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當前中東局勢及“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討會

2016年5月8日-9日,為期兩天的當前中東局勢及“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此間結束。西北大學副校長賈明德出席了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致詞。中國中東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副校長埃亞爾·齊瑟先後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西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王新剛主持了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還有西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陳峰,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黃民興,以及其他來自全國各地,以及中東和歐美的專家學者等總計80餘人。
西北大學副校長賈明德在致詞時指出,當前中東地區經歷了長達5年的動盪,敘利亞尤其是這一地區的熱點,影響到周邊眾多國家和地區,引起了世界各國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中國近年來提出了涉及廣大亞非歐地區、以“一帶一路”為內容的地區發展倡議。中東地區是“古絲綢之路”非常重要的途經地,也是與“一帶一路”倡議密切相關的地區。相信通過本次會議的討論,有關專家學者將在一些問題上達成更多的共識,為未來的進一步研究創造條件。
中國中東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在講話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意義重大,主張通過大規模區域經濟一體化,特別是各國發展規劃的對接和實現互聯互通,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尋找發展新動力。為此,中國採取了務實合作的態度,籌建了絲綢之路基金,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時,以經濟合作化解政治恩怨,減少戰爭和衝突,促進世界的和平,為國際關係發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新路徑。
楊光認為,“一帶一路”的理念和構想在國際社會備受歡迎。最初是受到亞歐大陸國家的歡迎,現在正在向非洲擴大,逐漸形成一個全球性方案。如果“一帶一路”倡議得以實現,這將是中國對人類發展的新貢獻。
楊光說,中國與中東國家可以合作的領域非常廣泛。第一是能源合作。國際石油市場的板塊化趨勢,使中東與中國在能源合作方面相互依賴日益加深,正在形成一個能源安全的共同體,雙方在相互確保能源進口和出口安全,打造能源安全通道等方面,可以合作的領域很多。第二是產能合作。許多中東國家為了解決就業和實現經濟多樣化,正在努力推動工業化進程,而中國擁有的大量製造業產能需要向外轉移,其中既有勞動密集型產能,也有核能、航天、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能。此外,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也需要引進高新技術,在這方面與以色列的產能合作就有較大的空間。因此,雙方產能合作的潛力很大。第三是服務業合作。服務業合作的空間非常廣泛,在建築工程承包、金融、轉口貿易、交通運輸等諸多領域,都可以大有作為。第四,值得強調的是,由於中東地處“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不僅在地理上,而且通過各種區域自由貿易安排,與亞洲、非洲和歐洲國家聯繫在一起,因此在中東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輻射到亞非拉的廣闊市場。
楊光還解釋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安全問題之間的關係。他說,從長期來看,經濟合作可以帶來更多的安全,然而,從短期來看,也需要通過加強安全,為經濟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中東是一個局勢動盪的地區,美國一超獨霸的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還沒有形成。各種矛盾複雜交織,激烈博弈,敘利亞問題和“伊斯蘭國”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引人關注的地區熱點問題。
楊光最後表示,事實已經證明,新干涉主義不能給中東帶來和平,只能給中東地區帶來更大動亂。中國主張通過以談判和發展促和平,並且已經為推動蘇丹、葉門、伊朗和敘利亞等國和平,以及巴勒斯坦問題的解決,進行了大量的勸和促談工作。儘管在中東實現和平是困難的,但中國願意為此與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進行不懈的探索。
研討會有兩個主要議題,一是探討以敘利亞問題為中心的中東局勢的新變化;二是“一帶一路”與中東的關係。研討會由中國中東學會、中國一以色列學術交流促進會、西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主辦。
在專題研討階段,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黃民興,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主任李偉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院長王宇潔,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薛慶國先後主持了相關研討。與會的專家學者就相關問題進行了互動。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主任李偉建表示,對中東形勢發展趨勢的準確判斷和把握,對於“一帶一路”建設在該地區的推進至關重要。今天的中東局勢依然是在中東變局和美國中東戰略調整兩大因素影響下盤整,但是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例如,一些國家因美國中東戰略的調整而不得不修正自己的內外政策;敘利亞內戰各方已將重點從戰場上的衝突轉向談判桌上博弈。更為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中東依然有許多不穩定因素,但總體上中東正在呈現“由亂到治”的跡象。
李偉建認為,“ 一帶一路”在中東的推進,準確的話語構建尤為重要。一要打破對中東問題看法上的思維定勢,話語重點要從強調“衝突和矛盾”逐步向突出“治理和發展”轉換。二要擺脫西方將發展與安全問題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影響,確立“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的中國話語。三要將“一帶一路”提升到中國提供發展思路的高度來解讀。最後,中國中東外交政策和理念要與“一帶一路”在中東的話語同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田文林指出,當前中東地區正面臨多個危機。首先是政治治理危機。其次是地區秩序危機。中東劇變打破了地區脆弱的權力格局,短期難以恢復平衡。第三是體系危機。敘利亞.、利比亞等國動盪以及“伊斯蘭國”興起,使中東運行上百年的主權體系面臨危機。最後,國際治理危機。美國式治理中東模式基本失敗,尋找替代性模式勢在必行。
至於敘利亞為何會發生動亂並持續至今?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黃民興認為,敘利亞民族國家構建具有四個特點。第一,敘利亞是一個年輕的國家,社會具有明顯的多元性。敘利亞是一次大戰後法國委任統治下形成的政治實體,其社會在民族、宗教、階級和地區方面具有明顯的多元性。第二,敘利亞受到持續的外來干預。20世紀初以來,法國、美國、埃及和蘇聯都曾經對敘利亞施加過重大影響。第三,敘利亞主導的社會集團從傳統的遜尼派演變成以阿拉維派為代表的少數族群。傳統的主導集團是遜尼派的地主、商人,但法國扶持少數族群以打壓民族主義的遜尼派。由此阿拉維派的勢力得到明顯擴大,尤其是在軍隊之中。第四,從不穩定的政治發展到穩定的一黨政治。傳統的遜尼派政治依賴領袖、家族,相互間矛盾尖銳,政治不穩定。復興黨通過與下層軍官發展關係,最終奪取了政權,建立了穩定的復興黨一黨政治。但阿薩德政權依賴少數族群,起源於軍隊的特點決定了它難以對反對派的要求做出讓步。這些都是當前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困境的根源所在。
中東劇變發生後,中東地區庫德人問題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表示,自中東爆發動盪以來,這場劇變沒有演變為“阿拉伯之春”,而似乎正演變成為“庫爾德之春”。在地區範圍內,地區動盪和地緣政治秩序大調整為庫德人提供了新的空間,庫德人的生存處境和地區地位發生了很大改善、提高。庫德人作為抗擊“伊斯蘭國”的主力為世人所矚目。在敘利亞,庫德人的少數民族身份第一次獲得承認,並建立了自己的政黨和武裝,在“庫區”建立了事實上的自治。伊拉克進一步分裂,庫德人的自治地位進一步鞏固,外部援助增多。土耳其庫德人近年來生存處境進一步改善,尤其是語言文化教育權利,庫德人政党進入議會,並成為第三大黨。當前庫德人正成為新中東塑造中的重要政治力量。庫德人在地區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庫德人正迎來一個黃金時代。但是,庫德人要實現獨立建國困難重重。即使最有可能獨立建國的伊拉克庫德人也面臨很大不確定性。
與會的專家學者還談及中國對中東事務的外交參與。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介紹了中國在中東安全問題上的外交政策及其特色,並且將其與西方進行了比較。他說,中國主張對話和談判,而西方強調軍事和武力解決;中國強調“民生優先”,而西方強調“民主優先”;中國重視“協商式解決”,而西方強調“強制性解決”;中國重視“漸進性”方案,而西方強調“激進式”方案。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合作,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院長薛慶國認為,在西方國家在中東實行“鐵與火的邏輯”已告失敗的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體現的是“絲綢的邏輯”,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強調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思想。這一倡議有可能為解決中東衝突的難題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徑。它帶來的發展機遇,終將造福於中東地區人民,為根除貧困、消除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做出貢獻。我們要順應沿線各國人民的期待,把“一帶一路”綠色之路、文明之路、和諧之路。同時,在國內治理時也應該弘揚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
關於低油價情形下中國與海灣國家的能源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助理崔守軍表示,當前中國對進口石油的對外依賴不斷加深,海灣國家是中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地。目前,中國原油進口量的1/3來自於海灣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政策的“西向”戰略與海灣國家的“東顧”意向相向而行,戰略契合為中國與海灣國家能源關係的持續發展提供持續動力。中阿合作論壇和中國-海灣合作委員會戰略對話是中國與海灣國家經濟和能源合作的兩大驅動機制。按照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油價將在低位保持運行,到2020年有可能回調到每桶80美元。對沙烏地阿拉伯來說,外匯儲備和主權財富基金相對豐沛,兩者相加的總量大概是其GDP的兩倍,在5年內維繫國民經濟正常運行難度不大。事實上,在過去的20年中有16年沙特都存在財政預算赤字,但都能全身而退。海灣國家人口總數並不多,石油生產成本又相對低廉,具有一定的低油價抵禦能力。從實證和歷史角度看,在國內層面,石油收入的減少讓產油國國內各階層和利益集團更加團結,以共渡難關。從國際層面看,20世紀80年代的低油價周期中,在某個時間節點上,沙特與伊朗、蘇聯等主要產油國能源政策互動頻繁,能夠就產量削減達成共識。從對比角度看,海灣國家的經濟指標均好於安哥拉、委內瑞拉、巴西等非洲和拉美國家。因而,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海灣國家仍是中國可靠的能源戰略合作夥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