍頭企業做文章,鼓勵建設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推動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高質量建設黃埔—從化產業共建合作區,打造跨區域城鄉融合發展典範。加快推進片區整體策劃和規劃編制工作,細化產業、功能布局和時間節點。加緊已供地的明珠片區啟動區規劃設計、招商選資等工作,著力打造生物醫藥、醫療美容等融合發展的“南方美谷”。啟動太平片區城市更新和舊村整體改造工作,加快從埔高速、高湖路、118省道項目進度。不斷健全與黃埔區的合作機制,主動承接中新廣州知識城等地區產業外溢,推動中新知識城產業和用地政策的銜接落實,培育優勢產業集群。
高標準建設從化溫泉總部集聚區,打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樣板。聚焦打造高品質、低密度的總部辦公區,科學制定規劃建設的“路線圖”“時間表”,力爭在上半年完成片區控規及城市設計成果審批工作,持續深化4個片區的功能設計和產業定位,加快推進小海河片區國際學校、中央生態田園、生態創新大道(一期)、設計主題公園建設等一批項目,實施好老溫泉新活力最佳化提升三年行動計畫,辦好從都國際論壇、世界生態設計大會等高端國際會議,最佳化吸引高端資源要素的軟硬體環境。
(三)全力打造文明富裕的全國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換擋加速。嚴防死守29.25萬畝耕地紅線,鞏固“零棄耕”專項整治成果,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1萬畝,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7.1萬噸以上、口糧絕對安全。高標準謀劃建設現代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持續推進“1+5”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力爭新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省級1家、市級2家。實施品牌戰略工程,聯合省“一村一品”創新設計研究院,擦亮從化香米、井崗紅糯、玫瑰柑、香蜜山枇杷、上羅紅柿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支持農業品牌“走出去”。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向粵菜創新、“南粵小吃”品牌化運營發展,創精從化呂田芥菜、泉水鯇魚、荔枝乳鴿、鰲頭烏鬃鵝等從化特色菜。強化線上推廣、品牌建設、數位化賦能,將民宿康養、直播電商、文化創意、定製團購與現代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鄉村旅遊緊密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攜手校企研多方合作,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換擋加速。依託省農業科技園區、10個現代農業研究院、國家天南星科種質資源庫、公豬種業中心,瞄準優質育種、創新種質、高效繁育,推動荔枝、花卉、香米、蛋雞、種豬等農業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新開花谷、荔博園、艾米稻香小鎮為引領,深化5G與精準種殖養殖、農機管理融合發展,全力推進數字農業建設。密切與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合作,積極引進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落戶,深化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換擋加速。嚴格落實“一戶一宅”,力爭率先完成存量農房微改造,加強對新建農房風貌塑造與管控,集中打造蓮塘—格塘等4個農房風貌提升示範片區。繼續深化“五大美麗”行動,結合鞏固提升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打造“四小園”生態樣板等工程,持續抓好農村改廁、污水和垃圾處理,以南平靜修小鎮為首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升級版,再創至少20條特色精品村。整合分散鄉村旅遊資源,力爭再創3條旅遊文化特色村,2條以上“國字號”“省字號”美麗鄉村和鄉村精品旅遊線路。建好格塘、羅洞等一批村史館,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治理“10員”工作機制,全面完成全國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示範區建設工作。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打造“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鄉村工匠”等特色勞務品牌。
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稟賦,推動鄉村振興動力源建設換擋加速。增強11個鎮墟綜合服務能力,把鎮墟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完善村企利益聯結機制,推行“訂單收購+保底分紅”“土地流轉+務工收入”等合作模式,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充分挖掘20個特色小鎮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堅持“產城人文旅”融合發展,提升小鎮輻射能力。羅洞工匠小鎮引進非遺傳承人落戶開館,支持高等院校設立特色工藝教學科研實踐基地,擦亮小鎮工匠產業品牌。格塘南藥小鎮深化科商農融合發展模式,開展中草藥優質種苗繁育,為發展中草藥前端供應鏈提供平台支撐。西塘童話小鎮、西和萬花風情小鎮支持文旅品牌共促共建,提高研學文旅產業核心競爭力,在後疫情時代鄉村旅遊競爭中贏得主動。力爭5個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庫。
(四)全力打造全面協調的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以推進“5+1”試驗任務為統領,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改革。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持續發力,促進城市人才資源優勢反哺農村。推廣“點狀用地”改革試點經驗,抓好鰲頭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各項工作,力爭拓展到全區。深化“一件事”主題套餐、“一門式”政策兌現、“一站式”公共服務等改革,推行當場辦結、一次辦結、限時辦結和容缺受理、信任審批等制度。深化“交地即開工”改革,探索“先建後驗”審批模式,全面實現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再壓減。加快區屬國企改革,推進流溪集團、水務集團、糧食集團和廣播電視網路公司等區屬國企重組整合,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國企做實做細核心業務,提升企業競爭力,使國企更好服務城鄉融合發展各項任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落實民營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勵民營企業參與城鄉融合發展。
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拓展城鄉融合發展新空間。落實省市最新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出台區級政策辦法和工作指引,抓好25箇舊村改造、16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重點推進東風村、禾倉村、聯星村西華社舊村改造以及大津電器舊廠房改造項目,加快推進沙貝村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推動存量工業企業逐步“退城進園”,抓好退出後原有廠房地塊收儲。大力實施土地連片儲備,重點抓好鄧村、屈洞、李仔園等地塊收儲,落實儲備土地圍蔽管護。依法依規從嚴處置閒置土地,力爭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0畝,加大對“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標”工業用地的處置力度。堅決完成上級下達的違建治理任務,確保違建“零增長”。
以規劃為引領,打造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圍繞流溪·三里、從城“西苑”等重點功能片區,推進控規編制、城市設計、土地收儲等前期工作。依託捷運14號線太平、神崗、赤草站點區域,全力推進流溪·三里建設,一體謀劃推進舊村改造片區策劃和交通路網規劃配建,高品質打造流溪·津里商圈,協同推進商業綜合體、綜合三甲醫院等配套設施建設,積極發展南藥研製、高端醫療等特色產業,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範區。依託京港澳高速鰲頭出口片區,全力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從城“西苑”,著重最佳化城市設計、片區策劃、產業規劃,加快推進閒置低效用地收儲工作,推動成熟地塊儘快盤整出讓,啟動神棋公路改擴建、355國道快速化改造等交通項目前期工作,聚焦發展研發設計、低碳節能、商務中介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植物工廠、設施農業、休閒農業等現代都市農業,連結沿線關鍵節點,合力建設355國道廊道經濟圈。
以快速便捷為目標,積極融入大灣區交通圈。抓好鐵路樞紐規劃選址、交通銜接規劃及周邊地區概念設計,積極推動廣河高鐵廣州段、廣中珠澳高鐵知識城和從化聯絡線、捷運37號線等軌道交通項目加快落地,推進廣連高速、佛清從高速以及街北高速改擴建等項目。圍繞“三縱三橫”布局織密區內交通路網,促進從化大道(一期)、北星路、向陽大道延長線全線打通,加快鳳凰城立交連線線等項目施工進度,謀劃啟動從化大道(二期)、迎賓大道(一期)等項目。
以補齊短板為著力點,切實提升城鄉功能品質。推動萊茵商業廣場和遠達廣場儘快開業,加快欣榮廣場提升改造進度,持續做旺海塱商圈。高標準謀劃東風、旺城商圈建設。加快河東、河西、溫泉三個生態安置區建設。著力降低市政管網漏損率,抓好北部供水管網和高湖路市政供水主管工程建設。力爭從西站配套220千伏線路工程、220千伏從化站3號主變擴建工程、110千伏珠江國際城輸變電工程按期投產。新鋪設中低壓燃氣管網47公里,覆蓋居民用戶1.2萬戶。完成30宗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標準化建設任務。支持建設一批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設施。深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新設一批充電樁以及5G基站,完善城鄉智慧路燈等設施建設。
以共建共治共享為原則,努力實現城鄉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以電信、網路詐欺為代表的疑難新型犯罪,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最佳化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搭建“線上線下”社區服務治理平台,力爭創建市級容貌示範社區2—3個。啟動“如願行動—幸福+”計畫,深化“社工+”戰略,以帝田村、鳳二村社工站為試點,加強全區村(居)社工站建設。
(五)全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持續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質。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開展常態化大規模多方式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000人以上。建成區救助安置服務中心、困境兒童法治關愛保護站,鼓勵有條件的幼稚園提供托育服務,實現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加快推進區中醫醫院遷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從化婦女兒童醫院、南醫五院門診大樓等項目,推動創建健康促進區。逐步推進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全覆蓋,力爭12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標準。積極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新開辦公辦幼稚園4所,新增學位945個。加快推進市六中從化校區項目建設,著力引入更多優質教育資源落戶從化。促進教育優質多樣化發展,創建一批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體育品牌特色學校。著力解決老城區停車難問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出一批迎接建黨100周年精品文藝作品。建成廣州市婚俗文化館。完成河濱游泳場、博物館升級改造。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爭取實現省雙擁模範區“二連冠”。
著力提升服務管理水平,狠抓項目落地見效。釐清政府部門職能,避免職責交叉分散。推動事業單位改革、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走深走實,向基層放權賦能。深化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單辦理工作,解決一批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快政府數位化轉型,提升企業代辦服務質量,全面提高行政效能、最佳化行政服務。認真抓好項目謀劃儲備,設立項目前期工作專項經費,提前開展規劃研究和項目評估等工作,保障項目質量效益,實現早規劃、早落地、早見效。著重抓好籤約未開工項目落地轉化,強化項目投資、畝均稅收等綜合評估,建立重大項目“一站式終身服務”體系,對項目簽約、開工、投產、運營全程實行專人負責制,力爭全年工業項目新開工6個、竣工投產8個,完成工業投資30億元以上。深化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推進建設28個市重點項目、58個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2.94億元,帶動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較好增長。
著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馳而不息改進工作作風。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區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社會公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式,最佳化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健全決策後評估和糾錯制度。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加強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全面增強政府系統履職盡責的能力素養,嚴肅處理亂作為、不作為、慢作為、懶作為。高標準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化精文減會,著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勤儉節約辦一切事情,進一步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全面強化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嚴格履行“一崗雙責”。持續推進重點領域審計監督,推進部門預算執行全覆蓋審計、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管理,強化國有資產監管。完善綜合考評體系和容錯糾錯機制,努力營造敬業擔當、主動作為的幹事氛圍。
各位代表!擊鼓催征穩馭舟,奮楫揚帆啟新程。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乾”的作風,推動“兩區兩谷”起好步,為高水平建設幸福美麗生態之城而努力奮鬥,以優異的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名詞解釋:
  1.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2.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
  3.中新知識城“五鎮”聯動:發揮廣州知識城(九龍鎮)增長極作用,輻射帶動鐘落潭、花東、太平、中新等四鎮聯動發展。
  4.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5.“5+1”試驗任務: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搭建城中村改造合作平台,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和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驗任務。
  6.“兩個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
  7.“雙區”建設、“雙城”聯動: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新征程中持續釋放“雙區驅動效應”,推動廣州、深圳“雙城”聯動,在新征程新高度上“比翼雙飛”。
  8.“一核一帶一區”:“一核”即珠三角地區9市;“一帶”即沿海經濟帶,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東西兩翼地區7市;“一區”即北部生態發展區5市。
  9.“1+5”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已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名單的省級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生豬、蛋雞、荔枝、柑橘、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鏈基地等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0.“五大美麗”行動:美麗家園行動、美麗田園行動、美麗河湖行動、美麗園區行動、美麗廊道行動。
  11.“四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
  12.“10員”:農村保潔員、農村公廁管護員、農村污水處理巡檢員、農村道路維護員、農村綠化養護員、農村田園生產督導員、農村水電保障員、農村公益設施管理員、農村公共安全管理員、農村志願服務員。
  13.流溪·三里:流溪和里、津里、福里,分別位於捷運14號線太平站片區、神崗站片區、赤草站片區。
  14.“三縱三橫”:三縱即從化大道、環市路、八鄉大道,三橫即北星路、迎賓大道、環城北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