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帶一路與文明互鑒”智庫圓桌論壇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深刻闡明,“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文化擔當如何鑄就?怎樣以“文明互鑒”的力量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地?2017年12月19日,由中華文化促進會、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中國國家畫院、正道智庫、上海大學智庫產業研究中心主辦、《國家智庫》《中國智庫》編輯部協辦的“2017中華優秀文化論壇”在北京召開,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同志向論壇致信祝賀。本次論壇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文化擔當”為主題,同天舉辦“‘一帶一路與文明互鑒’智庫圓桌論壇”。論壇上,數十位文化學者、專家圍繞“一帶一路與文明互鑒”的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為何重視文化自信
從“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到“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傳遞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
今天,文化自信為何如此受重視?
文化立世,文化興邦。談到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時代意義,專家們認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以及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尤其值得國人自豪的是,中華文明體系數千年來從未中斷傳承,且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呂鳳鼎指出,中華文化已成為華夏兒女團結奮進、共同走向繁榮富強的堅固紐帶,成為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與世界共建美好未來的有力載體。新時代,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發揮好文化藝術在認識世界、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建設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此時研究推動構建人類共同體的中國文化擔當,很及時、很重要,很有意義。”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副秘書長、河北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白石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文化建設亦有新要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化要有所擔當。“我們將通過探索志願服務、建立志願服務組織和帶動志願者積極參與境外孔子學院建設等方式,努力傳播中華文化。”他說。
中國文化魅力何在
“文化自信”有深厚根基。因為我們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也有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奠定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根基。
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於源遠流長、豐富深厚。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玉蟾宮管委會主任陸文榮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體現中國文化“和而不同”的魅力,是提振人文情懷的智者洞見,既充滿理性精神,又飽含人文情懷。不僅是“和而不同”,中國駐德國原大使、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盧秋田提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的“同舟共濟”“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觀念,都非常適用於當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於兼收並蓄、海納百川。中國美協原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院長詹建俊說,中國文化的博大胸懷和氣派,最有魅力。他介紹,油畫是一門源於歐洲的藝術,但經過幾代藝術家的辛勤傳播,其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優秀部分。依託民族文化精神,中國美術作品以飽滿的中華韻味,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出了光彩。
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於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短短几十年的社會主義實踐中,我們創造了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奇蹟,這已充分說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種體現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方向的文化。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說:“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對人類社會的寶貴貢獻,當然要發揚光大。同時,我們也要傳播現代文化。”他解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向世界展示好中國的國家形象——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社會主義大國形象。這四個形象側重點不同,所以一定不能忽視對中國現代文化的傳播。
提高文化軟實力,“一帶一路”牽手文明互鑒
好酒也怕巷子深,中國雖然有強大的文化根基和強勁的文化發展勢頭,但中國目前還只是一個文化大國而不是一個文化強國,我們文化軟實力的表現與物質硬實力的日益強大並不相稱。
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習近平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他還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方式,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
提高文化軟實力,要提高對外文化交流水平。中國駐湯加王國原大使、北京外國語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高善海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文化的多樣性,要求我們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要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成為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原解放軍總參謀部某部副部長、少將、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學術委員徐光裕也提到,要認真研究世界文明的隔閡、衝突、排它三大問題,找到癥結所在,將各國智庫的力量利用起來,分門別類地理順和解決各種矛盾,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提高文化軟實力,要創新人文交流方式。“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音樂是最好的載體之一。揚琴是起源於中東的外來樂器,今天20多個國家還有這件樂器。所以在我看來,藉助揚琴走上世界的音樂舞台,跟同宗不同體系的各種樂器進行深度的交流,就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的生動實踐。”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劉月寧多年來致力於用音樂溝通中國與世界。“十九大之後,我們計畫將揚琴帶進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音樂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將中國聲音傳到更多地方。”她說。北京外國語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牛麗則從性別的角度提出,建議給中國女性更多機會,讓她們走向國際,展示中國女性的風采。
提高文化軟實力,要為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偉大的時代都是開放的、包容的時代,文化文明的先行應該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推手,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國門,我們不強推自己所謂的‘模式’,而是要走進其他國家普通老百姓中間去,讓對方在真實、普通的生活中自然而然感受到中華文化散發出的魅力。”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傅夢孜說,歷史上的長安,曾相當於今天的紐約,那個時候各種文明文化的交流非常頻繁,比如天主教、基督教還有佛教、儒教、道教都並存,各色人等都可以和睦相處,是非常開放包容的時期。今天,“一帶一路”國際認同度不斷提高,朋友圈不斷擴大,在展現中華文化風采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呈現中國和平發展的理念,闡明“中國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從而為中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
文以化人,文以載道。當我們真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中說的那樣,能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我們一定能以文化擔當,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上,貢獻中國智慧,一定能讓中國文化之花,開遍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