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2020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2020年西北太平洋南海水域中熱帶氣旋的活躍時間段。該年颱風季為自該年開始連續多年活躍程度低於平均水平的第一年,受厄爾尼諾衰退與拉尼娜發展等因素影響,2020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程度顯著弱於常年平均,颱風整體強度偏弱,生成數量略偏少、生成源地顯著偏西近岸,但夏末北上與秋季西行颱風數量較多,個別極端強度突出。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首個熱帶氣旋颱風黃蜂於2020年5月12日生成,末個熱帶氣旋颱風科羅旺於12月21日消散。該年春季出現近海強颱風,夏季前期颱風活躍程度顯著偏低,有記錄以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夏季後期與秋季中期分別出現集中生成活躍,深秋出現極端超強颱風。全年共有23個熱帶氣旋獲得國際命名,其中中央氣象台認定的最強風暴為颱風天鵝,最大風速達到其認定的70米/秒。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對西北太平洋地區整體造成的災害較常年偏輕,但菲律賓、越南等部分國家地區受災偏重。颱風黃蜂颱風莫拉菲颱風天鵝颱風環高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其中“天鵝”與“環高”為一年之內連續兩個影響菲律賓達到前十嚴重的颱風;颱風蓮花對越南造成嚴重災害;中國颱風登入偏少,災害損失較常年偏低,但近海快速加強登入數量較多,東北地區短時間遭遇三個較強北上颱風連續襲擊。此外,該年被菲律賓提出除名的颱風數量達到4個,創下單一成員單年除名提名量最高記錄。

基本介紹

風季總述,範圍總述,活躍特徵,總述清單,活躍時間線,機構業務,命名法則,國際名單,菲律賓名單,除名颱風,活躍系統,國際命名系統,其它系統,風季影響,救災工作,

風季總述

範圍總述

太平洋颱風季的地域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颶風,屬於太平洋颶風季範疇。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級以上的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氣象廳(JMA)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20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給予該地區其認定的熱帶低壓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以正式編號,通常以三位略縮編號xxW或八位完整編號WPxx2020表示(W與WP指代西北太平洋)。

活躍特徵

2020年為厄爾尼諾衰退與拉尼娜發展年,菲律賓東側海盆大尺度大氣回響為反氣旋,加之前一年強印度洋正偶極子現象導致的北印度洋海溫春季至夏季的顯著偏高,導致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夏季異常偏強偏南,西北太平洋與南海季風槽異常偏弱,對流活動受到抑制,不利於熱帶氣旋活躍發展,更在有記錄以來首次出現了7月無颱風生成的記錄。7月以後隨著副熱帶高壓北抬,颱風生成抑制逐漸解除,加上前期累積的海洋能量需要釋放,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在8月出現第一段集中活躍期,出現了較多近海生成快速加強登入的颱風以及多個以較高強度北上的颱風。進入10月,副熱帶高壓強度仍保持偏強,副高南側偏東風偏強,與西南季風交匯互旋,再加上高海溫等因素,利於颱風活躍發展,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在10月出現第二段集中活躍期,出現了較多西行趨向菲律賓與越南的颱風,使得10月初報颱風生成數量追平歷史最高記錄(7個),並出現極端強度超強颱風(颱風天鵝,70m/s)。最終2020年成為2019年以來首個颱風活躍程度低於年平均水平的年份,並成為此後西北太平洋連續多年活躍程度低於年平均水平的第一年,在累計氣旋能量指數(ACE)與整體強度等多方面顯著低於歷年統計平均。
2020年全年最終一共有23個颱風獲得國際命名,生成數量較常年統計平均略偏低,颱風整體強度偏弱,生成源地整體明顯偏西近岸,前期活躍程度異常低迷,有歷史記錄以來首次出現“7月空台”,局部時間段(夏季後期與秋季中期)活躍集中度高,夏末秋初北上與秋季中後期高相似度路徑西行颱風數量較多,整體而言是一個明顯不活躍的颱風季。中國颱風登入偏少但近海生成快速加強登入較多,夏末秋初連續受到三個較強北上颱風影響,影響東北颱風偏多。相較於該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的低迷,北大西洋颶風活躍則得益於厄爾尼諾衰退與拉尼娜發展帶來的促進作用在該年異常強盛,使得該年西北太平洋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繼2005年、2010年以來第三次在單年命名熱帶氣旋數量方面少於北大西洋(30個),同時該年西北太平洋累計氣旋能量指數(152.8萬平方海里/平方時)亦低於北大西洋(179.8萬平方海里/平方時)。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路徑圖

總述清單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總述清單
項目
內容
首個熱帶氣旋
首個熱帶氣旋生成日期
2020年5月12日
末個熱帶氣旋
末個熱帶氣旋消散日期
2020年12月21日
國際命名總數
23
JTWC編號總數
26
CMA最強風暴
颱風天鵝(70m/s)
JMA最強風暴
颱風天鵝(120kt)
JTWC最強風暴
颱風天鵝(170kt)
熱帶低壓級及以上總數
26
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23
強熱帶風暴級及以上總數
18
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13
強颱風級及以上總數
8
超強颱風總數
3
17級以上超強颱風總數
1
人員傷亡
至少450人死亡
經濟損失
約40.6億美元
除名颱風
說明:最強風暴指的是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強度最高的風暴系統,由中心附近最高風速和中心最低氣壓共同判定,不同機構可能有不同的評價結果。
熱帶氣旋包括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級別,本欄目中的熱帶氣旋計數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發布的最佳路徑中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活躍時間線

生成月份
活躍系統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颱風鸚鵡
7月
8月
颱風森拉克、颱風黑格比、颱風薔薇、熱帶低壓06W、颱風米克拉颱風海高斯颱風巴威颱風美莎克(9月消散)
9月
颱風海神、熱帶低壓12W、颱風紅霞、颱風白海豚、颱風鯨魚
10月
颱風燦鴻、颱風蓮花、颱風浪卡、熱帶低壓Ofel、颱風沙德爾、熱帶低壓20W、颱風莫拉菲颱風天鵝(11月消散)、颱風艾莎尼(11月消散)
11月
颱風艾濤、颱風環高
12月
颱風科羅旺

機構業務

  • 中國氣象局(CMA)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六個等級,最弱的三個等級和日本氣象廳所規定的是同樣風速,“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日本稱“猛烈颱風”)和日本氣象廳不同。中國採用二分鐘平均風速來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熱帶氣旋等級
二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蒲福風級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超強颱風(SuperTY)
16級及以上
≥ 51.0
≥ 184
≥ 99.4
強颱風(STY)
14~15級
41.5~50.9
150~183
81~98.8
颱風(TY)
12~13級
32.7~41.4
118~149
63.7~80.5
強熱帶風暴(STS)
10~11級
24.5~32.6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8~9級
17.2~24.4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6~7級
10.8~17.1
37~62
19.5~33.5
註:本詞條中描述每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的最高強度以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認定的二分鐘平均風速為準。
  • 日本氣象廳(JMA)
日本氣象廳將熱帶氣旋劃分為四個等級,最高“颱風”等級再細化為三種不同的強度,最弱的三個等級與中國氣象局規定風速相同。日本氣象廳是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熱帶風暴及以上等級氣旋會被日本氣象廳命名,採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認證使用的颱風命名系統進行命名。日本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十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熱帶氣旋等級
強度
十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米/秒
單位:千米/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颱風(TY)
猛烈(Violent)
≥53.9
≥ 194
≥ 104.8
非常強(Very Strong)
43.6~53.6
157~193
84.8~104.2
強(Strong)
32.8~43.3
118~156
63.7~84.2
強熱帶風暴(STS)
24.4~32.5
88~117
47.5~63.2
熱帶風暴(TS)
17.5~24.2
63~87
34.0~47.0
熱帶低壓(TD)
≤ 17.2
≤ 62
≤ 33.5
註:日本的“猛烈”“非常強”“強”之說法分別對應中國的“超強颱風”“強颱風”“颱風”之說法,且對於同一強度的熱帶氣旋,由於計量標準不同,颱風級以上的熱帶氣旋定強數值方面日本十分鐘平均風速<中國二分鐘平均風速<美國一分鐘平均風速。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分級法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採用一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持續風速來區分熱帶氣旋等級。
以下是等級表:
熱帶氣旋等級
一分鐘中心最大風速
單位:英里/小時
單位:海里/小時(節)
單位:千米/小時
強颶風(MH)
超級颱風(ST)
五級超級颱風(ST-5)
≥ 157
≥ 137
≥ 252
四級超級颱風(ST-4)
150~156
130~136
240~251
四級颱風(非超級颱風)(TY-4)
130~149
113~129
209~239
三級颱風(TY-3)
111~129
96~112
178~208
二級颱風(TY-2)
96~110
83~95
154~177
一級颱風(TY-1)
74~95
64~82
119~153
熱帶風暴(TS)
39~73
34~63
63~118
熱帶低壓(TD)
≤ 38
≤ 33
≤ 63
註:三級颱風以上等級的熱帶氣旋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屬於“強颶風”(Major Hurricane)水平,持續風速達到150英里/小時(130海里/小時)以上的熱帶氣旋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非官方分級中屬於“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水平。
  • 不同計量標準下的風速換算關係
註:下表的風速數據為各機構在颱風公報中所給的最常見的數據,定強依據來自德沃夏克分析法等主要分析方法。本表只反映相對大致對應強度,實際定強並非完全與本表數據一一對應。
以下是對應表:
熱帶氣旋現時強度指數
CI值
美國一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中國二分鐘風速
單位:米/秒
日本十分鐘風速
單位:海里/小時(節)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風速
等級
1.5
25
熱帶低壓
(TD)
13
熱帶低壓
(TD)
30
熱帶低壓
(TD)
2.0
30
15
35
熱帶風暴
(TS)
2.5
35
熱帶風暴
(TS)
18
熱帶風暴
(TS)
40
20
40
3.0
45
23
45
50
25
強熱帶風暴
(STS)
50
強熱帶風暴
(STS)
3.5
55
28
55
60
30
60
4.0
65
一級颱風
(TY-1)
33
颱風
(TY)
65
颱風
(Strong TY)
70
35
4.5
75
38
70
80
5.0
85
二級颱風
(TY-2)
40
75
90
42
強颱風
(STY)
95
80
45
5.5
100
三級颱風
(TY-3)
85
強颱風
(Very Strong TY)
105
48
110
50
90
6.0
115
四級颱風
(非超級颱風)
(TY-4)
52
超強颱風
(SuperTY)
120
55
95
125
6.5
130
四級超級颱風
(ST-4)
58
100
135
60
7.0
140
五級超級颱風
(ST-5)
62
105
猛烈颱風
(Violent TY)
145
150
65
110
7.5
155
68
115
160
70
165
72
120
8.0
170
75
175
78
125
180
80
8.5
185
82
130

命名法則

國際名單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命名)。當該熱帶氣旋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後,就會使用下列名單中的名稱。名稱是根據以下名單而定,不按年度劃分。風暴名稱是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小組的成員提供,14個成員國和地區各自提交10個名稱,並以該國英文名稱按字母順序排列。在2020年的風暴名稱中,新名稱“沙德爾”取代已被除名的”蘇迪羅“。2020年的風暴名稱與2002至2003年、2008至2009年及2014至2015年部分風暴名稱相同。
以下為名單:
編號/總編號
名稱來源
中文譯名/英文名/國際編號
名稱意義
5-7/63
中國澳門
颱風黃蜂(Vongfong)2001
一類昆蟲
5-8/64
馬來西亞
颱風鸚鵡(Nuri)2002
一種藍色冠羽的鸚鵡
5-9/65
密克羅尼西亞
颱風森拉克(Sinlaku)2003
傳說中的Kosrae女神
5-10/66
菲律賓
颱風黑格比(Hagupit)2004
鞭子
5-11/67
韓國
颱風薔薇(Jangmi)2005
花名
5-12/68
泰國
颱風米克拉(Mekkhala)2006
雷電天使
5-13/69
美國
颱風海高斯(Higos)2007
無花果(Chamarro語)
5-14/70
越南
颱風巴威(Bavi)2008
越南北部一山名
6-1/71
高棉
颱風美莎克(Maysak)2009
一種樹
6-2/72
中國大陸
颱風海神(Haishen)2010
神話中的大海之神
6-3/73
朝鮮
颱風紅霞(Noul)2011
紅色的天空
6-4/74
中國香港
颱風白海豚(Dolphin)2012
生活在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亦是香港的吉祥物
6-5/75
日本
颱風鯨魚(Kujira)2013
鯨魚星座
6-6/76
寮國
颱風燦鴻(Chan-hom)2014
一種樹
6-7/77
中國澳門
颱風蓮花(Linfa)2015
一種花
6-8/78
馬來西亞
颱風浪卡(Nangka)2016
一種水果
6-9/79
密克羅尼西亞
颱風沙德爾(Saudel)2017
傳說中的將領“蘇迪羅”的首席守衛/士兵
6-10/80
菲律賓
颱風莫拉菲(Molave)2018
一種常用於製造家私的硬木
6-11/81
韓國
颱風天鵝(Goni)2019
一種鳥
6-12/82
泰國
颱風艾莎尼(Atsani)2020
閃電
6-13/83
美國
颱風艾濤(Etau)2021
風暴雲(Palauan語)
6-14/84
越南
颱風環高(Vamco)2022
越南南部一河流
7-1/85
高棉
颱風科羅旺(Krovanh) 2023
一種樹

菲律賓名單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文縮寫: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於該國風暴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命名之用。與日本氣象廳不同,只要該熱帶氣旋會很間接地吹襲菲律賓或會影響周邊國家的話(不論強度高低,熱帶擾動以上強度級別,不包括熱帶擾動),就會使用以下之熱帶氣旋名字。名單每四年循環使用一次,故2020年名單與2016年名單相同。但熱帶氣旋名稱Karen,Lawin和Nina,則分別被Kristine,Leon和Nika取代。2020年未用名稱以斜體字表示。
  • Ambo:2001(颱風黃蜂)
  • Butchoy:2002(颱風鸚鵡)
  • Carina:熱帶低壓TD03
  • Dindo:2004(颱風黑格比)
  • Enteng:2005(颱風薔薇)
  • Ferdie:2006(颱風米克拉)
  • Gener:熱帶低壓06W
  • Helen:2007(颱風海高斯)
  • Igme:2008(颱風巴威)
  • Julian:2009(颱風美莎克)
  • Kristine:2010(颱風海神)
  • Leon:2011(颱風紅霞)
  • Marce:2012(颱風白海豚)
  • Nika:2016(颱風浪卡)
  • Ofel:熱帶低壓TD19
  • Pepito:2017(颱風沙德爾)
  • Quinta:2018(颱風莫拉菲)
  • Rolly:2019(颱風天鵝)
  • Siony:2020(颱風艾莎尼)
  • Tonyo:2021(颱風艾濤)
  • Ulysses:2022(颱風環高)
  • Vicky:2023(颱風科羅旺)
  • Warren:未用
  • Yoyong:未用
  • Zosimo:未用
  • Alakdan:未用
  • Baldo:未用
  • Clara:未用
  • Dencio:未用
  • Estong:未用
  • Felipe:未用
  • Gomer:未用
  • Heling:未用
  • Ismael:未用
  • Julio:未用
由於Ambo、Quinta、Rolly和Ulysses對菲律賓造成嚴重傷亡,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宣布將這四個從名單中除名。2021年公布其替補名為Aghon、Querubin、Romina和Upang。

除名颱風

颱風黃蜂2001/Ambo):對菲律賓造成超過10億比索經濟損失與上百人受傷。於2021年颱風委員會第53次屆會視頻會議中被颱風委員會除名,菲律賓名“Ambo”於次年被更換為“Aghon”。
颱風蓮花(2015):吹襲越南期間正值對當地此前已遭受重大洪災影響,導致當地因其破防,造成140人以上重大人員傷亡,成為該年颱風季人員傷亡最重的風暴。於2021年颱風委員會第53次屆會視頻會議中被颱風委員會除名,也是越南繼於2006年提出除名颱風珍珠以來時隔14年再次提出颱風除名。
颱風莫拉菲(2018/Quinta):對菲律賓造成超過40億比索經濟損失與數十人員傷亡,其後吹襲中南半島並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各地總計死亡人數達110人以上。於2021年颱風委員會第53次屆會視頻會議中被颱風委員會除名,菲律賓名“Quinta”於次年被更換為“Querubin”。
颱風天鵝(2019/Rolly):以極端強度登入菲律賓中部,對菲律賓造成超過170億比索經濟損失與數十人員傷亡,為單年之內第一個影響菲律賓達到前十嚴重的颱風。於2021年颱風委員會第53次屆會視頻會議中被颱風委員會除名,菲律賓名“Rolly”於次年被更換為“Romina”。
颱風環高(2022/Ulysess):對菲律賓造成超過200億比索經濟損失與100人以上人員傷亡,為單年之內第二個影響菲律賓達到前十嚴重的颱風,亦是該年影響菲律賓最嚴重的颱風。於2021年颱風委員會第53次屆會視頻會議中被颱風委員會除名,菲律賓名“Ulysess”於次年被更換為“Upang”。

活躍系統

國際命名系統

  • 颱風黃蜂(Vongfong,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黃蜂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1
JTWC編號
01W
菲律賓名
Ambo
活躍日期
2020年5月10日~2020年5月18日
CMA數據
48m/s(二分鐘)
JMA數據
85kt(十分鐘),960hPa
JTWC數據
10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5月6日下午12時30分,一個熱帶擾動在雅蒲島東南方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5W。
5月9日上午7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
5月10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5月10日下午3時45分,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5月11日晚間9時25分,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
5月12日上午1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1W。晚間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001,並命名“黃蜂”。隨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亦跟隨升格。晚間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5月13日上午2時,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上午5時,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因應水溫炎熱,垂直風切變微弱,以及高空輻散良好,黃蜂穩定增強,發展出中心密集雲團和雲捲風眼,日本氣象廳在下午2時50分把“黃蜂”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下午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颱風。
5月14日凌晨2時,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三級颱風。當日8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但在下午2時再次升格為三級颱風並認為其已達到巔峰,日本氣象廳將其強度升為強颱風。當日12時15分許,中央氣象台認定“黃蜂”已在菲律賓薩馬島東部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5m/s),中心最低氣壓為950百帕。當日20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強度降為颱風,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二級颱風。當日23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
5月15日2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一級颱風。5月15日8時30分許,中央氣象台認定“黃蜂”已在菲律賓呂宋島南部沿海再次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m/s)。當日14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與此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20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
5月16日凌晨2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上午,“黃蜂”移入南海東北部海面並轉向進入巴士海峽。下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告。當日17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當日20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5月17日上午3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認為其已消散。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黃蜂 路徑圖
  • 颱風鸚鵡(Nuri,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鸚鵡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2
JTWC編號
02W
菲律賓名
Butchoy
活躍日期
2020年6月10日~2020年6月15日
CMA數據
20m/s(二分鐘)
JMA數據
40kt(十分鐘),996hPa
JTWC數據
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6月8日,一個熱帶擾動在薩馬島以東海域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擾動編號98W。晚間,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低”。
6月10日凌晨12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中”。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6月11日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同時,台灣省氣象部門將其升格為熱帶性低氣壓,給予編號TD02。下午五時,菲律賓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將其命名。晚上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評級提升為“高”,並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6月12日凌晨2時,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上午9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給予熱帶氣旋編號02W。晚上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002,並命名“鸚鵡”。
6月13日下午4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6月14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降為熱帶低壓。上午8時50分左右,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表示“鸚鵡”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沿海登入。上午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告。
6月15日凌晨,日本氣象廳認為“鸚鵡”已經消散。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鸚鵡 路徑圖
  • 颱風森拉克(Sinlaku,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森拉克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3
JTWC編號
04W
活躍日期
2020年7月31日~2020年8月3日
CMA數據
18m/s(二分鐘)
JMA數據
40kt(十分鐘),985hPa
JTWC數據
4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8月1日2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15時許,中央氣象台率先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其正式編號04W,日本氣象廳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03,並將其命名為森拉克。
2020年8月2日早晨5點鐘,第3號颱風“森拉克”(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位於越南清化市東偏南方大約115公里的北部灣海面,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預計,“森拉克”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將於中午前後在越南北部一帶沿海登入(18米/秒,8級,熱帶風暴級)。受“森拉克”和季風影響,未來三天,廣東南部和東部、廣西南部、海南島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
8月2日17時,中央氣象台認定“森拉克”已在越南清化市境內減弱為熱帶低壓,並對其停止編號。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森拉克 路徑圖
  • 颱風黑格比(Hagupit,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黑格比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4
JTWC編號
03W
菲律賓名
Dindo
活躍日期
2020年7月31日~2020年8月6日
CMA數據
42m/s(二分鐘)
JMA數據
70kt(十分鐘),975hPa
JTWC數據
7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8月1日20時其中心位於浙江省蒼南縣東南方向約95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 18米/秒)。8月3日8時,“黑格比”加強為強熱帶風暴(28米/秒),8月3日14時,“黑格比”增強至颱風級(33米/秒)。8月4日3時30分前後,黑格比於浙江省樂清市西南沿海登入,中心附近風力最大為38米/秒,並迅速減弱。8月6日2時,“黑格比”轉化為溫帶氣旋。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黑格比 路徑圖
  • 颱風薔薇(Jangmi,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薔薇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5
JTWC編號
05W
菲律賓名
Enteng
活躍日期
2020年8月7日~2020年8月11日
CMA數據
23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994hPa
JTWC數據
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8月6日18時30分許,一個熱帶擾動在菲律賓呂宋島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4W。
8月7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直接將其認定為熱帶低氣壓。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當日20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MEDIUM”。
8月8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G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則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當地名稱Enteng。當日5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進一步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亦將其認定為熱帶低壓。當日15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05W。
8月9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05,並將其命名為“薔薇”,隨後中央氣象台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當日5點鐘其中心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南偏西5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21.5度、東經126.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8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350公里。
8月10日下午2時50分,“薔薇”登入韓國慶尚南道巨濟島南端。下午10時許,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出最後警告。
8月11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表示“薔薇”在日本海轉化為溫帶氣旋。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薔薇 路徑圖
  • 颱風米克拉(Mekkhala,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米克拉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6
JTWC編號
07W
菲律賓名
Ferdie
活躍日期
2020年8月9日~2020年8月12日
CMA數據
38m/s(二分鐘)
JMA數據
50kt(十分鐘),992hPa
JTWC數據
7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8月7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南海中部的熱帶系統認定為低壓區。
8月8日13時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5W。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8月9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MEDIUM”。當日15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一般警報(W)。當日17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進一步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21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07W,同時中央氣象台亦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當日23時許,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將其認定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當地名稱Ferdie。
8月10日11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06,並將其命名為米克拉。
8月11日6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當日7時30分前後,颱風“米克拉”登入福建省漳浦縣沿海。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0百帕。從生成到登入,“米克拉”僅用了不到1天的時間。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當日17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米克拉 路徑圖
  • 颱風海高斯(Higos,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海高斯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7
JTWC編號
08W
菲律賓名
Helen
活躍日期
2020年8月16日~2020年8月20日
CMA數據
35m/s(二分鐘)
JMA數據
55kt(十分鐘),992hPa
JTWC數據
6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8月18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南海東北部的熱帶低壓升格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隨後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07,並將其命名為海高斯。
2020年8月18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在20時許將其升格為颱風。
2020年8月19日6時許,“海高斯”在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m/s),中心最低氣壓為970百帕。中央氣象台在當日9時許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當日11時許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20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並於當日23時許對其停止編號。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海高斯 路徑圖
  • 颱風巴威(Bavi,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巴威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8
JTWC編號
09W
菲律賓名
Igme
活躍日期
2020年8月21日~2020年8月27日
CMA數據
45m/s(二分鐘)
JMA數據
85kt(十分鐘),950hPa
JTWC數據
10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8月15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將位於關島東南方向上的熱帶系統認定為低壓區。
8月17日13時許,該低壓區西行至關島西南,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0W。隨後該熱帶擾動繼續西行,移向菲律賓呂宋島以東洋面。
8月19日18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8月20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MEDIUM”的評級。
8月21日6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進一步提升為“HIGH”的評級,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GW),中央氣象台亦將其認定為熱帶低壓,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09W。當日晚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當地名稱Igme。
8月22日9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隨後,日本氣象廳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08,並將其命名為巴威。
8月22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24日2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
2020年8月25日上午,“巴威”由颱風級加強為強颱風級,下午5點鐘其中心位於東海北部海面上,距中朝交界偏南方約1070千米,就是北緯30.1度、東經125.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5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250千米,十級風圈半徑100千米,十二級風圈半徑50千米。
2020年8月26日6時,繼續發布颱風橙色預警,2020年第8號颱風“巴威”(強颱風級)的中心26日早晨5點鐘仍位於東海北部海面上,距中朝交界偏南方約890千米,就是北緯31.8度、東經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5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50-250千米,十級風圈半徑100千米,十二級風圈半徑50千米。
2020年8月27日上午8點30分前後,“巴威”在中朝交界附近的朝鮮平安北道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70百帕。上午10點鐘減弱為強熱帶風暴級,其中心仍位於朝鮮平安北道境內,就是北緯40.1度、東經124.8度,最大風力有10級(2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巴威 路徑圖
  • 颱風美莎克(Maysak,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超強颱風美莎克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09
JTWC編號
10W
菲律賓名
Julian
活躍日期
2020年8月27日~2020年9月3日
CMA數據
52m/s(二分鐘)
JMA數據
95kt(十分鐘),935hPa
JTWC數據
12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8月28日14時許,日本氣象廳將菲律賓以東的熱帶低壓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09,並將其命名為美莎克。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2020年8月29日20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9月1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此後“美莎克”逐漸轉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轉趨減弱,於9月3日1時30分許在韓國慶尚南道沿海登入。隨後其繼續北上,並於9月3日13時40分許移入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境內。
9月4日,“美莎克”(溫帶氣旋)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境內,強度持續減弱,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超強颱風美莎克 路徑圖
  • 颱風海神(Haishen,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超強颱風海神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0
JTWC編號
11W
菲律賓名
Kristine
活躍日期
2020年8月31日~2020年9月8日
CMA數據
60m/s(二分鐘)
JMA數據
105kt(十分鐘),910hPa
JTWC數據
13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9月1日,2020年第10號颱風“海神”生成,20時其中心位於日本九州島東南方向約195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熱帶風暴級)。
2020年9月4日5時許,海神增強為超強颱風級。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超強颱風海神 路徑圖
  • 颱風紅霞(Noul,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紅霞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1
JTWC編號
13W
菲律賓名
Leon
活躍日期
2020年9月14日~2020年9月20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992hPa
JTWC數據
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9月16日2時許,颱風紅霞生成。
2020年9月17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2020年9月18日9時30分許,颱風“紅霞”在越南順化省東部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0級(2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紅霞 路徑圖
  • 颱風白海豚(Dolphin,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白海豚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2
JTWC編號
14W
菲律賓名
Marce
活躍日期
2020年9月19日~2020年9月24日
CMA數據
30m/s(二分鐘)
JMA數據
60kt(十分鐘),975hPa
JTWC數據
5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9月21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位於日本高知縣以南的熱帶系統認定為熱帶風暴。
白海豚於2020年9月22日下午14點加強為強熱帶風暴。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白海豚 路徑圖
  • 颱風鯨魚(Kujira,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鯨魚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3
JTWC編號
15W
活躍日期
2020年9月26日~2020年9月30日
CMA數據
33m/s(二分鐘)
JMA數據
60kt(十分鐘),980hPa
JTWC數據
6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9月27日9時許,中央氣象台將日本東南洋面上的熱帶系統認定為熱帶風暴,日本氣象廳隨後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13,並將其命名為鯨魚。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鯨魚 路徑圖
  • 颱風燦鴻(Chan-hom,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燦鴻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4
JTWC編號
16W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4日~2020年10月17日
CMA數據
38m/s(二分鐘)
JMA數據
70kt(十分鐘),965hPa
JTWC數據
8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10月5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鹿兒島東南約1360公里的海面上的熱帶系統認定為熱帶風暴,隨後,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國際編號2014,將其命名為燦鴻。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燦鴻 路徑圖
  • 颱風蓮花(Linfa,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蓮花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5
JTWC編號
17W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9日~2020年10月12日
CMA數據
20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994hPa
JTWC數據
4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10月10日11時許,中央氣象台將位於南海中部的熱帶系統認定為熱帶低壓。
10月11日2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隨後,日本氣象廳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15,並將其命名為蓮花。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蓮花 路徑圖
  • 颱風浪卡(Nangka,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浪卡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6
JTWC編號
18W
菲律賓名
Nika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11日~2020年10月15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t(十分鐘),990hPa
JTWC數據
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浪卡 路徑圖
  • 颱風沙德爾(Saudel,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沙德爾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7
JTWC編號
19W
菲律賓名
Pepito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19日~2020年10月26日
CMA數據
38m/s(二分鐘)
JMA數據
65kt(十分鐘),975hPa
JTWC數據
7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10月20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017,並命名“沙德爾”,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颱風沙德爾 路徑圖
  • 颱風莫拉菲(Molave,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莫拉菲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8
JTWC編號
21W
菲律賓名
Quinta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25日~2020年10月29日
CMA數據
48m/s(二分鐘)
JMA數據
90kt(十分鐘),940hPa
JTWC數據
10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10月25日上午8時,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國際編號2018,並命名“莫拉菲”,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香港天文台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莫拉菲 路徑圖
  • 颱風天鵝(Goni,超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超強颱風天鵝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19
JTWC編號
22W
菲律賓名
Rolly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28日~2020年11月6日
CMA數據
70m/s(二分鐘)
JMA數據
120kt(十分鐘),905hPa
JTWC數據
17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10月29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將關島西北洋面上的熱帶低壓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2019,並將其命名為天鵝。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亦將其認定為熱帶風暴。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10月30日2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颱風。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颱風。當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進一步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
11月1日,菲律賓氣象部門說,颱風“天鵝”當天已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南沿海登入 ;中央氣象台亦認定颱風“天鵝”於11月1日5時50分許在菲律賓卡坦端內斯島(Catanduanes)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以上(6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10百帕 。登入後,颱風“天鵝”繼續西行,橫過菲律賓中部,其強度受陸地摩擦等因素影響而迅速減弱。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颱風。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颱風 。
11月2日2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進一步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
11月5日20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
11月6日9時55分,熱帶低壓“天鵝”的中心在越南平定省一帶沿海再次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7級(14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1004百帕 。當日11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超強颱風天鵝 路徑圖
  • 颱風艾莎尼(Atsani,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艾莎尼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20
JTWC編號
23W
菲律賓名
Siony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28日~2020年11月7日
CMA數據
28m/s(二分鐘)
JMA數據
50kt(十分鐘),992hPa
JTWC數據
5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2020年10月28日,颱風艾莎尼生成。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艾莎尼 路徑圖
  • 颱風艾濤(Etau,強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艾濤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21
JTWC編號
24W
菲律賓名
Tonyo
活躍日期
2020年11月9日~2020年11月10日
CMA數據
25m/s(二分鐘)
JMA數據
40kt(十分鐘),992hPa
JTWC數據
4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熱帶風暴艾濤 路徑圖
  • 颱風環高(Vamco,強颱風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環高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22
JTWC編號
25W
菲律賓名
Ulysess
活躍日期
2020年11月9日~2020年11月15日
CMA數據
48m/s(二分鐘)
JMA數據
85kt(十分鐘),955hPa
JTWC數據
11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強颱風環高 路徑圖
  • 颱風科羅旺(Krovanh,熱帶風暴級)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主詞條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科羅旺 衛星雲圖
國際編號
2023
JTWC編號
26W
菲律賓名
Vicky
活躍日期
2020年12月20日~12月21日
CMA數據
18m/s(二分鐘)
JMA數據
35kt(十分鐘),1000hPa
JTWC數據
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熱帶風暴科羅旺是由菲律賓棉蘭老島以東的一個低壓區發展而來,它於2020年12月18日23時許在菲律賓南部近海被中央氣象台認定為熱帶低壓,隨後其西行移入南海南部海面,並於12月20日15時許獲得命名;獲名後,其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並逐漸減弱,最終於12月21日17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科羅旺 路徑圖

其它系統

除了被日本氣象廳命名的熱帶氣旋外,還有一些熱帶氣旋為未獲得國際命名的熱帶低壓,或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為熱帶風暴,或獲得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本地命名。
  • 熱帶低壓Carina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JTWC編號
無正式編號(擾動編號:99W)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Carina 衛星雲圖
菲律賓名
Carina
活躍日期
2020年7月11日~2020年7月15日
JMA數據
1004hPa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Carina 路徑圖
  • 熱帶低壓06W(Gener)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JTWC編號
06W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06W 衛星雲圖
菲律賓名
Gener
活躍日期
2020年8月9日~2020年8月13日
CMA數據
15m/s(二分鐘)
JMA數據
55km/h(35mph)(十分鐘),1012hPa
JTWC數據
4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06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12W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JTWC編號
12W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12W 衛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20年9月10日~2020年9月12日
JMA數據
55km/h(35mph)(十分鐘),1006hPa
JTWC數據
25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12W 路徑圖
  • 熱帶低壓Ofel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JTWC編號
無正式編號(擾動編號:94W)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Ofel 衛星雲圖
菲律賓名
Ofel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13日~2020年10月16日
CMA數據
15m/s(二分鐘)
JMA數據
45km/h(30mph)(十分鐘),1002hPa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Ofel 路徑圖
  • 熱帶低壓20W
基本信息
衛星雲圖
JTWC編號
20W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20W 衛星雲圖
活躍日期
2020年10月20日~2020年10月23日
CMA數據
15m/s(二分鐘)
JMA數據
55km/h(35mph)(十分鐘),998hPa
JTWC數據
30kt(一分鐘)
發展過程
路徑圖
-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低壓20W 路徑圖

風季影響

每年太平洋颱風季熱帶系統的活躍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一定影響。下表列出所有於2009年在西北太平洋活躍的熱帶氣旋相關影響數據,包括該熱帶氣旋影響地區、登入地區、人員傷亡以及經濟損失總計等。括弧內的名稱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所使用的當地命名;未獲日本氣象廳國際命名的熱帶低壓,則採用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提供的熱帶氣旋編號(如果有)或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提供的熱帶低壓編號(如果有)或菲律賓本地命名(如果有)。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對西北太平洋地區整體造成的災害較常年偏輕,但菲律賓、越南等部分國家地區受災偏重。颱風黃蜂颱風莫拉菲颱風天鵝颱風環高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災害,其中“天鵝”與“環高”為一年之內連續兩個影響菲律賓達到前十嚴重的颱風;颱風蓮花雖然僅有熱帶風暴強度且壽命較短,但對越南造成破防性吹襲,在當地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成為該年颱風季人員傷亡最嚴重的風暴;中國颱風登入偏少,災害損失較常年偏低,但颱風黑格比颱風米克拉颱風海高斯等近海快速加強登入颱風數量較多,其中颱風黑格比為該年影響中國最嚴重的颱風;東北地區短時間遭遇颱風巴威、颱風美莎克、颱風海神三個較強北上颱風連續襲擊。
2020年太平洋颱風季影響總結
熱帶氣旋名稱
活躍日期
最高強度
持續風速
氣壓
影響地區
經濟損失( 美元)
死亡人數
黃蜂
(Ambo)
5月10日~5月18日
強颱風
155km/h
965hpa
$5000萬
5
鸚鵡
(Butchoy)
6月10日~6月15日
熱帶風暴
75km/h
996hPa
1
TD03
(Carina)
7月11日~7月15日
熱帶低壓
45km/h
1004hPa
菲律賓、中國( 台灣省)
0
TD04
7月28日~7月30日
熱帶低壓
45km/h
1010hPa
0
森拉克
7月31日~8月3日
熱帶風暴
65km/h
992hPa
中國(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泰國寮國越南
$1290萬
4
黑格比
(Dindo)
7月31日~8月6日
颱風
130km/h
975hPa
中國(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灣省)、朝鮮韓國日本先島群島北海道
$4.11億
17
薔薇
(Enteng)
8月7日~8月11日
熱帶風暴
85km/h
996hPa
日本(琉球群島)、韓國、朝鮮
$100萬
0
米克拉
(Ferdie)
8月9日~8月12日
颱風
95km/h
992hPa
菲律賓、中國(福建省、廣東省、台灣省)
$1.59億
1
06W
(Gener)
8月9日~8月13日
熱帶低壓
55km/h
1012hPa
日本(小笠原群島
0
海高斯
(Helen)
8月16日~8月20日
颱風
100km/h
992hPa
中國(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1.42億
7
巴威
(Igme)
8月21日~8月27日
強颱風
155km/h
950hPa
菲律賓、日本(琉球群島)、朝鮮半島、中國(台灣省、浙江省、江蘇省、山東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100萬
1
美莎克
(Julian)
8月27日~9月3日
超強颱風
175km/h
935hPa
中國(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日本(琉球群島)、朝鮮半島、俄羅斯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1億
32
海神
(Kristine)
8月31日~9月8日
超強颱風
185km/h
920hPa
日本(小笠原群島、沖繩琉球群島九州)、韓國、中國(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俄羅斯(濱海邊疆區
$1億
8
12W
9月10日~9月13日
熱帶低壓
55km/h
1006hPa
日本
0
紅霞
(Leon)
9月14日~9月20日
強熱帶風暴
85km/h
992hPa
菲律賓、中國(海南省)、越南、寮國、泰國
$1.75億
18
白海豚
(Marce)
9月19日~9月24日
強熱帶風暴
108km/h
980hPa
日本(東北地方
0
鯨魚
9月26日~9月30日
強熱帶風暴
110km/h
980hPa
0
TD18
9月28日~9月30日
熱帶低壓
45km/h
1000hPa
0
燦鴻
10月4日~10月17日
颱風
130km/h
965hPa
日本
0
蓮花
10月9日~10月12日
熱帶風暴
75km/h
996hPa
菲律賓、中國(海南省)、越南、高棉、寮國、泰國、緬甸
$7.67億
137
浪卡
(Nika)
10月11日~10月15日
強熱帶風暴
85km/h
990hPa
菲律賓、中國(廣東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越南、寮國、緬甸
$16.9萬
4
TD19
(Ofel)
10月13日~10月16日
熱帶低壓
45km/h
1002hPa
菲律賓、越南
$18.7萬
10
沙德爾
(Pepito)
10月19日~10月26日
颱風
145km/h
968hPa
菲律賓、越南、中國( 海南省、香港 特別行政區、澳門 特別行政區)
$219萬
0
20W
10月20日~10月23日
熱帶低壓
45km/h
1008hPa
0
莫拉菲
(Quinta)
10月25日~10月29日
強颱風
167km/h
960hPa
菲律賓、越南、中國( 海南省)、寮國、高棉、泰國
$6.43億
46
天鵝
(Rolly)
10月28日~11月6日
超強颱風
220km/h
890hPa
菲律賓、越南、寮國、高棉
$3.69億
32
艾莎尼
(Siony)
10月28日~11月8日
颱風
90km/h
994hPa
菲律賓、中國(福建省)
$10.1萬
0
艾濤
(Tonyo)
11月7日~11月11日
強熱帶風暴
85km/h
992hPa
菲律賓、中國(海南省)、越南
$526萬
3
環高
(Ulysses)
11月8日~11月16日
強颱風
155km/h
950hPa
菲律賓、中國(海南省)、越南、寮國、泰國
$4.22億
102
TD30
12月5日~12月6日
熱帶低壓
45km/h
1010hPa
0
科羅旺
(Vicky)
12月18日~12月25日
熱帶風暴
65km/h
1000hPa
菲律賓、中國(海南省三沙市)、馬來西亞、泰國
$361萬
8
TD32
12月29日~12月30日
熱帶低壓
45km/h
1004hPa
0
32個熱帶氣旋
5月10日~12月30日
-
220km/h
890hPa
-
$33.68億
461

救災工作

2020年8月2日應急管理部已針對汛情災情發展態勢向重點區域前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開展防汛防颱風工作,實施精準救援、科學救援。應急管理部調集支援江西的排澇分隊22輛大流量排澇車滿負荷運轉進行排澇作業,共排水600餘萬立方米。安徽省消防救援總隊積極協助開展轉移民眾安置點和防汛物資倉庫消防安全檢查、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幫助受災民眾恢復生活秩序等工作。福建省消防救援總隊完善颱風處置力量前置預案,補充裝備器材和救災物資,97支抗洪搶險專業隊隨時處於臨戰狀態。廣西壯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劃分5個救援協作區,部署9支跨區域抗洪搶險救援隊,隨時做好跨區域救援,2架救援直升飛機和30輛重型工程機械隨時待命。廣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啟動全省消防救援隊伍洪澇災害事故應急救援Ⅳ級回響,安排9支專業隊前置執勤、5支專業隊集結待命、4支專業隊隨時做好跨區增援準備。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開展大規模抗洪搶險跨區域增援實戰拉動集結演練,全面做好防汛防颱風各項應急救援準備。
截至7月31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參與各類抗洪搶險救援11242起,出動指戰員14萬餘人次、出動車輛19092輛次、舟艇12799艘次,營救遇險被困民眾38077人,疏散轉移民眾10.9萬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